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外币加息潮再起 不到一个月两次加息
继上月刚刚上调境内外汇存款利率之后,光大银行上周再度宣布上调境内美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这意味着不到一个月时间,该行已经连续两次对外币存款“加息”。记者了解到,外币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部分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已经不如直接将外币存到银行。
光大银行此次将美元、港币和欧元活期存款利率继续分别上调至0.20%、0.04%和0.15%,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15%、0.75%和1.20%。调整后光大银行外币存款利率高于四大行,但仍低于民生和浦发行同期外币存款利率。
央行每月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七八月份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7月份减少7亿美元、8月份减少10亿美元。而外汇贷款却在8月份加速增长,8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同比增长20.64%。9月信贷数据再次显示,在外币贷款增加177亿美元情况之下,外汇存款却降低32亿美元。
随着外币资金吃紧,国内银行9月初以来开始主动上调外币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外币存款。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调高美元、欧元、港元等外币品种的存款利率。随后,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宣布加入这场外币存款争夺战。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暗示商业银行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外币资金吃紧,不愿意向央行进行结汇。
同时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企稳和留学生开学高峰的到来,目前已有大量资金开始重返海外证券市场,因此银行加息以期吸引外币存款。而9月的数据显示,中资银行的主动“加息”并未能缓解外汇存款的下滑态势,新一轮的加息潮很可能启动,截至目前,光大银行是第一家再次上调外币存款利率的银行。
银行人士表示,这种趋势对外币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影响。因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主要币种的基准利率持续走低,并没有明显反弹的迹象。比如欧元、美元和英镑的3个月期LIBOR近期连续创出历史新低。而外币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主要都是参考LIBOR利率,因此,近期收益水平不可能提高。相对于现在各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自然在下降。
专家观点
通胀预期来临要不要加息?
澳大利亚意外打响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央行加息第一枪,但因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比有限以及独特的资源出口国地位,专家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一时难快速跟进。
“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结构不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原材料生产及矿产资源为主,中国则是靠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为应对危机大多启动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并让澳大利亚这样的原材料生产国从中受益,所以它会选择加息。“但是中国这种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刺激消费出口的政策,目前看来还没有明显迹象显示其能够持续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他表示,当前仍应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较快稳定增长。
不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澳大利亚加息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货币政策应该有足够的前瞻性,要充分认识到,从货币政策的变化到对同比CPI增速产生实质的影响,一般有一年甚至超过一年的时滞,所以不能等到通货膨胀已经达到政策目标再开始紧缩。“很明显,澳大利亚央行的考虑是,货币政策在GDP增速见顶之前就应该转向,理由同样是从货币政策到对实体经济起作用有一个时间滞后。”
他认为,货币政策转向时所要求的GDP增长速度不应定得太高。在中国如果等到同比GDP增长飙升到12%再开始紧缩就已经晚了。因为那时经济增长已经超过潜力,增长过猛的本身就将导致下一轮的物价上涨压力。为了避免大起大落,中国在同比GDP增速达到10%、CPI达到1.5%时,只要通胀的趋势还是继续上行,就应该开始采取“小步走”的方式进入加息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