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应届高考生今天起正式提交志愿表正表,这就意味着对招生政策的解读、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等事宜已基本结束。然而,许多考生仍对在填报志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表示了不解与疑惑,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在规划招考工作时能加以重视和改进。
限招规定太荒诞
“法学专业算得上与政治最接近了吧,但居然只招选考历史学科的人。”小李同学十分纳闷,她想报考南京某高校的法学专业,但由于她是选考政治的,连填志愿的资格都不具备。奇怪的事情还有,浙江一所名校的人文科学专业,居然把选考政治、历史,甚至地理、生物和化学的考生都排除在外。更令人觉得荒诞的是,有个别高校的生物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学,甚至连中药学、心理学、会计学这样的学科,竟然离奇地规定只招选考物理的人,与这些专业相近的选考化学和生物的考生却不能报考。小李同学说:“高二下学期学校分学科班时,只对大家说上海高考设置了六个科目组,但却没有人来详细说明,选哪个科目组会对填报志愿有重大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是临到填志愿表时才后悔选错了科目组。”
限制语种不应该
据记者调查,不少高校在专业招生时,不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组设置了种种不合情理的限制,而且对应试的外语语种也做了规定。“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引入多语种教学,应当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刘国华说,他们学校的高三毕业生中有学英语的,还有学日语的,今后还准备在高中开设法语、德语、俄语等多语种,但碰到的问题就是高考的障碍,因为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招学英语的学生,少量招收学日语的。记者查阅今年本市的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后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像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这样的名校,越不限制考生的语种,而有些与人才市场接合得比较紧密的二本、高职院校的专业,却只限招英语学生。
老师也成“门外汉”
就在“二模”结束后,建青实验学校把招考专家请到家长会上,直接向家长详解各种志愿问题。类似这样细致地做好志愿填报辅导工作的学校却不多。“学校不宣传政策、老师不个别指导、家长搞不明方向”,这几乎成了如今许多学生填报志愿时遇到的共同问题,凭自我感觉、凭道听途说、凭旁人经验,成了这些考生最主要“高参”。
据了解,目前中学里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升学指导员岗位,一般是临到考试旺季才在教务处里设一个与区县招办协调工作的联络员,基本工作也就是上情下达,不承担对毕业班学生的择业辅导和答疑。而有的班主任尽管每年都带毕业班,但对升学志愿技巧也基本上停留在“门外汉”状态。“班主任一般不会对学生的志愿提出具体意见,因为怕万一说偏了会给学生和家长抓住‘把柄’;二是在市教委下发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规范性文件中,都没有提出班主任肩负学生升学择业指导的职责。”有业内老师向记者分析说。(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