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914阅读
  • 0回复

字痴告大侠的启示

级别: 店掌柜
发帖
16730
铜板
13
人品值
4908
贡献值
782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744
信誉值
0
金币
3
所在楼道
学一楼

~cC =DeX  
yDmNPk/  
`XT8}9z!  
ANqWY &f  
5%`fh%  
=~qQ?;o n  
  去年12月7日上午,有个叫李延良的人,因错别字问题要将金庸送上被告席。李素有“中华第一字痴”之称,字痴欲告大侠,媒体如获至宝,消息传开,轰动全国。据悉,法院迄今尚未受理这起“错别字诉讼案”。 .x6c.Y.S  
#J4{W84B  
这场官司,在我看来,无非一个“钱”字。李先生投资千元买了《金庸作品全集》,通读后据说找到差错1200处,编成“勘误册”寄给金庸,然而所得不过是金庸的一纸回信和几句感谢的话。金大侠没有付酬金,也没有请他去当校对。李延良一气之下,就跑向法院。 W|C>X=zTi  
^r4@C2#vzJ  
\PHbJN:BI  
X*4iNyIs_  
  告状,李延良也不是第一次。1995年6月,上海《咬文嚼字》举办有奖查错活动,发现一处差错奖1000元,吸引了6万多读者参与。如此盛举,字痴岂能置身事外?可是他自恃特殊,参赛信件错过了截稿日期,最后却要主办者给他个奖。主编郝铭鉴没有答应,李就把他告上法庭,并且连告三次,索赔30万元,均以败诉告终。 z`)i"O]-K_  
: T` Ni  
+OEheG8  
'MF|(`  
  1999年,李延良读了《季羡林自传》和《牛棚杂忆》后,发现有300多处错误,便写信给季羡林。谁知季老不仅没有认错,反而在一篇文章中称李延良“食今不化”,李延良又把季羡林告上法庭,仍以败诉收场。 ^t p6G  
(T&rvE  
钱钟书、余光中、林海音、余秋雨、二月河、柏杨、李敖、董桥、王蒙、王朔、贾平凹、张抗抗、赵忠祥等名家的作品都被李延良点校过,人人有错。为此,李延良发出“寻人启事”,让钱钟书“等等等等”从速和他联系,“早日消除书中差错”。 j` RuK  
F6g)2&e{/  
8\V  
S}mZU!  
  李延良先生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h!@t8R  
GPyr;FV!s  
  这一现象凸显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用字一度十分混乱,出版物上错字多得惊人。社会需要李延良式的人物。想当年,北京市曾发动小学生查找300条大街上的不规范用字,其原因亦在于此。 K'/,VALp  
c~,OU7[  
这一现象凸显出,对人们用字,不能轻易言错。金庸和季羡林不买李延良的账,并不是他们不谦虚,而是李延良的勘误不能服人,何况即使有错也未必是作者的错。 cJp:0'd  
2kG(\+\  
'+ %<\.$  
G&2UXr3  
  最麻烦的是,有些字词的用法官方尚未规范,或规范了,辞书的编者却不执行。这叫语言用户怎么办呢?比如“树阴”和“树荫”,按中国国家标准,须用“阴”字,可是《人民日报》用的是“荫”。《现代汉语词典》既收“树阴”(1498页),又有用例“绿树成荫”(1499页)。 q$#5>5&  
E[IjeJB5  
h\]D:S  
3u&>r-V6Fn  
  再如“身分”和“身份”,使用频率很高,可是中国至今尚未公布规范标准。大陆的IC用“身份”,台湾用“身分”,香港回归后临时立法会定为“身分”,可是最新的智能IC上用“身份”。两岸三地,互相干扰,莫此为甚。 i\h"N K  
U"SH fI:  
,}8|[)"  
)\xDo<@  
  还有“做”和“作”怎么分工?有人指出连语言大师吕叔湘本人的文章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行文都混用得叫人理不出个规律来。 >0^oC[ B  
\:7G1_o  
n:TWZ.9  
r2t|,%%N7  
  碰到这样的问题,“中华第一字痴”搞得定吗?再说了,写错别字也不犯罪,怎可动辄兴讼呢? )Id.yv}_  
QYS 1.k  
  这一现象凸显出,僵硬地挑错别字是消极的方法。经验告诉我,只要你想挑,错别字是永远挑不完的。我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千方百计地教学生认、读、写,务必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的每一个字,这才是根本之道。 zc1y)s0G  
Y.7iKMp(  
CO%o.j=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bs.uebbs.net/?u=25222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