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5日,北大(校本部)今年录取了2675名新生,其中保送生达573名,已超过新生的五分之一。同时,该校自主招生人数目前共录取658名,这两部分新生目前超过北大新生总数的40%(7月26日《新京报》)。
高考制度一直给人机械、僵滞的印象,很多偏才、怪才因此失去了进阶高校的机会。但北大的招生情况说明,在目前高考制度下,高校依然有极强的主动权,40%的比例已经不算少了。
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但我很想知道,那些被保送的学生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有什么被保送的理由?然而,大失所望的是,我没能找到这些保送生的资料,其他一些大学保送生的介绍也根本找不到。北大以及众多高校,为何不肯把保送生的信息向社会公开呢?难道,真如“江湖传言”中所说,里面存有极大的“猫腻”?显然,这需要北大自证清白,在北大不能提供保送生公开资料的情况下,难免不会让社会产生些许遐想,不会让部分人把传言当真。
所有录取生都应该是“透明生”,这是出于公众对于教育寄予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纯朴要求。那些通过正常途径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分数是透明的。然而,保送生不同,他们的录取往往量化的东西少,录取中也往往是点对点的,他们的录取不够“透明”。既如此,就应该把保送生的详细情况向公众公布,既消除公众质疑,更能让公众效法保送生之所长,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国开花结果。
其实,公布保送生的信息并不难。只需在网站中把保送生的毕业学校、录取理由列出即可。流言止于公开,所有的质疑到时自然不攻而破,而自证清白的高校,更会赢得公众的尊崇。何乐而不为?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