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减产对中国影响甚小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7日作出了减产220万桶/天的决定。自今年9月以来,欧佩克宣布的原油日产量累计削减幅度已达420万桶。
不过,国际市场油价对于这个产量占全球原油供应量40%的组织的措施不为所动。消息宣布前,油价一直非常平稳,消息宣布后,国际油价一度不涨反跌,跌破40美元/桶。 减产未超过预期 本次欧佩克部长会议延迟了结束的时间,媒体见面会比原定时间晚了45分钟开始后,新闻官宣布了420万桶/天这一数字。 但很快人们就发现,420万桶这个数字带有水分,因为这是相比于9月产量的削减额,而9月、10月,欧佩克已经进行过两轮共达200万桶/天的减产。因此,实际上的数字不过是220万桶,早在市场的预期之中。 有分析称,欧佩克减产的消息此前一周就已被市场消化,国际油价因此继续保持弱势。 瑞士银行经济学家斯图亚特15日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如果欧佩克的减产幅度低于150万桶/天,有可能打压国际油价跌穿40美元。”虽然实际减产的数量比斯图亚特预测的底线多了70万桶,但相较于欧佩克之前一天自己发布的月度报告,减产幅度仍略显不足——该报告称,全世界对欧佩克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减少230万桶/天。 两派妥协的产物 在欧佩克内部,一直存在“鹰派”和“鸽派”两股力量。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使得石油勘探和开采在这里成本极低。有人做过测算,沙特当地的石油成本仅为5美元/桶,但同为欧佩克成员的委内瑞拉,其采油成本则几乎10倍于沙特。 不管如何,石油出口收入已经成为这些产油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测算,同样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预算平衡,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对国际油价的要求是40美元/桶左右,伊朗、俄罗斯的平衡价是70美元/桶左右,而委内瑞拉对油价的期待则高达90美元/桶左右。 这就导致了欧佩克各国对油价迥然不同的态度。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对于油价涨跌的反应非常平和,而伊朗、委内瑞拉等成员国对油价则敏感得多,分歧由此而生。 不清楚此次部长会议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争吵,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减产计划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的220万桶/天,也是一个各方互相妥协的产物。 中国进口原油依靠长期合约 减产消息发布后,国际市场各类原油价格均出现小幅下跌。不过,就算油价如同欧佩克希望的那样上升,也不会对中国的原油贸易造成影响。 据王震介绍,中国目前消费的原油中,有一半来自进口,而进口的原油中约有2/3来自欧佩克国家,但“中国的原油进口中,70%以上依靠长期合约购买,欧佩克减产不会造成中国购买原油困难”。 从历史上看,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固然起到过一定作用,但只有欧佩克的减产幅度超过了市场需求的跌幅时,国际油价才会对此作出激烈反应。“不过,如果减产导致世界原油供求紧张,欧佩克是不会继续执行减产的。”王震说。 欧佩克成员“阳奉阴违” 困扰欧佩克“限产保价”措施的另一掣肘在于,欧佩克是否有能力来督促其成员国完全执行减产计划。 今年9月,欧佩克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决定“隐性减产”52万桶/天。所谓隐性,是指该组织并未明确宣布减产,而是要求该组织各成员严格执行此前确定的日产量上限。鉴于欧佩克成员普遍存在超额生产的状况,这将在事实上使得该组织的日产量每天减少52万桶。而到了10月,欧佩克又作出减产150万桶/天的决定。 不过国际油价并未因为欧佩克的连连“减产”而扭转颓势,原因之一就是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一直在过量供应。国际权威的普氏能源资讯机构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11月,欧佩克13个成员国日均原油产量较10月仅减少88万桶,并未真正落实10月作出的减产计划。 尼日利亚石油部长阿朱莫戈比亚曾就此公开表示:“每个国家都希望别人可以更多地减产,而自己可以从价格回升中得到最多的好处。” 为此,欧佩克在公布减产计划时,也号召非欧佩克国家共同减产,以共同面对目前低迷的能源需求市场,但截至目前,只有阿塞拜疆明确表示将参与减产,其他几个主要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如墨西哥和挪威,均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减产。俄罗斯虽然派出了高规格的观察员参加了此次欧佩克部长会议,但至今态度暧昧。 如果缺少了俄罗斯这一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的支持,欧佩克的减产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供应市场,值得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