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有空白勤工俭学陷阱多 R;`C;Rbf
2008年05月07日 11:55 来源:新华网 RGy+W-
浙江省宁波市三所高校的108位女大学生去年9月应聘打工,却一直拿不到薪酬。直至近日,在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才拿到了微薄的工资,期间艰辛一言难尽。 l-<EG9m@
2tI ,`pSU
据了解,现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是提倡号召多,具体服务帮助少。而学生打工会遇到各种难题,尤其是勤工俭学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一些企业借机将在校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不仅给予的报酬奇低,甚至还恶意欠薪。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一旦误入“陷阱”,往往投诉无门,被迫自吞苦果。 @tg4rl
f&NXWo/
108名女大学生打工多日分文未得
B`wrr8"Rz
Ji7<UJ30x
“去年9月,有一个叫易博的年轻人到我们学校来招收勤工俭学的学生,说是为一家公司到本市市场、超市、学校、写字楼等处派送食品,每天有50元的收入。”参加了这次招工的宁波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小宋说,“我们觉得这活不错,便应聘报了名。后来我们了解到,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3所大学108名学生,都是女的。” D'<'"kUd
bW^JR,
小宋说:“我们参加派送时间都不长,短的一二天,长的10来天。活动结束后我们去找易博要工钱时,他却说不着急,等过些日子再说。以后我们三天两头去找易博,他总是找理由推脱。这样过了2个月,当我们再一次找易博交涉时,他终于吐露实情,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帮我们讨薪,他已经被公司开除了,自己也没拿到工资。但易博表示,可以为我们提供打官司的证据。”在四处奔波无果后,小宋等108位女大学生于今年3月下旬,来到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1AAOg+Y@U"
v]X*(e
宁波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竺灵英说:“这次欠薪虽然总金额不多,全部加起来为8800余元人民币,但涉及面较广,有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万里学院三所高校的108名在校大学生。”她说,学生中工资最高的为480元,最低的仅为50元,但无论钱多钱少,这些辛苦钱都是她们应得的利益。 K410.o/=-
6Eyinv
打工无凭证,讨薪困难重重 h"t\x}8qq
vk.P| Y-;
“尽管学生们拿来了参加派送活动时工作照的复印件,却没有任何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据”,竺灵英说,催讨工资的诉讼时效只有两个月,过了这段时间,就要通过法院来判决。但是学生与组织者没有签订相应的劳动协议,工作照的复印件又不能证明劳动关系。 VQl(5\6O
,'&H`h54
易博表示,当时没有一个大学生提出来要跟他所在的公司签劳动协议。并且他认为,这是短期打工,这么多学生按小时签合约也比较麻烦。 JUdQ Q
#VynADPs`o
在大一时就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小宋说,她第一次打工时曾提出了要跟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但企业却说肯定会给她工资的,只要互相信任就不用签协议。在此后的打工过程中,她再没有提出要跟对方签订协议。“大概没有一个学生因勤工俭学签订劳动协议吧。”她说。 /nB|Fo_&Q
B<oBo&uA
这次也遭遇欠薪的宁波大学小任同学说:“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要怎样去维权。学校也没有对我们进行过相关的培训。现在遇到这种情况,要是讨不回来钱,只好自认倒霉了。” ^vha4<'-qG
e]-%P(}Z
对此,宁波教育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认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而勤工俭学是大学生的个人行为,教育部门无权也无法管理。 oUx%ra{
2./;i>H[u
政府法律援助,企业被迫兑现工钱 YuFR*W;$
rceX|i>9n
虽然勤工俭学不适用于《劳动合同法》,但不少公司却很喜欢招用在校学生为他们打工。易博说:“招聘在校大学生作为促销员,一是因为他们人群集中,几天时间就能招到一二百人;二是在校大学生有热情,社会经验比较简单,不会提额外要求给企业添麻烦。” ciGJtD&P
TeNPuY~WP
“社会上的公司或企业想在学校招工一般会通过在校园里张贴招工广告的方式,或是通过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学生介绍同学去打工”,小宋说,这些招聘广告都写得很有诱惑力,让人难免不动心。而学生在外面勤工俭学,学校一般都不知道,也无法对此进行统计或登记。 17F<vo>l%
")@#B=8+3^
还有一些同学表示,尽管学校里也能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但一般面向的都是贫困学生,机会和报酬都很少。因此如果想多挣些钱,大部分学生只能选择到社会上的公司去打工。 jzd)jJ0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