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媒体上常有关于研究生导师的种种不良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尽管这些报道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也有极大的误导性。其中最为常见的说法有: ]K+8f-
YV'B*arIA
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只给极低的报酬; F$'po#
C`uL
4r
课题与专业无关或不太相关,只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读研毫无收获。 A8k $.E
2km0
结论: WR u/7$8
lk`|u$KPz
导师是现代的“黄世仁”,研究生疑似当代“喜儿”; ><$V:nsEO
由于导师没有责任心,研究生在学术上毫无收获。 UG vUU<N|N
8w#4T:hsuN
…… -0I&dG-
rHqP[[4B'
看到这些报道,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感到极其不公平,认为有必要披露一下真实的情况,减少不负责任的报道对研究生导师的误解。 c[;A$P=
8.
E>:#{%
在我周围有许多学者,他们大都带了多年研究生。尽管少数人的确有将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但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传统的,与研究生的关系比较融洽,以培养学生为主要职责。从研究生毕业后经常回学校看望导师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EWq
< B)
4sfq,shRq
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对于研究生而言应当是一种幸运,而不是负担。大多数研究生都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科研工作的过程也比较陌生,锻炼一下有何不好? EztuVe
].Ra=^q
按照现有的教育体制,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一部分生活费是由导师负责发放的,学校给导师提供的研究生经费可以说是少的可怜,很多学校是2000多元/每人,仅论文版面费、论文评审费、答辩费就会导致赤字,科研经费、设备费、生活费又从哪里来呢?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必须承接一些项目来弥补亏空。请设想一下,如果学生不参加这些项目,恐怕连基本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都无法保证,还谈什么毕业呢?总不能让导师亲自上阵为众多研究生挣钱买设备吧。 6G(K8Q{>
_n4_;0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无能力招生就不要招吗,免得误人子弟。众多导师也是这样想的,但能行的通吗?学校年年扩招,作为硬性指标压下来的,硬着头皮也要接。还有许多考生通过各种途径请导师招他,实在于心不忍。 [q/eRIS_
Galh _;=
也想对学生说几句话:科研工作不仅包括研究性强的部分,也包括辅助性的工作,这些辅助性的工作只能自己去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只要不过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是成材的最大障碍。需要与导师沟通,导师也是普通人,大多数情况下会认真考虑学生的意见的。 m8eoD{
uL:NWgN
想对媒体说几句话:在有争议的现象面前要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不能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来夸大事实,甚至歪曲事实,要对的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