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实施 专家解读五大新问题 d&PE,$XC
2008年05月04日 11: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F]K$u<U
从2008年1月1日至今,《劳动合同法》已实施4个月。然而,一系列新问题、新现象使企业主和劳动者都感到不知所措。针对这些新现象、新问题中特别受到关注的一部分,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 p0}+071o%
,_"7|z wb
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约? ,$MWk(S
"VT{1(]t
现象:张某是四川籍农民工,1997年开始在北京市某物业公司打工,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上保险。2008年1月2日,单位通知包括张某在内的10人,要求他们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否则就解除劳动关系。 #hy5c,}>
)#b}qc#`
原因:全国总工会法律部副部长谢良敏分析说,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常是为了达到逃避责任,克扣员工工资的目的。 JEK%yMj
Jf%!I
解决方法:“劳务派遣的问题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但一直没有法律约束。《劳动合同法》实际上是第一次将劳务派遣纳入了规范。”谢良敏说。 'NQMZfz
GsP@ B'
据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研究所副所长金英杰介绍,《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如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对用工单位、派遣公司、劳动者三方间的合同约定条款,劳动者的工资标准、保险福利等,都作了有利于劳动者的条件限制;通过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规定,解决被派遣劳动者受到损害时利益维护问题。 !L0E03')k
|:7EJkKZ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的岗位应满足“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要求。金英杰就此表示,“只有符合‘三性’要求,员工才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关键不是与谁签合同,而是合同怎么签,关键是要能够维护员工正当的权益。” bik] JIM
Xhq? 7P$3
签空白合同? mC{!8WC@k
3oppV_^JdT
现象:农民工刘进义等约100人在北京某高校后勤集团工作近10年了,一直未签合同,也未上保险。今年1月29日,单位下发空白的劳动合同,强迫他们签字,否则与之解除劳动关系。这些合同有的仅有单位名称,有的尚未填写任何条款。 haEZp6Z
c"f-$^<
原因:中国青年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对空白合同问题都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企业明显的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工具,劳动者如果和企业签订空白合同的话,一旦合法权益遭到侵害,需要维权时就拿不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gqO%^b)6
)M&Azbu
解决办法: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说,《劳动合同法》就是给了劳动者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劳动者一定要有法律意识,尽量选择规范的单位就业,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劳而无酬、伤而无恤的情况,劳动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对合同的条款逐一仔细阅读,不要留有合同中空白的条款。 +H)!uLvaB
J[&
7,}
jt'Y(u]2
k$$S!qi#
合同期限由长变短? 4AJu2Hp
;*>QG6Fh
现象:福建厦门某企业上百名已工作20多年的老职工,在单位强制下签了3年期的合同。该企业还有不少十多年工龄的老员工,本可被认定与单位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的,却被单位骗签了短期合同。最冤的一位,被哄骗补签的短期合同才17天。 ]Vf8mkDGO
M@!]U:5~V
原因:员工被企业哄骗,补签一个短期合同,有的短期合同甚至只有几天、十几天,按合同期满职工就无法再要求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 YWcui+4p}
&P,4EaC9;
解决办法:“许多企业以为这样可以规避责任,甩掉包袱,轻松上阵,实则不然。”金英杰分析,《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如果用人单位连续签订短期合同,劳动者反而更有权利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gNEzlx8A
26('V `N
黄乐平律师也提醒劳动者,要特别提防被企业骗签短期合同。满足《劳动合同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的劳动者,主动权在劳动者的一边,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业若想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可依法要求赔偿。如果单位既不同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没有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那么劳动者就与用人单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哪怕只存在一天,也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届时如果企业想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可以不同意,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就必须按违法解除来赔偿。 ,{`o/F/
0btmao-
厂规对抗《劳动合同法》? T0*TTB&b
@ 2%.>0s.
现象: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很多职工发现,上班的第一天不是工作,而是在公司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上签字,然后再把这些交还给公司,这被称为“认同公司制度和公司文化”。 6S! lD=
IxEQh)J X
原因:专家分析,企业这样突击制定一些规定,是为了“断了员工追讨权利的后路”。 k"DQbUy0L
WRLu3nBx
解决办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决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如果在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职工认为不是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 F 6au[
4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