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女大学生牵着两位盲人穿行在火车站广场
11月8日下午1时25分,东方今报热线新闻部见习记者周晓波、摄影记者刘栋杰乘坐今报采访车,到郑州火车站南出站口进行采访。驾驶车辆的是热线新闻部司机张培方。这次的采访源于11月7日郑州市发生的一起公交车轧死一名男童事故,受报社指派,周晓波负责对火车站附近地区公交车进站滑行和群众上车拥挤情况进行调查。
周晓波、刘栋杰在采访乘客上公交的情况时,司机张培方留在车上,这时,他看到一个漂亮女孩牵着两位盲人穿行在火车站广场,在报社工作一段时间的张培方感觉“很有意思”,就下车跑了过去,一路跟着女孩走了2分钟,其间,他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抓拍了20张照片。
在拍照片的间隙,张培方还打通了周晓波的电话:“快过来,这里有个事儿很不错。”
张培方拍照片时没有想到,他拍的这些照片在本报一版刊发后,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网友从照片上看到了刘紫君“美丽的外表和心灵”,并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东方今报司机张培方定格了这一最美瞬间
张培方:拍到“最美”纯属偶然
张培方,今报热线司机,因对摄影一直有着强烈的爱好,所以通过自学,也掌握了一些摄影知识,还自费万余元购买了相机、镜头等相关设备并随身携带,其个人多幅作品已见诸报端。
那天下午,晓波和栋杰要去火车站进行采访,我开车送他们,在38路公交站台处,他俩下车采访去了,我将车停在靠近车站公交调度室旁边的一处空地上。
闲来无事,我看到公交线路指示牌被人胡乱地张贴了许多小广告,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10分钟后,我回到采访车内准备休息,这时,令我“怦然心动”的一幕出现了:
一名身穿白色外套的漂亮女孩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吸引我并不是因为这个女孩漂亮,而是她手里牵着一根竹竿,竹竿那头,是两名盲人中年男子,他们跟着白衣女孩缓慢地从火车站南出站口广场的出租车停靠点向火车站售票厅方向走去。
漂亮姑娘,盲人,一根竹竿,在火车站广场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东方今报工作了一年多,虽然是热线司机,但平时天天跟记者们外出采访,也有了点“新闻意识”,“这是不是新闻?”于是,我一边紧紧跟随在女孩和盲人后边拍照,一边用手机拨打周晓波的电话。
周晓波回复:“跟紧点,多拍点,我立即过来。”大约两分钟后,当我跟随女孩和两位盲人走到距离售票大厅正门约50米时,周晓波喘着气跑了过来,拦下了这名女孩。
我的相机快门仍然在不停地摁着。“哎呀,别拍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啊。”看到旁边围了很多人,女孩急了,红着脸阻止我继续拍照。
围观的群众被女孩的行动感动了,纷纷夸起她来,女孩更不好意思了,当周晓波问她姓名等个人资料时,她连声说“不要问了,这真的没有什么”。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在周晓波再三“恳求”下,女孩才透露了她是中原工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但坚持拒绝透露姓名。
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售票厅,排队买票的人很多,大家一商量,决定由我和晓波一起去找值班民警,帮忙买两张去许昌的车票。
当我们在值班室和值班民警任睿讲明情况再出来时,白衣女孩不见了。旁边一位女士说,女孩看到你们和民警在谈话,她就悄悄地离开了。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有网友质疑说,这个新闻“有策划、炒作”嫌疑,怎么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司机,摄影是我的爱好,我用镜头记录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这足以说明问题。我不是记者,即便策划、炒作,也轮不到我的头上。
我只想告诉那些为刘紫君而感动的人,以我的人格保证,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很多人都可以作证。
周晓波: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周晓波,今报热线见习记者,采访扎实,行文严谨。
当时,我和栋杰正在采访。突然接到司机培方的电话,说他在广场上发现一名白衣女孩拉着两个盲人,情况很特别,“你快过来看看”。
这边采访任务完成得差不多时,我就赶紧跑了过去,在售票大厅前看到了一幅令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一名身着白色外套、身高1.70米左右,相貌靓丽的女孩,手握着一根竹竿,竹竿的另一端,一前一后两名盲人跟在其后。
不及多想,我拦下女孩,立即对她和两位盲人进行采访。但采访并不顺利,女孩先是拒绝被拍照,也拒绝向我透露她的任何个人资料。她只说自己正打算去同学家玩,在紫荆山等公交车时,看到了这两位盲人,“他们走路不方便,我又没有什么急事,得知他们要坐火车回许昌老家,就拦了一辆出租车,送他们过来了”。
没有姓名,没有任何资料,我就无法成稿,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女孩最终才勉强告诉我她是“中原工学院服装设计系大四学生”,但坚持拒绝透露姓名,并一再说“真的没有什么”。
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遵守职业操守是一个新闻人的基本素质。我采写的有关刘紫君的报道,纯属偶然,然后凭借我们的新闻敏感性将事件抓住,才得以成稿刊发,绝不存在一些网友和读者担心和质疑的炒作。因为我和东方今报的同仁始终牢记着一句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今报寻人
“阿紫”今日做客大河网本报寻找那名出租车司机
美女大学生刘紫君成了读者和网友关注的焦点人物。她怎么遇到的那两名盲人?她当时又到哪里去?她怎么决定送两个盲人去火车站?一件小事,感动无数人,她该如何面对……
这些问题刘紫君将亲自告诉你。今日下午3时30分,刘紫君将做客大河网(www.dahe.cn),与读者和网友在线交流。
同时,为了还原真相,回应一些网友质疑事件是“策划、炒作”,本报寻找当天曾搭载刘紫君和两名盲人的出租车司机和两位盲人朋友。
如果您就是那位司机,如果你认识报道中的两位盲人,请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371)65830000,他们是事件的直接“见证人”和“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