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085阅读
  • 0回复

专家详解:平行志愿也伴随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图)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434
铜板
3428
人品值
1776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34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要与人生长远规划结合起来。CFP供图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的高考投档录取方式,在传统的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之外,一些省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省市,不少家长和考生觉得这样可以消除原来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定命运”的紧张情绪。

  的确,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可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传统招生方式中“高分考生落榜”、“院校生源断档”及“大小年”等不合理情况。但同时应该看到,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2008 高考志愿填报机会与风险并存

  1 探索改革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不仅事关民生,而且事关民主和公平。在当今中国社会,高考招生制度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改革操作异常复杂艰难,特别是在体制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在具体运作层面通过调整方式、改善方法、改良技术,从而使民众能有更多机会、更加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也使高校能够更有效率、更加多元自主地选拔优秀或有潜质的学生,其变革意义尤为现实而重大。

  高考之所以被多数民众认可和接受,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它是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这种“大一统”(大规模集中统一)考试制度在维持公平原则的同时,有可能在效率上有所缺失。在考试环节,可以通过标准化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大的公平效应,但在招生环节,为了实际操作上的经济、可行,则需要较多地考虑效率原则。多年来,实际上是出于简便运作管理、便于高校录取的考虑,高考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工作沿袭了“分数线内第一志愿优先”的运作模式,结果造成“分数在志愿面前不平等”的尴尬局面。

  在传统招生录取模式下,院校录取工作不仅分为提前录取、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不同批次,而且每批次的若干志愿还要分出“不平行”的层次。虽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填写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但是,各高校在进行相应批次录取时,按照招生计划划定各自的分数线,采取的却是“第一志愿优先”的原则,只有在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考虑招录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这样,如果某考生没有被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录取,虽然在理论上还有机会参与非第一志愿院校竞争,但实际上被录取的几率很小。因为当他按批次投档到非第一志愿院校时,往往这些院校都已按照其第一志愿投档分数线招生满额,该考生十有八九要落选。换言之,在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中,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一志愿,所谓第二、第三志愿往往都成了摆设。于是,大量考生时常因第一志愿填报不当而“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

  鉴此,从2003年开始,一些省份如湖南、江苏、浙江、河南等曾先后针对传统高考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试点改革。其中,设置平行志愿的招生办法,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得到家长及各方面的认同。上海、北京等地区也将在今年5月份推行平行志愿填报录取方式。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高考要推广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公开征集志愿等录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和高校满意度。但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地自行决定。目前,云南、广西、江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明确表示暂不实行,其他地区尚无定论。

   2 投档方式趋于科学合理

  所谓平行志愿,是这样一种投档录取方式,即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平行填报若干个志愿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其最具实质性的规则调整,就是改变过去的“志愿优先”原则,重新确立“分数优先”原则。招生录取时,将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逐分排列,按序逐个检索和满足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录完了高分录低分,第一志愿额满逐次检索第二、第三志愿,如此类推、循序渐进。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平行志愿”具体操作模式也有一些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完全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完全模式”即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这是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操作模式,湖南、江苏、浙江及上海等省市就属于此种模式。

  拿上海方案为例,投档以“分数优先”原则分3个批次进行: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各设置A、B、C、D4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三批专科(高职),设置A、B、C、D、E、F、G、H8个志愿院校;各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些志愿院校和专业都是平行的,都有在理论上均等的机会和几率被录取。

  “混合模式”即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但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或者在第三、四志愿中设置一些平行志愿,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如安徽、河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近年来采取的大都是这种模式。

  显然,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更加维护考生利益,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和被录取机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高分考生,使他们因一分之差而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自我定位适当、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轻松、更自主地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与专业。这使家长及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松口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来“第一志愿定命运”的博弈情绪。

  根据一些地区试点经验,实行平行志愿方式一次录取率可达90%以上。例如,2007年湖南本科一批投档录取结束后,全省2879名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文科只有1人、理科只有12人未被录取,且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志愿填报过高、专业不服从和自愿放弃录取;这与推行平行志愿之前的2002年情况形成鲜明反差,在当年全省600分以上的6031名考生中,就有1003名未能进入本科一批投档。

  在传统招生规则下,投档录取的不确定性,不仅给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带来很大风险,也给很多高校招生工作带来麻烦:一方面使一些高分考生落榜复读,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生源短缺;上年度报考集中、淘汰率高的院校,下年度由于考生不敢填报而导致生源断档,形成“大小年”周期性波动状况。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后,考生与高校双方选择的确定性提高,考生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志愿大大增加,上述异常现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3 着力解决志愿投档问题

  在实施平行志愿录取方式中,往往涉及一些操作上的问题,如同分考生投档次序设计,以及与自主招生的协同衔接等。这些问题关系到考生自主择校、高校自主办学等深层次体制的层面。

  首先,同分考生如何排序,是一个关键性设计问题。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排序,那么同一高考总分的考生又该如何投档呢?谁排在前谁排在后?其依据是什么?对此必须事先有明确规定。但按照什么原则和程序规定,本身也要有章法。

  其次,平行志愿方式与已有的自主招生办法如何协同衔接,也是一个涉及改革方向性的操作问题。近年来,有些高校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权限,这是一个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举措。现在推行平行志愿招生办法,如何在操作层面与此举措相衔接,应该好好地研究解决。对于实施自主招生的高校,如果某考生已经被录取,通常意味着可以以较低成绩进入该高校,那么他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作何处置?能否将该校放在最后一个作为兜底志愿考虑呢?在实施中,许多院校要求考生必须将自主招生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究竟怎样要求,相关招生院校都应明确态度、公开信息并给出相关规定。

  另外,对于退档考生应该如何处理?按照平行志愿方式投档录取,如果要减少考生风险,就必须减少高校自主选择权限,将原来120%投档比例大幅调低(如上海降到105%),最好能控制到100%。否则,如果高校提档又退档,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很可能就作废了,如果参加该批次补录不上,就会有相当比例和数量的考生仍会面临“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的风险。但是,这样一来,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空间和余地就会变小,这个问题需要积极探索解决。

  归根结底,实行以分数优先为要则的平行志愿方式,如何在操作层面通过巧妙设计,使得平行志愿方式既能保障考生平等权益,也给高校留下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还不损害公平竞争机制,这确实具有很大挑战性。

   4 充分认识志愿填报风险

  应该注意的是,平行志愿只是投档录取方式的改变,其本身不可能化解填报高考志愿的固有风险,而且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潜在风险。

  归纳起来,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仍然要面临3种风险:一是投档退档风险,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有相应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二是志愿填报风险,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填报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高分落榜;三是专业调剂风险,若考生在各校专业填报上不愿意调剂志愿,这样也将面临退档。

  可以说,平行志愿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在化解一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其他风险。填报方式的改变使平时及模考成绩不佳,但高考发挥很好者,也可以大胆地“跳起来摘桃子”,与那些平时及模考成绩较好者竞争。也就是说,对于平时成绩不好而高考发挥很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增加其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而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不一定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换句话说,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减少高分落榜的风险,但对于成绩中上等的考生来说则没有什么明显好处。由于选择名牌高校的填报风险降低了,更多考生会选择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来试一试,这样,对于平时成绩较好但临场发挥一般的考生来说,在竞争名牌大学时,平行志愿招生办法降低了他们的被录取几率,可能使他们陷于不利境地。可见,平行志愿方式对于那些中高端考生来说不应盲目乐观。

  此外,初次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存在“信息成本”问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参照,其操作难度和风险加大。在没有实施平行志愿方式时,考生填报志愿一般依据自己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以及在拟填报高校过去年份录取底线考生的层次,但在实施平行志愿方式的头一年,后者失去了参照价值,考生填报志愿时可能会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再加上投档被退档、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以及身体条件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及填报的志愿高校和专业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等原因,这都会使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和困难,面临诸多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5 志愿填报与人生规划结合

  总的来说,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客观评估自身实力,有条不紊地锁定目标志愿。在搜集信息时,不要相信道听途说,应通过可靠途径充分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吃透吃准相关招生细则。同时,结合历次考试情况准确评估考生自身实力和位次,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兴趣,圈定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大致范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招生政策、专业录取规定以及操作办法等,审慎填报每一个平行志愿。

  首先,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来说,虽然初次实行,历史参照系缺失,但以排名为依据进行评估的基本套路未变。考生依然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根据自己在模考成绩的位次,来推算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名次,并了解往年相同水平学生报考学校的情况,适当估计其他考生的选择倾向,最后确定自己拟重点考虑的批次和学校,进一步结合各校招生计划来填报平行志愿。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高校录取排名情况的把握。在没有历史数据作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将拟报考学校及其以上层次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加起来,再适当考虑随机、退档变动人数,在理论上估算出一个大致的高校排名位次。

  其次,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依然要注意适当拉并档次,要立足自身的学习实力并兼顾个人爱好,切忌跟风、扎堆、赶潮流。首先要注意平行志愿其实并不是完全平行的,依然有先后次序、轻重缓急之分。

  可以根据历年录取分数线情况、学术声誉与影响力等情况,把同一批次的院校分为高、中、低不同区段,同时兼顾自身实力属于哪个区段,使所填的平行志愿学校跟自身水平相吻合,适当拉开梯度层次,并注意留有“保底”学校。在专业志愿的填报中,不要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应考虑将专业志愿适当分布、合理搭配。在高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之间要权衡利弊,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要看考生自身偏好,如果偏好学校就要服从专业调剂,另外,还要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单科成绩的特殊要求。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特别提醒中学生报考大学要有长远眼光,走出为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狭小视野,将报考志愿与自己的人生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要知道,时代不同了,现在上大学的意义与父辈们那时完全不一样了。趁着实行平行志愿方式的大好时机,年轻一代要在主观上彻底摆脱片面的名牌大学情结,勇敢地突破父母为自己包办和设计的局限,将志愿填报更多地建立在自己人生志趣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走向相投的专业志愿方面。这样,将来上大学后可以有更明确的目标,未来毕业就业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今后长远的人生道路也将会越走越宽广。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录取分数线都会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等,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一般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投档总分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被投档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录取中采用何种志愿投档方式?

  志愿投档方式一般常用的有两种,即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区第一志愿都采用排序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仅有湖南省、江苏省等第一志愿采用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上海、北京等地区也将在今年5月份推行平行志愿填报录取方式。

  什么是排序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排序志愿,即是录取投档时,省级招办按考生所报志愿学校排队,有几所学校就排几队。当考生成绩无法上第一志愿高校时,就看第二志愿高校的第一志愿报考情况,如果不足,再接收第二志愿,依次类推。排序志愿强调的是志愿优先的原则,有利于宏观掌握高校的上线生源情况。

  什么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

  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什么是投档、调档、提档?

  当考生的招投总分(高考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达到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线以后,省、市、区招办依据考生的招投总分向各招生院校按一定的比例投档,此过程院校则称之为调档或提档,依据的也是考生的招投总分。

  什么是院校调档分数线?

  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誜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级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高考总分和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宝元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