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校大学生到国外、境外交换学习的机会增多。有的专业到毕业时,就有一半学生有“交换”经历。
见面说一句:“你‘交换’了吗?”成了近年广东很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候流行语。 ',Z]w;D!G
`)8SIx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日益与国际接轨,“交换生”计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大学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之间。一方面,境外留学生通过交换到中国大学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交换生机会也频频走进中国内地的高等院校。
尤其那些有“品牌效应、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重点院校与专业,越来越多机会获得了国外、境外具有“同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大学的认可,允许其在校大学生用半年至两年的时间“交换”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全新的学制,学习更多元的知识以及异国他乡的风俗文化。这种“全球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国在校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全新学习机会。
记者近日就广东高校的交换生项目进行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关注的“交换生”计划现状、申请、效果等问题进行采访。
热门交换专业
经管、外贸、新闻
在广东的高校中,“金融、经济、建筑、外贸、新闻”是目前“交换生”计划最集中的专业。此外,如“心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由于其专业特色与国际接轨,发展规模与世界其他高校有相似之处,纳入“交换生”计划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记者从最初一批实行交换生计划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方面了解到,相比起上世纪90年代初交换生计划开始进入高校的视野起,近5年“交换生”项目已经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这一特殊的学习机会。中大岭南学院某些热门专业,比如国际金融等,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有机会申请各种交换项目,有的远至美国的大学,最近的也是到香港地区的大学。个别专业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到毕业时,可能有一半以上同学已经先后“交换”到过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学习、实习。
而记者了解到,大概10年前,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等一些纯粹的“中国特色”专业学生,鲜有“交换生”计划,让在校学生能够赴其他国家的高校深造学习,但如今,该专业学生的交换机会也陆续多了起来,“读中文的也能够到非中文国家的大学交换学习”,其中,该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就有机会交换到“新加坡”的大学学习。
热门交换地区
港澳地区大学居多
据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是目前内地高校交换生计划当中相对集中的热门地区。而相对而言,“交换”到港澳台地区大学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人数和项目数都居多。比如,目前,中山大学已先后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大学建立了交换培养本科生的协议。
“交换生”对象
大二、大三学生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交换学习的目的,大多数高校把“交换生”项目的申请对象锁定在成绩优秀的大二、大三学生身上。尤其是大三学生。这既由于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由于他们还没有到大四的就业竞争季节,是交换的最佳时机。
要成为一名交换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竞争十分激烈。成绩优秀是“硬件”,而被选派到香港地区或者国外的高校作为交换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尤其重要。
据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有关人士介绍,今年4月起该院专门修订颁布了一个《国际学生交换项目/海外短期学习、交流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该学院在校大学生均能独立申请,学院将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
英语成绩优秀者优先
在中大管院的交换生项目申请者条件中,除了对学生要求“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强,无沟通障碍,能进行全英文学习”之外,还规定“同等条件下,大学英语四、六级优秀者、有TOFEL/GRE/GMAT或IELTS成绩(成绩优良)者可优先考虑”。
一位在校生告诉记者,单是这一项已经把不少人拦在申请的门外。他以“大学英语四级”为例,起码要获得标准分550分以上才算“优秀”,“但是这一卡,我们班60个人,只有10来人达标。”
英语能力出色才能听课和沟通
负责过交换生选拔工作的一位李老师也表示,“重视学生英语能力是交换项目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是到一个非中文的语言环境下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以流利的英语作日常交流,专业水平再好,也难以真正达到交换‘学习’的目的。对于学生也似乎是浪费了时间。”
正因为“英语能力”的高门槛,不少在校大学生对交换生项目“既向往,又畏惧”。记者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网站上发现了这个学期关于在06级学生中挑选交换生的通知,却发现一个名额只有几名竞争者,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不少院校的“交换生”计划选拔情况也显示,往往最终获得交换生资格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拔尖的前几名,反而是那些成绩属于“上游”水平,但英语能力属于“一流”水平的在校学生。
最难忘的竞争
先绩点排名再英语面试
小方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正在香港浸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生学习。从去年
申请交换生计划,到今年9月赴港学习,这一过程充满挑战,让小方毕生难忘。
当初,小方所在学院派选到香港浸会大学的名额只有4名。一开始,学院就挑选出10名优秀学生,先通过专业成绩“绩点”的细化比较,特别是英语成绩,然后再对入围者进行全新的英语模式面试,层层筛选出最后4名“幸运儿”。
小方说,在“交换”学习过程中,学杂费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免,竞争激烈的最大体现也在于此。以他们几人为例,4人最终的竞争结果是:“两人全奖、两人半奖”。获得全额奖学金的交换生,交换期限为2年。除了在这段交换学习期间,免交学费和住宿费以外,还可以顺利完成2年的学业后,率先有机会被选拔到某著名跨国传媒集团就职。
而获得“半奖”的交换生,免交学费但需交纳全额住宿费,而交换期限只有一年,交换课程结束后,必须回原校继续入读大四,但不需要重修大三交换期间没有修的课程。小方说,自己的学业成绩并不算最好的,但由于在英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最后还是能够争取到半奖的交换机会,已经感觉相当难得。
最快乐的感受
自由选择自己爱学的课程
小方在浸会大学作为交换生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与内地大学相比,香港学分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在内地高校,学生在开学前就会收到课程表,一些公选课也只是纯粹一种点缀,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并没有主动权和自主权,要想辅修或者换个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在浸会大学,小方最快乐的感受是,“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爱学的课程。”小方说,她到浸会大学的这个学期可以选择五个课程,除了其中有一个课程涉及自己原来的新闻专业以外,她选择了翻译、中国地理等与原专业出入极大的其他领域的课程。她认为,既然能够来到一个学分制很成熟的高校学习,当然要充分利用好学分制,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才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正途,这种学习方式也激起了小方日后出国留学的欲望。
在香港,小方还发现大学中没有如内地大学的班级概念。就她而言,她选择了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每天都穿梭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学习,这与内地的大学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但小方也表示,这样的模式让她非常不适应。
由于香港与广州相隔不远,每到周末或无课的几天,小方就会抓紧时间回广州,除了想家,更多的是,在广州能够比较方便地继续她的学习。“在香港的大学,老师是很注重小组合作作业,而在新闻课程上,拍片也就是最常用的作业形式。”小方坦言,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她根本找不到拍摄的灵感,因此她经常往广州跑,到她熟悉的地方采集需要的素材。
“但是香港的大学很支持学生实习实践,这与内地高校很不一样。学校很赞成学生腾出一整年的时间实习,甚至旅游。”小方认为,内地高校严格的考勤制度和死板的课程安排,一味强调课堂,很容易使学生高分低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港生最大的不同
很早让自己进入社会角色
相比内地大学高尚而封闭的象牙塔形象,小方到香港仅仅几个月的交换生活,已经感觉到“自己开始被不同的多元文化冲击”。
“香港的大学生活更像在一个社交场,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随时准备与社会接轨。”她说,在内地的大学,大家都能够随处可见穿着一身稚气学生打扮、甚至穿着拖鞋拎着破书包穿梭于宿舍、教室、图书馆的大学生们。“香港的大学里,随处可见西装革履、鞋跟尖尖的白领男女,为了课堂上的一个presentation(课堂展示),他们刻意把自己装点得如职场中人。”
小方由此感受良多,看看今天国内忙于找工作的大四学生,一脸学生气穿着一身不合身的正装,显得傻里傻气。在香港,学生的社会意识很强,很早就让自己进入社会角色,因此在外表和气质上,都早已为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做好准备。
很多有“交换”经历的内地大学生,在“回流”之后其人生奋斗目标却发生了变化,毕业后纷纷选择考取港澳地区或者欧美地区的大学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