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0000">李开复PK李彦宏</font>一边是李开复,一边是李彦宏。百度与谷歌间的多年恩怨,目前已突出表现为李开复和李彦宏两个人间的全面“PK”。 几周前,谷歌高调投资天涯网。李开复已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他说,谷歌已经是“最准确的中文搜索引擎”。而此前,百度一直自称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他还说,愿意“挑任意10个词”的搜索结果与百度展开比较。让人联想到AMD曾经公开邀请英特尔就处理器性能公开“打擂”——两者所表现的都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挑衅”。 事实上,2002年,成立仅三年的百度曾展开公司历史上著名的“闪电计划”。李彦宏亲自挂帅,与谷歌暗中较劲,结果是半年后,百度就在中文搜索上全面超越了当时领先的谷歌。 而目前,双方显然已更换了攻防位置——李开复正率领谷歌中国打一场针对百度的“反击战”。 因此,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除去雅虎“一姐”张忆芬尚能吸引部分媒体目光外,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格局说白了就是“二李之争”。 李开复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并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自然交互领域的科学家和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比尔盖茨曾经对李开复评价颇高,认为他创建了微软最好的研究院。 李彦宏则是北京大学图书情报系毕业后,赴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水牛城大学)计算机系留学,但他最终放弃了读博士的机会,投身实业界。当时,李彦宏在搜索界已小有名气,有人将他列在搜索技术领域最牛的三个人之一。 因此,尽管李开复比李彦宏多了一个计算机博士头衔,但在搜索领域,双方的技术嗅觉应该说不相上下。在对中文的理解上,李彦宏虽然更有文采,也应是不分伯仲,毕竟都是华人。 但业内人士刘兴亮认为,百度更懂中文。 不过,在感觉上,开复更西方一点,更OPEN,更坦诚;而李彦宏则更东方,更含蓄,有些神秘。不过,他们都喜欢在中国做事,都有中国“情结”。 1999年,李彦宏放弃在美国Infoseek不错的职位回国创业,看重的就是搜索引擎在中国美好的未来。 在说服徐勇成为自己的创业搭档时,李彦宏曾表示,B2B虽然很火,但做的人很多,不一定能成功,而“国内在搜索引擎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尽管现在不热,但是往后看两年,这个市场一定会火起来的”。 为此,小学时作文就经常被当作范文的李彦宏还为公司起了一个非常中国的名字——“百度”。取材于“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后在很多场合,李彦宏都声称百度会专注于中文搜索市场。百度上市的超级成功,更与其中国概念密切相关。 2005年,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谷歌。李开复在声明中表示:“我非常兴奋能够到Google工作,更高兴能够回到中国。我最喜欢Google的一点就是Google相当支持我继续帮助中国学生。” 此前,他曾抱怨过微软没有给他回中国工作的机会,他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工作不再有挑战性。在他跳槽决定跳槽Google后,微软许诺给他在中国工作的机会,但为时已晚。 据说李开复的父亲对国学颇有研究,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父亲身上的“历史责任感”和“中国情结”深深影响了他。 李开复曾表示:“我从小就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我希望,当我年老体弱时,回首往事,我会很自豪,我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会说,李开复曾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这样,我就没有虚度这一生。” 因此,李开复开通了“开复学生网”,并不断写信给中国学生,还出了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 理论上说,李开复完全有可能为李彦宏效力。因此 ,李开复多次被传出“离职”的假消息,虽然后来都被证明是“流言”。甚至公司CEO施密特访华,都要特意给媒体吃“定心丸”——公司对李开复很满意,并对他授予了充分的权限,李开复不会离职。 但是,人们不会担心李彦宏“离职”。 反映在公司事务中,李彦宏是公司事务的最高决策人。他的作风是: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李彦宏曾表示,“我的面子不重要,在百度,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在意见不一致时我来拍板决定”。 而李开复的上面还有一个全球总部。其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必须要与总部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在企业文化上,谷歌有著名的“不做恶”等铁律,任何人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李彦宏本人就是百度的企业文化。 不过,职业经理人有职业经理人的洒脱。李开复热衷于中国的学生事业,著书立说,热衷于像明星一样在媒体上频繁露面。 而且,谷歌总部的支持也非百度能够匹敌。跟巨大的谷歌全球相比,百度还是一个小兄弟。市值相差巨大不说,营业额也相去甚远,谷歌还可以网罗到全球最好的人才。 因此,李开复将谷歌产品在中国“落地”,就是不小的成功;更不用说跟新浪合作,并拿出真金白银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跑马圈地”了。 据说,谷歌今年将在中国投资5、6家互联网公司。甚至有消息称,谷歌可能收购搜狐、等一线中国互联网公司! 对于李开复来说,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总部支持和总部资源,决定了他在中国的舞台能有多大。 1990-1996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1998年,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1998-2004年,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他到中国任谷歌中国总裁,可以说水到渠成,既是职业经理人的延续,又可以实现自己的“为中国做点事”的个人理想。 他曾在INFOSEEK任搜索技术主管,并曾在全球互联网大会上向谷歌创始人“布道”,但结果却是公司被收购,谷歌日后迅速壮大。唯一的收获似乎是威廉张,李彦宏当年在INFOSEEK的伯乐,如今被李彦宏请回百度任首席科学家。 试想,如果李彦宏留在美国任职,假以时日后也会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但李彦宏却选择了回国创业,由此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2002年,李彦宏带领百度发动“闪电计划”,一举将谷歌从领先的位置上拉下来。当年3月,“新浪停机”事件让百度名声大振,从搜索引擎技术服务商成为一家独立的搜索门户网站。 不过,眼球是吸引过来了。但客户体验并不是很好,此时,百度跟谷歌相比仍处于下风。李彦宏急了——如果此时谷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怎么办? 因此,按照李彦宏闪电计划的设想,百度要在9个月内与谷歌全面抗衡,部分指标要领先谷歌。后来,百度做到了,并一直领先中国市场。 2005年6月,百度上市前夕,施密特紧急来京造访李彦宏,希望能够提前将百度纳入囊中。但被李彦宏拒绝了。至此,谷歌的美梦彻底破裂,双方撕破脸皮。 随后,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IPO。而谷歌在中国则另起炉灶,于是才有了李开复加盟谷歌的一幕。“二李之争”也由此拉开帷幕。 开始时双方似乎相安无事,李开复忙着招聘、组件新团队以及推出新产品。而上市之后,李彦宏的眼里似乎不再有竞争对手,只是想如何“更好服务用户”并拿出更好的业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积蓄,李开复开始“亮剑”。在一系列新产品问世后,李开复开始宣称,谷歌的流量大幅攀升。而与此相呼应,正望咨询的分析报告开始唱多谷歌,称在多项盲测结果中谷歌均领先与百度。 谷歌还先后与中国移动以及新浪确立合作关系。在不久前视察谷歌上海研究院时,李开复再次放出话来,在移动搜索领域,谷歌有望在中国市场拿到并保持第一。 未来的几个看点是: 李彦宏如何平衡技术和赚钱之间的关系——目前,百度凭借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闷声赚大钱,在技术创新上有所忽视。李彦宏已公开表示,不赞成百度建立研究院。而谷歌和雅虎作为追赶者,必须在技术上做文章,假以时日,反倒会迎来不错的机会。 李彦宏是否依然保持决策的正确性——李彦宏是百度当之无愧的领袖,坚持己见成就了李彦宏,但李彦宏会一直正确吗?尤其在谷歌和雅虎咄咄逼人,李开复、张忆芬两厢环伺的新形势下。 李开复是否会离职——作为职业经理人,注定了李开复未来的某些不确定性。譬如,总部是否对他一直满 意?他是否会有新的个人追求? 李彦宏国际化与李开复本土化——百度的国际化能走多远?李开复的本土化能多彻底? 从二李PK到二李携手——如果百度做到足够大,成为一家世界性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如果百度给李开复的条件足够优惠,如果谷歌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二李携手的可能性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