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忠对亏损负责 CEC全面主导夏新
李晓忠恐怕没有想到,三年前,他在夏新电子雄心勃勃地启动的“3C”战略,竟然成为今天“下课”的直接诱因。
2007年12月22日,夏新电子(600057.SH)发布公告称,李晓忠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职务,接任者为长城电脑(000066.SZ)常务副总裁卢振宇。此时,距李晓忠的总裁任期届满尚有近一年半时间。 对于已深深打上李晓忠烙印的夏新电子来说,此次发生在亏损阴影笼罩之下的人事变更,无疑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内部变革。夏新电子未来的产业发展何去何从,市场一时猜测纷纭。对此,李晓忠本人也只有一句满怀伤感的公开回应——“对亏损负责”。 “业务格局不会进行大的调整,手机还是主营业务,并且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向中高端市场拓展的策略也将继续坚持。”1月5日,夏新电子新闻发言人陈超对本报记者表示。然而,一位接近夏新电子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李晓忠此前苦心孤诣的“3C”战略,将面临重大改变。 人事之变 “李晓忠卸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接近夏新电子高层的这位人士表示,“早在2007年10月,夏新电子董事会就有了这种打算。” “董事会对李晓忠职务变动表决的结果是:9票同意,2票弃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不满李晓忠的力量主要来自夏新电子的实际控制人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资料显示,夏新电子的控股股东是夏新电子有限公司,持有其43.09%法人股,而CEC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子产业工程公司拥有夏新电子有限公司51%的股份,并直接持有夏新电子0.91%的股份。长期以来,夏新电子的董事长都由CEC指派。 长期以来,CEC对夏新电子的经营管理并没有过多的插手。但随着CEC版图扩张和产业整合的不断推进,其对夏新电子加强控制的意图逐渐显现。 “李晓忠与夏新电子董事长苏振明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看法并不一致。”据上述人士透露,苏振明在2006年执掌夏新电子董事会后,开始对公司战略结构进行调整,要求重点突出做好高端手机,同时撤出笔记本电脑业务和淡出液晶电视业务。但这一决定在当时却遭到消极对待。苏振明于2006年5月31日接任夏新电子董事长,其同时还系CEC副总经理、夏新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导火索来自夏新电子的巨额亏损。根据公告,2007年前3季度,夏新电子总计亏损4.61亿元,并且预计全年的亏损额还将继续加大。很显然,作为CEC旗下曾经最赚钱的手机企业,夏新电子出现这种局面让CEC难以接受。 至此,在2007年夏新电子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和液晶电视业务无法令人满意的背景下,CEC开始祭出法人治理的法宝——对经营班子动刀。 “苏振明认为以李晓忠为总裁的经营班子,在执行力度和经营思路方面与董事会存在较大差距。”上述人士透露。另外,与李晓忠一样长期在夏新电子工作的副总裁黄智辉、黄爱平和庄少挺,也被如此归类。 但要调换任期未满、并且已经连续近8年担任总裁的李晓忠,绝非易事。于是,CEC事先游说了厦门市政府和夏新电子第二大股东厦门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并得到了支持。另外,该知情人士称,“李晓忠之所以被留在夏新电子担任总工程师,目的是为了稳定人心。” 其实,在李晓忠职务变动之前,CEC就已开始对夏新电子进行人事调整。2007年10月29日,夏新电子常务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黄智辉因工作原因辞去财务负责人职务,由CEC财务部预算管理处处长牛宏志接任。此前,夏新电子还公告宣布其独立董事陈汉文将离职。 “很明显,CEC将全面主导夏新电子。”上述知情人士预计,“接下来,夏新电子可能还会有新一波人事变动。” 不过,陈超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夏新电子尚未出现人事和业务调整,“卢振宇到任不久,正在熟悉情况”。 “产业投机者”困局 “技术出身的李晓忠在研发方面过于偏重,造成了夏新电子在自主研发和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夏新电子的亏损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李晓忠在公司发展策略上急于摆脱“产业投机者”的名声。 曾经以影碟机生产为主业的夏新电子在2000年与2001年都经历了大额亏损,公司一度被实施特别处理。2002年,夏新电子通过一款A8手机创出了毛利率高达48.5%的业界神话,两年赚了11亿元,一度成为向手机行业转型最成功的家电企业。 但2004年,夏新电子再次衰落,利润同比减少了98%,其中手机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3%,毛利同比降幅达到60%;2005年更是出现6.58亿元的巨亏,而形势不错的2006年,其赢利也只有区区2421万元。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夏新电子是产业投机者,无论是之前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无不存在夏新电子的身影。 “夏新电子急于摆脱产业投机者嫌疑,李晓忠于是做出专注于成为做产业投资者的决定。”上述人士表示,李晓忠在创造手机市场的辉煌之后,曾做出两个决策:其一,放弃靠引入产品为主的市场策略,定位自主研发,同时进入三种3G标准终端的研发;其二,同时进入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两个领域。 尽管李晓忠确定的3C战略很诱人,但由于产业线扩张太广,在进入新兴市场方面的冒进策略,直接影响到了公司当前市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据透露,夏新电子开发3G手机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但至今3G终端的研发成果在国内却没有用武之地,而其在笔记本业务和液晶电视业务上的投资,由于没有市场经验和渠道,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市场开发尝试后,迅速陷入了“有技术没市场”的窘境。 尔后,随着手机市场的恶化和利润锐减,夏新电子无力再维持投入,其嗷嗷待哺的3C研发和市场开发,不得不走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夏新电子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这本身没有错,但他忽略了自己的实力和新兴市场的进入成本。”上述人士认为,“应用技术的实质就是次核心技术,李晓忠希望在此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从而仿效以此成功的样本——韩国三星,但李晓忠忽略了三星这样做是以品牌营销能力和资本实力为前提,而这两项恰恰是夏新电子的短腿。” CEC手机业务整合预期 其实,尽管卢振宇履新未久,但夏新电子员工已经感受到变革已经悄然到来。 “根据董事会的意见,接下来夏新电子的销售策略将进行调整,研发投入也将削减。”上述接近夏新电子高层的人士称,“为控制成本,夏新电子庞大的销售和研发队伍可能面临裁员。” 夏新电子提供的资料表明,其在全国拥有30家销售分公司、300多个办事处,销售队伍多达上万人,并在厦门、上海、南京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拥有一支1200人的研发团队。 就在夏新电子宣布李晓忠职务变动的同时,亦公告其将以不低于资产评估报告最终确认的价格出售其在上海的科研大楼。公开资料显示,该科研大楼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仅基础投资就有3500万元,是夏新电子的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四个系列产品的重要研发基地。 上述人士认为,夏新电子董事会通过换人迫使公司全面回归手机业务,这无疑将大大改变夏新电子的发展方向,李晓忠于3年前雄心勃勃启动的夏新电子“3C”战略或将终结。截至目前,夏新电子于2003年开始投入巨资研发的笔记本电脑,在顽强支撑4个年头之后,最终黯然放弃了自主品牌路线,转向代工模式。另外,夏新电子曾经一期规划年产能达到100万台以上、号称将冲击国内三强地位的液晶电视业务,也已经从部分家电商场撤退。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夏新电子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和液晶电视业务也将进行新的定位。 从目前来看,夏新电子已将主要业务目标瞄准手机业务。但目前国产手机面临的市场环境仍在持续恶化,李晓忠的接任者卢振宇尽管此前曾担任过TCL电脑公司副总经理、神州电脑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被誉为是“扭亏高手”,但却没有手机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在这样的形势下,夏新电子的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变数。此前,CEC在手机业务方面经营欠佳的表现一直饱受诟病,不仅其与多普达合资的手机项目被对方悉数纳入囊中,其旗下的中电通信、中电赛龙等也已经易手他人。 目前,夏新电子在手机业务上的赢利水平已经渐显颓势,据其2007年半年报披露,夏新电子的手机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2%,毛利率同比减少了15.44%。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卢振宇要让夏新电子实现咸鱼翻生,显然还是个高难度动作。 “CEC将为夏新电子提供担保,2008年会有新的资金注入。”据上述知情人士分析,CEC目前直接或间接掌控的上市公司已增至14家,其旗下从事手机业务的公司除了夏新电子外,还有深桑达(000032.SZ)和南京熊猫(600775.SH)。在进一步掌控夏新电子经营方向的前提下,CEC今后可能会在移《!-》动通信领域加大投入,进一步进行资产整合。 “相比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夏新电子的手机业务还是有优势的,经过多年的技术投入,无论是产品创新能力还是自主知识产权含量都比较高。”上述人士认为。 据陈超透露,从2007年第4季度开始,夏新电子在海外市场上为欧洲、北美等地的主流运营商定制生产的3G手机和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耕耘期进入收获期”。 据本报记者了解,夏新电子的海外订单主要来自和记黄埔、沃达丰、AT&T等运营商,目前已经确定的2008年第一季度订单为40万台,多数是高端智能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