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亟待升级 创维王殿甫力推电子制程离开创维8个月后,72岁的前创维董事局主席王殿甫1月12日再次出现在了媒体面前,这一次他的身份变成了国内电子制程方案解决商——深圳新亚电子制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与在创维期间写信给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希望国家为TFT-LCD产业投入"种子钱"不同的是,这位电子行业的"老兵"此次将目光瞄准了可以大规模提高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利润率的电子制程行业,在新亚电子创始人许伟明的邀请下,王殿甫2007年底加盟了新亚。 当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上,王殿甫尖锐地指出,目前我国规模领先的彩电行业的年利润率只有0.82%-1.2%,与日本早些年追求的"精益制造"、上世纪9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提出的"敏捷制造"相比,"中国制造"现在还处于粗放式增长的阶段。 提升"中国制造" 记者了解到,2007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将达到5.6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但是全行业的利润率却只有2%-3%,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和高返修率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几年前以TCL、波导、夏新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品牌在迅速崛起,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50%,但到2007年,这3家国内手机昔日的领军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其中波导、夏新在短暂复苏后再次陷入巨亏的泥潭,国产手机的整体占有率甚至不如诺基亚一家。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问题,而国产MP3行业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行业平均翻修率依然高达35%以上,整个MP3产业都被拖进了死胡同。 在王殿甫看来,目前全球制造水平最高的依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制造要想真正打造"卓越制造"的品牌,就必须依靠电子制程行业的发展。 电子制程全称是电子产品制造的工艺流程。例如,一部手机里面有2000多个电子元器件,如何将它们组装起来,就需要很好的工艺流程去实现。有的流程可能需要从A—B—C—D—E—F—G—H,而更科学的工艺流程可能只需要从A—D—H。这样不仅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品质事故,还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毕克允表示,通过大量应用案例效果综合评估,发现电子制程的应用给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生产效率提高20%、生产成本降低10%、工艺品质引起的质量事故减少95%。 许伟明告诉记者,电子产品的制造不仅要求每一个电子元器件的本身质量没有问题,还要求相互之间有很好的匹配性,如果将电子产品的制造流程系统化、集成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产能都将大大提高。 来自赛迪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竞争模式已经从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也由出口导向型转化为面向本地市场,这使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国企业的优势正在丧失,在核心技术和研发水平短期难以突破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只有抓住电子制程升级的机会。 上市机会 王殿甫表示,"我在创维时呼吁国家投资20亿美元购买完整的第7代TFT-LCD生产线和技术,结果几年都没有结果,现在我发现即使国家的投资到位,依靠国内目前的电子制程技术,也难以建立完整的液晶产业链,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制程工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工程。" 然而,要命的是,国内企业在电子制程领域的投入很少,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数十万家电子制造企业中采用了科学电子制程的不足5%,其中中小企业普遍缺席电子制程。在新亚电子制程提供的客户名单中,像IBM、三星电子、飞利浦、TCL集团、创维集团、华为联想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竟占了80%以上份额,而中小企业则几乎没有。 此外,赛迪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电子制造产业年产值达5.6万亿元,按照国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普遍情况,目前国内电子制程产业的潜在市场容量保守估计在5000亿元以上,即占行业规模的1/10。 然而我国电子制程行业2007年的年规模只有100多亿元,新亚、东方集成、华仑等领军企业的规模也只有10亿-15亿元之间,严重滞后于整体行业的发展。 据悉,中国电子制程的规模化正在起步,这次深圳论坛现场很多参会的500多位企业代表,如伟创力、富士康、奇美、TCL、创维等企业开始参与其中,新亚更是决定2008年在深圳福田建设国内第一家电子制程技术研究中心,而信息产业部也准备在深圳建立国家级电子制程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产业创新集群化发展。 此外,新亚还透露了准备上市融资的初步计划,而深圳交易所2008年将开设的创业板则成为其首选对象,记者了解到,凭借2004-2006年电子制程行业25%-45%的快速增长,其成长性已经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