买粮不如买地 海外种地政策建议方案上报国务院
记者从国家部委的权威渠道获悉,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方案,在年初就上报到了国务院。
在4月22日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有农业部官员透露,政府部门正在探讨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到国外通过买地、租地生产粮食,以保证粮食安全。 不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正东告诉本报记者:“到现在为止,农业部在这方面还没有特别的鼓励措施。如果要做,也应该是国家从宏观大局统筹安排,而不是农业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大豆若自给,需要再有5个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 中国企业赴非洲、南美洲等地购买农场,生产农产品(行情论坛 但是这件事被提高到中央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始于2006年开始的世界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发改委统计,到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都创下了10年新高)。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从资源禀赋来考虑,中国虽然不能进口土地,但是应该大力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 2007年,国务院相关负责领导曾经找商务部、农业部以及国内各农业生产大省官员开会,专题研究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走出去”,通过兴办农场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式,到国外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 海外种地知易行难 显然政府鼓励农业企业到海外种地,但海外垦荒也是知易行难。 “我们一直在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浙江省‘走出去’的企业并不多。”浙江省农业厅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朱根虎对记者说:“据我们了解,企业也有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还有很多问题”。 浙江省农业厅几年前曾经就“走出去”问题进行过专题调研,当时浙江省赴国外投资的企业不过30余家,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森林承包、渔业捕捞、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即便如此,仍然有多家企业亏损,从而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积极性。 浙江省农业厅在调研报告中总结说,首先国外农业投资环境尚待改善,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农业生产条件很好,但是政局不稳,令企业望而却步。农业投资利润本来就不高,签证、交通等因素,都可能制约投资行为。 这种情况在南非得到印证。一名中国驻南非商务官员表示,几年前,曾有中国企业到南非购买了800公顷土地,但是由于不熟悉当地情况,买入土地价格比当地市场价格偏高,又派不出合适的人才管理农场,在连续多次撤换了管理人员之后,这一投资项目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农垦企业或成为主力 首先,在投资地的选择上,会更加偏重与中国关系友好、资源、劳动力有优势、政局稳定的国家;其次,会更加鼓励规模较大、经验丰富,拥有资金和人才优势的大企业赴国外投资;第三,企业在国内的资源和经验优势,要和国外投资相结合。 此外,陕西省农垦局也表示,2007年开始的在喀麦隆的农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亿元人民币,计划种植5000公顷水稻,并且建设年加工3万吨大米和年加工5000吨木薯粉的加工厂各一个,这个项目目前也在争取商务部、农业部的政策支持。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滕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