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 金属 OWOj|jM
"5Kx]y8
1、Heavy Metal 重金属:重金属,金属风格的始祖,一切金属风格音乐形式的根本,吉他的失真音色,solo-主歌-solo-副歌类的结构,力量感、煽动力,由此很早就奠定了金属音乐主流的地位;代表乐队:Led Zeppelin &)xoR4!2
bmt2~!
2、Black Metal 黑金属:黑金属,格调阴暗,乐队大多有宗教信仰,不乏邪教教徒,音乐内涵和死亡金属,但相比之下还算有文化;从形式上分析,音乐频率较高,吉他很少使用切音音色,嗓音也可以用刺耳来形容。 c?<FMb3]
rf)\:75
3、Dark Ambient/Noise 黑暗氛围:黑暗氛围,音乐没有什么旋律,用音效来制造令人压抑的气氛 4、Death Metal 死亡金属:死亡金属,一种格调更加阴暗,大量使用吉他切音音色和咆哮式的低沉嗓音,音乐主题以死亡为主。 5"XcVH4g
oh& PQ{
5、Doom/Stoner Metal:早期死亡金属的一支,音乐节奏较慢,吉他音色中切音较多,主要为营造一种阴暗的情调,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 {T:2+iS9:
aeH
9:GQ6
6、Gothic Metal 哥特金属:哥特金属,节奏同样较慢,是哥特风格和金属风格的融合,场面宏大,比Doom Metal风格更加细致,气氛也更阴暗 7|,5;
InPq1AH
7、Grindcore Hardcore:向金属风格的进化,死亡金属前身,粗糙,无旋律 Q^fli"_:
(]mN09uE
8、Power Metal:一种比较追求力量感的金属风格,对宏大的气氛并无太多要求,但一定要有煽动力,往往运用 rap 音乐的唱法,但唱词往往并不合辙,代表人物: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O^U{I?gQ
wk8XD(&
9、Rapcore:金属音乐的伴奏加上 rap 的演唱,当然演唱起来更狂野更粗暴,是一种融合的风格;代表人物:Limp Bizikit ~(I\O?k>H
Bsz kQ>#6
10、Thrash/Speed Metal 速度金属:速度金属,金属风格中得最主流,善于以高速的吉他技巧和高频失真的吉他音色煽动听众,音乐气氛火爆,当然还少不了那高亢的嗓音;代表人物:Metallica,Mega Death 3TtnLay.k
#<v3G)|aS
11、Spiritual Metal:这种音乐比较强调一种古典的气质,场面宏伟,音乐华丽,这种风格的多数作品还是旨在营造神秘、 *]x]U >EF
Ae`K9
我喜欢歌特金属,她给我的震撼无法比拟的,她的艺术气质永远在金属的神髓中散发着,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呢? s'} oVx]
gtCd#t'(V
下面是对她的介绍: q7m-} mBN~
!n)2HDYhx,
英汉字典中Gothic "'6KQnpZ
(a)1歌特人的;歌特语的2(建)歌特式的3中世纪的;野蛮的,粗野的4(印)歌特体的;(英) eW7;yH
lD
!^MqK
黑体的5歌特式小说体的(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n)1歌特语2歌特式建筑,尖拱式建筑。 ~5cLI;4h
E8FS jLZ
那么,若是歌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 (F$q|qZ%
ZZl)p\r
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 eT}c_h)
JRU)AMMU&
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关事物在某些人 W J^r~*r
B[cZEFo\
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 J,+|
Fb
G.T}^xHmL
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 0%'&s)#
A5?[j
QT0
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歌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 nW{7L
GW`9SB
连,浪漫主义和歌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还有Verlaine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 p1G!-\l
SC86+
歌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而在 NbG3^(
oEKLuy
建筑上新歌特式逐渐成为时尚。 sbkWJy
,/o<O jR
什么是歌特风格? M@8
<^CK
ZIpL4y
=_
音乐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类的名词都是“歌特风 kS=OX5
EkjO4=~UC
格”。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 P"3{s+ r
<A"}Krq?
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吸血鬼文化? nuKjp Ap!
a7OD%yQ
如何识别一个歌特族? 3}LTEsdM
DFR.F:O%
性格: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 a{Tv#P*!
1_GUi
学。 着装: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 `sJkOEc`
?L{[84GSO
哥特音乐内涵 uN6TV*]:
Wl::tgU
如果说早期的PostPunkCool对生命的诠释是沮丧与绝望(比如IanCurtis——JoyDivision的主唱— '>2xP<ct!&
mjS)*@F
—的自杀),那么“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乐队比如“教会(TheMission)”、“全部的夏娃 k\x>kJ}0
gZ/M0px
(AllaboutEve)”、“涅浮林之域(FieldsoftheNephilem)”、“祭仪(TheCult)”等乐团所 /lAt&0
r+v*(Tu
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 .xCO_7Rd
3VALrb;
的“反面传教(negativepreach)”。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 "'II~/9
vpOzF>O
(God'sOwn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 oACuI|b
H.wp{m{
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这等堪称冒渎的宣言,呈现出骇人的事实:原来长久以来,神 dO rgqz`e
[^~Fu9+"
与人的权力结构恰如性爱结构的主体与客体。在这张专集中,反复推敲着在推翻信仰的同时,死亡不再 H4^-M Sw
X^fMt]
是父神用以胁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乌托邦。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MetoDeath) }MXZ
9$UjZ$ v
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 (K^9$w]tf
VEo>uR
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 不可 n1.]5c3p
;se-IDN
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 M/R#f9W
X#gZgz ='
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 nmS3
h"]v+u`!SM
(Christian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 ykX}T6T
~A [ Ju%R
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 }UQBaqDH
c%Kv"Z%f
《痛苦剧场》(OnlyTheaterofPain)、《天使的狂怒》(TheRageofAngels)、《铁面具》 m3P%E8<Q#
$&k zix
(TheIron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 T4o}5sq}S
eP[azC"G[
歌曲“死欲(Death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 }c%QF
:6N{~ [:4
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 H:y.7
dl(cYP8L
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 O<."C=1~E
QZt/Rm>W0
(Lovein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 ZDcv-6C)B
(lS&P"Xi
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 )k <ON~x
Qighvei
为什麽像“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AlsotheTrees)”、“意志(Will)”、“利姬雅 m0XK?;\V
3DMfR
ofg
(Lycia)”、“The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 VX2bC(E'%
|giK]Z
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 C03ehjT<
@j5W4HU
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徵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 VU}UK$JN
+Rxf~m(pV
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 m:II<tv
5JIa?i>B
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分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 VO#]IXaP
K=+w,H#`C
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 Gvl-q1PVC
X2q$i
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 /|`;|0/2
c i_XcG
与天使的尸体。 }oj$w?Ex
se2+X>@>
哥特文学及其文化现象 `3/,-
)MmMs"Um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 ^xu`NE8;
<yE(p
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0[);v/@Ho
s|%mGt &L
同时,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 b3<<4Vf
Y'%sA~g
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 AX<TkS@wjb
}!lLA4XRr
(Ann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Mysteriesof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 .oN<c]iqE
.kBi" p&
(The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 hT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