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中国再出发,一,二,三,四,五。

作者:迷花不事君 2008-05-19 21:28 阅读:433
编者按: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至三十分,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七天后的“非常三分钟”,注定将被历史书写和铭记。短暂朴素的国殇仪式,是对数万罹难亡灵人同此心的哀悼,也是对刍荛布衣生命价值前所未有的张扬。“非常三分钟”后,受伤的中国已在大灾难和大悲情中再度出发!中国新闻社今天推出特别策划《聚焦国之殇》和《中国再出发》,力争全方位呈现这“非常三分钟”的国之殇痛,探求因这七天而改变的中国,为历史留下档案。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一: 对生命的尊重成为中国价值判断支撑

中新社记者 翁阳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零秒的那一刻,新中国乃至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殇默哀一幕宣告开始。

言其“空前”,不仅是指包括十三亿中国国民,无数海外炎黄子孙甚至一些外国民众的哀悼规模,更为重要的是,默哀对象是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数万普通民众。对此,媒体“国旗降下,人性的旗帜高扬”的分析评论,堪称点睛之笔。

回顾中国过往的历史,“君臣父子”为核心的纲常体系,长期居于社会伦理道德主导地位,个体尊严与生命价值故黯然无光并屡遭打压。因被“民贵君轻”学说激怒,明太祖朱元璋不顾天下儒生反对,力删《孟子》之事即为一桩明证。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普通民众不仅在尊严层面一跃成为社会主人,还有《宪法》之于公民在法律面前诸项平等权力之宣誓,近年来,关乎包括人权、私产等领域的保障举措更是进展迅速。

然而,千百年来形成的沉厚历史积习却非一日之寒。

面对汶川震后举国上下的巨大哀恸,中央政府迅即做出举国哀悼的决定,通过最高规格的告慰仪式纾解国民胸中的难以释怀,这既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实践,也是在树立个体生命价值观的强化之举。

有观察家指出,通过灾后电视、网路、报纸各类媒体相关报道可以清楚看到,具有普世意义的人道主义,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被空前突出,而这也得到世界各方舆论的广泛积极评价。

无论是胡、温等政府高层在救灾一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发出的“救人”命令,抑或社会方方面面充满勇气、爱心,无私精神,不言放弃的生命救援,还包括那些痛失亲朋好友以及顽强自救者的场景再现,皆令世人在感同身受、唏嘘落泪的同时,体认到生命的宝贵价值与无上尊严。

作为这种潜在积极影响的典型表现,以往常被冠以自私、不羁、缺少社会责任感等特征的中国“八0后”一代竟超乎预料,与三十二年前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并肩作战,成为此次抗震救灾志愿者主力军之一。

今天举行的朴素默哀仪式,尽管只有三分钟,但却是一场直指亿万人心的深刻洗礼,并注定因其“空前”但非“绝后”的象征意义而被历史所书写,被国民所铭记。

理解了生命,也就懂得了生活。如果说曾经迷惘的中国价值体系现在正被一种难以言说的强大精神力量重塑并优化,而对于生命尊严的价值判断必将与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一道,成为中国未来价值体系同等并重的支撑巨擎。

在这一刻,背负灾难、眼噙泪水的中国,已经过普世价值的洗礼,擎起人道主义大旗,再度出发!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二:中国政府写下政治文明新页


五月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举国默哀。

这是中国第一次为普通百姓之殇举行最高国礼。

大灾来袭的七天,从“当前第一要务是救人”,到“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再到为大灾中遇难国人举国致哀伤逝,中国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完成了它破茧成蝶的美丽羽化。

在举国静默中,一股力量在无声地传递、凝聚。那是上下一心对抗灾难,对抗一切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这力量的背后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及实践在民众中产生的强烈共鸣和无比信任。

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赴灾区指挥抗灾,抓住了最大的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统筹部署全局后,与温总理“换防”,在一线继续担当精神旗帜的作用,中央政治局各常委亦分头工作,树立起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在头绪纷繁、时间紧迫的七天里,中央部署以救人为核心的救灾工作思路清晰、战术正确,信息高度透明,协调有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环环相扣,危机管理全盘运作日趋合理完善。

此次中国政府的抗震救灾被海内外评价为“最成功的一次危机管理”。之所以如此,其实是胡温政府“执政为民”理念在主政五年多以来,不断经受各种考验,反复锤炼后,交出的一次历史答卷。

二00三年,沙士袭京。新领导集体刚刚提出“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便遭逢疫病汹汹、瞒报疫情、诚信危机、国际压力等等严峻考验。彼时,胡温政府能最终取得抗疫胜利,依靠的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执着信念,唯有如此,才能扭转危机,直面问题,在直下两程的劣势下扳回败局,用“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打胜了第一场战役。

随后,中央领导层千方百计要将“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下去,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政治、社会命题。在思想和实践的相互砥砺中,中共十七大、全国“两会”,成为一次次民生的盛宴,在激动人心的同时,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一个以民生为晴雨表的“民本”政府益发清晰。

二00八年,本是举国欢欣的喜庆年份,却接连遭遇劫难。年初的一场冰雪封锁半个中国,暴露出中国应急机制和相应管理上的问题。就在各界仍在探讨研究冰灾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时候,四川强震又一重击。此时,政府则以“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赢得了国民的信任和国际的认同。这正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多重危机的持续应对能力,和快速消化经验教训的自我完善能力。

这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逐渐转化出来的执政能力,而这种执政能力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矫正、完善,在不断的考验下日益强大、锋利。

多难兴邦,是近来国人最常闻的一个感叹。同样,一个经过千锤百炼,矢志不移的“民本”政府,也会在灾难的洗礼中浴火而生,张扬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辉,书写下新一页政治文明。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三:人性与人道整饬中国与世界关系


中新社记者 邓敏

五月十九日下午十四时二十八分,整个中国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

三分钟的静默中,人们在为逝者表示最深的哀悼,以实际行动抚慰生者的心灵,并将永远铭记这场让中华民族集体哀伤的灾难。

在这祭奠亡者的一刻,善良的人们也不会忘记,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始终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头发的颜色与我们不同,他们所说的语言与我们不同,他们所持的设备与我们不同,但他们的行为和心境却与我们一样,不惜一切代价,不放弃一线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微弱的生命迹象,也依然在摇摇欲坠的瓦砾废墟中细细搜寻。

灾区的人民或许听不懂这些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专业救援人员和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在说些什么,但他们却很清楚这些人在做些什么。这种超越地域、制度和政治的亲情与美德,在大灾之后,同样震撼着中国人民的心。

有观察家指出,在巨大的天灾面前,普世的人道价值战胜了一切,汶川地震所引发出的跨越国界的人性力量,使得前一阶段因西藏风波、杯葛奥运而恶化的中西关系重新得到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沿着更加理性健康的道路发展。

从官方交往来看,汶川地震后,世界各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来的慰问电和救援物资在第一时间纷至沓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通话中对中国灾情表示深切关注,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也通过中美军事热线向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了解地震灾情。

地震后的第三天,中国政府即宣布接纳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专业搜救人员进入汶川灾区参与救援。虽然早在印尼海啸、伊朗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多次国际救灾合作中,中国已与多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作为受灾国接受国际救援人员参与救灾行动,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举动不仅仅是中国更加开放、透明、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国外交与国际社会互动的重要特征,中国对外交往的理念在这次地震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更让人感慨的是国民感情的微妙变化。前一阶段由于西藏风波、杯葛奥运,中国普通民众对西方媒体及其国家的抵制情绪一度高涨。而在汶川地震后,当日本民众为绵竹二十一岁女教师用生命护卫一个幼小的生命感动落泪时,当四国救援队员不眠不休、昼夜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时,善良的中国人民在为灾难痛心的同时,也为这些国际友人的义举流下感动的泪水。

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民众对于日本看法的转变。当日本救援队在四川行动时,灾区人民对待他们并无二致,“他们就和我们的亲人一样”。而在民族主义情绪曾最为激烈的网络论坛上,对日本的感谢之词也比比皆是,“记住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也有一颗感恩的心”道出了中国民众的共同心声。

大爱无国界。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人道主义的光芒驱赶着一些政治上的、历史上的恩怨情仇,整饬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史无前例的强震,打乱了中国人平静的心态和行程,然而,人们有理由相信,坚强的中国绝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反而会在吸取弥足珍贵的经验之后,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在大灾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芒,将更加坚定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的决心。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四:在大地震中获取增长的大智慧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三分钟默哀,又引垂泪无数,再增宽容之心、凝聚之力。

三天哀悼日,可促人们思索,重建物我两谐、环境友好之家园。

汶川大地震,源自天灾。“自然”一怒,令百姓罹难三万有余,灾区山河破碎,家园俱毁,留下满目疮痍。

全球大陆七级以上地震,有三成五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全球一百二十万人因地震遇难,其中就有五十九万中国人。中国半数国土,位于地震高烈度区。二十三个省会城市、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涵盖其中。

地震水灾、暴风骤雪,“自然”每每动怒,即成人间灾难。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一九九八年大洪水、二00三年“非典”、二00八年初暴风雪,加之今日汶川大地震,中国历经磨难。

但是,祸兮,福之所倚。悲风苦雨过后,就会看到“彩虹”。每经过一次磨难,中国就从中获得教益,愈挫愈勇。

经过唐山大地震,绝大多数的中国楼盘,地震设防标准已提高到八度。“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被定为房屋抗震标准。

洪水退去,中国的水利工程已变得更为坚固。二00七年,五十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淮河之时,中国从容应对;今日,虽受地震之扰,三峡大坝却无大碍。

“非典”过后,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得以健全;风雪之中,中国迅速增强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如今,四川一震,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医院,各方反应迅速。在西方媒体的聚焦之下,中国的反应与处理获得国际认同。

天灾虽难料,人事却可期。“房子裂了、塌了,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三十二年前,唐山亦遭地震大劫,伤亡更巨,以至差点从地球上“抹掉”。如今,它却已“凤凰涅槃”、富甲河北。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四位,她每天都在为世界各地生产着大量工业品,其中的不少工厂,就建在当年的地震废墟之上、洪水威胁之地、暴雪积压之所。

几经“自然磨难”的洗礼,许多中国人已迅速长大、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源终有限,人欲却无底。急功近利、“唯我独尊”之心,日渐消退。

“爱人”,还要“爱物”,继续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还会增加自身灾难,还会天地惊、鬼神泣。减少灾难,就要跟自然和谐共处。

抗击“磨难”之中,中国的成长路,不断得以修正。和谐共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已逐渐确立。

三分钟的默哀、三天的哀悼、七天的悲恸,不会阻滞前行之路。可以预期,从灾难中汲取教训和力量,在废墟上提高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中国将再出发。

中新社宁波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五:奥运步履会更沉实有力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五月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举国默哀,为四川地震中那些戛然而止的生命。

在宁波,奥林匹亚之火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燃烧不熄。从今天起,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暂停三天。

来自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的消息称,三天后,火种灯内的火苗将再次点燃“祥云”火炬,届时,奥运圣火将再出发,前往上海,前往江苏……直至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唱—“鸟巢”。

带着对地震中那些逝去的生命的哀思,奥运圣火再出发,将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洒遍全国。痛定思痛,奥林匹克再出发,巨大的创伤压不垮中国人举办一届成功奥运会的顽强信念。

“任何坎坷、历练和灾难,只会让中国人把奥运会办得更加了不起。”北京奥组委特聘专家张清对记者说。

地震灾害,没有对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等硬件设施产生丝毫影响。北京奥运场馆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抗震因素,并在开工建设前经过了严格的地震安全评测。“北京是安全的,北京奥运是安全的。”北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说。

更重要的是,地震灾害没有影响中国人举办奥运会的信心。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一位北京市民说:“办好奥运会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

地震发生后,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所有中国人都把灾区的安危和自己的爱与牵挂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把这个社会看作是自己责任的共同体、安全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信念的共同体、利益的共同体……而这些,也正构成了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坚强而重要的基矗

地震发生后,奥运圣火在福建、江西、浙江传递时,人们把奥运的激情凝聚成爱心的洪流,火炬手、圣火运行团队、当地民众,都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有人打出了这样的标语:“支持灾区,就是支持奥运”。

几十年前,鲁迅曾经诘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中国人有底气大声回答:没有!在灾难面前,中国人勇敢地挺起脊梁。这种自信,来自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资源,来自于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国力的强盛,来自于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来自于政府应对灾难的果敢与透明,来自于海外华人华侨的血脉相连,来自于国际社会的鼎力声援。

有了这些,中国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能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也就能化悲痛为力量,把奥运会“办得更加了不起”。“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哀笛悲鸣过,太阳又升起,中国重新上路,再次出发,筹办奥运会的步履更加沉实有力。(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最新评论

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认证码:
验证问题: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
限 5000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