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7日开村以来,奥运村这个神秘的村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派1.6万人参会。昨日,距离万众期待的奥运会只有一天时间,这漫长的一天“村儿里”究竟是怎么过的?
重要事儿:吃住行 样样行
在餐饮安排上,“村儿里”特意为各地选手准备了国际餐、地中海餐、亚洲餐三大风格的佳肴,品种总数超过400种,每8天一轮换,保证每天供应几十道美味。
在国际区内摆设了多处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点,让民间艺人们为村民们带去全新的体验,我们还设立了教中文的地点,听说这几天去那里学习的外国朋友数量可不少。奥运村为村民们提供细致全面的医疗保障,推出了推拿、针灸等中国传统治疗方法。
热闹事儿:学中文、书法的人很多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陆续入住,村里的气氛越来越活跃。谈及对奥运村的感受,“非常好”是最常用到的中文词汇。在“非常好”的基础上,村内出现中文热。不少运动员在村内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奥运村内最热闹的始终是中文学习区,每天都会有数十位运动员在这里学汉语练书法。“我们这里越来越热闹,运动员的汉语也越说越好了。”工作人员李蜀丰说。
奥运村被称为“小地球村”,1万余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运动员共同居住在6.6公顷的村子里,不同肤色和地方的人因为短暂的相聚成为了朋友,多年不见的老友也在这里重逢了。来自加纳的队医肯通过查询,找到了马其顿代表团内的老友。
快乐事儿 大腕们逛街 挺来劲
奥运村里的人是最快乐的人,他们不仅娱乐大家,还会自己找乐。在奥运村里,也不乏一些大牌体育明星。瑞士天王费德勒趁着训练之余的一点闲暇时间,带着女友来到了奥运村的中国商店。费德勒说:“这里的东西很有特色,自己的女朋友会买一些带回去作纪念。”
在奥运特许商品店。记者一进门,就发现自己来对了。林丹、谢杏芳这对“中国体坛情侣”正在轻声细语地一道逛商店呢。两人说话也斯文,明明是讨论买杯子好还是买水壶好,却像是在谈恋爱,亲昵的举动让人不好意思靠近。
自从在机场见到郎平这位排坛“大姐大”后,昨日记者又在村里见到了她。郎平看上去并不愉快,她皱着眉,领着美国朋友逛商店。俗话说,购物让女人变快乐,半个多小时逛下来,郎平果然眉头舒展,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
代表团之最:最高与最矮相差近一米
每届奥运会比赛前,当各国奥运选手提交后,各项运动员数据统计也相继推出。这些数据如果是放到特定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就显得别有一番趣味。
最高:姚明——2.26米 北京奥运会最高的运动员是中国男篮运动员姚明,他的身高达到了2.26米。女运动员中,有5位身高达到2.02米,其中4位来自俄罗斯。
最矮:陈若琳——1.36米 北京奥运会最矮小的选手也来自中国,她是跳水选手陈若琳,身高只有1.36米。最矮的男运动员是身高仅1.41米的加纳拳击选手萨米尔·巴斯蒂。
最重:卡多·布拉斯——181公斤 最重的运动员是关岛柔道选手卡多·布拉斯,他体重达到181公斤。最重的女运动员是乌克兰167公斤的举重选手奥莉加·科罗布卡。
最轻:王鑫——28公斤 最轻的运动员是中国跳水小将王鑫,她的体重仅为28公斤。最轻的男选手是韩国曲棍球运动员洪恩盛,他只有45公斤。
最小:安托瓦妮特——13岁 喀麦隆游泳女选手安托瓦妮特·乔伊丝·盖迪亚·莫瓦福是1995年10月21日出生,还不到13周岁。
年龄最小的男选手是塞舌尔游泳运动员迪东·德维恩·本杰明,1994年9月11日出生的他参加北京奥运时甚至不到14岁。
代表团服装:国外代表团的特色服装
来到北京的各代表团为选手们准备的服装都竞相走“中国特色”,一向被西方人视为神奇的汉字成了最好的装饰,而瑞典队的服装中甚至有旗袍、中山装等完全中国式的设计理念。
加拿大:数字八+中文+“中国五行” 加拿大代表团的运动服中国元素运用得最多。“加拿大”以英文及汉字书写,绣上枫叶标志,服装上还出现了中国表示好运的汉字“八”,设计中汲取了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灵感,还将“源自自然”的中国哲学融入材料的选择之中,在服装上选取了竹纤维、有机棉、椰子纤维等环保材料。
德国:汉字书法+龙+“谢谢北京” 德国队的休闲T恤最有特点,除了在显眼的地方用汉字书法写出自己国家的名字外,还精心设计了一条中国人所喜欢的“龙”,边上更印有“谢谢北京”4个汉字。
俄罗斯:饰图似凤凰 俄罗斯的礼服依旧以俄罗斯国旗红蓝白三色为基调,小礼帽非常时尚俏皮。衬衣上则绣满火鸟造型。据说,俄罗斯的火鸟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凤凰。这一图案在他们的休闲装中被进一步放大,凤凰之姿更呼之欲出。
记者手记:真切地守望
已经忘了第一次来北京是什么时候,大概只有几岁。不过上一次来这里我还清晰记得,那是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我写了一篇名叫《北京无处不奥运》的手记。100天后,我再次来到北京,恐怕类似的标题已不新鲜,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奥运的童话梦幻般启动。
从倒计时一周年到100天,因为太快,似乎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当距离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开幕只剩下一天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奥运真的来了。
来到北京已整整10天,几乎每时每刻,我都在感受着北京因奥运而带来的别样温情。有一天,从住所打车去国际新闻中心,因为司机师傅并不熟悉这段路,多绕了一圈才到达目的地。看到计价器上显示14元,这位师傅一脸不好意思地和我说:“对不起啊,原本只要10元起步费就能到,这样您就给我10元,多了我不能要。”其实我并不了解这段路程具体需要多少钱,但是这位师傅诚信做法,肯定会为北京的哥赢得不少的好评。就是这样的小事,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再到倒计时一天,我感受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因奥运会的改变。在我的生命中曾度过无数次漫长的一天,不过,还从未有过像奥运会开幕前这一天这么漫长的。那是一种期待,那更是一种守望。
本版稿件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志锋 郭雍皓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