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979阅读
  • 0回复

调查:逾八成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61
铜板
4030
人品值
-3347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61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今年1月初,陈女士带着女儿小梦从老家湖北潜江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离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虽然还有一个多星期,但陈女士已经坐不住了,在她看来,在自主招生考试之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陈女士说,那时的她胸有成竹,因为她的行李里塞满了上等香烟,口袋里还装着存有上万元的银行卡。

  “做家长的真是不容易啊。女儿马上要高考了,我们也不能闲着,动作必须要快,不然机会就错过了。”陈女士告诉记者,像她那样希望借着自主招生的东风送孩子“直上青云”的家长不在少数。

  自2003年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以来,截至2008年,已有68所高校拥有5%的自主招生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可以先期对报名考生进行考核,入选的考生需要参加高考,并达到生源所在地确定的与报考高校同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后高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而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在某一专业具有培养潜力的人才。

  高校自主招生从一开始就广受争议,其“黑幕”屡见报端,致使一些公众将自主招生与“走后门”、“托关系”、“暗箱操作”画上等号。于是才出现了像陈女士这样“不甘落后”的家长。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但也有52.5%的公众认为,大家需要一个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能极端地认为“破格”录取就一定有“猫儿腻”。

  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

  “听说有这样"一扇门",我就要去挤一挤,毕竟是一线希望。”陈女士说。

  近日,“"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之后,引来质疑无数。虽然不断有人站出来为蒋方舟开脱说其中没有“猫儿腻”,但公众的质疑并没有因此消失。正如陈女士所说,公众头脑里有这样"一扇门"”,怀疑是很难免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呢?调查显示,76.6%的公众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68.6%的人认为原因是存在权势者的“暗箱操作”;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人都接受和肯定现行的“分数公平”的高考体系—分数高就进好大学,这套规则清晰明确,发展也较为成熟,所以分数评价最让公众安心。此外,虽然有部分人同意分数不是唯一标准,但他们同样不信任目前国内高校的考查能力,因为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以行政化管理为主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可能滋生的教育腐败。

  调查显示,81.9%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过程需要更加透明;62.7%的人认为社会需要更多地“不拘一格降人才”;50.9%的人认为应该加大对投机者的打击力度。

  在熊丙奇看来,首先,整个社会需要将“分数公平”观念转变为“素质公平”观念,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尺评价人才。其次,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一方面,要提高自主招生的透明度,在招生过程中加强舆论监督与法制监督;另一方面,高校要改革内部管理,淡化行政管理而强化学术管理,对于招生这类“纯教育问题”,应由学校学术管理相关委员会制订标准、实施考核、进行招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

  52.5%公众认为需要宽容的心态

  陈女士到达北京之后一直没有闲着,半个月里她分别拜访了5位老师,直到女儿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我一条烟、一分钱都没送出去。看来希望渺茫。”陈女士告诉记者,5位老师一听她是来找“门路”的就立即拒绝,并表示“招生绝对公平”。此后,她虽然依旧硬着头皮到几位老师家中拜访,但最终还是被好言规劝了。“也许真的是我错了吧。”陈女士说。

  调查显示,36.4%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的原因是,一些人极端地认为自主招生一定存在不公平,也有27.3%的人认为原因是一些没有受惠于“破格政策”的人在嫉妒。

  “一些有专长的人把别人埋头苦学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上,同样都是付出,他们有加分是很公平的。”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小吴说,他的同学诸葛就是因为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加了几十分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此后诸葛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一样顺利地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在此次调查中,52.5%的公众认为,大家需要一个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能极端地认为“破格”就一定有“猫儿腻”。

  在小吴看来,蒋方舟这件事本身也许并没有“猫儿腻”,只是公众太敏感,对中国目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有强烈的反感。“其实我挺心疼这个孩子的,因为社会把这件事炒得太过了,舆论是可以杀人于无形的。我希望社会能宽容一些,以平常心接纳特殊情况。”小吴认为,大家不仅应该宽容地对待被破格录取的人才,更应该向他们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

  有人说,因成绩优异而进名校的人不一定是书呆子,因能力强、品德好而得到“破格”的人不一定就是“关系户”,呼吁社会更加宽容,不要走极端。对此,69.2%的公众表示赞同,7.7%的人对此不赞同,23.1%的人觉得“不好说”。

  “最有竞争力的人是懂得如何去爱的人”

  无独有偶,在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不久,近日又有新闻爆出,湖北低分高考女生张孟苏因乐于助人被新加坡某高校录取。后来虽然有质疑说张孟苏被录取一事“是又一个周老虎事件”,但单从“因乐于助人而被破格录取”来看,网友的态度是比较鲜明的——在某网站125502人参与的调查中,91.7%的网友持赞成意见,认为张孟苏被录取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代表着人才培养新方向。

  “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而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欠缺这样的素养。”中国地质大学汉口分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田伟建议,可以考虑将个人品德作为高考录取的要素。

  在此次调查中,81.8%的公众支持田伟的观点,认为个人品德应该成为高考录取的要素,只有5.7%的人对此表示反对。

  “我做过很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些学生集中表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际能力欠缺,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田伟认为,竞争力更多的是一种软实力,而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是懂得如何去爱的人,而这样的人应该是宽容而善良的,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同时他们也会获得爱。他们会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活得坚毅而柔韧。“这就要求学生要拥有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但这往往是家长们忽视的。”田伟说。

  调查显示,69.0%的公众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意识与过去相比在下降,也有19.4%的人认为没有下降,11.6%的人表示“不清楚”。(记者肖舒楠 实习生 金平阅)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