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乘上“过山车”
罗杰斯说中了开头,却没能说中结局。
早在2007年年初,这位商品“牛人”就放言:油价迟早会突破100美元,甚至可能涨到150美元以上。当时油价刚经历了一轮高位回调,只有50美元左右。许多人当时都对罗杰斯的言论嗤之以鼻。 但市场随后的发展日益证明,100美元并非什么高不可及的价格。一年后的1月2日,也就是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盘中成功“拿下”100美元;一个月后的2月19日,油价又首次收在100美元上方——100.01美元,再创历史收盘新高。 此后,油价又在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历史新高,离150美元整数关仅一步之遥。某种意义上来说,油价似乎完全是按照罗杰斯的预言在走。 不过,即便明智如罗杰斯者,对油市接下来的戏剧性发展,恐怕也想都想不到。从50美元涨到近150美元,油价用了一年半时间;而从150美元历史高点跌回50近40美元,其间只有短短4、5个月。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油价这一波跌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7月份创下的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油价在12月5日盘中最低触及40.50美元,创2004年12月以来的四年低点。 上一次油价出现如此猛烈的下跌,还要追溯到1996年至1998年期间,当时受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油价持续跳水,最低跌至10.35美元。不过,油价当时回调的时间跨度较长,且累计跌幅也不过60%,而这一轮短短几个月的跌幅最多时达到72%。 “商品价格当前的过度下跌,就和几个月前过度上涨的情形一样。”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大卫·怀斯这样对记者说。 油价上半年的暴涨,原因大致可以认为有几个:供求关系紧张、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商品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在波士顿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考夫曼看来,这是市场基本面和投机操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油价“疯涨”的背后涌动着狂热的投机躁动。《后凯恩斯经济学》一书的作者托马斯·佩利曾撰文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石油交易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在油价涨势最猛之时,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等投机者占交易的七成,而七年前只有四成不到。在原油期货交易的大本营美国,国会也推动了一系列针对商品期货市场特别是油价的操纵调查。 相比之下,油价这一轮猛跌的诱因似乎更为简单,可以归结为金融海啸的爆发。随着金融危机逐步渗透到实体经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大幅放缓,由此带来的原油需求下滑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引发避险情绪升温,也是导致资金大举撤离商品市场的一大原因。 上周,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能源机构再次发布报告指出,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可能出现25年来的首次下降。欧佩克也多次表示,今明两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均将低于该组织此前的预期。 对于近期持续下跌的油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样的趋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世界经济在明年晚些时候逐渐复苏,油价也可能回升。 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明年的平均油价仍可能达到75美元的相对高位,这一价格恰好与欧佩克所表达了“合理油价水平”相当,后者在本月17日的会议上很可能大幅减产以提振油价。 国际能源机构则预计,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将反弹至8630万桶。罗杰斯最近再次公开提出,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基本面仍“完好无损”,一旦出现新的供应短缺,油价很快会反弹。 也有一些机构继续看跌油价,比如美林本月就发布报告称,如果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油价可能在明年年初短暂跌破25美元。美林在主要机构中对明年油价预期最悲观,该行认为,明年油价平均在50美元,但称油价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末见底,随后在明年下半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温和反弹”。 巴克莱的预测认为,美国WTI原油期货明年可能逐步重返高位,预计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均价分别为91.3美元和99.2美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预期则分别达到112美元和118美元。 一些专业人士则提醒说,随着经济好转,投资人承担风险的意愿增强,油价再次升至100美元以上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就表示,如果在明年年底,随着经济出现好转,油价再度飙升,甚至重返100美元上方,“我也不会感到太惊讶”。 巴克莱资本联合首席经济学家迪恩·马基认为,油价的下跌趋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他表示,供需面的吃紧长期内仍会推动油价走高,至少会高于目前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