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卫 从 口- 格 子 楼 移动到本区(2007-12-15)
—
明朝的时候,山东济阳有个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次,他接到母亲
来信,说家里因盖房砌砖问题和邻居发生争执,要他出面讲话。董笃行看
完信,写了一首诗寄给母亲,诗曰: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有何妨?
董母看后觉得有道理,便让出两墙的地方。邻居看董母退让了,也主
动退让。两家共让出了八尺宽的地方,中间成了一条过道,被称为“仁义
胡同”。
明代王琦在《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
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
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
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
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
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
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
了这场灾祸。
这几个小故事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都是要
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如果能像董笃行、陈嚣、杨翥那样再寻
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不是懦怯胆小,而是豁大
度,不是放纵怂恿,而是关怀体谅。忍让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
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
一次人生的靓丽,打开一道爱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