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断供调查:炒房客惨烈作秀逼宫“救市”
碧水龙亭的68位业主众口一词地表示,断供的房子是用来自住的。一位李先生在碧水龙亭拥有3套房产,他的解释却是“打通自住”一位业主坦承,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向开发商施压,希望能与开发商平等对话,协商取得一些补偿。
炒股跌了,可以割肉。炒房赔了呢? 本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三定方案”敲定,新设房地产监管司强化楼市调控意图明显。 断供并不严重 深圳楼市始终处于风口浪尖。 引发断供舆论大战的是一篇爆料的博客文章:深圳房贷“断供”千亿,买房负资产至少30万人。听起来恐怖,记者采访到的事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深圳市国土局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22日一手房均价10707元,比去年最高点跌去38%。尽管如此,这也仅相当于去年年初均价。 据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公布的深圳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291.85亿元;其中,截止到3月的不良贷款率只比年初轻微上升了0.04%达0.67%,低于全国水平。杨少锋表示:“大概13亿元左右的不良贷款是很正常的。”顾云昌则言简意赅:“问题面被夸大了。” 即便是不久前呼吁“救市”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也认为,从目前深圳金融系统的调查数据来看,断供现象并不严重,“关内均价1.5万左右,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的追问下,“断供者”黄小姐也承认,现在拒还贷款是为了争得话语权,下一步是不是真正断供还不好说。 据悉,银监会已派员到深圳调查,并下令深圳银监局上报情况,拿出风险控制方案。记者在深圳多家银行采访时看到,明眼处多有“珍爱信用记录”的提示语。 炒房客的表演秀 人数不多却来势凶猛。到底谁在“断供”? 碧水龙亭的68位业主众口一词地对本报记者表示,断供的房子是用来自住的。一位李先生在碧水龙亭拥有3套房产,他的解释却是“打通自住”。 碧水龙亭的开发商,深圳榕江实业公司的销售郝小姐表示,真正买来自住的业主是不会选择断供的。他们查询业主的资料发现,这68位业主大多是投资客,有不少人名下有三四套房产。 在半岛城邦拥有5套房产的于先生现在焦头烂额,他的几套房已有好几个月没有还贷了,现在中国银行每天打电话催他把房子转让出去。 很多人都明白:买房自住,房价涨了,也不可能用增值去购买其他商品,即使卖了房子再购买也没任何赚头;房价跌了,也丝毫不影响居住质量。而炒房则不同。 北京一商业银行的信贷经理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也不排除真有因经济负担增加而无奈断供的,事实上这种个别现象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 断供实质是“伤人一万、自损三千”。如此惨烈地作秀为了什么? 耐人寻味的是,碧水龙亭68位业主选择断供打的旗号竟不是房价下跌,而是强调因开发商私自改变原来规划设计,业主在维权,继而要求违约赔偿。而他们还不停地向记者讲述一组数据:以每个业主欠银行贷款70万元计算,将会让银行不良贷款增加5000万元。 黄小姐坦承,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向开发商施压,希望能与开发商平等对话,协商取得一些补偿。还有一位业主承认:“卷进来的越多,影响就越大。” 顾云昌、郭田勇等都认为,断供的本质是反对房价下跌,希望调控可以放松。 记者调查了解到,断供的初级版“退房潮”已在多个城市出现,业主要求开发商直接补偿差价,甚至干脆要求退房的声音不绝于耳。 恐怖还是恐吓?炒房客的本次作秀抓住了金融系统本身的漏洞。记者仔细分析断供者的情况发现,大多数敢断供的人房贷都是一成首付或零首付。银行如此做法,使得“甩手掌柜”有机可乘。“银行要负一定责任,必须反思。”郭田勇说。 “孤案”难改维稳政策 断供施压的目的会得逞吗?关键要看所谓“断供潮”会不会蔓延,而这里的决定因素还是房价会不会普遍暴跌。 目前记者调查可以确认的是,除了深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其他二三线城市均未出现恶意断供现象。原因很简单,房价依然坚挺。 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最新数据,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一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尽管这已是连续6个月涨幅下降,但房价仍在高位徘徊。 一位在京城炒房的山西煤矿老板张立民只给了记者一句话:“只要房子没有严重资不抵债,即使希望从紧政策放松,也不会选择对自己伤害很大的断供。” “深圳断供始终都是孤案。”顾云昌分析,深圳楼市炒作风盛,虚高成分大,其他地方并不具备这个特性。郭田勇则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地银行放贷要规范得多,尤其是货币从紧后,门槛基本都有保证。 下一步,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尤其是6月中旬中央提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之后,楼市维稳成了主调。 事实上,除了经济因素,制约断供的法律因素也会让违约者退避三舍。 “炒股止损没任何问题,炒房则很难止损。”房地产专业律师、北京仁和律师事务所的孟宪生律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还没有个人破产法,房子断供后,业主不但损失首付、已还月供,在银行清偿房产后依然对不足部分负有债务责任,银行有权继续追偿违约者以后的经济收入。同时,个人信用污点也要终身背负。 以此分析,动机不纯的断供现象难成气候,而维稳的宏观调控政策更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改变。 (华夏时报) 最新进展:咨询律师指工行违规放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