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852阅读
  • 0回复

学费是涨是降应参照成本核算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19
铜板
4369
人品值
18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1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经济学家茅于轼5日在广州演讲称,他赞成提高高校学费,因为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他认为,通过提高学费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才是解决穷人上学问题的最好办法(1月6日《南方都市报》)。看罢新闻,笔者不禁哑笑,茅于轼的涨学费理由有点偷换概念的味道。

  茅于轼称,“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其言下之意就是绝大部分的学生付得起学费,所以“可以提高高校学费”。这显然是荒唐的,因为既使真有八九成的学生“付”得起高昂的学费,但学费该收多少主要应参照学生培养成本的相应比例核算,而非学生家庭的支付能力。不然,按照茅经济学家的逻辑,一个普通的馒头因为许多人都“付”得起,是不是就可以卖到10元呢?

  当前中国的高校学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因为高校所以也“高”得离谱。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高校学费大约是人均收入的10%~20%,可这几年,我们的高校学费早超过人均收入的50%,以农民人均收入为基数,更是远超这个数字,连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都坦言“我和我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

  在这中间,我们也看到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高校扩张必然投资新建教学楼、科研楼等项目,这些教育场所是要长期使用的,可这些成本的却往往集中在当年在校的学生身上,或者主要由他们分担,而缺乏一个科学的细化分解方案。

  又如,大学最后一学期,大学生或实习、或找工作、或忙于考研,学校除了安排论文答辩外,根本没上什么课,成本投入自然少了很多,可最后一学年与其他学年的学费却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校缺乏一个明晰、客观的成本核算。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有记者从《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得知,《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计划2007年制定,教育部将根据新出台的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2008年已经来临了,笔者上网搜索了一下,没看到相关办法已出台的报道,也不知出台了没有,但这至少说明,大学学费该收多少主要应参照生均成本再按相应比例计算,而非支付能力,更不是大学里到底有多少穷人的孩子。当然,这也间接说明,茅于轼的“涨学费”论在偷换概念

  大学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政府也是要投入的。按照相关规定,“大学学费标准一般来讲是按照每名学生培养成本的25%来收取的”,如2005年,教育部就根据这一比例,把当年学费定在3500元左右。至于2008年,甚至今后的大学学费该收多少,实际上根本不用茅经济学家操心,那就是生均成本再乘以25%。

  当然,在这几年的实际招生中,高校学费普遍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但这是另一回事,涉及教育投入、乱收费、利益集团合谋等方面的原因。

  应然的归应然,实然的归实然。高校学费的“应然”是多少,相信只要教育部的成本核算科学客观,再按25%收取,多数家长学生是能理解也会接受的,关键是想办法不使“应然”成为理想,甚至成为乌托邦,从而使实然与应然差不多相吻合。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