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民/重庆杨武、吴苹夫妇以宪法维护自己的私产,抗拒拆迁。网友把这家“钉子户”捅上互联网,称他们为“史上最牛钉子户”,获得强烈反响和广泛支持,海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中宣部前所未有地宽松以待,重庆当局对外地记者采访也没什么限制,使事件不仅成为普及《物权法》的契机,也考验胡温倡导的“公平正义”理念,在中国社会进程中钉出一个维护私产与知情权的里程碑。
中国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以一座屹立在长江边一个建筑工地大坑中央孤岛式的两层旧楼,成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新闻焦点。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网民也在网上尽情发言,热烈讨论。而南来北往的媒体记者一批批来到重庆,在前所未有的新闻环境里,无拘无束地挖掘事件的真相,探索问题的根源,意外地使“最牛钉子户”成为观察中国社会与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
“最牛钉子户”事件恰值北京全国人大刚通过了争议多年的《物权法》。杨武、吴苹夫妇的维权行为,对物权法的普及犹如雪中送炭,也为胡温倡导公平正义理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成为考验中国落实法制、保护私产以及胡温“公平正义”理念的试金石,因此在中国法治发展史和公民维权运动中,钉出一个维护私产与知情权的里程碑。
北京中宣部对于各地媒体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却出乎意料的宽松,仅仅要求要“理性引导”。消息人士表示,中宣部这个前所未有的宽松态度,可能与主管意识形态和宣传的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因为出访中南美洲不在北京有关。因此这些天来,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一个难得的艳阳假日,以新闻的规律代替了政治的禁令,告诉了中国民众更多关于“最牛钉子户”的来龙去脉。而三月二十六日广东从化市政府粗暴强征沙贝村村民之地,并袭击记者、逮捕村民。此类事件在广东层出不穷,反映广东地方政府颟顸粗暴,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反衬重庆难能可贵。
中国各地媒体在给中国民众知情权带来最大满足的情况下,给重庆市当局带来压力。因为现场采访的媒体已经不止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当地媒体,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境外的记者,话语权已经不像往日那样被当局宣传部门垄断。所以,当“最牛钉子户”吴苹不断向媒体讲话,政府有关部门也就不能不开口。所以这些天来,重庆市当局每天都由政府有关部门向媒体公布当局的立场和说法,以平衡“最牛钉子户”一方的说辞。
“最牛钉子户”主角杨武、吴苹夫妇更成了公民捍卫私产的典范,成了不少维权人士和网民心目中的英雄,本来是贬义的“钉子户”,也因此成为转化为坚忍不拔抵抗强权的正面用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杨武、吴苹夫妇分工负责:曾经是渝州武术散打冠军的杨武在自家楼顶挥舞五星红旗,誓与自家房子共存亡,妻子吴苹则在楼下的建筑工地上从容得体地周旋在海内外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中间,介绍事情经过,表达他们的诉求。他们以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为武器,以公众的声援和媒体的报道,与庞大的政权机器和财雄势大的开发商展开博弈,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
吴苹告诉本刊,他们当然是在为自己维权,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公众维权。她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我们也没干什么坏事,怕什么?我怕了谁都怕”。
杨武、吴苹夫妇争取的是他们位于鹤兴路十七号、属于自家产业的一栋二层砖混结构楼房的权利。这是一栋建于一九四四年的私有木头楼房,由杨武夫妇一九九三年进行了重建,总面积二百一十九平方米,属于马路边的门面房,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本来准备继续经营酒楼。吴苹说,他们为翻建新楼花了几十万元。
这一年重庆有关部门就开始这一地段的开发重建,并在十一年后的二零零四年八月开始实施。负责拆迁的正升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王伟表示,该项目整体动迁面积达一万两千五百平方米,未来的发展项目“正升百老汇”总建筑面积达十四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六亿人民币(约七千七百万美元)。由于项目邻近杨家坪步行街和重庆轻轨车站,属重庆五大商圈之一,是一个前景看好的黄金地段,每平方米的店面售价估计超过十万元人民币。
据称,开发商以评估价一楼每平方米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一元、二楼每平方米三千七百八十五元的价格,并以总价将近二百五十万的补偿价,希望杨武夫妇搬迁,但被拒绝。吴苹说:“我卖的不是房子,而是地皮。”开发商代表王伟透露,开发商最后曾开价三百五十万元,却由于双方的信任不够以及其他的技术原因而没有成功。开发商认为,他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吴苹则指责区房管局与开发商弄虚作假。
除了指责开发商没有诚意、出尔反尔之外,最让杨武夫妇不满的,是他们觉得开发商和政府有关部门不按程序办事,甚至当“双方都还在协商中,他们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拆迁)”。吴苹认为,开发商和房管局如果要解决问题,就要“依照法规撤销枉法裁定,让我和开发商回到平等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协商”。
强调程序正义来维权
由于多次协商不果,杨武、吴苹夫妇终于成了这个开发项目需要拆迁的二百八十一户居民中最后一户搬迁者,成了举世闻名的“最牛钉子户”。从商多年的吴苹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发现,中国社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不重视司法程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中,吴苹经常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比如她指责九龙坡区法院有关强制拆迁的裁决“没按程序办”,“都还没有组织调解,安置协定也不盖章,二月一日就申请强拆,也没有送达的手续”。她说:“我就要较这个真,即使没有一分钱赔偿,没给一平方米安置。”
吴苹指责有些执法机关执法犯法,甚至是法盲,她还对中国目前司法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她说,从商这么多年,从不相信司法,司法不公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在经商,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有时感慨一下就算了,却没想到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要整治不法的开发商,才能获得民心,扫清民怨”。
吴苹认为,《物权法》通过是个好事,但在《物权法》出台以前,国家的宪法中就对公民合法财产权的保护写得明明白白规定私有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一个比较讲法制的国家或政党,我想这一条应该是不可非议的吧!我认为自己是合法的,我也相信法律可以给我一个公道”。
正当重庆钉子户事件?得沸沸扬扬之际,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三月二十三日下午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学的正是《物权法》。在《物权法》学习会上,胡锦涛强调,《物权法》的实施“是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
他要求中共各级官员要把握几个重大问题,包括“要牢固树立物权观念。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物权法》的认识,充分认识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给予平等保护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和正确行使财产权利的物权观念,为实施《物权法》营造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庆市地方当局对这个全国关注的“最牛钉子户”,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和自信。对于周围围观的人群,没有进行驱赶和隔离,而是顺其自然,只是进行了外松内紧的监控,使得鹤兴路一带“最牛钉子户”工地,成了中国《物权法》通过之后的现场会,政府官员、开发商、执法部门以及普通民众,都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中国各地的民众也从中看到了国家的开放和进步,并将从中得到某种经验和教训,为中国未来的类似事件制定出一套游戏规则。
德国磨坊?发中国维权
这期间,中国网民在网上讨论最多的,是一则有关普鲁士国王非法拆掉老百姓的磨坊而最终依法重建的故事。这则故事不管真实性如何,却对于正在进行法治建设、落实《物权法》的中国大陆,有重大的意义。这则故事让不少中国人感慨万千,从中受到了启发,更懂得公正的司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而这种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却恰恰是中国社会目前所欠缺的。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咸平认为,一个法律推出之后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这才是最关键的,所以《物权法》推出之后,首先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才有执行的可能。第二是必须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由于中国大陆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中国《物权法》的执行可能将会打折扣。郎咸平说,现在中国社会环境不好,整个社会堕落,任何一部法律出来之后,都是害了好人,便宜了坏人,出现了执行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被认为是中共是否要真正落实《物权法》、保护私人合法财产的试金石。因此,在对于如何处理这个“最牛钉子户”问题上,北京中央和重庆当局还是有分歧的。消息人士告诉本刊,北京中央和重庆当地有些官员,对于事态的发展有些不放心,担心引起效仿,导致将来的工作更难做。但更多的人却认为,私人财产的维护无可厚非,这类事件将来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一位北京官员表示,事实上,维护公民私人合法的财产,也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就体现在民众的利益中,这就是“藏富于民”的道理。
这些天来,全球各地媒体对“最牛钉子户”事件的关注,确实也对重庆市当局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据称也是他们迟迟没有动作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当局除了严令当地媒体不得对“最牛钉子户”事件擅自报道外,要求所有报道严格按照当局的口径,对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媒体,却只能是无可奈何,只能期待北京中宣部管一管。
三月二十六日,重庆市长王鸿举更首次就有关事件公开讲话,虽然说政府“有能力、冷静、妥善地处理好这一事件”,却强硬地表示“绝不迁就漫天要价、毫无道理的要求”。三月二十四日,据称王鸿举还批评说:“这个钉子户在重庆存在长达两年多,本身就说明我们是一个法治政府。但现在人们对钉子户片区拆迁的情况并不完全了解,那里以前是一片老旧城区,拆不拆,不是涉及到开发商的利益,而是涉及到老百姓的公共利益,那里的老百姓都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交通等条件。”
王鸿举的说法显然是要“以正视听”,告诉民众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但他也同时给民众带来了更多的知情权,让他们从另外的角度更了解事件的真相。显然,王市长的说法表明,政府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最牛钉子户”事件,但有关的解决方式,却可能掀起海内外媒体对“最牛钉子户”另一个关注的高潮。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重庆拆迁方准备在三月二十九日动手拆迁,但不管这栋小楼命运如何,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维权纪念碑,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
重庆钉子户抗争大事记
--------------------------------------------------------------------------------
1944年,杨武父亲修建木制小楼,一底一楼
1993年,杨武吴苹夫妇在原址建起砖混结构小楼
2004年8月,所在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
2004年10月,改造区断水断电
2005年2月,拆迁人向九龙坡区房管局提出行政裁决,要求杨家限期搬迁
2006年10月,除杨家外,二百八十户动迁户全部搬出
2007年1月,九龙坡区房管局下达拆迁行政裁决书,杨武夫妇拒领
2007年2月,“史上最牛钉子户”图片初现网络
2007年3月19日,九龙坡区人民法院裁定杨家3月22日迁出,逾期将予强拆
2007年3月21日,杨武进入孤房,抗拒拆迁
2007年3月22日,法院没有进入孤房强拆
2007年3月26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首度表态,称将依法处理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