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312阅读
  • 0回复

副校长拒绝捐款被辞退 法制与道德的交锋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434
铜板
3428
人品值
1776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34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近日,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的很多网站上赫然挂着一道醒目的帖子:“国内第一个不捐款而被辞退的人竟然在青岛”,帖子还附有一幅正在开会的照片。另外,据读者报料,青岛很多网站上竟流传着“四川出了个范跑跑,青岛出了个赵光光”。

  记者对“不捐款”的“赵光光”以及辞退他的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探寻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更强烈感受到了在这次地震捐助活动中,社会表现出来的法制与道德的激烈交锋。

  捐款无德:中豪学校高调辞退赵副校长

  6月2日,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内办公楼前,很多师生正围着观看墙上贴着的一则决定书,内容为赵坤明副校长在学校组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明确表示没有钱,拒绝捐款,在学校引起了很坏的影响,“作为学校的副校长,职务高,收入也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却做出了很坏的示范作用”,并另外说了一些赵某近期表现很差等内容,“学校校委会经过综合考虑,一致决定,正式辞退赵副校长”, 决定书明确声明,赵坤明是中豪学校建校以来被辞退的第一位员工。落款处赫然盖着学校的公章。

  接着,在“青岛新闻网”的“青青岛社区”里,楼主“花情物语”把这份决定书给挂了出来,题目是:“国内第一个因不捐款被辞退的人——竟然在青岛”。根据读者报料,记者在很多网站里,发现网上竟有“四川出了个范跑跑,青岛出了个赵光光”的帖子,直指青岛中豪学校的赵坤明副校长。四川范老师地震逃跑的事被网民骂了个狗血喷头,青岛的赵坤明难道如此小气?

  记者采访了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负责人马君校长。马校长称学校的工作人员共有20多人,捐款总额5000多元,而在全体员工中,只有该校的副校长赵某一人拒绝捐款。“地震发生一周左右,学校组织职工为灾区捐款。学校里共有两名副校长,其中一位捐了2000元,我捐了500元,就连餐厅里每月只有几百元工资的师傅都捐出了10元钱,而赵坤明作为一名副校长一个月工资就达4000元,却一分不捐,这样做影响太坏了。”马校长表示,捐款是一种道义,没有强迫,也没有规定,“他不捐款的理由是没有钱,可是,就在我们组织捐款的一周内,大家都知道他每天在外边约人吃饭,出门就打车,大吃大喝却不为灾区出点力,这是品行问题。”

  记者了解到,赵副校长是去年10月份才到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工作的,从校长到同事都觉得他“很有才,能力比较强”,然而,“虽说捐款是自愿行为,但是他作为一名副校长,他的行为让我对他的人品产生了怀疑。”,马校长说,他在到加拿大期间,赵副校长经常迟到、早退,矿工多日,工作极不负责,“联系到这次捐款,使我以及全体教师觉得此人有才无德,没有爱心和责任感,不能胜任学校工作,学校校委会经过综合考评,对赵坤明做出了辞退的决定。 ”

  捐款自愿:赵副校长苦诉隐情

  “我早已不是学校的员工了,何必在学校捐款?”赵坤明朝记者诉苦,因为看不起马校长的为人,他近一个月左右屡次找马校长辞职,但都没得到允许。“无奈,我就从6月初马校长出国时干脆不到学校了。”

  “我从到中豪上班那天起,就没有跟校方签过正式的劳动合同,学校也没给我缴纳‘三险一金’,谈不上他的员工,更何况捐款?”赵坤明强调,自己早在青岛和淄博共捐了1200元款,“我结婚两年都没生育,连孤儿我都想收养,会不奉献爱心吗?”

  赵先生表示,他不愿意别人强求自己,之所以不参与学校捐款,是因为对校长的很多做法不认同。“地震刚发生我就发动校长助理自发捐款,但是,当时没有人响应,被以忙碌为由拒绝了,后来,所有人都捐款时,学校才组织。”赵先生认为,学校让捐款并非是为了灾区的善意举动,是校长要拿全体员工的钱来宣传学校,“我认为没有意义,也不愿参与其中,我愿意以个人名义捐款。”

  “马校长这真是一箭双雕。既宣传炒作了自己,又打击报复了我!”赵先生气氛地说。

  据赵先生透露,他将找劳动部门和法律部门,挽回自己的劳动保险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

  抗震捐款的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辞退员工、员工维权是企事业单位经常碰到的事情,但本事件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中豪学校假借捐款无德理由而辞退员工,而员工认为“捐款自愿,不能强制”,矛盾由此产生,社会影响由此产生,法制与道德的激烈交锋由此产生。

  岂仅仅是中豪的马校长和赵坤明,全国那么多的党政部门乃至企事业单位,以及这些单位里面的员工,甚至姚明、刘德华、吴小莉、韩寒等文艺界明星,及王石等企业富豪的捐助不也遭遇了一些是非恩怨的评论吗?

  地震灾害让人沉重,捐助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同样令人沉重:

  沉重之一:有些单位甚至城市把捐款当成了单位、城市之间财力、慈善度、知名度的竞争,很多单位、城市的“老一”都在私下里较劲,先看对方捐了多少,然后再在他的基础上添点,实在不行,就二次捐助,三次捐助,四次捐助。有些企业把捐款当成树形象、做品牌、扩大知名度的良机,使捐款成了作秀。

  沉重之二:其实,较劲这种做法也没大毛病,起码,他让灾区人民得了实惠,捐得越多灾区人民脱离苦海的日子就越近。可气的是有些单位,特别是商家,在捐款榜上标注“某某集团捐款多少多少”,其实,有很多是员工捐助的,造成了“花了员工的钱,扬了企业的名”。 甚至有些单位实行强制捐款,反正三百五百的,国难当头,谁好意思不按照单位的要求捐助?

  还有的企业本想借捐款扬扬名,但苦于属于当地监管控股的国有企业,还得当地长官点头,只能看着人家民营企业大捐特捐盖了自己的风头。

  沉重之三:地震袭来,各地捐款成风,政府捐、企业捐这是正常的,很多民间协会也赶紧给会员打电话、发邮件通知捐款,到底这些款项有没有进行监管和审计?是否到了灾民手里?之前,媒体不是报道了一些借机发国难财的吗?

  沉重之四:演艺界名人、大款大腕们如果捐的少,可就惨了,常常招致网上、媒体的口诛笔伐。比如体育明星姚明,第一次只捐了20万,结果被网友骂了个狗血喷头,“吓”得赶紧补捐了200多万才算了解。王石是国内地产老大,地产的暴利群众是最清楚的,结果万科集团的区区200万被网民集体贻笑大方,王石的博客也招致了满身口水,结果,名声差点扫地的万科近日紧急开董事会,咬牙一下子捐了一个亿,总算摆平了此事。香港凤凰卫视的吴小莉的沉默、新生代作家韩寒的零捐助、电子商务教父马云的言论也在网上被网民炒得沸沸扬扬,口水铺天盖地淹向他们。

  捐助中暴露出的不能承受之重实在太多。

  道德法制孰轻孰重

  诚然,国家没有规定天灾人祸面前公民捐助的强制性和数量以及形式,但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降临时,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应该怎样做?应该捐助多少?应该派遣多少公务人员?重大灾害是多少?中型灾害是多少?小型灾害是多少?各级政府捐助的财物与受灾方的损失程度是否应该挂钩?

  国家、地方政府占有股份的央企、地方国有企业应该捐助多少?

  企事业单位踊跃捐助的,是否应该和他们的政绩挂钩?这种挂钩与GDP等硬性指标有无冲突?该如何协调与GDP的矛盾和比例分配?

  政府以及国有企业捐款的数额应该和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挂钩?企业捐助后能否得到税收优惠?

  各地政府、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的捐助很显然受到严格监管,但对于民间尤其是各类协会、企业的捐助特别是群众、职工捐助,政府给如何对他们实行监管?

  国家、地方政府对于抵抗自然灾害立功人员的奖励有无统一规定……

  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以助于国家从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当然,捐助行为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行为,多少为度?亿万富人一亿也不多,穷人几元也不少,代表一种心境。对于一个乞丐,可能他捐助的105元是他的全部积蓄,对于一个富豪,可能捐助一千万元只是他财富的几百分之一,但富豪捐多了,董事会能同意吗?企业的发展基金怎么办?职工怎么吃饭?所以,也不能用捐款数量占财富的比例来衡量一个人。

  关键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灾区做实事,而不是互相攻击谩骂,丢了国人的脸面。而像吴小莉不求名誉不声张地捐款、韩寒不在乎被骂而说零捐款并在第一时间亲往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赞的,这比那些象征性地捐一点钱拍拍屁股就完事的人高尚得多。那些有时间到处谩骂指责的所谓爱国者,请你们先不去想自己捐款多少,而是多拍拍胸脯,问问自己为灾区做了哪些实事?

  2008年的中国,我们需要的不是口舌之战,不是互相窝里斗,更不是国难当头攀比谁捐款多少,谁没有捐款。我们要的是真正身体力行,为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知道,当灾区救援工作完成之后,后续的重建与心理辅助以及一直要延续下去的救助还得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坚持到最后,并尽全力去做实事的捐助者们,才是最可敬的。

  不因捐多而扬名,不因捐少而自羞。处理好捐助的法制与道德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张庆申 孙安清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