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WinFS不只是一个文件系统:
quo^fqS&a . -"E^f 一个文件系统是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WinFS不仅能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同时它还能管理各类非文件的数据,比如:个人的联系人、个人日程安排日历、个人的e-mail消息。WinFS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或者是非结构化的。结构化数据包含了模式(schema)。模式是用来定义数据是什么东西,以及如何使用该数据。因为WinFS部分实现了关系型系统的功能,所以WinFS要求数据满足相应的语义完整性、数据的事务处理和数据约束。
S='syq>Aok O {k:yVb WinFS又不只是一个关系型系统。它支持分级存储,又支持关系存储。它支持结构化类型,又支持对象。你可以将WinFS看作是层次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三为一体的数据存储系统。尽管实际上它只是实现了三个传统存储系统的某些方面。同时,WinFS扩展了传统的文件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WinFS支持最新Windows平台上所有的数据类型。
]Y.deVw3i fA! 6sB 五、WinFS和NTFS:
\;]kYO} 15zrrU~D 你可以将文件存放在传统的NTFS文件系统中,将文件存放到新的WinFS数据存储系统中。一般而言,一个存放在NTFS中的文件在WinFS中是不可见的。Longhorn应用程序使用了新的WinFS API函数来访问存放于WinFS或NTFS中的数据。此外,Longhorn应用程序也允许继续使用Win32 API函数来访问存放在NTFS文件系统中的数据。
y_}SK6{
o0pT6N) 六、文件的升级(File Promotion):
*o' 4,+=am ecX/K.8l 文件不是驻留在WinFS中,就是在NTFS中。任何包含文件数据流的数据项(item)都能够进行所谓“元数据处理”(metadata handling)的升级/降级操作(promotion/demotion)。当WinFS升级一个文件时,它会从NTFS文件的内容中提取元数据,并将元数据添加到WinFS存储系统中。而文件的实际数据流则仍旧留在NTFS文件系统中。你可以根据元数据在WinFS中查询相应的文件,就如同文件的实际数据被存放在WinFS系统中。WinFS也会检查NTFS文件的改变,并对WinFS中的元数据做出相应的修改。
!]S=z^"< -qe bQv 七、文件的导入和导出:
l
SkEuN x7RdZC 你可以在WinFS和NTFS之间任意地导入导出文件。文件的导入和导出操作将会移动文件内容和文件的元数据。在导入导出操作完成后,产生的新文件就和原文件完全没有关系了。
hxC!+ArVe 137Xl>nO (\dK4JJ XNH4==4 &!y]:CC{ 什么是Web2.0?*
kDB iBNdB {$^SP7qV#> !Zbesp KZ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sj
bK% 2 Y|D'^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vG<*|pn :+,st&(E 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nDlO5 pe"d IbWPlbH WIKI——百科全书: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VZ EX?h0Uy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IX?ZbtdX$` *+8%kn`c 网摘:“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i~& c| 16@);Ot SN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A]Y~iQ ^C9x.4I$) P2P——对等联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G5{Ot>;*%
o A~4p( IM——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3md:r<- P 4;{jG RSS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供稿)的缩写,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SharpReader NewzCrawler、FeedDemon RSSReader),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可见,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在高速高质高效成为主流呼声的互联网时代,RSS无疑推动了网上信息的传播,提出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uc|{ B50 [O! RSS,原意是把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换为可延伸标示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格式,以向其它网站供稿,使用者可以用一般的浏览器观看,也可以用特殊的“阅读器”软件来阅读。
7CrpUh o@dy:AR -----------------------------------------------------------------------------------------------
H/+{e,SW" wq4nMY:# 历史很重要。对一个技术的学习也应当从历史出发,通过其在时间形成历史的流变,得以知晓现状,甚至能够预知未来。
* Zd_
HJi _2jw,WKr 那Web1.0是什么呢?
D&*LBQ/K >;i\v7 他们说,记得静态HTML的WWW时代么?
Qg0vG] '@:[axu (那个时代的WWW应用、人们的Web体验、对社会的影响如何?)
{rPk3 /#yA%0=w 那么动态HTML和静态HTML下的Web相比,是多少版本?1.5?对了,他们是真这么叫的。
}f}IA\8] WL\^F#: (在效果和影响上,与1.0相比,扩展和加深多少?)
_
K/swT{f "g
`nsk 要呈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Web服务端的程序,应用户的请求,取出数据,加上事先设计的模板,动态的生成Html代码,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那里。
(G8 '8r8%XI 他是1.0系列,应为用户在浏览器中所见和Web1.0一样,它有0.5的升级,因为数据不是事先制作并发布,而是动态生成,和用户的需要交互生成。
M\yHUS6N vF>gU_gz. 那好,再加0.5,到Web2.0,变化是在哪里呢?
Yg6If7& X&\o{w9% (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和改变的,会继续朝着什么方向改变互联网和社会呢?)
id?_>9@P 4uX(_5#j 更新:关于各个版本的差别,看看亚马逊的例子。
a{_ KSg O|UxFnB} 事情没有那么幸运,Web2.0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阶段,是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和相关的产品服务的一个称呼。所以,我们无法说,Web2.0是什么,但是可以说,那些是Web2.0。
k,X74D+ aqfL0Rg+` WikiPedia的Web2.0条目下列出了这些条件:
ck$2Ue2`@w [A_r1g&_ *CSS和语义相关的XHTML标记
oP]L5S&A @\~tHJ?hQd *AJAX技术
vbKQ* ,QS'$n *SyndicationofdatainRSS/ATOM
:^G%57NX 0VIZ=-e *AggregationofRSS/ATOMdata
6+8mV8{-8 \/,g VT *简洁而有意义的URLs
1D$::{h d_iY&-gq/ *支持发布为weblog
baIbf@t/ l7Lj[d<n *RESTian(preferred)或者XMLWebserviceAPIs
>h[(w pb$fb *一些社会性网络元素
gPUo25@pn* m;h<"]< 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6{7 3p@ ycjJbL(. *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
L*O>IQh2 XTj73 MWY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
k6J\Kkk( p!GZCf, *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
MOyT< $ k ZK//YN# (以上内容引用自英文版维基百科)
[` 'd#pR ?48AY6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对于其中谈到的几个要素,大家还是公认的。
!
IgoL&= b8HE."*t -基于RSS/ATOM/RDF/FOAF等XML数据的同步、聚合和迁移。
U"B.:C2 Vr\Q`H. 数据不再和页面和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2.0的很重要特征。这也是为什么Blog是Web2.0的代表的原因。在网志上,常主角的是相互独立的一则则的网志。
M@~o6 ^ 7O461$4v 独立,然后有物理表现。现在,就能让他们活跃起来。透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能被自由的组合,被各种应用程序,不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等呈现和处理。
4OEKx|:5n
0dh#/ 当然,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A|C_np^z2 N<"`ShCNM -社会性因素。
%|jzEBz@ <N5rv3
s 内容跟着人走,内容又能够被用户自由的组合,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
hBoP=X.~ 1$OVe4H1 此外还有标签以及建立在开放标签系统之上的Folksonomy。
1C'P)f28 Wo2v5- -第三个公认的因素是开放API,
&<=e_0zT `A"Q3sf% 这个技术性稍强些,得另花时间研习,可以先看看例子:amazon、flickr、googlemap等。
A:c]1 bpnv &EG 从Web应用的产品/服务生产者角度来说,该如何创建Web2.0的产品呢?
u0'i!@795 /4H[4m]I 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么几点,一个是微内容(这里有定义),一个是用户个体。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之外,还可以考虑社群内的分享以及提供API。
7&px+155 Q!x`M4 (cnbruce收藏的一些API内容:
http://www.cnbruce.com/blog/showlog.asp?cat_id=34&log_id=709 )
tO4):i1 (h|ch# 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
=Pj@g/25u s@z{dmL 对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民主、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
Ym:{Mm=ud s<d!+< 我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
KJ pj NGSS: 用户个体。对于Web1.0的典型产品/服务来说,用户没有具体的面貌、个性,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的代名词而已。但是对于Web2.0的产品和服务来说,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人。Web2.0所服务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如同幽灵般的概念。并且,这个人的具体性,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
PnJ*Zea mb~./.5F 如何为这个具体的个体服务,是Web2.0设计的起点。
enPLaiJ'|q 94+/wzWvi 因此,一类可以被称作Web2.0的产品/服务将是这样:
W'V@ ~xE=mg4le 服务于用户个体的微内容的收集、创建、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等的平台。
N)P((>S; e^Aa! 其他的呢?@峙戮蜕杓频胶眯┤颂岬降模?⒛谌莸腦ML表现;微内容的聚合;微内容的迁移;社会性关系的维护;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GS\1 Q% eB7>t@ED 以及是否就是开源、参与、个人价值、草根、合作等等?
&
L3UlL t5n2eOy~T Web2.0是许多方面起头并进又相互牵连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Web2.0意味着什么呢?
[5!'ykZ }<.7 xz|V 他们说Web2.0阶段,Web是一个平台,或者说,Web正在变得可编程,可以执行的Web应用。野心家们设想这个它的终极目标是WebOS。
<g*.p@o /4^G34 Web1.0时候,Web只是一个针对人的阅读的发布平台,Web由一个个的超文本链接而成。现在的趋势发生了变化,Web不仅仅是Html文档的天下,它成了交互的场所。
;fj9n- 2H3(HZv Web2.0Conference网站的横幅引用JeffBezos的话说“Web1.0ismakingtheinternetforpeople,web2.0ismakingtheinternetbetterforcomputers”。
6QW<RXom ,b:n1 具体来讲,他们说Web成为一个开发环境,借助Web服务提供的编程接口,网站成了软件构件。
^~,
ndH{ bSY;[{Kl 这些,就是WebService的目标吧,信息孤岛通过这些WebService的对话,能够被自由构建成适合不同应用的建筑来。
*[VEF PK_Fx';ke^ 一些例子: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的编程接口衍生出的各种应用。
K`~BL=KI jjX'_E 为什么要开放APIs,这涉及到集市中的商业方面的技术策略。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是什么呢?
3y/1!A3 9E^~#j@Zr 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网站服务之间,同时还体现在用户和Web之间在浏览器上的交互。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味书签的收藏中Web2.0和AJAX如此相关的一个原因。
{vLTeIxf.G rv`2*B 在Web页面上使用桌面程序有的那些便利,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这恐怕也是Web可编程的一个方面,Web页面不再是标记和内容混合那样的简单,它就是一个可以编程的地方(是这样理解吧?)
z^gi[
mi |GuKU! 有人反对说,AJAX的使用对搜索引擎不友好,只有Web1.0的站长才关心这个事情吧,在Web2.0时候,站长应该关心的是用户参与的便利、用户的自由度,至于搜索,有RSS/ATOM/RDF等,更本用不着操心,Google不是已经顺应这个趋势,让大家主动提交了么?
,7t3>9-M" ;FcExg|k 可编程的第三个方面,是否在于Web应用和桌面应用之间的无缝连接趋势的出现?类似这里说的“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
U%h7h`=F? 70duk:Ri0 编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数据的操作,因此,对于网站来说,除了WebService接口之外,最近为简便方式就是将内容以RSS/RDF/ATOM格式,或者有意义的XHTML格式输出,同时实现内容和表现的分离。
qP qy4V.; aN:HG)$@ [Web2.0是个历史学的概念,而非是个技术性的概念,它是对Web发展历史断代的成果。对这个概念的梳理,能帮助我更好的把握互联网正在发生的技术与文化。]
yB=C5-\F g>UBZA4 ---------------------------------------------------------------
32s5-.{c/f 中文网志圈谈论的Web2.0内容摘要:
ZU)BJ!L,s v3?kFd7%H~ -“Web2.0是用来研究现象、发现规律的东西,不是用来招商引资、搭台唱戏的东西。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采取与用户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内容是由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创造的过程中的时候,其实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潮。在这种思潮之下,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出现,一些古老技术重新焕发了生机。随便你怎么表述这样一种现象,但现象本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管是叫它Web2.0,还是社会化互联网。”[Keso:老冒给Web2.0浇了一桶冷水]
hTDV!B-_( m**0rpA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一个是,web应用的数据格式开始逐渐出现了交换“标准”...这些标准...更加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处理...能帮助人更好地过滤和定制化信息。其次,更多的服务将以webservice的形式来提供,...这使得web服务可以被互相集成,从而诞生更多新的服务...人的重要性被提高了。过去web更多注重在信息提供,而现在的越来越多的应用更加关注人,也就是所谓“社会性”。此外web的可用性改进正在被越来越重视...”[老冒:朝web2.0泼点冷水]
gH5CB%) vJ~4D*(]l -“我认为Webx.x是人们为了区别不同时代Web的发展而使用的,而这些概念也是经过归纳出来的结果。抓住对方向,如Wikipedia中所提到的朝向互动及社会网络的方向发展,不论应用何种技术,只要能达到目的都是很好的。甚至作为一般的使用者,都可以不去理会Webx.x的讨论,因为我们都已经在使用这些技术或网站了。”[图书馆观点:Web2.0]
s c5\( b V;H
d)v(j -“RSS逐渐成为在线内容提供服务的标准发行平台。Blog以及user-generated内容的兴起。MyYahoo提供的RSS整合型服务。同时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些发展中领域,其中包括搜索技术,个性化,User-Generated内容(包括blog,评论,图像和声音),音乐,短视频和Accessibility(易访问性)”[Owen:MaryMeeker新作-关于DigitalWorld的发展报告的摘取]
_k6x=V;9g DakLD~H; -“我们谈论的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可读写的网络,这种可读写的网络表现于用户是一种双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说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Push”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的“Two-Way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对于Web服务的开发者来说,Web2.0带来的理念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以及可用性。”[Owen:BaCKpACK-体验可读写的Web服务]
i^/
eN L7s>su|c( -“web2.0是一种可以被分发的信息概述,web文档被格式化成了web数据。我们不会再看到不同旧地信息,现在我们所注意到是一种聚合、再混合内容的工具。”[songzhen:也说Web2.0的翻译]
r>E\Cco hx*HY%\P -“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到:如果基于传统的HTML,同样的功能实现将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数据的再生产和交换成本是很高的。所以:RSS这个标准最终要的贡献就是使得互联网的大部分网站变得可编程:类似的例子还有Blog中的:TrackBackPing等机制,这些机制都是依赖XML/RPC实现的。当初为Lucene设计一个RSS/XML的接口也是为了这个初衷,它使得全文检索服务可以轻松的嵌入到各种应用中,通过关键词将各种内容之间实现更丰富的关联(WellReferenced)。”[车东:RSS,简单协议使得互联网可编程]
`i=JjgG@ h -Tsi:%b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聚合(通常来说,更好的聚合应该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很显然应该成为新一代或者说web2.0架构的核心之一。还有,你会重新发现,恰好是分散带动了聚合,聚合促进了分散,通过聚合的思维,互联网的网络状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密集,web2.0就变得越来越有趣味,它将web1.0时代的硕大节点即门户网站不断消解,去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网络图谱。”[Horse:rss,聚合的无数可能]
aMBL1d7 S^|$23} -“新的web2.0网站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建设”。[Horse:Web2.0这个词]
,Y$F7& } /[_ -Keso:Web1.0与Web2.0的区别
Qk+=znJ W]Y@WKeT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门户,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但这里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门户是只读的,它带有某种锁定的性质。你可以离开门户,但你无法带走门户的内容。Bloglines则完全不同,你觉得它好用,就会继续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欢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导出你的OPML,到另一个RSS订阅网站,或者干脆用客户端软件浏览同样的内容。所以,像Bloglines这样的网站,是可写的,你可以导入,也可以导出。就像你对信息拥有选择权,对服务提供商也同样拥有选择权,没有人可以锁定你,主动权在你自己手上。”[Keso:再说信息选择权]
GSC{F#:z Fq vQk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等Web2.0服务,通过开放API获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并借助外部的力量,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更多大公司也加入到开放API的潮流中,Google、Yahoo!、Amazon、Skype。Google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开放API,很快就产生了大量的创造,大大扩充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开放API]
t8t}7XD
~5FS|[1L -“归纳:web1.0天天谈门户,web2.0谈个人化;web1.0谈内容,web2.0谈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谈服务;web1.0谈密闭、大而全,web2.0大家谈开放、谈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会性网络;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么呢。。。”[van_wuchanghua:发现了N.HOOLYWOOD,我还知道你今年夏天要干什么]
IO^:FnJJv ~g*Y,
Y -“我认为Web2.0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性:个性化的传播方式.读与写并存的表达方式.社会化的联合方式.标准化的创作方式.便捷化的体验方式.高密度的媒体方式.”[飞戈:Web2.0与未来的网络]
@bc[
eas >_&~!Y.Z= -“用RAILS写的网站带有典型的读写网络的特征:RAILS创建的三个架构中的ACTIVERECORD这个模块中,如果你读读它最重要的基类ActiveRecord::Base,你会发现有CREAT,EDIT,SAVE,DESTROY这些方法已经天然包含在内了,这让实现一个数据库的CRUDS行为变得如此简单。由于这些类的方法直接和网页的名称映射到一起,这使得网页本身就像一个可以编缉的数据库的数据项。”[Blogdriver:RUBYONRAILS,wEB2.0世界新生的创造力]
O~$ {&( P/C&R-{') -“Greasemonkey一定名列前茅。这个通过UserScript就能修改任何网页输出效果的插件极大的提高了用户阅读的自主性,一推出就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Webleon:platypus,完全可写的互联网]
S&5Q~}{, mfu*o0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Don:Web2.0概念阐释]
g8LT7 di"C]" ; Web2.0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和Web初期的开放有很大不同,有以下几种突出的表现:
Tld1P69( s.VUdR" 内容方面。
fEHh]%GT` &7$,<9. -内容的创作共用授权。它的广谱和可选择性,让它具有了足够的生命力。CC先是在网志圈中广泛采用,后来许多商业公司也纷纷采用CC方式(比如BBC);先是文本世界采用,后来逐渐推广到了多媒体世界,比如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等。一场自由的文化(freeculture)运动在各个方面悄然铺开。
D/gd kuWK/6l4 -内容来源方面的开放。和早期的Web阶段相比,由于使用相关设备的成本降低,利用相关技术的门槛减低,人们可以自由生产并发布各种内容,比如文本信息,比如语音记录,比如视频录制等。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仅仅是商业资本或者技术精英的特权。在Web的新阶段,原来在商业、技术与大众之间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落差被削平。消除信息垄断和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生产/消费的对立,变成了参与式的信息集市。
.Ln;m8 `l+ >iM Web主体方面。
$dlnmNP+ gsLr= -商业网站也渐渐采取了开放的、参与的模式。除了内容上的CC授权出现之外。原来并不外露的内容,也随着blog、podcasting等的兴盛而对外开放。一些网站还在技术层面开放,比如开放源代码,比如开放APIs(编程接口),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参与衍生产品的创造,用户本身也是产品的生产者。不仅是内容、技术层面,在鼓励用户的参与上,也有相应的开放出现,比如一些新闻网站的RSS源的输出、引用通告(trackback)功能的采纳、blogthis便利的提供,无一不是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
JX2mTQ Fl B, (Cm -个人信息层面的开放。有开放,才有交流,才有社会行为和形态产生。个人内容的开放是与一类Web2.0服务的兴起有关。它涵盖了内容(文本、声音、影像、视频)、关系、行为等等。
;3 G~["DA $?[1#% p.@0=) uo]Hi^r.l 一、什么是USB?*
S9$o jN31\)/i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PC机带有USB接口了,但由于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些PC机的USB接口都闲置未用。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 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USB设备的日渐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mpIg( nu#aa#ex> 这几年,随着大量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USB逐步成为PC机的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主机(host)端,最新推出的PC机几乎100%支持USB;而在外设(device)端,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与日俱增,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游戏杆、磁带和软驱、图像设备、打印机、键盘、鼠标等等。
<P+G7!KZ& f@wsSm USB设备之所以会被大量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Adus M }%-UL{3% 1、可以热插拔。这就让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时,不需要重复“关机à将并口或串口电缆接上à再开机”这样的动作,而是直接在PC开机时,就可以将USB电缆插上使用。
&?KPu?9 "V*kOb&'*Z 2、携带方便。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对用户来说,同样20G的硬盘,USB硬盘比IDE硬盘要轻一半的重量,在想要随身携带大量数据时,当然USB硬盘会是首要之选了。
8|w5QvCU?3 ZmEG<T05 3、标准统一。大家常见的是IDE接口的硬盘,串口的鼠标键盘,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可是有了USB之后,这些应用外设统统可以用同样的标准与PC连接,这时就有了USB硬盘、USB鼠标、USB打印机,等等。
aSn0o_4bD (:_%kmu 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USB在PC上往往具有多个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几个设备,如果接上一个有4个端口的USB HUB时,就可以再连上4个USB设备,以此类推,尽可以连下去,将你家的设备都同时连在一台PC上而不会有任何问题(注:最高可连接至127个设备)。但是,为什么又出现了USB2.0呢?它与USB1.1又有何区别?请别急,下面就会谈到了。
M3DxapG ?l6>6a7 二、什么是USB 2.0?
C>.]Bvg Py|H?
, 6= 目前USB设备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比较普遍的却是USB1.1接口,它的传输速度仅为12Mbps。举个例子说,当你用USB1.1的扫描仪扫一张大小为40M的图片,需要4分钟之久。 这样的速度,让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好几张图片要扫的话,就得要有很好的耐心来等待了。
i0,%}{` Ul'~opf 用户的需求,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这时,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USB 2.0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到了480Mbps,比USB 1.1标准快40倍左右,速度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而且具有多种速度的周边设备都可以被连接到USB 2.0的线路上,而且无需担心数据传输时发生瓶颈效应。
c+@d'yR 2>!_B\%) H 所以,如果你用USB 2.0的扫描仪,就完全不同了,扫一张40M的图片只需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效率大大提高。
#g@ 4(` 2# 而且,USB2.0可以使用原来USB定义中同样规格的电缆,接头的规格也完全相同,在高速的前提下一样保持了USB 1.1的优秀特色,并且,USB 2.0的设备不会和USB 1.X设备在共同使用的时候发生任何冲突。
9X
5*{f Y a/`c ef 另外,在软件方面,Windows是完整的支持USB 1.X,对于USB 2.0,系统可以认出,而且能够正常工作,但是USB 2.0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系统检测到USB 2.0的设备后,会提示说你的USB设备需要优化。现在还没有完全支持USB 2.0的WINDOWS系统,而LINUX、MACOS、BEOS到是走到了前面,都有了相关的软件支持或者系统程序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带有USB 2.0规格的产品出现的时候,Windows会非常快的跟上的。现在WINDOWS XP已经会完全支持USB 2.0设备,不过当系统主板一但支持USB 2.0的时候微软将会很快推出USB 2.0的补丁。所以我们可以说,由于得到INTEL和微软的支持,USB2.0标准已成为下一代周边设备接口的重要趋势。
j~+[uzW98 ?R|fS*e2EB a"`g"ZRx ) 1lJ<g# /W"Bf 什么是BIOS?*
s5c! ^,L8 N,WI{* 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块主板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D< nlb- DZHrR:q?e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全称是ROM-BIOS,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它实际是一组被固化到电脑中,为电脑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的程序,它是连通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枢纽,通俗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
t`
}20=I+ 9F2w.(m BIOS芯片是主板上一块长方型或正方型芯片,BIOS中主要存放:
c*y$bf< v+xgxQGYH 1.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 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
K!IF?iell 2.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用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 RAM中;
OSSd;ueur$ 3.系统自举装载程序:在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让其运行以装入DOS系统;
q`/amI0 4.主要I/O设备的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
1VhoJGH;C 由于BIOS直接和系统硬件资源打交道,因此总是针对某一类型的硬件系统,而各种硬件系统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BIOS,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同一种BIOS也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来说,功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