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488阅读
  • 0回复

老年人心脏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903
铜板
3941
人品值
2209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98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人体老化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过程,心血管系统的老化作为衰老的一部分,现有解剖代谢上的衰变,继而出现生理功能的减退,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心脏的改变
  1.心脏增大:有人研究证明心脏的重量是随增令而增加的,Lingback从新生儿到109岁共7112例尸检心脏,发现90岁以前随生理性血压升高,心脏重量逐渐增加,在30-90岁之间,男性的心脏重量每年增加1克,女性每年增加1.5克,90岁以后心脏重量减轻,可能与此期间的生理性血压下降有关。老年心脏重量的增加主要是新极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细胞数目并未增多),致心室壁肥厚,向心性心脏肥大,左心横径加大,8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心室壁可增厚25%,以左心室后壁增厚最著。左室腔变小。左心房随增令也可轻度增大,但仍属临床正常范围内。
  2.心包膜、心内膜及心瓣膜的变化:老年人心包下脂肪沉积增多,分布不均匀,心包较原来随增令变直,使心包增厚、变硬。心内膜包括瓣叶、瓣环及纤维支架,由于受血流压力及应力的影响,老年人可出现增厚、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瓣膜变硬、钙化。老年退行性瓣膜钙化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可出现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并可在相应瓣膜听诊区听到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
  3.心脏淀粉样变:老年心脏在一定程度上有淀粉样变已被公认。60岁以前不多见,以后随增令而增加,一项病理研究报道了其发生率:75—79岁为73%,80—84岁为81%,85—89岁为89%,90岁以上为100%。心脏淀粉样变的发生使心脏的顺应性、心肌收缩均受到影响。
  4.心肌细胞老化:心肌衰老的变化有心肌纤维脂褐质聚积,使心脏呈棕褐色萎缩,脂褐质随增令可存在于老年人的心肌中,此种颗粒较硬,且多不容性,此种颗粒在老化心肌中占相当比例时,可影响心肌舒缩功能。心急老化还表现在细胞核内染色体聚集成堆、缩小、破碎,甚至溶解,核内色涵体增多、核与核仁变大,数量增多,核膜凹陷,线粒体数量减少,并出现膨隆,高尔基复合体破碎,并可见溶酶体腔的破坏,这些超微结构的改变使细胞能量代谢、物质合成与利用、异物清除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可能对自身产生自溶性损伤,这也是老龄心脏代谢变化的基础。
  二.心脏传导系统的改变:衰老变化使心脏传导系统细胞数减少,出现纤维化脂肪浸润及特殊传导组织发生损失。据报道50-60岁开始,窦房结起搏细胞仅剩下正常人的10%,纤维也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加。50岁以前房室结的肌性成分占80%以上,以后岁年龄增长而减少,至70岁以上仅为50%以下。70岁左右时房室结开始出现脂肪浸润,,至90岁时可达18%。房室束及束支的变化与房室结基本相同。传导系统的老化改变可使房室结功能随年龄增长不断减退,心率变慢,并增加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三.血管的变化:随年龄增长,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下降、主动脉和大血管壁弹性下降、钙沉积增多,使主动脉扩张、迂曲伸长,部分管壁弹性下降,可导致血流阻塞和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一般以收缩压增高更明显。毛细血管壁也随年龄增长出现基底膜中胶原物质增多,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流缓慢,从而导致血液和组织间代谢物质交换减慢。静脉随增令也有管壁增厚,静脉老化的结果使血管床扩大,静脉壁张力和弹性下降,而出现全身静脉压下降。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