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扩招引发先就业还是继续读研争议
漫画:研究生扩招。简仁山 作
2009年1月9日,山东滨州众多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学子蜂拥到山东滨州学院考点,提前确认考场。中新社发 郭志华 摄 2008年12月14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研究生招聘专场内人头攒动。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调查:你认为研究生扩招后应该先就业还是继续读研争议? 一边是就业难,压力重重,一边是扩招5万研究生,“橄榄枝”诱人。如今,研究生招生一扩再扩,究竟该选择先就业,还是选择继续读研? 研究生扩招,好消息令人高兴也使人忧 根据教育部近期公布的计划,2009年,我国将有47.5万名本科生读研,研究生扩招5万人,扩招比例近6%,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6.4%。 研究生如此大规模地扩招,对于那些一门心思准备读研的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考研的积极性和决心。近日,记者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等高校内随机就“未来准备考研还是就业”这一问题对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有19名大学生表示愿意选择考研,其余的学生也大多表示,如果录取分数降低,录取机会加大,他们以后也会考虑读研。 “现在找工作很难,如果录取分数能降低,我考上研究生的机会就会加大不少。多读两年书,一方面可以让我暂时免除找工作的烦恼,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我继续充电,学历高了工作咋也比现在好找,”吉林大学本科生王艳秋说。与王艳秋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面对就业压力,很多人希望以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 与一些人试图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有所不同,还有部分学生确实希望通过扩招能够得到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安徽煤炭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林婷说:“我去年报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生,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本来就不甘心,又听说研究生扩招,读研的机会更大了,我就决定干脆不就业了,在家再认真复习一年,明年继续考。” 与大学生自身需求相比,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不少学生下决心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春市民刘晶华的女儿平时在大学里的成绩是中上等,按照以往的标准,她对女儿考上研究生没把握,但在听说了研究生扩招的好消息后,她立刻给女儿打去电话,告诉她现在研究生比以前好考了,机会难得,只要她想考研,家里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她,这使得她的女儿当即下了决心,准备好好复习考研。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扩招政策表示欢迎,一些人对扩招后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质疑,也有人对三年后研究生的就业新压力表示出了担忧。吉林大学学生李广文说:“以前的导师带十几、几十个研究生,一扩招估计得带更多。研究生带得多了,如何指导他们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郝文博说:“暂时的就业压力是缓解了,可是三年后,这么多研究生一起竞争,就业压力还是不小。” 扩招引出新悬念,三年后工作能好找吗 “我从上研究生起就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看着大本时的同学如今在工作岗位上干得都不错,只能干着急,真不知道自己毕业的时候会面对啥形势。”一位在长春读研二的叫王锐的研究生向记者描述了她平时的生活:专业课很少,一周见不到导师几面,上课之余就是在宿舍上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老师太忙了,带的学生又太多,根本照顾不过来。”据了解,当前,研究生们的就业焦虑大多来自研究生就业行情的看跌,过去四五千元的工资,如今大都变成了两三千元,“再过几年啥行情就更不好说了,”王锐说。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生马燕认为,当前选择读研让人担心的地方不少,一方面可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另一方面还会给家里面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在她看来,3年的工作经验,要比去读3年的研究生重要得多,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在职场上要比毫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更受欢迎。 研究生扩招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此间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已基本饱和,不宜扩招。但在目前金融危机下,扩大研究生招生仍有积极意义,可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也可以推动教育结构的优化。但他们也提出,研究生扩招不能全部专业都“扩”,不然会造成新的问题,扩招范围应限定在那些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 扩招后就业前景如何,市场和学生质量是关键 研究生扩招,三年后,这些扩招的研究生就业前景会怎样?此间部分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息息相关,因此,就业情况如何,说到底是高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社会的需求又不吻合,那就业肯定就有问题。如果质量很高,同时社会需求量又很大,扩招再多,就业也不成问题。 他们认为,研究生扩招是个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需要准确分析,把握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经济发展及企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更加细致科学的调研评估,哪些学科和专业可以扩招,具体扩招多少研究生,都应与调研评估出来的需求对接。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各学校就应尽快完善培养体制,如引入竞争机制严格遴选导师,提高其指导能力;改善研究生教育模式,打破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尝试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硕士研究生的开放式选课;在研究生学习的前半期采用宽领域、多学科交叉学习的方法等等。专家建议,应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建立学科交叉的培养导向和淘汰机制,以推进研究生合作培养;增加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建设“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吸纳社会优质资源,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深层次改革。 吉林省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南光哲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更加密切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应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进行转变。他说:“这种转变具有战略性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还能缓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