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2433阅读
  • 0回复

西南师大文学院大楼被烧毁 珍贵文献被毁(组图)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53
铜板
4458
人品值
1927
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51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师生痛惜地望着教学楼师生痛惜地望着教学楼
灭火现场灭火现场

  本报讯 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被大家誉为“精神家园”的原西南师范大学“第一教学楼”(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办公楼),在昨日下午的一场火灾中,不幸付之一炬,令人神伤。

  昨下午1时30分,郁郁葱葱的西南大学校园里,突然冒出滚滚黑烟。短短10分钟,超过50个报警电话打进119指挥中心。北碚消防支队出动两个中队奔赴失火现场。

  该办公楼共3层,占地约3000平方米,系老式砖木结构。下午2时3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失火大楼已完全开了天窗,烧焦的木梁白瓦止不住地往下掉。曾在该校任教、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吴宓题词的“文学院”三字,烟火中被迫分家。60余名消防官兵奋战两个多小时,终于成功扑灭大火。

  经查,大火由东楼3楼引发,火灾发生时,办公楼内无师生,因此无人受伤受困。据介绍,该办公楼于3天前开始保护性翻修,施工队伍已驻场作业,系施工期间出的事,火灾原因是否与此有关,消防部门正在调查。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校方将利用假期尽快展开重建。学校和文学院下学期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退休老师双眼湿润

  在火灾现场,一位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师双眼湿润了——听说“第一教学楼”失火,他是专门来和她告别的。一群年轻学子拼命冲破警戒线,靠近教学楼,拿着手机以失火的教学楼为背景,自拍相片。他们说,想近距离与“精神家园”合一张影。

  学校新闻中心干事刘明胜和邓新,认真的用专业摄像机记录下整个灭火救援过程,他们说:“庆幸的是,‘一教’的骨架没有散,肯定会有重建重生的那一天!”

  数十万册珍贵史料

  铁皮箱中幸免于难

  该办公楼东楼的1、2层是国家教育部挂牌的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研究所主任苏文英介绍,所内收藏的文献善本有3万册,加上期刊史料约有10万册,包括大量珍藏的出土文献、古籍史料以及手抄本,收藏齐全,囊括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语言文化,其中包括《四部丛刊》、《丛书集成》、《甲骨文合集》等珍贵文献。而西楼2层,则是文学院资料库,搜集了该学院(前身中文系)半个世纪以来的史料和文作,数量同样在10万册(份)以上。

  为保住这些珍贵文献资料,消防战士的灭火处置异常“讲究”:既要喷水灭火,又必须防止水势误伤文献。所幸,东西两楼的珍贵资料都保存在由防火材料制成的白铁皮箱柜里,加之消防战士的细心保护,两大史料库几乎完好无损。

  新闻链接

  “精神家园”的前世今生

  古朴典雅的文学院办公楼,之所以被师生们喻为“精神家园”,不仅在于她是西南大学前身之一——西南师范大学的“第一教学楼”,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雨沧桑,更在于她留下过太多文人大师的足迹,孕育出众多青年才俊,承载了莘莘学子的光荣与梦想。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国镛介绍,“第一教学楼”始建于1952年,一年后落成,是由前苏联的援建专家设计、国人自主建造的一栋颇具韵味的教学楼。该教学楼到处都是木地板和高大的水泥窗,掩隐在绿树丛中,冬暖夏凉。55年过去了,该教学楼经历了十余次保护性翻修,一直保护完好。2003年,该楼成为文学院办公楼,是西南大学内受保护的“文物古楼”。

  从这栋教学楼里走出的名家大师不胜枚举。已故国学大师吴宓,曾在此楼里任教25年(1953—1978年)。

  本栏稿件由 记者 朱昕勤/文 毕克勤/摄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