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党的形象在基层的直接体现。人民论坛杂志日前推出关于“公众对县委书记形象有何期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县委书记“权力更大,更受关注”。82%的受访者选择“贪污腐败”对县委书记形象影响最大。
县委书记作为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一头代表执政党形象,一头连接着基层百姓。中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则天下治”之说。全国有2000多名县委书记,数量庞大,构成一个“数量级”的官员群体。正是由于县委书记责任重和数量多这些特点,使得他们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
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集财权事权人权于一身,其权力不可谓不大。但是权力是把“双刃剑”,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
对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您认为县委书记形象发生了哪些变迁”,74%的受访者认为“权力更大,更受关注”,16%的受访者选择“年轻化、知识化、学习能力更强”,8%的受访者认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高”。
在回答“您一般从何种渠道来感受到县委书记的形象”时,有46%的受访者选择“新闻报道”,37%的受访者选择“亲身接触”,7%的受访者选择“影视节目”,另有16%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新闻报道中关于县委书记的内容在逐渐增多,而影视节目由于日趋商业化、娱乐化,对县委书记的关注并不多。影视节目更能生动地表现县委书记群体,因此在这方面亟待加强。
有网友认为,这是在当前中国社会条件下重新审视县委书记地位和作用的明智之策。县委书记既是基层干部,又是一方统帅,他们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在回答“您认为下列哪些行为对县委书记的形象损害最大”这个问题时,有82%的受访者选择“贪污腐败”,62%的受访者选择“盲目追求政绩”,42%的受访者选择“生活作风不良”,34%的受访者选择“处理问题不力”,另有3%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由此可见,贪污腐败对县委书记形象影响最大,近期审判的一些县委书记腐败案例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对此,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寿林指出:“县委书记作为全县的"一把手",掌握着很大一部分权力,同时又是本县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权力行为是否廉洁,对全县廉政建设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如果再考虑到我们党的中高级干部大多是从县委书记这一层次逐级选拔上来的,其产生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因此,对于县委书记来说,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是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的。”
79%的受访者认为,县委书记良好形象的树立,最重要的是靠“民主监督机制的制约”。对此,安徽省纪委的一位专家说,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这里面有县委书记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强不强的问题,也有着监督制度的缺陷问题。
从2002年开始,中组部在吉林、浙江、湖北、四川4个省开展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工作,目前,这项试点已扩大到17个省区。与此同时,各地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的新措施不断出台。对于县委书记的培训工作,党中央一直都没有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