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927阅读
  • 0回复

[分享]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级别: 经院硕士
发帖
2826
铜板
7234
人品值
3286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26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日益重要、日益突出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相结合,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资料的效率,可以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水平。所有这些都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现代科技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生产越来越一体化,并起先导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第一位的人力资源。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三、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领域。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也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深刻影响。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这个发展趋势,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奋力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把握住机遇、赢得主动。反之,如果没有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不能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落伍了,那就会失去机遇、陷于被动。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把握住机遇、加快发展,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综观当今世界,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普遍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特别是各大国都高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纷纷加强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认真思考和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希望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要抓紧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2、要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论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兴盛,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亡。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根据测算,要实现2020年翻两番的目标,即使投资率在今后继续保持40%,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

  2、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面临越来越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科技进步。

  3、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生产的手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不得不付给国外专利拥有者。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

  面对上述种种压力,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论断,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1、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2、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3、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具体要做到:

  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全国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推进城乡、地区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万人。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继续发展各类成人教育。

  4、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各级政府要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重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支持设立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民间慈善基金组织,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继续实行助学贷款,健全面向各阶段学生的资助制度,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扩大彩票公益金收益用于特殊教育的份额。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设置标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互补充。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严格的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健全评价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招生规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给学校更多自主权,培育并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将来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三个: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它标志着人类发展已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题。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三)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2003年1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4、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5、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

  6、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7、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欢迎提供真实交流,考虑发帖者的感受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