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6440阅读
  • 20回复

[分享]古代历史上十个最拽的女人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单枪匹马突入敌人阵营之中,救出身陷重围的父亲;二十岁时便有王者之风,能折节下士,疏财广招天下豪杰;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后,便享有特殊的权力,能够自设一套官署,伊然一个小朝廷的架式,当时归于他麾下为他效劳的,武将有李世劾、程咬金、秦叔宝、翟长孙、秦武通、尉迟恭等能征善战的骠勇大将;文臣则有杜如海、房玄龄、虞世南、诸葛亮、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清明、孔颖达、盖文远、许敬宗等“十八学士”,真可谓贤臣如云,势力盖天。李世民拥有这样通人的局面,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阴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迫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表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征,魏征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我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征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这一次出游。魏征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埋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呢!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9-10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年已经三十五岁,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业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真是尴尬人与尴尬事呀。
  唐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9-10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自黄巾农民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朝中董卓杀死皇帝,另立陈留王,只手遮天。东汉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蝉为工具使用连环计对付董卓,使本已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不堪。_
  貂蝉出生在东汉末年江陵的一个没落家庭。兵荒马乱的社会使她的父兄不知去向,也把她母女两人推到了洛阳,被王允收容。不久她母亲又因病去世,这时貂蝉还是个娃娃,王允的夫人既怜她孤苦伶仃,又爱其颖慧雅洁,命她作了贴身侍婢。
  到十二岁的时候,貂蝉已长得婷婷玉立,由于长期寄人篱下,养成了一套善于察颜观色的本领。再加上生性聪慧,更具有一种善解人意,嘴甜心细的特质。不但颇得王夫人的欢心,就连王允本人也对她另眼相看。可以说王允一家对她有救命之恩。
  自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把持朝政的董卓仗着有勇冠三军的吕布做义子更加为非作歹。他在长安郊外建d坞,安置家属,自己也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设帐幔于路,回d坞与公卿聚饮。一天,北地招安降士数百人到来,董卓出横门,百官相送。董卓乘机留百官宴饮,却将降士数百人,在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去眼睛,或割掉舌头,或将他们放在大锅中熬煮。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并说道:“我杀歹心的人,有什么可怕的?”在坐的王允胆颤心惊,吓得话也不敢说。
  一天,百官在朝堂议事,突然吕布来到董卓身边,耳语数句。董卓点了点头,吕布来到司空张温身边,一声令下,将张温揪下朝堂,不久,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董卓命吕布劝酒,把人头在各人面前—一呈过,然后说道:“汝等人对我孝顺,我不害你们,我是受天保佑的人,害我的人一定会失败。”一个大臣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杀了。王允惊惧的同时,免不了免死狐悲。
  很晚了,王允站在茶蘼架旁想着白天的事情,暗暗落泪。他知道要除董卓,就必须先离间他和吕布的关系。忽然他听到在花园的另一一端也有人在暗暗地叹息,他悄悄走过去,发现是貂蝉,他柔声问貂蝉:“你有什么伤心事,何竟于深夜在此长叹,能不能告诉我。”貂蝉先是讲了王允如何收养了她,如何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希望能够感恩图报。然后话锋一转,讲到她最近总见到王允愁眉不转,特别是今晚更是坐立不安,料想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十分棘手,看到王允痛苦,不禁长叹。接着她表示,只要王允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她一定万死不辞。
  王允静静地听着,突然眼前一亮,计上心来,立即叫貂蝉跟他到画阁中去。
  进了画阁,王允道出一番话来,吓得貂蝉花颜失色。王允跪拜在地,貂蝉跟着跪倒,面对自小抚养她的恩人,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再次发誓,万死不辞。
  第二天,王允就将家藏的明珠数颗,令匠人嵌成一只金冠,使人秘密送给吕布。吕布大喜,当即赶到王允家中致谢。王允果然抓住了吕布的弱点,吕布一介武夫,贪财重利,很容易地就上钩了。王允盛情招待,当酒饮至七分醉时,貂蝉从内室款款起来,吕布立即眼睛就直了。三推四就之后,醉意重重中,王允告诉吕布,愿意把貂蝉嫁给他做妻子,又欲擒故纵地说:“要不是怕董卓起疑,一定会留吕布在家里过夜。”吕布在依依不舍中,喜孜孜地离去。第一步成功了。
  现在就看第二步。又一个早朝完毕,王允跪在地上请董卓到他家去做客,说道:“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堂赴宴,未谂均意若何?”董卓概然说:“司徒乃国家之大老,既然来日有请,当赴。”第二天,王允穿着朝服迎接董卓,再拜起居,称赞董卓,把他比作姜子牙,周公。董卓还未饮酒就已经醉薰薰的了。
  堂中点上画烛,夜幕降临,止留女使进酒供食。王允说道:“教坊之乐,不足以供奉钧颜。辄有女舍之乐,敢承应乎?”董卓答道:“深感厚意。”王允立即教人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董卓本是武夫出身,怎耐烦这种雾中月、水中花式的东西,立即命令近前来唱,一曲还未唱完,董卓叫貂蝉为他把盏。董卓轻轻问:“春色几何?”貂蝉幽幽地答道:“贱妾年未二旬。”董卓笑道:“真神仙中人也!”王允立即说:“老臣欲以此女献主人,未审肯容纳否?”董卓色迷迷地说:“美人见惠,何以报德?”一边说着“尚容致谢。”一边就急急起身,王允跟着亲自送貂蝉随着董卓到d坞。王允送董卓回来还未进家门就被吕布拦住了,吕布一把揪住王允,怒骂“老贼戏我!拔剑就要砍。王允立即鬼话连篇,告诉吕布,董卓把貂蝉带走,是要为他吕布主婚,并要吕布把王允自己家中的一些珠宝带走,说是给貂蝉出嫁作首饰的。傻不叽叽的吕布立即兴冲冲地赶到相府。
  王允就象一个优秀的导演,找到一个好的场景,这就是相府。选好了演员,这就是貂蝉、董卓、吕布,现在就着主角貂蝉如何演戏了。
  可怜吕布兴冲冲赶往相府时,董卓正在尽情享受貂蝉。首先未经人道的貂蝉面对董卓这个通体黝黑,身体肥胖的丑男人感到一阵阵的恐惧,又有几分羞涩,表现出相当的不耐和冷漠。然而立刻警觉到:这可是为了计划而来,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床第之间的风情,似乎不必经过学习的阶段,只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即使没有任何经验,凭恃自身颖慧揣摸及突发式的举动、言语、呻吟、媚态,反而更能吸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产生无限新鲜刺激的感受。董卓肥硕笨重的身躯,压得貉蝉喘不过气来,貂蝉顿时灵机一动,反客为主地骑在董卓身上,像骑马颠簸样晃动不已,就这样颠鸾倒凤,折腾了一夜,董卓已再也离不开貂蝉。
  可怜吕布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得到的答复是:“夜来太师与新人共寝,至今未起。”吕布一听一惊,马上偷偷地来到董卓卧房后偷看。貂蝉刚好起床梳头,发现了偷看的吕布,立即蹙起眉头,做出忧愁不安的样子,再装假不断用手帕擦拭泪眼。
  董卓正式接待吕布了,在几句寒喧后,吕布总不见董卓提起为他主婚的事,就痴痴地站在那看董卓吃早饭。这时貂蝉故意在绣帘后走来走去,引起吕布的注意,甚至不惜露出半个脸蛋来,以目送情,霎时,吕布神魂荡漾。董卓当即警觉,见吕布频频侧身迎里而望,恼怒地说:“布儿无事且退”。吕布一肚子不高兴回到家中,当他的妻子不知趣地问他:“汝今日莫非被董太师见责来?”吕布一反常态地说:“太师安能制我哉!”
  董卓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吕布一切都知道了,但愈如此,他愈思念貂蝉。终于,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了董卓的卧室。貂蝉在床后探半身望着吕布,以手指心而不转睛。吕布感激得频频点头表示明白她的意思。貂蝉用手指董卓,强搽泪眼,吕布似乎心都被揉碎了。董卓朦胧中醒来,看到了吕布,猛然回身,看见貂蝉在屏风后面。董卓羞愧愤怒,责问吕布:“你敢戏我爱姬吗?”唤左右驱逐吕布,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怀恨回家。
  更不得了的事发生了。貂蝉终于将吕布勾引到相府后花园中的凤仪亭来,又哭又说,将自己如何思念吕布,董卓又如何将自己奸污。现在此身已污,不得服侍英雄,愿死在吕布面前,以绝了吕布的思念。还没有说完,就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慌得吕布一把抱住,貂蝉乘机倒在吕布怀中,说道:“妻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思反受他人之制!妾度日如年,愿将军怜悯而救之。”挑起吕布反对董卓。
  话说董卓因久未见貂蝉,便到后花园中寻觅。只见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放在旁边,抱着貂蝉说悄悄话。气得董卓抢过画戟就刺,吕布掉头便走。董卓胖,赶不上,飞起一戟,被吕布一拳打落在草中。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彻底破裂。”
  董卓带着貂蝉回到他的家d坞,离开了相府。王允也乘机把吕布接到家中,痛斥董卓把吕布的貂蝉抢走,说是要为吕布报仇,一番同仇敌忾,刺杀董卓的计划便周密完成。 轻车都尉李肃奉命到d坞去见董卓。说是天子有诏,欲会文武大臣于未央殿,商议将帝位传给太师之事。董卓心花怒放地起程进京,一路上车轴断了,马辔头断了,而且路上狂风大作,尘土蔽天,董卓大惑不解地认为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李肃却解释说:“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万岁登基,必有红光紫霞,这些都是吉兆。” “千里草,何青春;十日上,不得生。”这一首当时流行在长安街头的童谣,预示着董卓就快要死了。董卓在走进未央殿时,被埋伏在殿内的军士伏击,一戟直透董卓咽喉的就是吕布,李肃早把董卓的人头割在手中。
  后人这样评论董卓: 董卓初以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舞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鹃其快,然犹折意|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哉。及残寇乖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已极。呜呼,人之生也难矣!天地之不仁甚矣!
  董卓既死,朝野欢声雷动,皇甫嵩领兵攻打d坞,把董卓一家杀得干干净净,连他九十岁的老母也没有放过。抄藉d坞的家产,有金三万斤,银九万两,珠玉古玩,积如丘山。
  吕布在兵荒马乱中找到貂蝉,带回家中,卒偿宿愿。 董卓有四个心腹将领:李催、郭汜、张济、樊稠,都手握重兵。董卓死后这四人上表请求朝廷能够赦免他们。王允答道:“卓之过恶,皆是四人以助之,可大赦天下,独不赦此一枝军马。”于是这四人带军攻入长安,纵兵大掠,放火杀人,淫人妻女,无所不为,随后挟持汉献帝逃出长安。天下纷纷,不可收拾。
  吕布带着貂蝉,逃出长安。经历过濮阳大战,占领过定陶,夺过徐州,辕门射戟调解刘备与袁术的矛盾,最后在下邳被曹操打败。谋士陈宫劝吕布突围,但吕布舍不得貂蝉,最终在白门,吕布被自己的部将缚住献给曹操,吕布哀求曹操留下他的命,请求他救过的刘备为他说好话。但曹操听从刘备的劝告,将吕布吊死。吕布大骂刘备是忘恩负义的大耳儿贼。 可怜吕布在连年转徙征战中因放不下貂蝉,终于被杀。
  貂蝉的命运传说纷纭,有的说是自刎而死,有的说曹操为笼络关羽连同赤兔马一起把她送给了关羽,关羽留下骏马却斩杀了美人。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9-10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吕稚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
  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的父亲是沛县县令的好朋友,刘邦拍马屁,当然要去祝寿,刘邦没有什么钱,但他脸皮厚,胆子大,居然虚报一笔礼品就堂而皇之人席。这事是少见的,吕后父亲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因为吕后的父亲精于相人之术(也就是看面相),刘邦隆准龙颜,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当机立断,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爱女嫁给了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刘邦。
  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早年的刘邦可说有些无赖,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骗吃骗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荡山下的沼泽地区。贤惠的吕后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据说刘邦匿居的地方,时常有一片云气笼罩,吕后追踪而至,便一定能够找到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
  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
  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
  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汉高祖刘邦长年在外征战,随军帐幕中自然不乏红粉佳人。她们有薄姬,戚姬,曹姬等多人。一个人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多几个女人侍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皇宫本来就是权力争夺的战场,其残酷的斗争一点不亚于刀剑相交的战场,且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欲十分强烈的女人,一旦发生实质的利害冲突,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安全问题时,吕后便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
  最大的问题出在戚姬身上,戚姬身材修长,气质高华,在定陶与刘邦相遇,便十分得宠。且这位戚姬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如意继承王位。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
  现在,戚姬不光是吕稚的情敌,更是她的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听说刘邦不太重视儒生,言语之间又喜欢不干不净地骂人,所以始终不肯应合。
  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名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排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汉高祖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她知道成为一国之母的希望是破灭了。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
  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威望中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上,使群臣慑服。
  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稻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而且在政权建立后是急需的发展生产的人才。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封王。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般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醉后拔剑起舞,砍去殿柱,闹得不成体统,直到经过叔孙通订定朝仪,朝廷之上才算有了规矩,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但一班自传功高盖世的将帅仍有不臣之心,汉高祖厉行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令刘邦深心不安的韩信,他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刘邦都不杀的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时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司马迁写《史记》,记载汉高祖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这话道出了多少背后的故事,自己不忍杀戮功臣,而自己的妻子却刚毅果敢地了解自己心中的疙瘩。
  吕后这招确实收到了杀鸡做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连韩信这样的人都敢杀,不免都对她畏惧几分。
  淮南王黥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高祖正在病中,原本是要派遣太子刘盈率兵讨代,却硬是被吕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逼上了战场,说什么“黥布是天下猛将,很不容易对付,太子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而诸将又多是太子的叔伯辈,只怕难以心甘情愿地俯首听命。”刘邦听了这话只好自己扶病出征,虽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乱,但也不幸身中流矢,伤口溃烂,拖了三个月而驾崩,只活了六十三岁。
  刘邦死前特地杀白马为盟,遍告天下,非刘氏不能封王。看来刘邦对吕后也有所防备,太子刘盈即位,还只十七岁,天性仁慈柔弱,一切权炳都操在吕后手中,吕后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于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大血案迅速在宫中展开,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进京内,纵然刘盈极力袒护这个异母弟弟,结果仍是被吕后毒杀。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音质,猪的意思)”,惨不忍睹。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威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啦!那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
  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
  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尸位素餐,病病歪歪地当了七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刘恭继位为少帝,因童稚口无遮拦,触犯了吕后的忌讳,四年后被幽杀,另立刘弘为帝。又过了四年,吕后病笃,仍然不肯放弃权柄。但这时刘家子孙和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致人,发动兵变,这是吕后不曾料到的结果,她的兄弟,侄子吕禄、日产等人手握重兵,都不堪一击,吕后在惊吓中死去。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高祖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是个厉害角色,虽然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画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最大的缺点是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干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吕后死后,薄姬的儿子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即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从此历史上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9-10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柳如是后来嫁给了江南名士钱谦益,说起他们终成眷属的经过,还有一段颇富传奇意味的故事。
  明崇祯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削籍归乡已经两年,这年的冬夭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门前也特别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来访了。
  一个冬日淡淡的午后,钱谦益坐在书房中打吨,忽听得家人传报:“有客人来访!”不一会儿,拜贴就送到了书桌上,钱谦益来了精神,拿过拜帖一看,上面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柳儒士?”他心里起了疑问,这名字似乎未曾听说过,是谁呢?也许是慕名前来造访的无名晚辈吧,这种人钱谦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闲居无事,有个人聊聊也好,于是他让家人有请来客。
  待钱谦益慢条斯礼地踱进客厅,来客已站在屋里翘首欣赏墙上的字画了,听到脚步声,来客连忙转过身来,朝钱谦益深深一辑,恭恭敬敬地称礼道:“晚生见过钱老先生,冒昧造访还望见谅!”
  钱谦益打量着来客,见他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的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异常的娇小,似乎缺少一种男子的阳刚之气。再瞧面貌,明眸生辉,鼻挺嘴秀,皮肤白嫩,清秀有余而刚健不足。看着看着,钱谦益猛觉得有几分面熟,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来客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么,他也不去打断,只是轻悠悠地吟出一首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真没想到啊!柳姑娘光临寒舍,有失远迎,得罪!得罪!”钱谦益热情地请所谓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说是要为柳姑娘驱寒消疲。
  这个女扮男装的姑娘就是苏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说起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交情,那还是两年前的事。那是崇帧十一年初冬,供职京师的江左才士钱谦益,本已高居礼部侍郎之职,眼看又要提升,却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责,而且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时他已五十七岁高龄,猝遭巨变,心境黯淡悲凉,一路透迤南归。途经杭州时,顺便前往西湖上荡舟闲游,排遣愁怀,疲倦时便落脚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当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将一首游湖时即兴作的小诗搁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厅里。钱谦益无意中发现了那帧诗笺,拿过来轻声诵读: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诗词大家钱谦益不由得击节称赞,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领神会,凑过来道:“明日何不请来柳姑娘一同游湖?”钱谦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画舫果然载着三个人悠悠荡荡于西子湖上。一见到柳如是,钱谦益立即生出一份怜爱之情,这姑娘长得娇小玲戏,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脸蛋上,显得分外动人。这般小巧的可人儿,腹内竟藏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感叹。柳如是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虽是与鼎鼎有名的钱谦益初次相见,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那活泼可爱的神情,使钱谦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悒郁,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一时兴起,竟一口气吟了十六首绝句,以表示对伊人的倾慕之情。柳如是吟来唤起他记忆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西湖一别,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这姑娘还会跑到常熟来看他,女扮男装而至,又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一番寒喧问候之后,钱谦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如是欣然应允,似乎她就是抱着这个打算来的。
  于是,寂静的“半野堂”中荡漾起一老一少一对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得竟是那么和谐。为了感谢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特筑一楼,他亲临现场督工,仅以十天时间,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就建成了。钱谦益根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
  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他还特写诗抒怀: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钱谦益的一片深情,让柳如是感动不已,她是一个历尽坎坷的女子,成名后虽然也有干人万人捧着,可无非都是逢场作戏,又有几人能付出真情呢?钱谦益虽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浓浓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纯真的多,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才有这种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赠了一首“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诗: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几场春雪过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柳绿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山水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日子过得象神仙一般。这其间,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许的心意,而钱谦益每次都在一阵激动之后,悄悄避开这个话题。钱谦益颇有他的一些顾虑:一是两人年龄悬殊太大,柳如是今年二十四岁,整整比自己小了三十六岁;二是自己身为罪臣,前途无望,岂不耽搁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来,他迟迟不肯接纳她,心中却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则有她的想法:她十五岁沦落风尘,阅人可谓丰富。多才多情的公子为数不少,可有几个能情有独钟?几个能真正关心体贴女人?十六岁时她曾委身于松江举人陈子龙,陈公子也算才情横溢,热心教她诗词音律,使她获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终于闹得各奔东西,好让她心伤欲碎。如今遇到的钱谦益,才华自不用说,二十八岁就考成了探花郎,诗词享誉一方,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情有趣,对她又是这般关照,与他在一起,她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年纪相悬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其它还有什么可顾忌的?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无法再犹豫退缩,终于在这年夏天,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
  他俩的婚礼办得别出心裁,租了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丰盛的酒宴,请来十几个好友,一同荡舟于松江波涛之中。舫上还有乐伎班子,在热闹悠扬的萧鼓声中,高冠博带的钱谦益与凤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们的喝采声中,回到酒席边,喝下了交杯酒。
  婚后,他们老夫少妻相携出游名山秀水,杭州、苏州、扬州、南京、黄山,处处留下他们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问丈夫爱她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她;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说完,两人嘻笑成一团,俨然是一对打情骂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历之后,他们都特别钟情于杭州西湖的明丽风光,于是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画梁雕栋,极其富丽堂皇。夫妻俩安居其中,日日欣赏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时光如诗一般地静静流过。
  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江南旧臣谋划着拥立新君。马士英推崇福王朱由崧,钱谦益则拥护潞王朱常范,最后福王得势做了弘光皇帝。钱谦益害怕新朝廷与自己过不去,就赶忙巴结当权的马士英,竟也获了个礼部尚书之职,虽是空衔,却让他觉得安稳而风光。
  可是不久清军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为时一年的生命宣告结束,中国顿时成了满清的天下。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会引起新政权的注意,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如今既然已是清朝的天下,她劝钱谦益以死全节,表示忠贞之心。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议,两人说好同投西湖自尽。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钱谦益与柳如是两人自己驾了一叶小舟,飘进了西湖。朦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们,柳如是一脸悲切而圣洁的表情,而钱谦益却露出几分不安。船上摆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给丈夫,自己举起一杯,缓缓说道:“妾身得以与钱君相识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钱谦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壮的气概,举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红颜知已啊!”两人幽幽地饮完一壶酒,月儿也已偏西,柳如是率先站起身来,拉着钱谦益的手,平静地说:“我们去吧!”钱谦益从酒意中猛地惊醒过来,忙伸手到船外搅了搅水,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知道他是难舍此生,心有悔意,此时她也满怀悲凉,无心劝他什么,只有紧紧偎在他怀中,一直坐到天亮。
  钱谦益推说水凉不肯再去投湖自尽,柳如是只好退让二步,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唯唯表示赞同。
  几天后。钱谦益从外面回来,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这不是降清之举吗?柳如是气愤得说不出话来,钱谦益却抽着光光的脑门,解嘲道:“这不也很舒服吗?”柳如是气得冲回了卧室。
  其实,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甚至还已经答应了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意图。他已经想通了,管他何朝哪代,我目的自为官,实实在在还没有过足官瘾呢!
  柳如是百般劝说无济于事,钱谦益仍然踌躇满志地收拾行装,一心入京图谋前程,临行前夕,正逢中秋佳节,柳如是与钱谦益泛舟西湖之上,一个是悲伤缠绵,一个是满怀喜悦,这一夜,两人与往常不一样。都闷闷地饮酒,很少说话。柳如是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诗给钱谦益:
  素瑟清樽迥不愁,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宁静甜蜜的生活图景挽留住丈夫,可钱谦益已动功名之心,一下子哪里收得回来。
  钱谦益到京城后混得并不理想,他一心想着宰相的高位,最终还只是得了个礼部侍郎的闲职,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远在西湖畔独居的柳如是接二连三地写来书信,一面倾诉相思之苦,一面劝他急流勇退,回去与她同享纵情山水之间的隐居生活。慢慢地,钱谦益动了心,想到:“功名富贵,贵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复何求!”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西湖边,钱谦益与柳如是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顺治五年,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老年得千金,钱谦益喜不胜收,更加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一年,一件飞来的横祸又落在了钱谦益的头上。他的门生黄毓琪因写诗讽刺清廷而受责,事情竟连蔓带枝地牵连到钱谦益身上,他被总督衙门捕入了大牢。丈夫的性命危在旦夕,产后卧病在床的柳如是挣扎着起来,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总督府感其诚心苦意,又查证钱谦益确无乱上之举,便将他放了出来。经历了四十天牢狱之苦的钱谦益无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加看破了尘世,对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那些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她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09-10
秋谨——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 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为献给这位女英雄的确是名至实归。
  秋瑾原藉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当时他的父亲正在福建做官。秋瑾从一个家庭妇女成长成为一个女革命家其中的坎坷经历,可以看出其坚忍不拔的性格。
  早年的秋瑾也是位纯情的少女,性格温婉、贤淑。生活无忧无虑。及笄之年,她的父亲调升湖南湘潭知县,她随父亲由福建到了湖南。不久由媒人说合,父亲把她许配给湘潭的富绅王家。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三年,十八岁的秋瑾正式嫁到王家,成了王延钩的妻子,新婚燕尔,鱼水和谐,三年中生下一子一女,儿子叫做德阮,女儿名叫灿芝。王家颇富资财,王延钧更醉心利禄,他到北京纳资谋到了一个部郎的京官。秋瑾随着大夫一齐来到了北京城里,这是她第一次远离父母。
  秋瑾随丈夫到北京是光绪二十一年春,即一八九五年春,中日甲午战争刚刚结束,两国之间的议和正在进行,中方代表是李鸿章,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带来拟好的条约叫李鸿章签字,李鸿章不敢下笔,希望还能讨论一下。伊藤博文告诉他,没有讨论的余地,你李鸿章只能在“允”与“不允”两种情况中选择,如果不允,中旧两国就重新开战。惊魂未定的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签订时,清政府正进行科举考试,一千多个举人云集北京,在康有为的领导下,集体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嗣后他们办起《中外纪闻》、《万国公报》介绍条约签订中,清政府官员的腐朽无能,分析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养在深闺的秋瑾读了这些报纸,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不断地在胸中涌动。
  维新变法运动以北京力中心在全国迅猛展开,《时务报》、《国闻报》、《湘学报》只要能找到,秋瑾都如痴如醉地拜读“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她闻所未闻,“君主立宪”的政治观点使她茅塞顿开,她觉得国家有希望了,她为之欢欣鼓舞。可不久就听说慈德囚禁了光绪,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在菜市口。临刑前,谭嗣同说:“不有生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的变法成功,都有献出生命的;中国变法的失败,就缺少敢于牺牲的人,要有,就从我谭嗣同开始。”有人把谭嗣同就义时从容不迫的样子描述给秋瑾听,客人走后,秋瑾找来谭嗣同写的变法文章,边读边抹眼泪。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在她的胸中膨湃起来。
  变法失败的第二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不久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烧杀掳掠,千年古都到处都留下侵略者的兽行。清政府完全屈服在外国人的淫威之下,《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秋瑾亲身经历了这一剧变,她愤慨莫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喷涌而出,她决心献身革命,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
  秋瑾的内心世界已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她的丈夫王延钩仍然热中名利,趋跑于权贵之门,酬应于歌楼酒榭,两人的思想已背道而驰,终于在亲友的干预下,两人分居,这时秋瑾的好友又是一位奇女子吴芝瑛,两人性情相投,不久结为异姓姐妹。秋瑾在北京奔波革命失败后,决定东渡扶桑,到那里去寻找革命的同志。出发前她改穿男装,特地留影,将一张男装的照片赠给来送她远行的吴芝瑛。
  秋瑾乘日 本的信雄丸轮船,驶出了大沽口。当秋瑾到达日 本东京,正是樱花怒放的季节,日 本有许多革命的同志,秋瑾的心情就象那盛开的樱花。她先人骏河台留学生会馆所办的日语讲习所,埋头苦学了三个月日语,然后进入青山实践女校,与刘道一等人组织“十人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国”为宗旨。不久更参加冯自由等人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封为“白纸扇”,也就是成了“洪门天地会”抒谋献策的军师。她的表兄徐锡麟带着妻子王振汉到了东京,她感到特别高兴,徐锡麟回国后,王振汉留在东京,她悉心照顾王振汉的生活,并带着王振汉一起和她开展女权运动。她首先创立了“天足会”,以为小脚女人形同残废,行动为艰,为了和男子并驾齐驱,女子必须放脚。其次她又主张振兴女学,认为女子一定要有学问,要能自立,不应事事仰仗男人,提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的口号。陈梦坡因《苏报案》亡命日 本,带来湘芬、信芳两个小妾,秋瑾鼓动她们两人脱离陈梦坡,并对她们两人的生活给予妥善安排。秋瑾为人慷厩,举止潇洒,了无脂粉气息,与一般男士相处,十分融洽,黄兴、陈天华、陈其美、陶成章、张静江等都成为她的好友。不久,孙中山由欧洲到日 本,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经冯自由介绍,秋瑾成为浙江省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人。这时她起名“竞雄”,生活中充满激情。
  然而不久,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遭到沉重的打击,在国内《苏报》案,年仅十七岁就写成轰动一时的《革命军》的邹容惨死狱中后,清廷驻日公使杨枢唆使日 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使得中国留日学生的言行受到极大的限制,随时有遭逮捕的可能。《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蹈海自杀,表示抗议,日 本政府置若罔闻,秋瑾和易本义、禹之漠等一批留学生扶着陈天华的灵柩回国,在长沙岳麓山公葬的那天,长沙中学以上的学生一律为陈天华戴孝,岳麓山白茫茫的一片,秋瑾热泪盈眶。
  秋瑾回到上海,由徐锡麟介绍,她加入了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的“光复会”,她一面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女权,一面在虹口租界赁屋与陈怕平制造炸弹。由于炸弹不慎爆炸,租界将她视为“危险分子”,她在:“马足车尘知已少,繁弦急管隆谊稀。几行滴泪伤时局……江河日下世情非。”的情况下,回到祖籍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的校务。
  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的友人创办,表面上是开展新式教育,实际上是光复会的训练基地。秋瑾主持它的校务,也就成为浙江方面革命活动的全权负责人。开学的那天,绍兴知府贵福,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瑞年,以及许多地方土绅都来向秋瑾祝贺观礼。
  一九零六年,即光绪三十二年,秋瑾留日时“十人会”的领导刘道一在湘赣边境的萍、浏、醴起义失败。担任安徽警察学生堂会办的徐锡麟赶到大通学堂与秋瑾约定,一旦时机成熟,便一个在安徽起事,一个在浙江响应。一九零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徐锡麟趁安徽的各级官员集中警察学堂参加毕业典礼开枪打死安徽巡抚恩铭。秋瑾听到消息来不及组织。仓促响应,起义失败,秋瑾被捕。秋瑾熬过了有名的酷吏李钟岳的严刑拷打,当贵福重新审问她,刚她招认同党时,她指着贵福说道:“我的同党就是你!”吓得贵福面无人色。当审问者问她有什么遗言时,已经被打得肢体成残的秋瑾,爬在地上振笔疾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年六月六日黎明,她被杀在古轩亭口,还不满三十三岁。在打扫她的牢房时,狱吏看到了她留在墙上的绝命词:
  莽莽神州慨胯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搏沙有愿兴亡禁,博浪无稚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秋瑾死后,她的生前好友,徐寄生、吴芝瑛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她的忠骨收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桥畔,那里,不远处有清初在扬州抗清,不屈被杀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不久,她的儿子王沉德将她的遗骨取出,归葬王氏祖籍湖南湘潭。辛亥革命胜利,一九一二年,革命党人复将她的遗骨移回西湖孤山,隆重再葬。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09-10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
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
  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
  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
  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09-10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自幼就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羡煞了不知多少贵胄公子。由于母亲管教严格,并无私相授受的机会,但却异想天开地编织了不少绮丽的梦境。也许是幻想,或者是真有其事,在她及笄之年,曾经恍恍惚惚地与一个伟岸异人同尝禁果,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之后她曾多方找人试验,当者无不披靡,因而艳名四播,于此也就声名狼藉,父母迫不得已,赶紧把她远嫁到陈国,成了夏御叔的妻子,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夏御叔是陈定公的孙子,他的父亲公子少西字子夏,所以他就以“夏”为姓,官拜司马,算是陈国的兵马总指挥。由于他是国君的孙子,因此在株林地方有块封地。
  株林是陈国的精华地区,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气候温和,风光旖旎,夏御叔除了在国都供职以外,多半的时间,都与夏姬住在株林背山西水的一座豪华别墅之中,过着优游林泉.寄兴烟霞的悠闲生活。
  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虽然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是惑于夏姬的美貌,也无暇深究,然而外面却沸沸扬扬地传说:“这个孩子哪里象是不足月的早生婴儿?怕不是夏姬从郑国带来的野种吧。”
  这个孩子取名夏南,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身体结实得活像一头小牛犊,十岁以后骑在高头大马上驰骋如飞,时常跟着父亲在森林中狩猎,有时也与父亲的至交孔宁、仪行父等人,一齐骑马出游。
  夏南一边读书一边习武,十二三岁便显示出一股逼人的英爽之气,为了承袭父亲的爵位,被送往郑国深造,以期待将来能够更上一层楼。
  郑国文人荟萃,地当交通要道,向称礼仪之邦,不管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均较偏僻的陈国进步许多。夏南以郑国外孙的身份,自然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从而也造成一个出类拔革的人才。
  夏御叔壮年而逝,有人就说是死在夏姬的“采补之术”。夏姬成了一个不甘寂寞的小寡妇,花开花落,独守空闺,没有多久,经常进出株林豪华别墅的孔宁与仪行父,先后都成了夏姬的入幕之宾。
  夏姬的美艳与风情,特别是床第之间的旖旎风情,使得孔宁与仪行父两人欲仙欲死。这种三角关系一直持续了数年,终于在长时期的争风吃醋心态下,把当时的国君陈灵公也拉了进来,使得彼此的关系进入白热化的高潮。
  大约是孔宁遭受了冷落,于是向陈灵公盛赞夏姬的美艳,并告诉陈灵公夏姬娴熟房中术。不可失之交臂。陈灵公将信将疑,说道:“夏姬的艳名是久已听到了,但都快四十岁的人了,恐怕是三月的桃花,已经没有昔日的盛况了吧!”
  孔宁怂恿道:“夏姬天赋异禀,而且熟谙驻颜养生之术,年龄虽快四十,风情却更加成熟,眼见为真,为什么不抽空到株林去看看呢?”
  正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政简刑清,闲来无事。于是陈灵公的车驾在陌上花开、春阳送暖的季节里来到了株林,一路游山玩水,薄暮时分到了夏姬的豪华别墅。
  事前已经得到消息,夏姬命令家人把里里外外打扫得纤尘不染,更张灯结彩,预备了丰盛的酒馔,自己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到陈灵公的车驾一到,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夏姬出身君侯世家,风范礼仪,举止进退,自然是中规中矩。陈灵公眼见面前的这个美人儿,云鬟雾鬓,剪水双瞳配着白里透红的肌肤,雪藕般的皓腕,简直就是初解人事的及笄少女!特别是她那银铃似的声音,风吹弱柳的体态,真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直烧得陈灵公方寸大乱。
  酒不醉人人自醉。似乎还没有喝上几杯,陈灵公便惺松欲醉,斜盼着一旁作陪的夏姬,直觉她犹如月下梨花,雪中梅蕊;而夏姬也秋波流盼,娇羞满面。在跳跃的烛光下,陈灵公不时以亵语挑逗夏姬,夏姬笑而不答,低首不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夜阑更深,侍从人员悄悄退出外厢,偌大的厅堂上只剩下陈灵公与夏姬。趁着酒兴,陈灵公开始移近夏姬。首先握住她的手,没有反抗,便将她抱在怀中,仍没有反抗,于是一把抱起来,夏姬浑身没有骨头似的,瘫倒在陈灵公怀中,走向内室,走向情欲,走向罪恶。
  对于这个一国之君,夏姬使出了浑身解数,有少女的羞涩,表现出若不胜情的模样;有少妇的温柔,展示出柔情万种的态势;更有妖姬的媚荡,流露出份外的新鲜与刺激;整夜风月无边,不知东方既白。
  再说陈灵公的感受:乘着酒意,拥夏姬人帏;肌肤柔腻,着手欲酥;欢会之际,宛若处女;再经交接,不啻仙女下凡。后宫粉黛,无人能及,天生尤物,令人身心俱醉。从此,陈灵公有事没事便经常跑到株林夏姬的豪华别墅中来,夏姬事实上已成了陈灵公的外室。
  时光荏苒,夏南已经学成归国,不但见多识广,而且精于骑射。陈灵公为了讨好夏姬,立刻任命夏南承袭了他父亲生前的官职与爵位,夏南成为陈国的司马,执掌兵权。
  为了报答君侯的恩遇,更为了光耀门媚,夏南恪尽其职,干得有声有色。然而一首歌谣也无情却刺伤了夏南纯洁的心灵。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治酒欢会兮!从夏南!”
  意思是说陈灵公的车驾经常来往于株林道上,都是要去会见夏南;而株林别墅中的笙歌美酒,也是陈灵公与夏南在通宵达旦的欢会!
  讽刺是十分明显的。夏南本人一直在郑国“留学”,回国立即被委以重任,哪里有时间与陈灵公私下在株林见面与欢会呢?有没有与陈灵公私会,夏南本人最清楚。那么陈灵公以国君之尊,经常风尘仆仆地往株林跑,究竟所为何来?株林住着的就是自己的母亲,答案不难找到。年轻气盛的夏南脸色大变,血脉贲张,他暗地里发誓:如果事情就此打住,那就算了,倘若继续发展下去,使他难以立足做人,那么将来就会产生连他自己也不敢想像的严重后果。
  夏南回国后,陈灵公虽然收敛了一些时日,终于忍不住对夏姬的思念,又仗待着自己是一国之君,而且还重用了夏南,于是偕孔宁和仪行父,在夏南归国后的第二个月初,再度驾临株林别墅。夏南听到消息,连忙赶回,初时夏姬还知道略避嫌疑,等到酒酣耳热,就已经了无禁忌,彼此放浪形骸。
  夏南忍无可忍,拂袖而起,迅即传令随行吏土把宅第团团围住,接着带领得力家丁,手执弓箭,凶神恶煞般地来到厅堂,对准陈灵公,一箭就结束了他的老命。随即率兵入城,只说陈灵公暴卒,立世子妫午为君,史称陈成公。
  孔宁和仪行父仓皇逃到楚国,隐匿了淫乱的事情,只说夏南弑君,是人神共愤的事情。楚庄王偏听一面之词,竟决意讨伐。
  陈国的民众大都知道陈灵公与夏姬的淫乱经过,并没有拥戴楚军,面对楚国的大军压境袖手旁观,夏南被捉,处以“车裂”的刑法。夏姬被带到楚庄王面前,但见她颜容妍丽,对答委婉,不觉为之怦然心动,然而楚庄王必竟是“春秋五霸”中的人物,比较明智,为了楚国的形象,不得不把她赐给了连尹襄公。
  不到一年,连尹襄公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而回到郑国,此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不料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于是借出使齐国的方便,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成亲。
  欢乐过后,夏姬在枕头旁问屈巫:“这事曾经禀告楚王吗?”屈巫也算一个情种,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辞。恐君王见罪,暂适晋国,使齐之事,望君王别遣良臣,死罪!死罪!”
  屈巫带着夏姬投奔晋国的时候,也正是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屈巫家族之时。夏姬以残花败柳之姿,还能使屈巫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真是红颜祸水。她在新婚之夜的枕头旁套问屈巫,使屈巫下最后的决心,可说心计也是很深的。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09-10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G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今日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侯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善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坚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着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道宗请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见,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一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而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美的盛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原始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得黝黑而粗犷,但配上他高大健壮的身材和眉宇间流露出来的豪爽之气,显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算是嫁了一个伟丈夫。
  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
  待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他对乐师和音乐大加赞叹,并选拨了一批资质聪慧的少男少女,跟随汉族乐师学习,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们喜不胜收,都十分感谢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G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两国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着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经天竺国时,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抢掠,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都抢去。王玄策狼狈地抵达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情况,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是有意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替大唐使节出了一口气。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嗣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并献上珠宝十五种,请代置太宗灵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对松赞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动,又晋封他为宾王,更赐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长安后大开眼界,趁唐高宗高兴之机,向他请求赐给造酒、碾米和制造纸笔墨砚的技术,唐高宗都—一答应了。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继位为赞普,因赞普年幼,所以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理,家事则由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然而不久禄东赞也死去,他的儿子钦陵沿袭作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士谷浑关系恶化,他们均上书向唐廷请求论断是非,而唐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谷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唐廷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他还没有作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动武力,简直不把大唐天朝放在眼里,因此在咸享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吐蕃人不再服大唐的气,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唐廷派大军长驻洮河镇守,以防吐蕃军队的骚扰,双方陷入了敌对局面,吐蕃成为唐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最大敌人。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唐高宗威享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吐蕃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终不能善加利用,轻易挑动战争,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诣所营造的和睦局势嘎然而止,怎不令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没能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唐朝关系疏远而稍减,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I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经院初中
发帖
278
铜板
2096
人品值
159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2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09-10
做个沙发~
建议LZ去找10大最拽的男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09-10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话说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即帝位时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两宫太后为替新皇帝选择皇后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替儿子选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认真挑选,选了王、吴、柏三人留住宫中,慢慢考察。
  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对周太后说,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周太后便作主替宪宗择定吴氏为皇后,钱太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徐娘半老的万妃,无论姿色才学还是门第修养?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十九岁的万妃用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
  原来,大婚前的宪宗,早已同年过三十的宫女万贞儿有了私情。万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今山东益都县一带)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犯法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四岁便充入掖庭为奴,十多年后出落得花容月貌。孙太后怜她聪明伶俐,命她在红寿宫管理服装衣饰等事。宪宗小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也就日益亲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贞儿是个有心人,一心巴结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头之日,对宪宗格外献媚。
  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机把万贞儿要进东宫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尽管贞儿已年过三十,但因仍是处女,且华色犹浓,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为了勾引情窦初开的太子,她使出种种狐媚手段,终于把太子勾上手,两人便瞒着宫里人,干起了风流韵事。
  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以一个年龄比他大十九岁,又是微贱的宫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宝座,几乎是做梦。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宪宗只得与吴皇后成婚,而于万氏,只能给她个小小妃嫔的名号。
  万贞儿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时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认为,只要皇帝下决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后宝座的。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她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这越发助长了她的骄气。因此,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她无理。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后性起,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
  “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宪宗。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
  万妃觊觎后位,要宪宗替她去向太后说说,但周太后嫌她年长,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
  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妃,自己更不是万妃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也就罢了。
残杀人子的魔鬼
  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
  几年过去了,宪宗一直没有子嗣,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为之忧心。大臣们屡屡奏请,要皇帝广施恩泽,宪宗也为之愁眉不展。到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皇子,宪宗高兴非凡,大事庆贺,取名v极,并立即立为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来,病势来得凶猛,令御医们束手无策,一天一夜后竟夭折了。宪宗哭得死去活来,宫人太监们觉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访下来,果然是万贵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谁也不敢去告发。
  光阴似箭,一晃又过了六年。此时的万贵妃不但仍宠冠六宫,而且是威行朝野,连宪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连宦官,外结权臣,太监梁芳、钱能、郑忠、汪直等,俱诌事贵妃,以宫廷采办为名,大肆搜刮,动用内帑无数,宪宗也不敢多问。
  这天,宪宗思念亡子,百般无聊中召大监张敏替他梳理头发。对镜自照,忽见头上已有数根白发,不禁长叹道:“朕老了,尚无子嗣!”
  张敏一下伏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请万岁爷恕奴死罪,奴直言相告,万岁已有子了!”
  宪宗大吃一惊,忙问道:“此话怎讲?朕哪里还有什么子嗣?”
  张敏又叩首道:“奴一说出口,恐怕性命难保。万岁爷可千万替皇子作主,奴虽死无憾!”
  站在一旁的司礼太监怀恩也跪下奏道:“张敏所言皆是实情。皇子被养育西内密室,现已六岁了。因怕招惹祸患,故隐匿不敢报。”宪宗又惊又喜,怀疑自己在做梦,当下传旨摆驾至西内,派张敏去领皇子前来见面。
  这个皇子是谁呢?原来,成化三年,西南土族作乱,朝廷派大将前去征讨,平夷之后,将男女俘掳解入京城。其中有一纪氏女,本是贺县一名士官之女,长得美丽机敏,被充入掖庭。宫中见她性情贤淑,又通文字,升为女史。不久,王皇后看中了她,命她管理内府库藏。
  一天,宪宗偶而来到内藏,问及内藏现有多少金银钱钞,她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使龙心大悦。又见她生得明眸皓齿,妩媚动人,宪宗便在纪氏住处召幸了她。过了几个月,纪氏怀了孕。
  这事被万贵妃知道了,妒恨异常,派了一名宫婢去内藏打听实情。那宫婢是个好心人,不忍皇帝子嗣又遭残害,回去禀报贵妃说,纪氏不过是生了鼓胀病。万贵妃半信半疑,不太放心,便勒令纪氏退出内藏,移居同自己住处相近的安乐堂,以不时监督她。
  几个月过去了,纪氏生下一个男孩。对这样的喜事,纪氏却忧愁万分,她知道儿子一定逃脱不了万贵妃的魔掌,假如不设法弄死,只怕自己的性命也难保。她咬了咬牙,把孩子包好,命令门监张敏把皇子带出宫去溺死。
  张敏接过皇子,好生不忍,他想皇上年纪越来越大了,几个儿子不是胎死腹中,就是急病夭亡,至今没有子嗣,我怎能做这种对不起社稷,对不起皇家的事来呢?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把皇子偷偷藏入密室,取些蜜糖、粉饵之类的食物喂养。由于张敏行事小心,一次次躲过了万贵妃的耳目。不久,废皇后吴氏知道了这件事,便把皇子接到自己居住的西内,悉心予以照料,皇子才安然活了下来。
  再说纪氏听得宪宗召见儿子,抱着儿子放声大哭,说道:“今日我儿一去,我恐怕性命难保!儿去,若见一穿黄袍,有胡须的人,便是儿的父皇,儿拜见他吧!”她替儿子换上一件小红袍,抱儿子上了小轿,由张敏等护着,离西内而去。
  这时,宪宗正眼巴巴地坐在堂上等候,忽见宫门前一顶小轿停下,一个身穿红衣,胎发披肩的小孩子跳了下来,直奔堂前,一见到他,便双膝跪地,口称:“儿臣叩见父皇”,向他请安。他悲喜交集,不由掉下眼泪,一把把儿子抱入怀里,放置膝上,仔细端详。良久,才喃喃说道:“这孩子长得真象我,确是我的儿子!”
  宪宗派怀恩去内阁报喜,并说明原委。大臣们皆大欢喜,第二天早朝一齐向宪宗道贺。宪宗命内阁起草诏书颁行天下,并封纪氏为淑妃,移居西内。因六岁皇子尚未取名,又命礼部会议,替皇子定名叫v樘。
  大学士商辂仍担心这位皇子会重蹈皇太子v极的覆辙,但又不敢明言,只说让皇子母子住在一起,便于照料养育。宪宗准奏,命纪淑妃携皇子居住永寿宫,他自己也常常驾临永寿宫,同纪妃欢聚。不仅如此,宪宗还大胆地同其他妃嫔交欢,陆续又生了几个儿子。
  喜庆的皇宫里,唯有万贵妃一人恨得咬牙切齿。她日夜怨泣,说是群小们竟敢欺我,我决不同你等干休!
  这一年的六月,好端端的纪妃竟暴病而亡。是被毒死的,还是被勒死的,谁也不敢过问,但谁都心中有数。宪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并谥纪妃为“恭恪庄禧淑妃”。张敏见淑妃被万贵妃害死,料想自己也难逃毒手,便吞金自杀了。
  万贵妃还想除去眼中钉朱v樘。可是她也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周太后为了保护孙儿,命宪宗将v樘交给她,放在仁寿宫抚养。不久,朱v樘被册立为皇太子。一天万贵妃请v樘到她宫里去玩,周太后知道她不安好心,叮嘱孙儿,去了之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到了贵妃宫中,贵妃劝v樘吃饼,v樘回答说,已吃过饭了。贵妃又劝他吃羹汤,机灵的孩子反问她:“这羹中有毒吗?”气得贵妃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防备我,记恨我,将来他一旦登上皇位,我不就死在他手里吗?”她觉得非下决心逼宪宗易储不可。
  这以后,她一有机会,就向宪宗吵闹,要求废掉皇太子朱v樘,另立邵宸妃的儿子兴王朱v杭。尽管此时万贵妃已年近六十,可宪宗对她又亲又怕,根本离不开她,怎敢不听从她呢?太监梁芳等人勾结万妃,大肆侵吞内府钱财,害怕将来太子即位后会惩治他们,也帮着万贵妃一起攻击太子。宪宗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宪宗找司礼太监怀恩商量,怀恩连连说不可,惹得宪宗很不高兴,竟把怀恩贬到凤阳去守皇陵。正想再召集群臣们商议废立之事,忽报东岳泰山发生地震,钦天监正据天象所测,说此兆应在东宫,宪宗以为废太子会惹怒天意,不再提易储之事,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万贵妃费尽心机也无法动摇太子的地位,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于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万妃一死,宪宗好似失了主心骨,凄然说道:“贵妃一去,朕亦不久于人世了!”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这年八月,郁郁寡欢的宪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随万贵妃而去。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举夺宠,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个中原由,无人能晓。至于宪宗的两个皇后吴氏和王氏,一个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大掌柜
发帖
575
铜板
19287
人品值
400
贡献值
12
交易币
0
好评度
579
信誉值
1
金币
0
所在楼道
学一楼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09-10
好帖子 加精华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UeBbs.Net    我们在路上....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55
铜板
2134
人品值
254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09-10
谢谢,大家分享一下了,呵呵!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级别: 终身会员
发帖
6042
铜板
3334
人品值
563
贡献值
4
交易币
-10
好评度
5883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09-10
不错啊!!!
Say goodbye!
级别: 终身会员
发帖
3563
铜板
10586
人品值
1028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651
信誉值
5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09-11
第十一个最拽的----尾戒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不为悦人 只为悦己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