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WUEmg
一、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请问“兰舟”是兰花装饰的船吗? oX2r?.j#M
答:不是。《述异记》卷下记载,鲁班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如“兰舟桂棹”。 )y5iH){!
Km%8Yw0+
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描绘杭州胜景的名句。“三秋”是秋季的三个月吗? sAf9rZt*'
答:不是。词中的“三秋”是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KzJ u`O%G
Mru~<:9
三、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你知道“黄縢”两个字的含义吗? EyzY2>"^
答:縢,原来是指一种绳子,作动词用,指用绳子捆扎。黄縢酒,即黄封酒,在酒坛的坛口上加封黄色的丝绢,是当时的官酒。 OfW%&LAMQ
5'),)
四、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里的“病酒”是指劣酒吗? f)qPFM]%z
答:不是。“病酒”的“病”是指困乏、疲惫,因饮酒过度而产生的不适谓之“病酒”。 zabw!@]
%jpH:-8'2
五、辛弃疾的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常被人引用。其中“阑珊”是灯火辉煌的意思吗? P%ye$SASd
答:不是。“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指零落、昏暗。 yM W'-\
=:kiSrBS3t
六、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里的“八百里”是说行军走了八百里的路程吗? *:k~g].Iz
答:不是。《世说新语·汰侈》记载:王恺有一头牛,名字叫“八百里獵”。一次,他用牛作为赌注,和王济比赛射箭,结果输了。王济杀了牛,将牛心烤了吃。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 zCyR<as7
wX@H
&)<s
七、陆游《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有人说“沧洲”应该写作“沧州”,对吗? L/c4"f|.*v
答:不对。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身老沧洲”的“沧洲”是指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3KR2TcT#{
|:{g?4Mi
八、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问“次第”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意思吗? hLCsQYNDU
答:不是。“次第”一词的意义在古代比较丰富,李清照词中的“次第”,是光景、情形的意思。 O#A8t<f|M
0,+EV,
九、“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李清照词中的名句,表达了一种雄健的气概。请问“蓬舟”是指用蓬草覆盖顶部的小船吗? g52 1Wdtnn
答:不是。“蓬舟”,蓬草似的轻舟。 1fmSk$ y.9
T %$2k>
十、岳飞《满江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气欲凌云、声可裂石。请问“长车”是供长途跋涉用的车子吗? @^BS#
答:不对。“长车”是指战车。 $HP/cKu
5^bh.uF
十一、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请问:“佛狸祠”是说有狸猫出没的祠堂吗? 3KB|NS
答:不对。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打败王玄谟军以后,曾追击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V,`!rJ
~D$#>'C#
十二、周邦彦《满庭芳》:“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有人翻译成:像春来秋去的燕子,飘过大海,寄居到长长的屋檐下。你认为有问题吗? 9T?~$XlX
答:有问题。“瀚海”不是大海,而是指沙漠。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wA{*W>i
LNWqg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