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735阅读
  • 0回复

[分享]2009年考研政治邓论知识点详解第九章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434
铜板
3428
人品值
1776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34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首先要站在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确立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优越性重要表现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一总体布局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经济、政治、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深刻揭示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一)道德的作用和以德治国的内涵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所谓说服力,主要是指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荣辱观念,从而使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培养和形成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劝导力,就是指通过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者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就必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甚至招致事业的挫折和失败。社会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却是不可忽视的。强大的社会舆论,能够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重要影响。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社会的风气,形成某种道德的氛围。这种社会舆论,一旦同内心信念相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通过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全体人民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二)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的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要求。国家靠法院、警察机关等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器来保证法律的实施。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是“法治”的主要内涵。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旧有的各种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有着更为迫切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十分重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为,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道德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和法律不同,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四)倡导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运用和发展了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并认真加以贯彻实施,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层次性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作了如下论述: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因在于: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方针的普遍规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强大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3、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部思想建设的核心。

  (三)基本指导方针

  上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所要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使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