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2023阅读
  • 15回复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东西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东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觉得为人民服务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所以我时刻思考着如何为人民服务..我觉得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过得不开心,不快乐,不如意,我能感觉到亿万人民最需要的某些东西,而这也是当权者和学者未觉察的,而老百姓又因某些原因,障碍,未能向当权者反应出来,在下虽一介平民,无钱无权无地位,却忧国忧民,故在此建言.希望得到大家的赞同.不当之处请指教,我的发言大家也可随意删改后转贴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是快乐,只有全力去工作,劳动的人才会快乐,我观察周围绝大多数人都工作的非常不开心,很不快乐,因为自己在身体,精神,智力,意志上的巨大潜力,以及创造力在单调,简单的工作里发挥不出来.

“巅峰体验”:心理健康的添加剂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康、行为的统一协调、人际关系的适应、反应的适度等六个方面,具备上述条件的人可视为心理健康者。但是,心理健康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  一位名叫马斯洛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巅峰体验”的人,心理会更健康。

马斯洛对一些最成功,也最健康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具有两个主要的共同特征:  一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以及欣赏文艺作品、投射大自然时,能感受到一种非常奇妙、着迷、忘我,并且能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体验。这时,他们表现为情绪饱满、高涨。马斯洛把这一体验称之为“巅峰体验”。  他说,他所研究的那些人几乎都有这种巅峰体验,而且非常频繁。这些人的“成就动机”因此更加高涨,且更有自信心,极少有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二是他们更有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马斯洛说:“我的被试对象表面上承认习俗,但实际上对这些习俗是超然的,他们能接受这些习俗,又能遗弃它们。  可以这样说,心理更健康的人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八面玲珑的“应声虫”或者毫无原则的“和事佬”,而是巧妙地抵制有缺陷的习俗和改革者。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们不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适应不等于盲从或者随波逐流,也应包含合理的对抗。他们在该“我行我素”,表现出心理的高度自由,更具自主性和独立性。  尽管巅峰体验难名其状,但马斯洛的被试能对象多为饱学之士、健康之人。可以这样认为,饱学、健康是激发巅峰体验的条件,而奇妙的巅峰体验又是“成就动机”的催化剂。  换言之,愈成功、愈健康的人,愈是有更多的巅峰体验;而更多的巅峰体验可进一步促进成功者的事业,成功的事业又能治愈人们的心理创伤。因此,成功者的心得自然更健康。可以说,巅峰体验是心理健康的添加剂。


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处于不充分或极不充分的就业状态,因此无法得到巅峰体验,只有尽全力投入到科学探索,艺术创作,体育运动,慈善事业,以及学习,工作中的人才能得到巅峰体验。

我国高度重视城市大量下岗,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但我看很多再就业岗位其实让劳动者处于不充分或极不充分的就业状态,我所在社区有个再就业早餐一条街,但也就早晨几个小时生意好一点,其余时间摊主都处于无事做的状态,而且很多摊主的早餐品种是重复的,不能充分的工作,人就不快乐.商场,超市绝大多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柜台的营业员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无事做的状态,我看这些营业员的情绪也很不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痛苦、焦虑、孤独、苦闷、乃至心悸、失眠、易怒、多疑、抑郁等,


农村几亿闲置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情况更不好,当搬运,或擦皮鞋,有点技术的就当水,电,木工,我看这些可怜的农民兄弟常在充满废气,汽油味的马路边等了大半天,也揽不到活,他们劳动只能说是维持温饱. 擦皮鞋我个人认为根本不能算职业.因为除非残疾人,否则每个人都可擦自己的皮鞋


而只有全力从事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人才会快乐.

我觉得解决城市大量下岗,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解决农村几亿闲置劳动力转移问题关键在于为所有劳动者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并且它对所有劳动者来说都是永远开放的.

我认为亿万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大量永不闭馆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者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
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图书馆是如此的重要,但现在中国的图书馆太少太少了


我先谈谈美国图书馆以及中美图书馆间的差异。
美国公共图书馆见闻  一位叫杜威(Melvil Dewey)的美国图书馆学家明确提出了办馆宗旨:“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   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克里夫兰公共图书馆——更是把这种服务大众的理念说的明白:要将自己办成知识的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nowledge)和人民的大学(the People's University)。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

只要你能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以证明你在附近居住和本人身份即可。你的地址电话等资料直接输入图书馆的电脑系统。即使在纽约的市图书馆,整个办证时间也不超过1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借阅卡只是在从图书馆外借书籍和音像品时使用。如果你没有卡,无论在哪里,照样可以进到图书馆看书阅报。

“图书馆之友”在美国

  美国图书馆读者意识很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读者在图书 馆中地位很高,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 各地公共图书馆都有建立“图书馆之友”之类的群众性团体。
例 如波特兰市馆组织的“图书馆之友”就有3000多会员。“图 书馆之友会”是读者自愿参加的,一般是热心图书馆的读者,也 有各区推荐的读者代表和当地名流。“图书馆之友”反映读者愿 望和要求,帮助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参加图书馆义务劳动,向图 书馆捐款和向社会募捐筹款。

  我们看到有一个小馆,叫斯德顿图书馆,要兴建一个新馆,约二层5千平方米,需投资43万元,其中州府和市府拨了23 万,各界读者捐款10万,几家公司捐款10万,读者捐款占了 23%,这主要是靠“图书馆之友”的努力取得的。在新港图书 馆,有好几架书是让读者自行取阅,而不必办手续的,这些书全 是读者献给读者的好小说,读者认为,自己买了一本好小说,自 己看了也要让其他人看,就自动放在图书馆让大家随便看,也可 取走。
正像我们参观过的波特兰市历史博物馆一样,馆里要搞什 么展览,只要通知兴趣小组,就会有很多有技艺的人,如美工, 技工,裁剪工等自愿报名,献技献策,帮助制作展品,布置陈列。

他们不但出人出工,而且自备材料、器具。该市图书馆也搞了一 个艺术展览,其布置全是读者义务劳动完成的,图书馆开展各种 读者活动,如报告会,联欢会以及儿童故事会等等。都会有读者 的大力协助。
图书馆也很注意编印各种图书馆介绍,活动简讯,推荐书目之类的宣传品,发给读者,与其说是宣传,其实也是密 切读者关系的纽带。图书馆与读者关系密切,还能从另一侧面体 现,许多读者把图书馆当作良师益友,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找 图书馆参谋,如找职业,去旅行、买房子,买汽车(当然做学问、 找资料,更是如此)等个人问题,都爱询问图书馆,听取图书馆 意见,从以上这些内容来看,我们国内图书馆并非全无,但与读 者密切到这样程度,这样普遍却是比较少见的。

  谈谈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美国诸种“世俗文化”———“汽车文化”、“电影文化”、“运动文化”、“休闲文化”以至“酒吧文化”、“草坪文化”等等之中,在我看来,最值得重视和推崇的,是他们无偿为社区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在美国开车,你会发现,“图书馆”和“医院”一样是专门在路标上加以特别标示的,可见“公共图书馆”在此地社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最近,终于有机会在耶鲁塞布鲁克学院的会员聚会中,听到耶鲁所在地的纽黑文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诺曼•欧德(Norman Oder)先生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及其现代管理运作的具体介绍,其中最打动我的,正是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的几个重要的管理理念。

  其一,“城市最重要的免费公众空间”。纽黑文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成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图书馆之一。建馆于1887年,至今已有117年历史。这个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图书馆,位居城市的心脏部位,与最高法院的位置并列,是市中心大草坪上耸立的两座最显眼的希腊神殿式的建筑之一。
历经百年的战乱、大萧条以及1960年代民权运动的冲击,这个以黑人人口为主体的中等城市的公立图书馆,多少次都因政府税收锐减而濒临关闭的命运。但他们的馆员哪怕自动减薪甚至无偿工作,百年来始终坚持开馆服务,并且非常具体真实地,把图书馆办成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心脏。
诺曼先生特别向我们强调了这个“免费”和“空间”的意义。英文里的Free包含“免费”和“自由”二义,是注重它对市民的全面服务功能;“空间”,则是在它专业性的教育功能上,突出其“公共性”。
他说,图书馆是借用书这个媒介,使人和人之间发生联系的。“公众空间”是聚合人群的地方,是使人和人之间发生紧密联系的地方。
所以,公共图书馆除了让市民随时能够进来读书、用书、借书以外,还把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社区的公共社交活动等等放在很突出的地位,并且经常把图书馆开放给不同族裔的市民,开展他们本族裔的文化活动。
基于这个“公众空间”的理念,整个晚上的讨论中,诺曼先生以很多图纸、花了很长时间,向我们咨询图书馆现有的建筑空间设计,如何改造得更方便公众使用、又更能吸引市民驻足的问题。在后来回答我的关于“在电脑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会不会衰退”的提问时,诺曼先生非常自信地说:只要人类的交往存在一天,就永远需要信息交流的“公众空间”。只要守住这一条,我们每一个“图书馆人”都不怕迎接任何挑战。

  其二,“图书馆是读书、用书的地方,而不仅仅只是藏书的地方”。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位“老中”可是最为感同身受了。进入美国任何的图书馆,你都觉得自己成了“大爷”———每一个读者都顿时成了图书馆各种服务的中心,所有读书、用书的便利都因你具体的需要而设。不必说开架读书的乐趣,就是架上找不到的书,只要你从图书馆的电脑联网上查到,大多也可以免费从千里万里之外辗转来到你的手上。
在我看来,美国社区“公立图书馆”的理念则更为前卫。一般图书馆基于藏书的功能,是要小心降低图书损耗率的。据诺曼先生的说法:他们有时甚至会为某段时间的图书耗损率偏高而感到高兴。因为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始终是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心。
图书耗损总比图书堆在那里没人读,要让图书馆人更有成就感。
身为黑人馆长,他还特别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美国,“图书馆文化”始终是一种“白人文化”。世代为奴的黑人,传统上并没有使用图书馆的习惯。
所以,作为这个以黑人人口为主的城市公立图书馆的馆长,全力为黑人市民创造读书、用书、借书的气氛,让黑人市民养成用图书馆的习惯,使他们进图书馆有回家的感觉,几乎成了他多少年来工作的全部内容。
他对每多发出一张借书证都感到高兴,自然也就为一定条件下的图书损耗感到欣慰和自豪了。当然,诺曼先生提到的另一个统计数字也是让我这位“亚裔读者”感到自豪的:按人口比例,美国各大公立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是亚裔人口,往往超过白人族裔,纽黑文也不例外


在中国,公共的图书馆如武汉图书馆,开门时间是8:30,而在开门前,门口就已排满了人,特别是当放暑假的时候,大多是学生。因为家里房子小,天气又热。而图书馆有自习室,有空调。为什么中国的图书馆不能象美国的图书馆那样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开门时间提前到8:00甚至7:00甚至6:30?夏天,5:30天就亮了。很多勤奋的人已经起床读报、学习了。图书馆只需派一个人6:30开门,就可以方便不少读者。我看过一个报导:说美国的图书馆,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永不闭馆。无论过年过节,或深夜、凌晨,图书馆的大门永远为勤奋的人、为渴望学问、追求真理的人敞开着。而武汉图书馆逢年过节,开门时间就缩短为早9点至下午4点。而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是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图书馆啊。

在美国.每隔8000米就有一个图书馆.武汉是一个有1000多万人的大城市,也就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两个稍大的图书馆,还都在闹市。环境不太好,湖北省图书馆周6,7是早9点才开门,而在开门前,门口就已排满了人。一个证100元的押金湖北省图书馆可借3本书, 武汉图书馆只能借2本,而在美国,一个证可借10多本,    在美国,任何人,哪怕是乞丐,都可以进图书馆看书,不需任何证件。仅借书时才需办借书证。而在中国,没花钱办证,就不让你进去。很多外来进城打工的农民或临时工或忘了带证的人或第一次来参观的人都因没证而不能进去看书、学习。

为何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象那些热情、真诚的美国人一样,永不闭馆,一天24小时,无论白天黑夜、下雨下雪,图书馆永远为那些勤奋的人,为那些时时刻刻追寻、思考真理的人敞开着。为那些勤奋求学、品德优良而家境贫寒,家里拥挤的学子提供免费伙食或床位。为他们免费提供暖气或冷气?我是深受过这种苦的。就是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厚厚的衣服,仍因为寒冷,头脑都麻木了,学习效率很低。而有暖气的公共图书馆白天坐满了人,晚上就闭馆了。但勤奋的学子学习知识不因为天黑就停止啊,但天太冷了,没办法学习啊。看着这些因为寒冷而不能学习、不能完成报效祖国心愿的学生,我很能难受。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痛苦。

我家楼下一不到10平方的牛肉面馆都是1天24小时永不闭馆,而作为对挽救社会风气挽救世道人心有巨大作用的图书馆,国家为何不能象这牛肉面馆1天24小时永不闭馆?只要派一人守门。就可让广大读者受益啊

九江10万册新书免费看
据《信息日报》报道:为丰富市民的春节文化生活,九江市图书馆多方筹集资金,购买最新出版和库存图书10万册,从即日起至3月4日,市民前去阅读时,不需要任何证件,不收任何费用
这条消息让我振奋,但愿不是昙花一现,对那些在城市打工,处于漂泊状态的广大农民工兄弟,他们办证很不方便,但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读书。应当是不需任何证件,任何人都可以看书。农民、民工、过路人,甚至于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西部地区情况更糟

    记者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图书馆看到,图书室的一些开架书由于馆舍太小只好放在了阴暗的楼房过道,图书架的间距窄得只能供一个人侧身走动,馆藏图书、检索卡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已有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了。馆长杨海莲介绍说:"馆里的图书基本上是六七十年代的老书,平时没人过来借阅。由于县财政从1989年以来不再给图书馆拨付图书购置费,十几年时间我们没购过一本新书!"    据杨馆长介绍,图书"老化"现象直接导致读者大量流失.

然而读书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请看以下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饭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 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来说,只有让更多的人拥有掌握知识的机会,才能够保证人类知识的持续不断增殖。对于每个社会人来说,他们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学生思想敏捷、想象丰富、富于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很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信息获取能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产生出有价值的新信息,而为了确保头脑所产生出来的信息是有价值的、新颖的,就必须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利用外界已有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欲望,活跃学生的创造思想。学生是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图书馆是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是一种不断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吸收,进而衍生出新兴社会潜流的文化体系,具有超前性,能对社会文化产生先导作用,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交流和渗透,各种信息大潮奔涌,社会各种文化在时空上的距离大大缩短。多重文化的汇集与学生求知的热望相碰撞,决定了图书馆文化必然是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不是通过灌输制度、纪律等外部强制力来完成,而是通过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文化载体,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引起个体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有意无意地融入图书馆文化之中。图书馆文化既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学实践的补充。学生在图书馆文化中,通过自己组织各项活动,增长了才于,丰富了实践经验,为知识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机会。

而现在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根本就没有图书馆,
至使大多数中小学生课外处于精神饥饿的状态,我觉得人有两种饥饿: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后一种带给人的痛苦超过前者千万亿倍,那是一种度秒如年的感觉.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那就是人必须不断地在身体上,精神,智力,意志上进行自我超越, 这种超越每分每秒都不能停止,
这种超越一旦停止,生命就如同一潭死水,再也没有活力了.


所以韩国企业家金宇中说:休息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我很欣赏这一句话:“奋斗”就是永远地马不停蹄




“奋斗”是不是在成功到来之前的一种权宜之计吗?在成功的曙光已露、获得了足够的物质财富之后,是不是就该退隐山林?

  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那个叫董关鹏的年轻人,这位28岁的年轻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竟然有十项工作,其中主要的三项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其他的主要兼职是: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家咨询组成员、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等七项。

  看一看董关鹏的全副装备——他的联系电话有五个:直线电话、秘书电话、传真电话、移动电话、车载电话。电脑有六台,其中四台笔记本电脑全部是无限上网的。他还常随身带着一个数码照相机,两枝录音笔,两本笔记本。笔记本是记录每天的日程表的,录音笔是随时记录他人和自己的精彩言论的,数码相机是随时拍摄资料照片的——

  一份大学教师的薪水已足够让他衣食无忧,但正如董关鹏自己所言,吸引他把“奋斗”进行到底的,就是“我的工作,再苦再累,我都不能放弃。”他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奋斗”的终点不应该止于一个饭碗、一份职业,“奋斗”的动力来自激情。

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认识到他一生的工作是一件他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那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这种意义永远存在。对体育明星的欢呼鼓掌很快就会沉寂,但成功对一个人的鼓励是能持续一辈子的。

  在这里,“奋斗”诠释了它最高贵的意义,它不是为了成全某个功利的目的,它本身就意味着激情、快乐与自豪,意味着收获与赠与。这样的“奋斗”,能吸引人始终含辛茹苦,甚至九死无悔。

  对于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听到自己雄心壮志的召唤,然后,一往无前。


国家目前没条件为每个劳动者免费或廉价提供pc和上网,让大家能更好地学习,奋斗,但我觉得国家为12亿人民多建一些图书馆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个市民家里都会有些看过的书,我们不应该低估大众向善的力量。我相信,在一个城市,只要有政府部门或哪位爱心人士向大家发出倡议,就能一呼百应。各界的人士,广大群众会踊跃捐款、捐物、捐书。只需要有一个牵头的人来鼓劲,号召大家,
《为学》中的一段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也

古人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就看你如何对待它们。做事如此,做学问更是如此,
其实世事真的只在为与不为之间。我极盼望我的呼吁能得到大家的
赞成,
古今中外通过图书馆自学成才的伟人多不胜数.
陈景润初露头角是供职厦门大学图书馆那会儿,他在图书管理员岗位上很快就写出颇有见地的数论文章;华罗庚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资料室图书馆中的管理员;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他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歌德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和领导者,与魏玛图书馆结下30多年不解之缘;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时候组织勤读会参与借书管理工作,后促使全美洲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诞生。
?? “人过三十不学艺”,对强者来说,这句话没任何意义.广大中年下岗者,失业者,极不充分就业者可以在图书馆学习,找到自己的事业

现在我国有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很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在城市打工被外出父母留在家乡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有的留守儿童自杀了.是他们意志薄弱?不是,我觉得是因农村连一个小小的阅览室也没有,孩子们精神太空虚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0-11
以下是 潘跃勇办民办图书馆的事,为振兴中华, 为了挽救社会风气,挽救世道人心,我希望有更多人能象潘跃勇一样创业

潘跃勇:让图书在社区飘香
潘跃勇,北京大学EMBA,全国首家民办图书馆创始人,北京科教图书馆董事长。1999年在济宁创办中国首家民办图书馆——济宁科教图书馆。2005年被文化部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推广贡献奖”。



  背着母亲将房产抵押贷款

  潘跃勇原本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1985年,他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当老师,但不安分的他认为当一辈子老师过于平淡。1994年,从事9年教师工作的潘跃勇毅然下海了,到济宁市纺织品总厂上班,但不幸的是,1998年纺织品总厂停产了。潘跃勇下岗后多次找工作未能如愿,内心十分痛苦。

  潘跃勇喜欢看书,常去书店“借书消愁”。后来,他发现开个小书店不仅能满足读书的需求,还能解决就业吃饭问题。听了他的打算,父亲将仅有的3000元积蓄全给了他。潘跃勇在济宁教育学院附近租房开了小书店,搞图书零售和借阅。学生大多囊中羞涩,更喜欢借书,他便到乡下收购旧书,收回来理一理再租借出去,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天天泡在书店里,更能转变人的思维方式、经营观念。潘跃勇发现,像其它城市一样,济宁城区的图书馆太少了,城区40多万人口只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而且偏居城市一隅,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有着基层教育经历的他决定创办一家集图书零售、借阅于一体的社区图书馆,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读书环境,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潘跃勇的创意得到了两位朋友的认可,他们决定与他联手创办科教图书馆。1999年9月,潘跃勇选好潘家大楼作为馆址,并招聘了人员,但朋友认为房租太贵,借故没有资金打起了退堂鼓,潘跃勇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时真是骑虎难下,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缺资金,我想起父亲遗留下来的三间门头房,便想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但母亲说啥也不同意。趁母亲到江苏走亲戚的时候,我做通弟弟的工作,背着母亲偷偷地将房子抵押出去,贷了30万元。当年11月总算把科教图书馆开起来了。”

  “一天一毛钱拥有一家图书馆。”在济宁科教图书馆,读者每年只需交纳40元,便可以借阅图书一年。开馆之后,图书馆人潮如涌,平均一天接纳读者2500多人次,第一个月就办理借书证、阅览证1000余个,三个月后达到1万多个。潘跃勇很快还清了贷款。

  潘跃勇说:“科教图书馆准确地将市场定位于社区,以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和居民身边的文化休闲场所。为方便读者,图书馆每天开馆14个小时,延长了服务时间。馆藏图书淡化了收藏和查询功能,坚持多品种、少数量、大众化的原则,以文化、历史、哲学等社科类为主,并为学生配置了大量的教学参考书和卡通读物。同时,我们精心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实行人性化的设置、管理和服务。科教图书馆受到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学生放学后就到图书馆做作业,做完作业就找书看。这种环境的熏陶让孩子形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私立图书馆引发冲击波

  科教图书馆作为国内首家民办图书馆,它的诞生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震动。一些专家认为,在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数量少、百姓借阅不方便的情况下,科教图书馆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办馆模式,为中国国书馆事业的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这样的评价让潘跃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最让他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能在就近的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学习,而不去网吧玩游戏。

  潘跃勇说:“我国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是公办图书馆,一些由政府投资兴办,一些由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兴办,但政府投资的图书馆,营业时间短、服务意识跟不上,而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又不对外开放。兴办离居民、学生近的社区图书馆,解决青少年放学、放假时读书难的问题,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我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兴起阶段,文化市场潜力很大,兴办图书馆有很好的前景。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和西方其他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在以色列,每4000人就拥有一家图书馆,在英国,一个街区有两家图书馆,公民持证率达到58%;而在我国,持证率仅为0.47%。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任重而道远。”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社区图书馆,潘跃勇决定将科教图书馆总部迁到北京,借助北京的文化资源、图书资源优势,走加盟连锁的方式,将科教图书馆办到更多的城市。

  2002年7月,正当潘跃勇准备进京时,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图书馆管理条例》,其中规定: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这条消息让潘跃勇兴奋不已!

  经过考察,潘跃勇决定在石景山古城东街八角北路开办北京科教图书馆,将300多万元的全部家当都投进去。2003年3月,正当他装修图书馆时,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弄得员工和装修队伍人心惶惶,眼看前功尽弃。潘跃勇和大家一起在工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干,稳定了“军心”。当“非典”疫情接近尾声时,2003年8月19日,改造一新的科教图书馆也亮相京城。

  随后的两年时间,他将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文化产业进行嫁接,推进图书馆产业化。在北京创办了集图书出版发行为一体的北京科图文化传播公司,在山东、福建、江苏、天津等10省市发展图书馆加盟馆24家,实行统一配书,每年累计接纳各类读者1500万人次。2004年12月,潘跃勇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创业青年”,北京科教图书馆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中心”。

  以馆养馆的发展之道

  在济宁科教图书馆办一个年卡借阅证只有40元,在北京办一个月卡借阅证也只有30元,图书馆该怎样支撑人员工资、昂贵的房租以及购书款?

  面对记者的疑惑,潘跃勇说出了养馆之道:“我们图书馆除了搞图书借阅和图书零售外,还把图书馆作为一个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开发可以挣钱的文化项目。我们利用读者资源,开办作文、音乐、美术、英语等各类培训班;向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新书征订业务,提供书架、借阅软件等图书馆配套设施服务;提供电子阅览室、影视资料;依靠配书中心的图书资源,每年重大节日期间,举行大型图书展销、特价书市;这些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的盈利支撑着图书馆的发展,实现了以馆养馆。”

  潘跃勇还以图书馆业为基础,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开拓与图书和文化教育相关的各种领域。在济宁、北京通州等地开办了3家哈佛摇篮幼儿园,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众多幼儿入园。去年夏天,在济宁创办了江北第一书院———潘家书院,从事文化传播、学术交流和传统戏剧演出等业务,周六举行周末大讲堂,邀请全国的一些文化名人来此登坛说法、传经送宝。今年春节期间,潘家书院在济宁城区举办文化庙会,马戏、评书、游戏等传统民俗精彩上演,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因他对文化产业有着独到的创新性实践,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今年1月正式聘他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1名硕士生和4名本科生放弃春节回家团聚的机会,特意赶到济宁,在潘家书院举办的文化庙会上跟潘跃勇实习锻炼。

  在外人看来,潘跃勇十分风光,但提及做文化产业的内心感受,他说很心酸:“国家鼓励扶持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文化产业很难做,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缺乏。文化产业要文化人来做,但现今社会文化人不善于交流、沟通和协调,文化要走向市场,文化人没有经验;而非文化人办文化产业又是外行;其次是缺乏资金。有钱人不做,看不起这个行业,投资长、回收慢;而没钱的文化人又做不起,这种境地很尴尬。”

  潘跃勇告诉记者,未来将发展壮大图书发行等相关产业,带动科教图书馆的发展,继续办图书馆加盟馆,让更多的图书馆走进社区,让广大青少年能在家门口读书。“读书可以使人身心沉静,使决策更加科学。现在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网络、电视等媒体,而忽略了读书。其实,头脑的运作还是读书时活跃,有时间还是应该多读书。”



鲁迅先生最害怕他振兴中华的文章发表后即无人喝彩,也无人反对,我亦如此,大家哪怕只发表一个字的评论也好啊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强烈恳请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后不要认为于己无关,麻木不仁,冷漠自私.,无动于衷. 我眼睛不好,请大家看了我文后去转贴,以引起更多人对强国之路的关注和讨论,只要能帮苦难的心灵越过重重难关,就要尽力去做,有十分力,尽十分力,才算真诚.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东西还有乒乓球,围棋,以下我分别论述


乒乓球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运动 
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首先,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作为一项全身运动,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一、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二、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正像一位日本人听阐述的:“乒乓球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运动。对于那些希望保持青春、健美、避免不幸事故发生的人,如果能够提高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将无疑是一件乐事。”

乒乓球运动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增强智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健、医疗和康复的极佳手段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位美国科学家这样说到:“如果时间允许,又有一位合适的对手作陪练,那么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最好途径。该运动可使你获益匪浅,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它还有许多微妙之处,技术、整体配合、节奏感、计谋,对头脑及体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在期待和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应出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而日本顺天堂的一位教授则认为:“乒乓球才是对头脑的最佳运动。乒乓球的速度及复杂性是任何运动无法比拟的。”日本最旱的小提琴家,著名的“铃本小提琴练习法”的创始人铃木先生曾针对一位厂长提出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动作太慢,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效率?”问题时指出:“慢的是他们的脑而不是他们的手,每天打一小时乒乓球可解决。”结果厂长在厂里建了一个乒乓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工人们的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日本某医学院成功地引导了一些由于车祸酗酒而造成的偏瘫病人在3年中每天都参加乒乓球练习,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日本的一位医生曾在他的社区建水泥球台100多处,目的是防止老年人记忆丧失并可加强社区团结,他认为:“乒乓球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和反应,降低严重的社会问题——车祸的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公园里,一个民间组织的水泥球台乒乓球协会吸收了上百名会员,其中有教授、干部、工人,他们长期晨练在这些水泥球台上,从中获得了健康和乐趣。由于乒乓球运动的这些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乒乓球运动员和该项运动的爱好者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其它某些方面超出常人。据心理学人士运用心理测验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常常显得机敏过人、动作灵活、协调。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据科学家的评测, 乒乓球运动的智力是运动员里最高的
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奋斗心理及成就欲望。经济又便于操作。不需要太大投资,对场地要求也很简单。三两个人就组织起来


一球友说
我喜欢打乒乓球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它能让我忘记一切烦恼和不快,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感觉之中,热情在击打中点燃,烦恼在猛击中渲泻,生命中回合中体验。这是一种对生活对生命对工作的情绪的表达。特别是它的速度和旋转,让人感觉到了其妙无穷的快乐。没有一个球是完全一样的。正是如此,这项运动才让人痴迷和陶醉。它让我放松和解脱,让我充分体验到了放松后的快乐。我喜欢这项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运动。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特别是在与不同打法和风格的对手对阵过程中,更能让我体会每个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处事作风,不同的为人之道。比赛过程中,你不是在打球,而是与对方在比智斗勇,打的是一方面是技术,但更主要的是心理和智慧。
运动时,单纯跑步我能够适应,但我更喜欢借助这种运动方式来更深切的体会运动的快乐。
我喜欢运动。我喜欢乒乓球。我喜欢生活中这种快乐的感觉!

还有一球友的发言很感人.他说:之所以喜爱乒乓球,原因有
一、乒乓球是情感交流的传声筒
  因为对手近在咫尺,当球奔过来的时候,分明能透过球的力度,感觉到对方的情绪、状态、心境。你即便不说话,乒乓球也能替代你渲泄一种情绪。有时候球逢对手,那球在迎来送往间反反复复十几个回合,会把对方的紧张、欢快、犹豫、谨慎一骨脑儿传递过来,双方把彼此读个通透,醋畅淋漓的比赛带来心灵的弦妙感悟,使世界优美动听的语言也逊色三分。而羽毛球因为距离远,相对来说感觉就要差得多。
  二、乒乓球是性格品质的晴雨表
  乒乓球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果断还是迟缓,简单还是精明,沉着还是慌张,冷静还是急躁,外向还是内敛等等,都能通过打球反映出来。邻居甘大姐性格豪爽,所以她的球又急又凶,被她挥到一板那也是不得了的,但却因没有心计,让人一眼读透而容易导致失利。我每打完一场球,都要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及时注意调整步伐,纠正自身的弱点。
  三、乒乓球运动是良性竞争的助推器
  我一向不喜欢与朋友竞争,特别怕伤了感情。2005年参加全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时,我还是部编外人员。我和部里的同事都是很好的朋友,在温州班半个月的后备干部培训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早晨六点钟我们四个一起出去跑步,晚上一起出去散步,或者打牌,真是快乐的时光。当时谈及公选的事,我表示,如果你们中有一人考部里的职位,我就坚决不考。报名的最后期限已到,他们告诉我,都没报这个职位,催我赶紧去报名。没想到考试那天,我们都坐在同一个考场上。原来他们是“骗”我去和他们竞争,我事后想起来又感激又难过。还好一年之后,他们也相继提拔,我内疚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乒乓球就不同了,对手越是厉害,我们越是欢喜,总是希望对手越强大越好。如果一场比赛下来,对手都不堪一击,即便是胜,也会“食”之无味!
  四、乒乓球运动是挑战自我的小舞台
从低手到高手的过程,要克服重重阻碍,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赛场上,也要懂得如何调整心态,在失利的情形下,要沉着大胆,敢打敢拼。在领先时,要能稳住阵脚,不能松懈。胜利了,不要满足,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失败了,不要气馁,反思总结,调整充实。一个方寸之地的小舞台,却蕴育着球迷们的期待、向往、追求,欢乐,蕴含着生命的法则---永不言败的精神。要知道,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当我来到乒乓球场,我真希望时间不要再往前走了。我是多么留恋,这份魅力和纯洁。它,给了我们璀璨的韶华和炽热的血液!   有球打的日子,真好!
打乒乓球的好处:
1. 男女皆益,活动量适中,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朋友。
2. 对场地的要求小,不受天气影响。
3. 相对费用低。
4. 群众基础雄厚,易学易会

中国人近视眼的发病率高居世界前列:小学生近视率上升到近40%,初中生达到60%,高中生达到70%,现在读到大学视力还能在1。5的简直是极品稀有保护动物. 电视和游戏机太可怕了,孩子眼盯着那玩艺,目不转睛呀.更可怕的是近视眼的遗传率有50%.打乒乓球可极好的防治近视眼


群众的乒乓球运动开展应该也提高一个档次了,国家应大力提倡群众的乒乓球运动,为人民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中国的免费乒乓球台太少了.武汉有883个社区,1000多万人,据我所知,仅有几个社区有免费乒乓球台,也就那几张,去晚了,台就被人先占了.我读的是省重点中学,也就几个残缺不全的石台,每到课间, 几个残缺不全的石台就被几百个人抢得打架,我和同学都有因不愿让台子给高年级学生而挨打的经历.省重点中学都如此,其余学校更糟糕,根本没乒乓球台,到我读大学,仍没有免费乒乓球台,只有收费的.

中国几亿的学生,广大群众太可怜了,连打乒乓球这点简单的快乐都享受不到,与此同时,那极少数富人在玩被戏称为“高而富”的 高尔夫,这是一种相当奢侈的运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高不可攀,无人问津,它是一些高官、社会名流、大款的专利.

老百姓的觉悟程度都很高.大家都反对兴建高尔夫球场.让我们听听人民的呼声
今天听领导说要在莱西湖附近兴建高尔夫球场,莱西人举起咱们的手都来反对吧。 不能让市里的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断了咱们的水源。高尔夫球场水污染严重  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要求极严格,其一平方米的耗水量是普通草坪的数倍,不但如此,为保持其草坪的平整划一,草坪还要经常喷施化学农药。有资料显示,每年喷施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农药要达50余种,农药中的一部分随水渗透和残留到土壤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听了解的说,如果建了高尔夫球场咱们赖以生存的产芝水库的水就完了。莱西人就没水喝了。高尔夫球场建设过程需要清除原有植被、整地挖填,扰动土层破坏水文体系统,改变地形地貌,工程土方量大,产生大量松土及不稳定的人工边坡,对水土资源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最大(郑新兴等,1995)。一旦突降暴雨,将造成土壤坡面侵蚀,引起水土流失,降水丰沛的山地丘陵地格外明显,将对区域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造成一定扰动现在好多韩国人都坐飞机到中国来打球。为什么?就是因为水污染严重,限制的很严格,全国就那么几个球场。所以有的韩国人就想要跑到中国来投资建场。严重抗议,中国的环境更需要保护!

  国内18洞球场的投资成本平均为1.53亿元,一个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购买1200亩左右的用地,加上场地建设费、会馆建设费、球场维修费等,差不多需要3亿元人民币。以上海汤臣高尔夫球场为例,靠会员的会费、打球费用和餐饮服务取得的主营收入,一年的营业额有2000多万元,但是除去高额的土地税、20%的营业税和昂贵的设备费用,收支很难达到平衡。
  
我极不明白中央电视台为何要在中国几亿的学生,广大群众可怜到了连打乒乓球这点简单的快乐都享受不到时,送大笔美元给外国人转播那些外国贵族才玩得起的高尔夫球赛,以及f1赛车等贵族运动, 连打乒乓球这点简单的快乐都享受不到的几亿学生,广大群众会看吗?


武汉市一个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是50万,建1个18洞高尔夫球场要占地1000多亩,耗费1.53亿元.如果这土地.钱用来安置,造乒乓球台,可以摆几万个球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极少数富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几万穷人痛苦上的.
福薄善浅,我们福薄是因为善浅,开福田就要种善根,关心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能在众生不安的情况下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所以多数穷人痛苦时, 这极少数富人的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想劝这极少数富人:与众乐,独乐,孰乐?别玩那个独乐的高而富了,和大家一起打乒乓球吧!

各种有益的运动很多,但我觉得首倡乒乓球是最合中国国情的. 国情是城市居民公共健身场所小而少,国家体育局通过体彩筹得的钱在社区建的几个健身器材功能简单,根本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运动的需要.据我观察,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儿童也非常喜爱这项运动,它也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体质,我想只要国家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儿童多建一些乒乓球台,中国就会涌现更多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可去国外乒乓球俱乐部打球,为国家赚取外汇。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学生们过得快乐吗?
根据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 发现,15.8%的小学生、29.8%的中学生对自己的暑假生活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没有活动场所、没有伙伴、假期生活单调、空虚、时间不足等。其中,小学生对暑假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没有活动场所(23.7%)、没有伙伴(20.2%)、没有计划(16.1%)单调(15.0%)、空虚(13.8%);中学生对暑假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暑假是没有活动场所(42.2%)、单调(32.1%)、没有计划(26.7%)、没有伙伴(25.8%)、空虚(25.1%)。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的指导,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图书馆,打乒乓球,可以让孩子们有活动场所,过得很快乐.把他们从网吧,电视剧前解放出来,融入到社会,也可让广大心情忧郁的失业者,退休老人,得不到父母爱护的中小学生从麻将室,游戏机室解放出来,精神焕发。让他们摆脱对酒精,烟草的依赖,因为喜爱打乒乓球的人必须戒烟,戒酒才能在球台上拼搏,取胜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围棋,是人类最佳的智力游戏
下围棋有许多好处
一、围棋活动是健脑体操
围棋是围而相杀的游戏,每下一子就等于出动一兵向对方进攻,迫使对方设法应对,而对方下子也是在向你进攻,要求你设法打退他。这种不断进攻与防守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得到不间断地锻炼,变得日益灵活、聪明。
二、围棋活动是数学的乐园
很多小朋友对数字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而下围棋运用数字的机会很多,可以让你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接纳数学,使计算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围棋活动可以陶冶性情
围棋对弈中要求棋手讲文明、懂礼貌、胜不骄、败不馁。对待生动活泼、战斗激烈、变化莫测的棋局,棋手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常下围棋的人,大多有临危不乱的镇定功夫,谦虚、谨慎的美德,文明高雅的风度。

四、下围棋可以培养能力
围棋重思考,对弈中每下一子都有攻防作用,全过程斗智斗勇,紧张激烈,能有效地培养高度的注意力、快速的计算力、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分析力、灵活的应变力、全局的统筹力,使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围棋决非单纯的运动项目,它的发展与演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理、军事、哲学、艺术等内容,因此学围棋的孩子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以及棋艺的提高,他们对围棋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他们会把围棋上的感悟与思维方式融汇与生活、学习、交友等各个方面,而这正是学围棋的真正意义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棋型,和谐的棋势——似“高山流水”、似“蜻蜓点水”、像平原、像沙滩、像星空、神态各异形态万千。

围棋是美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执著地描绘“雄浑壮丽、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黑白画卷,“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

围棋,充满哲学和艺术,围魏救赵,声东击西等等谋取略举不胜数。围棋还有一种始终“打劫”战术而最终造成“和棋”的结局,尽管如此,俗定成俗的对弈双方各自心中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和棋”并不表示“没有输赢”,先手落子一方“输理不输棋”,后手落子一方“赢理不输棋”。一盘看似因“打劫”而造成的“和棋”结局,其实包括观棋者在内的对弈双方,各自心里都知道“理”在何方。

围棋,是一项充满哲理的运动,谁无理,谁就受到惩罚。日本人说:下围棋的没有一个是坏人。就是因为此。盘上一举一动,都在双方眼中,容不得欺骗与无理。二个人纹秤相对,虽然不说一句话,但心意相同,久而久之,信任和友谊自然建立起来。

俄罗斯棋盘杀手皮丘什金杀了61人,还交出一本笔记为证,当中详载死在他手上的人如何丧命,又自称是“象棋痴”。
  最令警方捏一把汗的,是杀人笔记绘画了一个国际象棋棋盘,每一格各详列一名受害人的被杀日期、时间和杀人手法等详情,64个棋格中还有3格悬空,换言之,若非拘捕皮丘什金,他大有可能继续杀人,以填满余下三个棋格。
 我想他若会下围棋,也许不会如此疯狂.

围棋可让老人们年轻,请看一位74岁的年轻人——小记菊池康郎先生

    话题从2002年的日本阿含•桐山杯赛说起,提到老人曾战胜柳时熏九段,爆出一个业余棋手战胜强九段的大冷门时,老人开心地笑了,他说:“偶尔也有业余棋手战胜职业的,所以下棋很快乐,我今年74岁了,天天和年轻人在一块下棋,心情和年轻人一样的快乐。”
    不禁想起老人几年前还在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中夺冠的往事,问老人何以在垂暮之年还能保持如此极佳状态,听到这话,老人显得有些不大高兴、颇为认真地说道:“怎么保持状态?我不是还年轻吗?!”翻译还未开始翻译,自己就先大笑了起来,忍住笑翻译过来后,众人都忍不住乐了。
    看着老人目光炯炯,满面红光,他说自己还年轻,谁又会当作一句玩笑呢?
            说到高兴处,老人扳着指头告诉我们说:“我常常这样教育我的那些孩子们,学棋有‘五得’——脑子更聪明;能多交朋友;学会礼仪;变得帅气,受人欢迎;还可以成为名人。”老人说得非常投入,仿佛他现在就是对着一群学生讲课一样。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0-11
我觉得是围棋让日本,韩国人精神焕发,国家强大,在我国, 围棋的普及却很不好,这是我发表过的一帖:


亿万棋友最需要的东西
武汉能提供棋友下棋的地方太少太少了。虽然棋友可在网上下棋,但在网上下棋,人面对的是沉默、冰冷的机器,坐在电脑前,个人始终感觉到精神空虚、孤独。时间一长,眼睛也受不了。据我所知,过去,在武汉,规模最大的棋摊子就是在一元路旁的滨江公园。我棋艺提高,并认识了很多友善的棋友就是在这个地方。可惜,由于修江滩景观公园,这个棋摊子被拆除了。不过即使当初存在时,老板的家当也只是折叠小凳,没有靠椅。棋友坐着并不舒服,只能说凑合,大家都驼着背下棋。但是,当时,来自各地,各个年岁的棋友大家聚在一起,无话不说,以棋会友,(虽然水平不高,但大家就棋的内容讨论,那种情景真让人怀念、感伤)。有一张围棋报大家共着看,互相敬烟,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人温暖、快乐、精神充实。现在,武汉市这么大个城市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能让大家以棋会友,切磋棋艺,消遣时间的棋摊了,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精神家园了,我很伤感。现在武汉有的只是几个由高段专业棋手讲课,收高昂学费的围棋道场。但这种充满了金钱味,商业性质的围棋道场不是我们广大围棋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那个小棋摊,那个精神家园啊。有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我也想代表广大围棋爱好者说:我想有个棋摊,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我有两位邻居,一位是退休老师,退休后就在家带孙子,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棋。有次晚上8:30我都睡了,老人来敲我的门,想下棋,我陪他下到晚上12点,他才告辞。然而,因家人原因,我不能总是陪老人下棋啊!老人很难受、痛苦,漫长、无聊、寂寞的退休生活不知如何打发,我也很痛苦、难受。棋友们多么盼望有个下棋之处啊!还有一位来自孝感,来武汉打工的朋友,也是不看电视,不喜欢看书,只爱下棋,也是只要有空,就找我下棋,然而因家庭、个人原因,我也不能总陪他下棋。看着棋友痛苦的样子,我亦难过。劝道:你学点佛会好一点。他痛苦地一挥手:只想下棋,什么事也不想搞。我默然无语。我知道,武汉也有一、两个高档棋社,但里面坐镇的是靠下彩棋为生的业余棋手,我知道那种赌棋的气氛很不好。广大水平一般,荷包又不暖和的棋友不愿去。
其实搞这样一个棋社10万就够了,可让广大棋友高兴、展欢颜。并且老板自己也可以因此赢利。如此,皆大欢喜,所有人都高兴。吸引广大棋友,才能办得起来,并且依众靠众,依靠广大棋友的支持。实现经济上赢利,棋友有“家”可去的双赢局面。棋社可起名天天棋社。一年365天,天天开放。从早8到晚8点,三十初一也不休息,真正为棋迷着想。棋迷来到天天棋社,感到很温暖,有家的感觉,愿意花钱,消费来维持这个“家”。广大棋友,大家献计献策,甚至捐钱,让这个“家”越来越红火、兴旺。收费采用年费制,一年500元(或更高一点700元),半年300元,一月80元。零售(每次)5元。棋社内有大量崭新、精美的围棋书、报、刊供客人免费浏览,最好是再增加长江日报、参考消息、武汉广播电视报、海外星云,凤凰周刊等十几种大家喜爱看但自己又不会花钱去买的报刊看。这样棋友来了除了下棋,还可以有逛书店、泡图书馆、品味书香、体会文化知识气息的那种温馨感觉。(也可以把一些好书放于书架上)。我届时愿把自己看过的棋书、棋刊及一些珍藏的精美图书捐出。共产主义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大家“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受正义和爱的力量的感召,我相信广大棋友一家乐于把自己的棋书、刊或其它书捐出来充实、扩展天天棋社里的“围棋图书馆”。退休老人,来武汉打工的农民、民工朋友来到这儿,就象回到家一样,我认为大家是愿意接受500或700元/年的服务费的。象我认识的那位退休教师,退休工资一个月1000多元,老人不欠吃、不欠穿,也不需要高档补品,老人就是想要一个能下棋的地方啊。服务费高于700元/年,就不好了,变味了。我以为700元/年是最高价了。应该走薄利多销的路线。大家荷包不暖和啊。

棋社应绝对禁止吸烟。这是保护所有人(包括吸烟者本人)的健康啊。特别是保护小朋友和老人的健康。这次楚天108将比赛办得非常成功,就在于保安、裁判非常积极的劝止吸烟者在比赛场内吸烟。吸烟者请棋社外抽烟,若做不到,就请勿进。管理者绝不能因为迁就一个抽烟的客户搞得满室乌烟瘴气,恶气弥漫。特别是夏、冬天紧闭门窗开空调时,若不严禁,只会流失更多的客户。
围棋可以象佛教一样挽救社会风气,挽救世道人心。我记得一位棋友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热爱下围棋的人都是好人,好象找不出一个很坏的人。这位棋友说自己没精确统计过,只是这么思考、判断。我亦有同感。棋友中有失业的、喝酒、抽烟、赌博、骂人的,有这些小缺点。但找不到一个罪大恶极的人。我衷心希望哪位有钱,又热爱围棋.热心公益事业的老板能把我构思中凝聚广大围棋爱好者爱心的棋社,棋迷之家创办起来。如同台湾的慈善组织――慈济功德会。开始只是证严法师一个人献爱心,最后她的善意,慈悲感召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发展成为有三十万名会员(影星成龙、前总统李登辉亦是会员)世界闻名的慈善组织。我也希望哪位能开创这样一个历史,率先在武汉创办充满爱心、温暖、关怀、友谊的棋迷之家。到最后,其它城市都建立类似的组织。在经费方面,还可以吸引广告客户在棋社名称上拍卖冠名权或在棋社内做广告,用广告费来维持棋社发展。如某厂商愿出钱,棋社就用该厂之名


围棋挽救了很多身体上的残疾人(其实围棋还可以挽救很多精神上的残疾人)

我的姨妈是一位退休小学教师。她工作过的那个学校有一个5年级的男孩子。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在自己家12层的公寓里看窗外的风景。  他从自家的阳台窗户往下看。虽然只看到很小的范围,但那里却有令他心驰神往的游乐场和在那里玩得很欢的孩子们。

  在游乐场玩耍的孩子们有的滑滑梯,有的拍皮球,有的骑自行车。尽管游乐场面积不大,但孩子们却玩得非常高兴,笑声不断。  小男孩每天都从家里往外看,非常羡慕孩子们能够随心所欲,尽情玩耍。
  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不能够象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呢?
  原来这外漂亮的小男孩3年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当十字路口的绿灯亮起时,他就急忙要穿过马路。就在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位闯红灯的司机开车把他撞倒,轧断了他的双腿。  就这样,小男孩不是因为先天原因,而是被人为撞成了残疾人。
  事故发生后,母亲经常带着他早早来到学校。因为小男孩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到他这样的情形。另外一个原因是避开早上学生到校的高峰期,避免拥挤。
  从此以后,这个家庭再也没有了欢笑。
  
  母亲看到这样的情形,内心里非常着急,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当为该不该把孩子推到窗前而苦恼的时候,她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那就教他下围棋吧。”
  从此以后,小男孩便请围棋教练到家里,指导他下围棋。几个月后,妈妈经常会推着轮椅,带他到阳台看孩子们玩耍。
  就这样,因为有了围棋,家庭里又重新出现了久违的欢笑。
  对于平时没有朋友玩,只能和小弟弟下围棋的他来说,围棋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没有下棋的朋友呢?
  从家庭能够恢复往日的愉快气氛情况来看,围棋已经成为小男孩的朋友、老师。
  2006年6月,韩国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围棋比赛。
  据说这个比赛是由徐能旭九段、曹薰铉九段、李昌镐九段和刘昌赫九段等4名职业棋手自掏腰包举办的一项围棋赛事。
  对于前辈们这样的义举,我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加比赛的棋手多达300名,他们中间有95岁的老爷爷,也有利用特殊围棋盘和棋子的视觉障碍残疾人,还有用脚下棋的双臂残疾人。
  韩国残疾人围棋协会会长玄明德自1999年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围棋比赛,积极鼓励残疾人参赛。2003年8月,玄明德会长成立了社团法人会社,倡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对于残疾人来说,这是一次能够外出,并能够与有共同爱好的残疾朋友进行手谈的机会,他们都非常愿意参加。
  忽然,我想到了姨妈提起的那个小男孩。被姨妈称赞为非常优秀的小男孩的他最近是否长胖了,还用他那可爱的小手下围棋吗?虽然不知道他学了多长时间的围棋,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但他要是能够参加比赛的话,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事实上,网络中也有围棋比赛。
  在围棋网站里,所有的人可以不分年龄,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来下围棋。如果用电脑把自己带入网络世界的话,就可以同成千上万的围棋爱好者进行手谈。
  不仅如此,围棋爱好者一边下棋,一边还可以有留言版或者BBS论坛里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认识好朋友,结下浓厚了友情。
  围棋网站这样一个大舞台对这个小男孩来就无疑就是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


脑瘫患者围棋寻梦
2007年06月22日 16时23分 广东电视台
围棋是一项陶冶性情,锻炼思维的棋类运动,经常出现在古代电视剧才子佳人的桥段里面。但是今天《百姓古仔》里面,下围棋的人却没有那么附庸风雅,她是一位脑瘫病人。在她身上又有什么故事呢。即刻由叶淑婷带大家认识下她。

罗宇洮是个脑瘫患者,上肢经常痉挛。但是认识她的人一点都不觉得可怕,还亲切地叫她洮洮。而洮洮有一个很与别不同的爱好,那就是下围棋。
【同期声】罗宇洮
你是怎样开始下围棋的
看见我哥哥下棋
觉得下棋怎样
很好玩
围棋教会我很多东西
【正文】
外人见到都不敢相信,洮洮已经有十三年“棋龄”。六年前,她还收了一个“徒弟”,和洮洮情况相似,晶晶也是一个脑瘫患者。
【同期声】晶晶
围棋教会我遇到问题不应该之会发脾气
要冷静想办法解决
【正文】
多年来,一直有义工帮洮洮学下棋,可能大家都很好奇,洮洮是怎样与外界沟通的呢?原来她有个绝招,那就是用脚来发手机短信。
通过这个方法,洮洮得到更多与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但是迈出家门,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三年,洮洮一直坚持到东湖棋苑下棋,在那里老师的指导下,她现在已经达到业余三段的水平。
【记者现场】叶淑婷
虽然求学的道路很艰辛
但是沿路上一直有很多志愿团体和热心人士
为她们提供帮助
而最近洮洮希望举办残疾人运动会的心愿
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同期声】晶晶
我很想
通过围棋
让更多残疾人
有希望
【尾句】或者有自己的成就感



吴清源, 7岁那年从留日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围棋,年仅13岁时,已隐然有中国顶尖高手之势。1928年,吴清源东渡日本继续学弈。

吴清源14岁只身赴日,与他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他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唾骂乃至迫害。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然而对于通过棋道一心探求生活真谛的吴清源而言,这些不幸都宛如浮尘。诚如金庸所言:“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
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构想中,还十分崇尚调和、和谐。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吴清源认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要以和为贵。中国的《易经》讲究阴阳调和,围棋也不能脱离这个道路。上个世纪的围棋以争胜为主,21世纪的围棋的核心是调和、均衡、和谐。他说:“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
悟透棋道,也可悟出人生之道。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完美的和谐”,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正是这种永远创新的自由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但他的围棋思想却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

“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棋实现国际间友好的愿望,我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努力研究。”吴清源在他的自传中说。

吴清源:金庸最佩服的人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此后二十余年,吴氏横扫千军,超迈前贤,雄居“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升降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过人的意志和才华。1961年,不幸遭遇车祸,吴氏渐渐淡出一线比赛。步入晚年,淡尽铅华的吴清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

正是最后的一笔,吴清源完成了从“一代战神”到“旷代宗师”的转变,也正是这一点使金庸无比敬仰,不吝称赏: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比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

吴氏一生波澜壮阔,精彩纷呈,其征战历程、人品志趣,对棋士和爱棋之人当是取之不竭的宝山,只不过,“游山如读书,深浅在所得”(陆放翁诗)而已。令我这个外行人感兴趣的是吴清源这个耄耋老者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小小纹枰,白子黑子,淡淡的香茗,冉冉飘浮的几缕炉香,两个盘腿而坐的棋士在这方寸之地,随着清脆悦耳的落子声交流对棋道、对人生的看法和体悟。似乎没有比这更能代表传统中国人对风雅、闲静生活的理解了。尽管,时断时续的落子意味着相互的争夺,多少附带着些冲动和戾气,但带给人更多的毕竟是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大智慧,因为任何的浮躁和短视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我常想,一个热衷于手谈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容易安静,心志比较专一的人,至少吴清源如此。

吴清源的成就当然有赖于他的过人天分,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围棋的专一也非常人能及。吴氏一生在围棋领域堪称精彩迭出,波澜起伏,围棋以外的人生却相当平静、简单,甚至有些苍白。他的弟子,早已成为大师的林海峰当年初履日本,吴氏在教棋之前先告诫他:“追二兔不得一兔。”而多年以后,林海峰依然记得吴氏深夜打谱摆棋的情景,

“时近午夜,蒙胧中欲去洗手间,经过恩师房间猛然全醒,只见剃着光头的他在藤方凳上正襟危坐,置身于微弱的灯光下,凝固在冰冷的空气中,半闭双眼,两手自然垂放在两膝上,恍如一位高僧在打坐,令人敬畏;又俨然是位学者在思索,神情专注;更像是位严师,在默默注视着弟子学棋。当时,恩师全然没有觉察我的出现,而赫然印入眼帘的这一幕,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和心头。”

专注到了极点,简单到了极点,也就深刻到了极点,这是吴氏多年的心得,也是吴氏作为大天才的一部分。只可惜,心迹的杂乱和浮躁,已成为当今整个社会的通病,在这个乱哄哄的世界,能够静下心来,简单地,认认真真地,只钟情于一件事情,反倒成了大多数现代人生活中的难题。

中国文化品人论事讲求境界,而至高境界的抵达,不仅有赖于目标的专一,还在于目标专一后的专注修为。吴清源棋艺的不断精进,臻于化境,正在于他深明棋无止境,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的道理,惟日惟新,专注修为。

专注修为意味着积淀、沉潜,意味着缓慢地渗透、持久地用力,意味着无日无时的反省和反省后的顿悟。吴清源的这一点在当今社会恐怕也成了相当希罕的东西了吧!


[吴清源]
  在广阔的世界中谋求和谐。
  自然态,委身于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心止于何处。
  回顾历史,万事万物皆在谋求和谐。这种至高至极就是世界的真正和平。
  和谐相依,方成棋局。
  有理、有利、有节——既是行棋术,也是处世术。
  输棋常在“当局者迷”,自我意识太强,迷于自我,忘记他人,忘记周围。

中和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理念
围棋是人类智慧的体操,是国粹、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在东方文化延绵几千年的浩瀚长卷中,围棋代表中国智慧包含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商业中的很多经营思想与围棋棋理是相通的。比如生意中的和气生财与围棋中的中和都在一个和字上。

 
  围棋泰斗吴清源在《吴清源棋谈》中有这样一句话“与其说围棋是竞争和胜负,不如说围棋是和谐”。“和谐相依,方成棋局”这就是吴清源对围棋的观点,他偏重于用哲学的概念解释围棋。拿现代观点理解,围棋是和对方共同制作的一件学术性的或者说艺术性的作品。

  吴清源说过:“万事万物皆在谋求和谐。我从围棋的世界里模糊可以感到,这种和谐的至高至极就是世界的真正和平”。

  东南西北天地都要能考虑到,要全局“和谐”。只有这样,围棋才能发展,也才会有勃勃的生机。在吴清源的眼中,围棋的棋盘更广阔了。而每一步棋也才会是全局的一个和谐的音符。对吴先生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反复争棋的最后目的,是从中领悟建立圆满调和的道。围棋与商业文化有着许多共同性。围棋的目标应该是中和、均衡,商业亦讲究规矩,目标是中庸和谐之道。

  文化是商业企业的灵魂、是品牌的气质,诗意而准确。“和谐”本身是孕育于农耕文明的中庸哲学。从现代商业视角挖掘传统商业文化,便有了“竞和”的理念。

  “竞和”的原则是优势互补,方式是资源互换,结果自然是共荣多赢。

  商业的“竞和”与吴清源的和谐,对“和气生财”的理解殊途同归,那是一种“契合”,是商业流通专家与大师之间的对中国和文化的理解,默契。正如中国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境界。

  “中和”是东方文化区别其他文化最本质的思想。历经5000多年而心心相传,“中和”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气生财、礼之用,和为贵成为中国商业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文化和商业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积淀各个时代的诸子百家学说,博览众家之长,因此,“中和”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最本质的文本思想,体现着中国哲学精髓,也是中国辞章义理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和”是一个最通俗也最深厚的方块文字。

  商道,即中庸和谐之道,棋道正如吴清源所说:“我的理想是‘中和’。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就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取其两者之精华,我们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中和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理念。

将爱因斯坦和吴清源相比较: 凡继往开来为一代宗师者,必有其特殊之气质,曾与爱因斯坦共事并为爱氏立传的一位科学家曾说:爱氏是他所识人中,最自由、最不妥协、和最有自信者。自由、自信,和不妥协是真正天才共通的特性,也正是吴先生围棋一生的写照。 如果说棋手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其中会有很多的敬业有成者,但他们不会到达吴清源这样的水平。吴清源是围棋中的哲学家,和其他行业中的翘楚一样,是在自己的行业中追求到了“道”的人物。


陈祖德九段,现任中国围棋协会的主要负责人。

他说:世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不尽的表达爱的方式。
他说: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下围棋好看书这两个爱好,那保证一辈子不会寂寞,生活永远充实。

    在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棋类项目经常处于被人歧视和排斥的地位。我在念小学时看了《青年近卫军》一书,该书中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在体育的阶梯中,棋是最高的一级,举重是最低的一级(大意)。此话自然是在贬低举重,但也说明棋在苏联体育中的地位。

我深信,凡文明发达的国度定会重视脑力和智慧的竞技。不幸的是十几年来我
国棋类事业的命运有时由几个人随意摆布,他们不顾多少领导同志的关心
和提倡,不顾千万群众的爱好和愿望,也不征求围棋工作者的意见,而凭
个人的偏见轻率地对待祖国的事业。

    一项事业,到底应该由不爱这项事业的个别人来裁定它的命运,还是
应该由热爱这项事业、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来设计它的前程?

  各级领导也应当让群众有机会向中央倾吐心声、反映意见。如果广大群众能够心情舒畅、各抒己见,那么我们的民智就可以大大地开发,我们的国家就可以迅速地发达。

    人民畅所欲言的程度往往和国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正比。

  当他患病后,他沉思: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见过的一些农民。他们不也是艰苦奋斗一辈子,最
后就无声无息地成为一[扌不]黄土吗?(当然,如今的富裕农民是不可同
日而语了。)比起他们,我是幸运的。虽然我这一生中也曾经受过不少挫
折和痛苦,但我有创造,有成功,有欢乐。如今我同那位老大娘一样躺在
病床上。她已是日薄西山,而我呢?我的年龄毕竟是如日中升,只是现在
有一小片乌云飘浮过来遮掩了我生命的阳光。但这是暂时的,乌云很快会
随风而去的。

    我真正地意识到我的生命并非只属于陈祖德个人。仅仅是不怕死,那
只是初级阶段的超脱,有时甚至只是对病痛的一种解脱。我要坚强地活下
去。仅仅为了爱我助我的人们我也得活下去!我知道这种“存活”决不是
轻松的。今后我活着就得不断地和癌症作斗争,不断地自我战胜。老子说:
“自知曰明,自胜曰强。”隋代思想家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在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
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一个人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
过程。眼看着后起之秀要跑到前面,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
人战胜自己。作为一个围棋手,我的运动生命是结束了,但这绝非我的终
点,而是我新的起点。陈祖德可以不是围棋手,但陈祖德永远是一个围棋
工作者。

    我活了下来。我终于出了医院的大门。看到了那原来是司空见惯而如
今一切都那样新鲜、动人、充满生气的街道、商店、行人....我想起美国
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我能看见三天》。我总不止看见三天吧?
我从死亡线上又回到了这个世界里。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我体味过失
去这个世界的滋味,我充分地享受着重新获得这个世界的欢乐!
级别: 经院硕士
发帖
2100
铜板
205
人品值
30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101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0-11
不知所云......

我没有文化
心中无大志,只求娶个好老婆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0-14
很多人是不会注意到围棋会在生活中有特别的意义的。但要能明白他说明这一点是很难的。

最好是找出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位商业界的成功者就是蔡绪峰先生。我想再介绍一下,他是泰国卜峰集回的副总裁,这一集团就是在中国很出名的“正大集团”。

蔡绪峰先生也是泰国的围棋协会的主席,他说,他是用围棋的原则在经商和做人。后面是我对他的一次采访的实录。

问:你曾说过,你喜欢围棋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还因为围棋能使下棋的人从思想上得益。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0-14
答:我喜欢围棋是因为在围棋中我能悟出很多的道理,围棋能让入学到在社会上如何处事。围棋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几千年前,由我们的先人发明的四个吃一个这样的原理,就是很复杂的。棋盘和棋子,就很像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好,一股力量也好,人群和人群之间的力量对抗。这些都很妙,很好。但是我并不想将这些看作是过分玄妙的,和易经挂钩,或者是天上掉下来的外星入的东西。

问:不是每一个人做生意都能做成功的。而且一些生意上的原则,人们也都是知道的。例如在股市中“高抛低吸”是最基本的,但是挣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也和下棋一样,道理人人都懂,能成为高手的人总是很少的。你在生意上很成功,你是怎么运用围棋的原理的?

答:商业界,人们总是很笼统地在看它,比如有人肤浅地说商人是唯利是图等等。其实经商要有两个大角色。一个是企业家的角色,另一个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企业家大部分的精力是集中在捕捉机会,他的时间花在交际、跟人打交道上,从中能得到很多的信息,看到很多的机会。

但是,人每天只有24小时,如果他对外花了很多的时间,对内就不能再有这样多的时间了。另一个大角色,时间就不能花在外面,而要花在这个公司的人的运作、人事的管理上。在一个大的企业中,一个人是很难兼这样两个角色,很难。

就像古代的宰相,管的是行政,而皇帝的角色,管的就是政治斗争。要有诸葛亮这样的管理者和刘备这样的企业家结合起来。有这样两个角色,一个企业就很兴旺。

当然,一个企业家也会有一定的时间来关注企业的内部的管理,一个行政管理者也会注意到外面的情况,一个小企业的老板是要能在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围棋,我不会将它看作是能给我指明赚钱的机会,而是从中看到了行政的角色。在正大集团中,我所管的工作,花的工作时间最多的是内部的管理。

我用围棋的观念来看这“一盘棋”,一盘棋里面有好几个战役。每一个小的战役,会对棋盘上的其他地方会有影响,而且会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战场,都会有战略和战术。战术在围棋上就是招数。有好的招数,而没有注意到全局,你的招数,就是乱用了。每一盘棋有好几个战场,你为每一个战场设计的战略是否会互相造成影响?你制定的战略,在每一个局部是管用的,但是他们互相是抵触的,怎么办呢?你不可能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完全管用的总的战略,就像面对一个空的棋盘,不可能完全构思一盘棋的战略。

在下棋的过程中才能一点点完善的,一是看环境,一是看时机。而且还有一个调子的问题,就是棋的快慢。战略只能对一个战场管用,不能一个战略对整盘棋管用。

你怎么能预料到在一个战场上的战略不会在后来对其他的战场产生抵触呢?我想。还要有一个政策。

问:是在战略之上的政策吗?

答:用一个政策来管战略,你的每一个战场的战略就不会错。

问:请您用围棋的原理来说明这个政策的问题。

答:比如说一个棋手在一局棋中,本来是要搞外势的。而另一个棋手一开始是要先取实地的,然后去消掉你的外势,又在你的中间搞一些孤棋,做活它;像权田荣男这样的棋手就是这样。一个棋手在开始下棋的时候走下了他的政策,就这样下棋。当然,他在中间也会有一些变化,会随机应变。但是,从开局时开始,他就不能一块棋向内,另一块棋向外。

一个公司的行政的政策也要一致,不然,我们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一个战场一旦打起来,就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如果影响到了别的战场,就不能说是很成功的,所以,要有一个总的政策来管局部的战略。

我想,谁来走好的政策,怎样来定,就要根据你的哲学,和你对人的态度,这就是你的政策的来源。

问:我从你的分析中深有所获,相信很多的人也会获益。但是能有一种具体操作的思路吗?比如说是一个企业家如何考虑他的经营,或者说你在商业的机会面前是怎样敏锐地决定自己的政策的。

答:一盘棋是你和对手一起下的,每人轮流下子。你就不能认为你很强,对手很弱。你要尊敬对方的力量。等于说,你要尊敬环境。你永远不能想我能主宰一切。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

你能围往对方的一块棋,你又要让对方有最后的一口气,让对子能做出两个眼,这是最基本的想法。

如果你先要杀它,先点了它、让他做不成两个眼,还认为他也跑不掉。这样地想,你未必会很成功,因为你先损了一手棋。结果你还杀不死对手,结果它冲破了重围,反过来能攻击你。你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资源是一样的,就看是怎样运用了,我们尽量把自己搞强,来领先竞争者,我们的竞争者会追上来。

我们会将资源来加强我们的公司,让我们自己离开竞争者更远,跑在更前面。但是叵过来,我们将资源放在怎样打垮竞争者,就像是要硬吃对手的棋,即使给你吃成功,有时就要浪费一两手棋,会给对手创造机会。商业上也是“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虽然击倒了对手,但是,你花了很多的钱,浪费了你的资源。

在兵法上,也是不提倡硬拼,孙子尽量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不用流血就让对方输掉,或者是让对手与你握手言和。这是最好的。不是提倡去占领人家的城市。“攻城为下”,孙子虽然在讲兵法,还是不提倡打仗。

从这一点上看,很出名的将军并不好,因为这位将军的出名是在败中取胜,对手差点把你的军队吃光,而你偶然有机会能翻过来。战场是生死之地,打仗是不得已的事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于控制全局的将军很会安排自己的军队,不会让军队入于死地。

问:在打仗之前,先要较量外交,较量策略,较量人心的向背,最后是攻击,而还要排出许多攻城不利的地方,劳民伤财。

答:是的,孙子兵法要到最后几篇才教人战术的问题。在战略上政策上是提倡不流血,从商也是这样,不要看商赛是我打你,你打我。真正会做生意的人是和气为贵的。只要能够“围住你”,领先于你,让你为了自己的活棋而在自己的空中补一手,拉开一一点差距,让对手来追自己,这就够了。

在一盘棋的过程中你不可能永远是强者,特别是在一些局部,在比赛中强弱的角色是会改变的,你就要能掌握变化,这个地方是强的,你就要掌握强的战略。如果转变成是弱的,就要用弱的办法来对待,就要逃命。

再有,你掌握每一个战略的时候,就相当于每一个人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家庭、工作、学习、爱情,还有社会工作,很多很多。而你只有24个小时,就像你在棋盘上每一次只能下一手棋。你要选一个急场,而不是大场。好多的人,做生意也好,做事情往往是看到大的去做,而是忘了在身边有很多马上要做的事情。

问:是的,一般人看到很诱人的大的东西,总是会先往这上面想的。

答:这就会受害,因为你的大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急事就会从后面追上来了,非做不可了。你再回头来做急事时,你才知道,你还是跑不掉,你还要花更多的代价来做。而诱人的大事情也已经被耽误了。

问:记得你说过,你在下围棋之前是下象棋的,你说你是接受了围棋的道理。两样的棋你都下得不错,但是在谈商业的时候,你只在谈围棋,这是为什么?

答:围棋一个子一个子,一团子一团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生活中间的事情,和一个人在一群人中间的角色是可以相联系的。而象棋在这方面就不如围棋。

象棋可以看作是一个战场,打完了这个战场,就是完了。其实,你在这个战役中也损失了很多,例如车和马,很多的兵,只要你能够将对方将死,你就赢了。

但是商业或者人生有很多的战役,也有很多的战场,不可能打完了一个战役,我们就死掉,一生就结束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打扫战场,清点一下,伤亡大不大,如果伤亡太大,会影响到全局,就不值,这是用围棋的角度来看的,围棋的有的战场结果会波及其他的战场。

就像有的商人在一个交易中赢了很多的钱,但是也会有损失。比如你会损失朋友,损失爱情,损失你的名声,你就会后悔,有很多的东西以后是找不回来的。象棋下完一盘,就没有“今后”。但是围棋在打完一个战役之唇,还要想到以后别的战役,因为一盘棋还没有完。

问:从这个角度来看围棋和象棋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答:所以,我认为商业和人生,还更像围棋。这就是有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是要看后果的。

问:请你从一个商家的角度来看一看,在政策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在支配的?
答:在政策的背后是观念,是心态,是哲学,由这些来变成好的政策。

我对围棋和象棋的对比还有一个观点,这就是象棋是很主动地想去打倒人家。但是围棋不是这样的,在棋盘上的几块棋都要活,活了就有力量,如果是半死不活,有两三块孤棋还想要去进攻人家,这是不启量力了。“每一块棋能做好,你自然会有一股力量。围棋的战争是被动的,就像是中国的太极拳,有四两拨干金的力量,以退为攻,以静制动。

换句话说,你赢是因为对手输给了你,是对手下错了,是对手送给你的。两个人的对比,是谁错得多。你不能逼对方错,而只能做到自己不错。这样你要赢棋,就要不出错,就要修身养性,不要动杀机,就要等待。要保持你的心境要平静,无论形势的好坏。当然我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其实,在围棋上越是输得多,我就越是会提醒自己,你的修身养性的功夫不够。每一盘输的棋,也会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会犯了类似的大错误。这是一个生意人常常会想到的。

问:我们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上去,那就是,你怎么会想到围棋可以对你的事业有益?下棋的人是很多的,大多数的人并不感到围棋对他们的思想上是有益的。
答:15年前,我还没有真正接触围棋,是下象棋的多。我觉得我在那时的工作作风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现在是比较接近围棋的思想。这主要是将象棋和围棋无意识的对比之后才感觉到的。年轻的时候,我下象棋,我的想法是我能战胜对手,我感到我是强有力的,有种盲目的自信。

现在我改变了。我懂得人的力量的重要。我会很珍惜我的部下,比如某一个部下对我不够尊敬,我也不能计较,要懂得怎么容他。你少了他,你就会少了一股力量。以后会成功的话,就是靠这些。我的自信,不再是那种相信自己的能力有那么大,而是相信如果我能对别人好,我就有信心别人也会帮助我。

问:可能是我理解错了,这不是有浓厚的劝人为善的宗教色彩吗?

答:如果这是一种宗教的话,那么我是偶然在围棋中碰到了。我是真正从围棋中找到了一种“教义”。

让我们再回到围棋吧。围棋告诉我们,你太想要得到什么,你反而得不到。有时候你太想得到,明明你的成功条件还不成熟,但是你的欲望太强,你去希望,你去努力,结果你不应该得到的,你就不能得到。而你没有想到要得到的,它的条件却已经成熟,你做了很多的好事,是一天天地积累起来的,可能你还不知道条件已经成熟。

以围棋的说法就是,你有“厚势”。一个商人,他不贪,不去占别人的便宜,而且曾经帮助过很多的人,那你就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没有把柄抓在人家的手里,你就“厚”,你厚就有力量,有许多的事情就会无意得到。反过来一些人太贪,什么都想要,他已经占了很多的实利,他的外势已经很破碎了。他抢了人家很多的东西,把人家的好东西都抢掉了。

他就没有想到这会有很多的敌人,会有很多的恶果。棋“薄”,人生也薄。好像是样样都做到了,但是“临门一脚”,也会踢歪。前辈教育人要忠厚,这个“厚”字是很有味道的。在10年前,有一位老大哥对我说:“富贵逼人来”,你看,富贵是送来的。所以《增广贤文》中才会说“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问:可惜的是,很多的人不会下棋;又有一些会下棋的人没有从围棋中悟出道理来,他们只以为棋就是棋。像你这样的下棋,在生活中获得的东西是最多的。

答:我想,棋盘是一个“人生的实验室”。棋盘会告诉人,为什么会让一些人成功,会让一些人失败。你不必听历史老师说故事,你自己在棋盘上就能悟出道理来



围棋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围棋具有以下特点:

围棋的自由行棋规则为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围棋一开始满盘无子,棋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的任意一点上落子。这与其他棋类如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至少在形式上有根本的不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对围棋的自由性有很高的评价。


定式是围棋局部约定俗成的招法,而吴清源先生反对死记定式,强调自由行棋,创新求变。韩国棋手由于大胆创新,自由发展,打破了日本和中国在世界围棋中的优势地位。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棋子密布,整体上给人以一种过分接触的局促感和粘着感,而围棋的空间之大居然使日本的武宫正树九段开创了一种棋风叫“宇宙流”,天马行空,纵横捭阖,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对人类思维的开阔度和纵深度的训练很有益处。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狭小的空间无论如何也难以与“宇宙”联系起来。

围棋体现了平等精神。
在未落子之前,棋子与棋子之间无价值上的差别,只有在不同的位置才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行棋中棋子无区域和行棋路线的限制,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对棋子的限制颇多。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0-14
围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围棋的进程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事物之间既有矛盾,又有联系。广阔的棋盘和漫长的进程为各种战略和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围棋充满了辩证法,如虚势与实地,先手与后手,进攻与防守,急所与缓手,死棋与活棋,舍弃与取得,厚棋与薄棋,保留与走尽,中腹与边角,俗手与妙手,大棋与小棋,轻灵与滞重,本手与无理,优势与劣势等等。

这就要求棋手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有敏锐的大局感,这对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很有益处,棋手提高棋艺的过程就是围棋思维随着围棋技术不断升华的过程。围棋很强的思想性还促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的产生,这种相对独立的围棋文化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品赏价值。胡廷楣先生在《境界--关于围棋文化的思考》的后记《围棋的东方美》中讲道,总有一天人们会为围棋只用来竞赛而感到可惜。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也讲辩证思维、技术战术、理论体系等,但远没有围棋如此形象生动,丰富充分,变化多端,其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也相形见逊得多。


围棋本质上是一项和平的运动。虽然围棋中经常出现激烈的战斗,但也有基本不发生大规模战斗、不通过吃子就大致决定胜负的围棋对局。在对弈中不经过激烈的战斗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围棋技艺中相当高的境界。这体现出围棋的最高目标是获得比对方多的实地,格斗只是为了占领公共的未确定之地、保护已有之地或通过消灭对方棋子来增加自己的地盘。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对战争的直接模拟,其最高目标是将死对方的主帅,而通过对子和吃子是很难将死对方的,这决定了其咄咄逼人的搏杀性。


围棋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在漫长的比赛中棋手不可能不犯错误。由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步数较少,空间较小,一两个缓手、恶手就可能断送棋局,而围棋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进程常常给予棋手纠正错误,甚至逆转的机会,这也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围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围棋虽然博大精深,但入门十分简单,只需稍加解释就可以进行对弈了。对弈的过程也十分有趣,一旦学会让人很难放弃。中国围棋历史上有许多君主皇帝、达观贵人,文人墨客酷爱围棋的故事。金庸先生说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下了一两年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废寝忘食地喜爱。

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故居的的居室里除了书籍地图之外,还放着一副围棋,这是他工作读书之暇唯一的娱乐。陈毅和李立三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也带有围棋。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因为过分沉迷于围棋而贻误大事的例子,这是一般业余爱好者应当有所警惕和引以为戒的。

围棋有很强的国际性。围棋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后被发扬光大,在整体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韩国在世界围棋的大赛中的成绩最佳,特别是从2000年至2003年连续获得二十多个世界男子、女子和团体冠军,这种局面直至2003年4月才被日本队打破。这种激烈的国际对抗性使围棋受到更多爱好者的关注,众多世界大赛和巨额奖金使棋手更加重视国际大赛的参与,也使围棋在全球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发展。相比之下,中国象棋的国际性要差得多,始终人气不旺。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具有类似性,在中国的普及也大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围棋有利于智力开发、精神健康和人格完善。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达人教授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分别完成了下围棋和下国际象棋时的脑功能核磁成像实验,对两者的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发现,下国际象棋时多用左脑,下围棋时则右脑活动占优势。

好的棋手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常常条理清晰,讲究效率,随机应变,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围棋有利于提高修养和优化人格。在围棋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棋手之间应该相互寒暄致意。对局中棋手应该保持一种谦让的姿态。对局结束后,棋手应该谦逊地进行复盘研究,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围棋是塑造风格的运动。
棋手的风格是棋手的思想在围棋对弈中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棋手,风格迥异。韩国的李昌镐九段沉着镇定,棋艺高超,被称为“石佛”;曹薰铉九段布局快速,被称为“曹燕子”;刘昌赫九段擅长攻杀,被称为“世界第一攻击手”;中国的马晓春九段下棋轻灵飘逸,被称为“妖刀”;俞斌九段擅长搜刮实地,被称为“洗衣机”;日本的坂田荣男九段擅长攻杀,被称为“剃刀”;山城宏九段擅长侵削对方的实地,其棋风被称为“渗透流”等等。
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棋手的风格远不如围棋棋手的风格那样鲜明,其重要原因是空间的狭小和步数的限制。

此外,围棋还有许多特点。围棋是追求最高效率和最经济的运动,每一手棋都讲究达到最高效率,尽量以最少的步数获得最多实空。围棋是一种美学运动。在围棋对弈中,棋形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棋手水平的重要标准。日本的大竹英雄九段因其对棋形有独特的理解而被称为“棋盘上的美学家”。


什么样的孩子能成为围棋高手?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无比期待地把刚学棋的孩子带到老师面前:您看看,我们家的孩子学棋行么?每到这时,我常常不知该怎样回答家长,其实,这就象刚刚入学的孩子面对还未开始的学业,谁敢说他不行,谁又敢说他肯定行?

“伤仲永”的典故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那样的一个神童最后归于平庸是谁之过?孩子从一出生天赋差异确实是存在的,也正因如此许多孩子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将孩子送进了围棋班,学围棋可以最大限度开发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如今已经得到了人们公认,“人皆生子盼聪明”,都希图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几道大脑沟回,所以有的家长刚送孩子来时就明确表示,不指望孩子围棋能下的多么好,只是开发一下孩子的智力就可以了。

我想这样的家长是没有搞清楚围棋究竟怎样开发智力,是坐在那里和别的孩子一样老老实实地学就开发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围棋之所以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佳途径完全取决于它的激烈对抗,它的趣味性复杂性都是在竞技过程中激烈碰撞所产生的,而孩子天生的竞技意识和个人英雄主义意识也因为通过围棋这个载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才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下棋过程中总是输给别的孩子,根本体会不到赢棋时那种巨大的满足与快乐,时间长了他还能对围棋有兴趣么?

他还能坚持的下去么?那么这样的孩子最后必然会对围棋感到厌倦最终必然会远离围棋,开发智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说怎样开发孩子智力,我说就是在他成为围棋高手的过程中开发,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当高手的棋手也不是一个好棋手,打破那些禁锢孩子们的条条框框,让孩子在公平竞争的残酷胜负世界里去历练去感受去成长,这应该是围棋教育的真谛所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孩子能学好棋,能成为孩子们梦寐以求的《棋魂》《围棋少年》中那令人羡慕不已的围棋高手呢?是不是只要孩子聪明就一定能做到呢?我的围棋班里曾经有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嘴巴也甜,老师长老师短老师辛苦了经常挂在嘴上,和别的小朋友也是自来熟,可是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小女孩就在围棋班里“人间蒸发”了,有的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是天才?什么是高手?“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切莫让百分之一蒙蔽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眼睛。围棋博大精深,更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而不是靠所谓的天赋就能一劳永逸地凌驾于其他小朋友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围棋班里学有所成的反倒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我还记得就是这些孩子他们刚来围棋班时看上去甚至有些木讷愚钝,有的都不敢进教室,然而现在这些孩子却享受到了多少孩子的羡慕和尊宠,他们依靠自己的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了围棋高手,成为了真正的围棋的主人。

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它让我想到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评论写作时说过的话:许多最初下笔千言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们在漫长难熬的文学征程中慢慢都消失了,而那些才能一般资质平平却无比坚韧不问收获只知默默埋头赶路的家伙们,最后都成为了大师……


这种现象我把它归结为:坚持,是成功的唯一……


为什么要给孩子报名学习围棋?
单纯是孩子喜欢感兴趣吗?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来自家长的心声:
    甲家长:“我的孩子很好动,特别调皮。属猴子屁股坐不住的类型,我想围棋的静雅是能培养孩子的心静能力的,通过孩子一段时间的围棋学习,他学习时确实安静了很多,学习态度也认真了。下棋时像变了一个人,那专注地神情就甭提了。所以我想不让他学都不行。”

     
    学围棋从规则、定式到技巧,需记忆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下完棋后的复盘,要靠记忆一手一手地恢复出来,由于每一手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复盘是可以做得到的,时间一长,人的记忆力会明显加强。

    家长:“我的孩子太内向了,我要他通过学棋多交友,培养他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诚然,围棋是两个人的游戏,需要与对手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对局双方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学会围棋的小棋手,自然会与许许多多的棋友进行对局,也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小棋手的怯生、不善沟通、蛮横、不讲礼貌、不善忍耐、缺乏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得到改善,社交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正如一位家长反映:她儿子学围棋后认识了很多朋友,同时也培养了他的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他先是担任班长职务,后来通过竞选又成为学校的大队委员,这无不体现了围棋的“功劳”。

    家长:“面对现在孩子面前越来越多的不良诱惑与侵蚀,我们要主动地拿什么有益的东西去占领,引导他爱上一个对学习有帮助,对身心有益的东西,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兴趣与爱好,他自然也就不会沉迷于那些有害的东西了。我觉得围棋让他感兴趣就很不错,对学习的帮助很大,有百利而无一害。”

    家长陈先生:“我孩子以前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一坐就是半天,不知还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有吸引力的,我后来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孩子学了围棋以后,就再也不迷恋电子游戏,而是一门心思钻进围棋里去了,并且改掉很多不好的习惯,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很多。所以我的孩子才报名学围棋的。效果确实很好。围棋本身的魅力及吸引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一点也不亚于电子游戏,大凡学了围棋的都知道。只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因为它还不像电子游戏一样充斥市场,满眼皆是,全面占据了孩子的空间领地。随着围棋的普及我想它有朝一日能淹没电子游戏,哈哈,这是广大少年儿童的福音。
   
学围棋的好处和意义还有很多:如

    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逆境出人才,经过挫折的千锤百炼,才更具生存力和竞争力,尤其是现在不乏在呵护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从一开始接触围棋,无论是吃子练习还是对局,小棋手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胜负世界中,接受胜负的锻炼和考验,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痛苦,而且失败往往多与胜利。应该说,围棋给孩子带来的挫折,是代价最小的挫折,但是对孩子的锻炼却一点儿都不少。

    培养人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开始接触围棋,就必须独立地面对棋盘和棋子,独立地面对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各种复杂的局面,独立地面对各式各样的对手和比赛。围棋使孩子真正地离开家长的意识和干预,使孩子真正完全依靠自己,独立地去做一件事,尤其比赛,比如地区级的大型比赛或是定段、升段赛,气氛紧张而严肃,家长、教练都被拒之门外,孩子开始切身体会到真正的生活要靠自己去面对。

培养人的竞争和迎接挑战意识:接受了围棋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加入到胜负世界中,不参与竞争是不可能的。面临着一次次的对局,一次次的比赛,就是面临着一次次的激烈竞争与挑战

    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受过围棋教育的人都明白,必须锤炼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真正下好棋,也才能获得棋友的尊重。围棋教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培养人的公平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0-14
泰国正大集团首席执行官蔡绪锋先生2005年在武汉大学讲学时宣布,具有业余1段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愿意到泰国发展,泰国正大集团等30家企业优先予以录用。可见有特长的人才是何等重要。
    当然,学棋的孩子以后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过早去定位,一切应顺其自然,但是让孩子一直保持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兴趣、爱好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最应该努力去做的。

乒乓球残疾人也爱打,

摘录自:
“和谐社区杯”,我们也上阵

——宣武区残联乒乓室内备战见闻

乒乓球不愧为国球,“和谐社区杯”乒乓球赛举办的消息一传开,全市最基层的社区、行政村就行动起来。在有些社区报名的时候,就已经有心急的人开始备战了。在一些乒乓球俱乐部里,打球的人这两天明显增加。昨天,记者在宣武区残联乒乓球室,看见这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备战场面。乒乓室内有3名坐在轮椅上打球的,陈少峰是4人中惟一能打站式比赛的球手。五十开外的于凯书虽然坐在轮椅上,但能看得出她喜欢进攻,经常发力扣杀。年轻些的李红因为是高位截瘫,腰腹不能发力,却练就了出色的手腕功夫。打球间隙,他们也聊起了“和谐社区杯”乒乓球赛的事。于凯书担心社区好手众多,她很难打出来。其他人赶紧安慰她说:“也许正常人还不习惯你的球路呢,何况你又常打,一般人想赢你也没那么容易。”
  来自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的周书坡,因儿时患脊髓灰质炎双腿落下了残疾。现在,他每周除自己坐着轮椅到区残联来打球外,还常在社区残协带着四五个残疾人朋友打乒乓球。周书坡说:“办‘和谐社区杯’乒乓球赛挺好,不仅社区正常居民能参加,我们残疾人也要挥拍上阵。”

贤明的家长们,务请留心细看,这将会改变您孩子的一生!
附录一:电视带大的孩子
雷久南博士
  孟子如果出生在后半世纪的中国,他可能在电视机前长大,孟母可能因为没有立刻觉察到电视的长远负面影响,也不会阻挡。小孟子的大脑会因为失去正常童年的游戏、玩耍、运动、听故事、牙牙学语和好奇心驱使的学习而发育不全;成年后也不会有深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没有高尚道德责任感,也不会对中国文化有特殊的贡献。如果电视早五百年在欧洲出现,现今我们可能听不到莫札特、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乐家的杰作,也见不到达文西的画和发明;如果电视早在中国出现,李白、杜甫也不会写诗,很多艺术精华不会见过,也不会有中国文化。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假设言过其辞,让我们看看电视普及四十多年后的美国文化、教育、道德和社会。美国学龄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时的电视,大人是每天四小时,也就是除了睡觉、工作和上学之外,电视占据最多的时间,美国孩子在上学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时的电视,到高中时,一生中,看电视的时间已超过课堂的时间。
电视对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美国教育部报导,七千万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国的公司发现很多高中毕业应征者不识字、不会计算或思考;一家大公司 Motorola,Inc.发现全国性的应征者中,八十%的人没有通过七年级的英文和五年级的数学;另一项报导发现,十七岁的青年中只有七%俱足上大学科学课程的程度;美国十三岁的孩子在一项国际性的科学数学考试成绩是十二个国家中倒数第一名。
资深的数学老师们从六十年代中开始发觉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国性的考试成绩也年年下降;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人士感叹后继无人;
美国大学研究院学生,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占少数。一位教学三十多年的大学科研教授于一九六三到一九七三年间,每年都回母校为大学生讲学,学生的反应,年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在一九七三年那年,他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明显的下降,学校的物理教学完全改观,学生们不再学习如何解决物理题目,而是看大众化的电视、科学节目,问他为何改变教学方式,他回答说:‘学生们无法应付传统物理课程,只好冲淡课程,以看电视、观摩工厂为教材。'
不少人对美国教育失败归罪于学校或家庭,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Carniegie学习促进基金会在一九九一年询问美国七千位幼稚园老师儿童上学的情形,如身体状况、应付能力、情感成熟、语言的丰富、起码的知识和道德概念,结果发现,三十五%的儿童不俱足上幼稚园的条件,

这些孩子来自大小城市乡镇,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这些五岁的孩子们不知自己的全名,不知自己住那儿,不会识别颜色,不会用铅笔,说话有限,注意力很短,没有表达自己的信心,不习惯听从指挥,不懂轮流合用一张桌子画画......,他们智力正常,只是缺少生活体验。
初生婴儿的脑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公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岁时已成长三倍,七岁时是成人的九十%。
  所有动物实验都发现大脑的成长与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在柏克莱大学的 Marian Diamond博士以老鼠为研究对象,住在‘丰富'环境的老鼠的大脑皮层比住在‘贫乏'环境大十一%。‘丰富'环境的老鼠住大一点笼子,有不同的玩具和玩伴;‘贫乏'环境就是普通的小笼子。如果将另一笼老鼠放在丰富环境中,它们只会看其他同伴玩,但不能参与,它们的脑部与贫乏环境一样,柏克莱野生的老鼠经验更丰富,大脑也最发达。
被动性的看电视活动取代了儿童主动的参与活动,以至于脑部缺少刺激发育,电视本身对脑神经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与吸毒有相似之处,因此看电视也会上瘾。看电视时,脑波是 Alpha Wave,比平常的Beta Wave慢,左脑尤其没有反应,只有右脑接收画面和情感的信息,左脑是思考判断和分析的功能,看电视时关闭。
也难怪广告利用这个弱点来推销产品,因为它不必以理由来说明,只要藉著生动的画面和简短的句子来吸引人,小孩、大人都会像被催眠一样地去买。
也因广告,美国人喜欢吃高糖、高脂肪垃圾食物,肥胖症也成为流行性疾病。电视的萤光闪动每秒五十至六十次,超过我们神经系统所能跟上的每秒二十次,同时因为光线是直射光,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自然停止反应,眼球是在止静状态,视力完全靠眼球的频动来调整焦距,看电视造成视力衰退可想而知;不仅视力,其他感官也休止。有报导说,看几分钟电视,脑电波的反应与在知觉隔绝的环境九十六小时的人一样。

德国某些医院已有专门治疗被电视伤害的儿童部门,一般父母不会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心脏跳动不规律、情绪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厌倦、吸毒、饮酒、硬心肠、性欲放纵、学习困难、手脚不灵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与看电视有关,欧美的一些父、母亲已认出这些问题所在,开始‘戒'电视,也许渐‘戒',也许一夜之间就‘戒'了,观察家人是如何的看电视是第一步。
  史丹勒博士所创的沃道夫教学系统一向不主张孩子们看电视,也许十四岁以后可选择性地看一些特别节目。电视大大减少儿童的想像力,因为儿童是藉著「假想'的游戏和听故事时的想像来促进想像力,同时,儿童的肢体活动促进意志力的形成,如果缺少活动,则到少年期会觉得生命无意义且没有目标,做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父母、教师已可看出电视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现在挽救还来得及



聚焦:读者是买不起书?还是文化意识不够?


曾经采访书市、书展,有近八成被采访对象认为,现在的书价太贵,“买不起书”。

产业要发展,百姓要读书,价格是书业的要害,书业是民族文化的要害。

社会、产业、个人都需要对书价有正确和合理的认识,促进书业发展,繁荣读书时代


“买不起书”与“卖不起书”

大凡读书人,总要与书和书店打交道,要读书,就得到书店去买书;有人买书,就会有人开书店卖书。时下笔者听到过这样的感叹:买书的人说“买不起书”,卖书的人则说“卖不起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这“买不起书”。前些时候,小外孙开始呀呀学语,我就想新买一本唐诗诗集教教他。到了市新华书店,只见唐宋诗词,一应俱全。版本各有不同,但售价都不菲,薄薄一本《唐诗100首》,都要20多元钱,更有40多元的精装版本,像我这样的“爱书人”在此书价面前都有点感到力不从心了。再看看属于畅销书之列的农业科技书籍,最便宜的也要十几元,更多的是二三十元的,这样的价格恐怕会像只“拦路虎”一样,让众多农民兄弟不得不望书兴叹,望而却步了。

    再说这“卖不起书”。有位开书店的朋友告诉我,自书店实行开放式售书以来,前来买书、看书的人更多了,但看似读者不经意间的翻翻书,每月就翻掉上万元。主要是因为买书的人多,光看不买的人更多,而且很多顾客在选购图书时,往往缺乏爱护之心和文明意识————有的人随意折书,有的人尽情抄书,更有甚者干脆将所需书页撕下带走……这些被污损的图书最后只能低价出售或是报废处理,这些人为损失让店家大叫“卖不起书”。

    这“买不起书”和“卖不起书”看来似乎没什么联系,其实想想也未尝不存相互影响。买不起书了就去翻书,书翻坏了又让人卖不起书,结果搞得买书的和卖书的都不痛快。依愚之见,问题的解决并不难,要人爱惜书首先要让人看得起书,这样才能让书籍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每个人都能轻松地将所爱之书收之、读之,相信卖书人的烦恼也会减少。但愿有一天,读书人个个买得起书,书商个个卖得起书,届时,书海人海,其乐融融也


广大人民爱读书,但买不起书,这说明人民多么需要图书馆


亿万人民还极度需要一室一厅或一室一组,小户型的房子.15-40平方米即可,不需厨房,但要独卫.

讨论:

和谐城市,产业工人安居在哪儿?

产业工人,小名农民工。

    条件艰苦的采掘业、建筑业,几乎“清一色”农民工在现场作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加工业,一线岗位到处有农民工身影。——无论从业数量,还是从业范围,这支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多地少。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源源向城市流动,汇聚成巨大能量,在外来资本催化下,促使生产要素大规模优化配置,终成“中国制造”的神话。

    农民进城务工,需要安居。

    最基本的居住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我们的城市,显然没有为这种大规模人口导入做好准备。

  简陋的工棚、密集的“职工宿舍”,完全拆散了家庭生活;“城中村”的违章建筑、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虽有家庭生活但生存条件恶劣。与之相辅的是:夜幕下的马路地摊集市,巷子深处的间间发廊,混杂不洁食品的小街排档,以及看病上学社保等另类待遇。

  做城里人,是许多务工农民的美好愿望。他们这一代既使不能兑现,在城里长大的下一代,也很难再回到没有承包地的农村。我们的现行住房体制,显然把这种美好愿望变成了打劫手段。

    要想成为城里人必须买房;买房必须“一步登天”。因为住房中包含着土地价格,“规则”是一次性先行缴付70年的地租。这就意味着,或者缴贡上几代人的积蓄,或者透支下半生的预期收入,除了暴发户。

  工业化,伴生城市化。

    城市,容纳配置着大工业时代所需的人力资源。当住房消费只有“高价”才能实现时,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的容纳配置功能,当许多“成功人士”,被“按揭”锁定在某个城市时,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由此而降低,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的优化配置功能。

    以上描述过于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一年一度,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疲惫不堪的“春运”,是一种极为*的上下班方式;波及面逐年扩大的“民工荒”“技工荒”,拷问着“中国制造”的神话能否持续。

    城乡差别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城乡差别还有地理上的阻隔、距离上的缓冲时,这类因素处于可控状态。当工业化导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城市化却不能让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融入城市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等方面,简单地说,当 城乡两元结构在同一座城市里出现,甚至仅隔着一条马路时,这种反差、这种显失公平、这种不认同感,会埋下和酿成巨大的隐患!

    安居,城市化的关键环节。

    实在不懂,近几年“八亿农民要进城”竟成了“高房价最有力支撑”的学术成果。

    城市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脱离了工业化不可能有城市化,脱离了产业工人不可能有工业化。现实的问题不是农民要不要进城,而是已经成为产业工人。

    中国的城市化,可能是人类社会最大规模的人口由乡村涌入城市,巨大的刚性需求,已经引发了蚕食耕地,急速扩大城区的躁动,这种只会加剧交通、环保、能源、治安等一系列矛盾的房地产开发,反而造成了高昂的居住成本。面对现实,我们可能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安居之路。

    基于上述思考,从安居角度,我们会应该重新认识住房体制中的一些熟视无睹的基本问题:

    比如:土地效益,不应成为“第二财政”,而应从维系广大人民基本生存权力的高度来权衡;由此而衍生的“高房价”可以存在,但只是对多占城市空间的少数人一种经济惩处手段。

    比如:市场结构,不是大房型小房型的问题,而是应该构建发达的房屋租赁市场(与房屋销售市场相匹配);作为适应大工业流动性的配套容器,作为低收入者住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有效阶梯,

    比如:消费权益,在城里居住和工作10年以上,竟然还只能持着“暂住证”是极为荒谬的;城区没有贵贱之分,必须切割、合围可能出现的“富人区”。

    有一个外国人斯蒂格利茨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有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今天,我们已经感受到美国科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对于中国城市化,我们更充满期待。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319
铜板
1104
人品值
35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9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0-14
好长哦~
一種遊戲 一種規則
玩啲起 繼續
玩吥起 絀局
级别: 经院硕士
发帖
2100
铜板
205
人品值
300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101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0-14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每件事情都对他有益/////

花开花落

浮萍流水都有生活的感悟
心中无大志,只求娶个好老婆
级别: 终身会员
发帖
4046
铜板
-119076
人品值
-803058
贡献值
43
交易币
0
好评度
4062
信誉值
0
金币
1
所在楼道
学一楼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0-14
我完全没有看完....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0-18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是身心灵整体的健康

请大家看雷久南博士研究的见证及其启示

雷久南博士祖籍湖南,出生于台湾台南,自幼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得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后至德州大学癌症中心,专门研究癌症的预防与治疗达十年之久。她常至欧美、东南亚各地作健康讲座,最近回国内作巡回演讲,竭力提倡“身心灵整体健康”理念。此种观点甚为新颖,而且与一般看法或结论有所不同,很值得吾人参考。由于其著作《身心灵整体健康》一书内容甚丰富,限于篇幅,仅将其要点摘之如下,盼读者能由此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智慧和启示,并作因果道理方面之见证。

      雷博士由于长年之经验而体会出一种病可能由很多因素所引起,有时仅是简单的生理上的不调,有时是心理的抑压,有时则牵扯到冤魂,前世业障的因素,如果三方面同时进行治疗,成功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健康情况就明显地下降,例如在传统社会中,一般人大概只有一颗蛀牙,工业化后人类吃大量加工精致的食品,如罐头、白米、白糖、白面等等,结果平均每人便有蛀牙九颗,因为人的骨骼构造变得不坚强,蛀牙就会出现。因此不要吃太精致的食品,而尽量吃天然而少加工的东西,对健康较有帮助。

      一般人都认为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然而这些蛋白质中的两种胺基酸一遇热便被破坏,因此无法完全形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所以吃再多大鱼大肉也于健康无补。

反之,在花生、芝麻、豆芽中蛋白质很丰富,其他蔬菜、水果中也有很多矿物质和维生素,如能加以生吃,便足供人体的需要。
由于蛋白质消化后会产生酸性的副产品,而钙能中和酸性,这些钙都必须由骨骼中流出应用,因此一个人如果吃鱼或肉愈多,则骨骼中所流失的钙也就愈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发生骨骼疏松(或脆薄)的症状。
世界上吃肉类最多的爱斯基摩人及美、澳、纽人士罹患骨骼疏松的比例也最多。反之,比较贫穷落后食肉较少的地区,这种症状则最少,其原因即在此。因此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防止骨骼疏松症的发生。
     
       
肉类是最不卫生,最浪费的食物。
因为肉类是动物的死尸,它在腐化过程中不但产生了千千万万的细菌,而且尸体本身还有新陈代谢的毒素和寄生虫。因此喜欢肉食的人常常会有旋毛虫病,在美国百分之六十的人在肌肉中都有这种寄生虫,幼小的旋毛虫经过肉类到人类的肠子后,会穿过肠子到血管内,然后被血液带到各处,最后穿过肉留在肌肉里,结果常常引起发烧,肌肉痛和其他不适。

此外动物的肉和鱼类,由于受到除草剂、杀虫剂及其他化学废水的污染,往往累积了可怕的毒素,人吃肉类后必然也会中毒,这是不争的事实。

哈佛大学的摩尔博士经过实验后发现,人吃肉后其心脏跳动会加速百分之廿五至五十,而且这种现象会持续十五到二十小时。

他的解释是:“这种心跳加速的现象显示其体内有毒素存在。”由此更进一步证明肉类有毒。此外动物尸体存有新陈代谢所遗留下的废物如尿酸等,人体的排泄系统只能排出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大部分都被肌肉所吸收,长期累积的结果,尿酸结晶刺到哪儿,哪儿就痛。

除此之外肉类腐败所产生的细菌,少则每公克十万,多则高达九千万,而普通我们烧煮的温度无法完全热死这些细菌。目前农场对牲畜都使用大量抗生素和促进生长的药物,因此患有血癌的牛和鸡愈来愈多。近年来罹患血癌的小孩日益增加,公私立大医院人满为患,你想难道与此无关吗?


素食能维护健康吗?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流传“青菜豆腐汤,吃了保平安”的看法,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也证明适当的素食不但能防病,而且能治病。

丹麦在二次大战期间,曾因粮食不足,全国素食,那年的死亡率和生病率竟出奇地低。

次年恢复肉食,死亡率又回升到以前的数字,可见肉食者迟早要付出健康的代价,虽然年轻时来身强体壮,而到后来肝肾一定受损害,这是经过老鼠实验所得的结论。此外医学博士毕勒(Henry Bieler M.D.)曾表示:西药在任何情况中都有副作用,会引起其他的毛病,但食物却没此缺点。他行医五十年均以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他曾用素食的食谱治愈一个农夫多年的皮肤溃烂毛病,糖尿病及癌症的患者。

因为根据研究,人的细胞若要维持正常功能,必须摄取钾,排斥钠,细胞内的钾,正常时是钠的十倍左右,如果细胞受损害而失去钾,细胞就会立刻开始繁殖分裂,癌细胞能无限制生长即与钾有相当的关系。

由于钾蔬菜中最为丰富,因此如能多吃蔬菜(尤其生吃不加热)以便摄取钾,对防范癌症和高血压和心脏病必有相当的助益。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动物都吃草,不吃肉,身体都非常健壮(如牛、马、象、鹿等)而且完全没有营养不良的现象,这不是吃素有益健康的最好证明吗?


除了为维护健康,人类应多吃素外,为了维护地球日益恶化的生态,我们也应认真地考虑吃素而减少吃肉。

因为根据专家研究显示:一磅种子可长出七磅的食物,然而我们却要用十二磅的谷类才能生产一磅的肉,美国百分之五十的农作物都用来喂牲口,为大量生产这些饲料,就必须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仅污染了土地,还消耗了石油(化学肥料与农药多为石油)。

另外一种可怕的浪费便是水资源的损失,据统计,生长一磅的苹果需四十九加仑水,一磅马铃薯需廿四加仑水,但要长一磅肉却要高达五千加仑水。美国用水量的百分之五十都用于饲养和冲洗牲畜,因此如不设法改善,不到三十年美国的地下水都将用罊。

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浪费。据估计,要养活一群人,如果选择种谷物,只需一英亩的土地,如果选择养牛,便需六倍的土地才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因此为供牛肉市场大量的需求,人们就不得不砍伐大量的森林,以便种牧草养牛,结果造成近年生态上严重的失衡,以致全球各地的气候严重地失调,处处造成大洪水、大干旱、大冰雪,及空前的热暑或低温,因而衍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职是之故,我们应当好好地研究体认这些问题的症结。笔者认为如果大家都能设法改变饮食的观念,多吃蔬果素食少吃肉,那么不仅人人会更健康,我们的环境也会获得显著地改善,我们的社会和人类也会变得更和谐和安详(因吃素会使人性情变得温和,肉食会变得更凶暴)。



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指出:情绪和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在丧失配偶后,其免疫功能会持续降低数月之久。情绪激动容易引起心脏病,而压抑情绪则容易引起癌症,而且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不同部位的癌。

例如对死亡的恐惧能引起肺癌;母亲与子女的对立,能引起左乳癌;与一般人对立,可引起右边乳癌;在工作业务上的纠纷,能引起直肠癌;被人欺负而怀恨在心能引起肝癌;因工作或生活上的改变而感到生命的茫然能引起骨癌;与家人之间的矛盾,能引起胃癌;与水有关的矛盾能引起肾癌。

因此一个人应注意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忧伤嫉恨火爆的情绪,而多培养愉快满足和感恩的心情,对健康必有很大的帮助。历史上有名的智慧者所罗门王曾说:“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

佛经上也常说:“火烧功德林,一恶破九善”,平时纵然做了很多善事,结了很多善缘,但如果发起脾气,意气用事的结果,很可能便会误了大事,使过去辛苦努力累积而成的善缘或功德,毁于一旦。因此长寿健康,甚至幸福和成功的秘诀乃是操在自己的手中。

美国有一位拉拉山医生,专门研究心理治疗癌症的方法,他举例说:有一位很成功的律师,他有三个孩子,太太也很漂亮,他却得到脑癌,因为不能开刀就找心理医师治疗。

心理医师跟他交谈后,发现他太太是母亲替他找的,不是自己认识的,律师是爸爸逼他做的,不是他的兴趣,他的兴趣是音乐,他一直想当音乐家,但父亲是律师,一定要他继承工作,所以律师不是他想过的生活。

因此心理医师就劝他,既然来日不多,不妨早日过过自己喜爱的生活。于是他就放弃律师的工作,开始学音乐,过了几年他加入了交响乐团,他的癌没有治疗竟自动消失了。


影响心理的因素,除了前述的心理受压抑,无法满足之外,就是不能原谅别人,以致内心时常感到不舒服。因此解决之道,最好是培养儒家的“恕道”,放宽心胸,原谅别人的过错。此外应常怀感恩的心,感谢自己有的一切,不要只想到自己没有的部分,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内心就会很舒畅。

还有一点是应该具备表达自己个性的勇气,对于认为有问题的事物应该说“NO”,不要样样都因怕得罪人而说“YES”,这样对心理健康更有帮助。

佛法讲因缘——缘起,一切事情都是由不同的条件所结合而成的结果。疾病是什么因缘造成的呢?一般说来,一个人前世(或多世前)如果好杀生,伤害别人,那么这一生可能身体就不好。佛法讲五戒或十善,基本道理就是不伤害人或众生,不偷盗也是不伤害人家,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这样就不会伤害到自己。这些都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来源。

此外如能守八关斋戒(上述五戒加过午不食、不睡高床、不涂胭脂不用香水),更可中和过去未守戒而造成的恶业,而且在这是积福积功德的一种好方法。


      “宇宙的定律就是一个圆圈,送出去什么,收回的就是什么”。我们如果笑口常开,诚恳待人,将来也必能得到别人善意的回应,如果对人恶声相向,嫉妒怀恨,不久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因此如果我们的病是杀害别人的性命所造成的,那么现在就要针对杀生来补救,也就是要多放生(或者以间接方式劝人不杀生,不吃众生肉),尽量使动物的生命延长,或获得保护,这样就造就了自己长寿的因。

加拿大有一位女士五年前得末期恶性皮肤癌,而且扩散到肺部,医生宣告无药可救,只剩三个月的寿命。她想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尼伯尔去死,后来在当地有一位密宗法师舟柏仁波切,建议她多放生以延命。

她回到加拿大温哥华后,每天都到码头买鱼虾放生,对其他动物如狗也一样,能救一条命就救一条命。四个月后她的癌症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病愈后不久,又因工作过于繁忙,乳部又出现一个硬块,经检查是癌,她又再如法炮制,大量放生,每天放一百条鱼,同时很认真吃素,结果不到三个月病又好了,真是不可思议。


      雷博士在尼泊尔、印度讲学时,曾请美国心理学家替在场的听众催眠,结果绝大多数的听众都透过催眠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前生,而且发现自己前生是属于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种族,甚至不同的性别,而且有名有姓。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前生的情况,让大家不胜惊讶,因此不得不相信人有轮回转世的现象。最近坊间更出版一本很轰动的书,书名是《前世今生》,作者是美国一位精神科医师布莱恩魏斯(Brian L. Weiss)。

他对其病人凯瑟琳催眠后发现她过去生竟然是一个荷兰男子,十九世纪奴隶,西班牙王朝妓女,二次大战飞行员……总共显示了八十六世的奥秘,令人不胜惊骇。由此进一步更证明了这个宇宙充满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奥秘,而佛教一向所强调的灵魂不断轮回和转世的现象,也由科学研究得到更为确切地明证。


      一个人寿命结束有三个因素:一是福报享尽了,二是恶业成熟了,三是生命力结束了。因此如果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可以找解救的办法,如果是福报享尽,就应赶快多积福,多助人,也就是多行善布施。

如果是恶业成熟,那就要忏悔,忏悔可以消业,拜观音忏,大悲忏,八十八忏,都很有效。还有应发菩提心,就是不使别人受你自己所受的这种苦,以及生老病死的苦,为了使所有的众生都解除这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能成佛,自己成了佛才能解除众生的苦,因此发菩提心可以消除许多的恶业。(本文摘自雷久南著《身心灵整体健康》及琉璃光养生世界发行录影带《素食的呼吁》)

      雷久南博士在最先进的美国经过长时间研究如何防范和治疗癌症的结果,提供了世人许多宝贵的启示。

透过她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不仅挽救了很多癌症病患者的宝贵生命,而且也具体地提供了人类保持健康和防止各种疾病的有效途径。

在如何保持健康的理念中,雷博士特别强调务必多吃蔬菜水果,最好是生吃,长期素食而少吃肉。这种科学研究的结果与两千多年前佛陀强调不要杀生,要爱护众生,不要吃众生肉的主张可说是不谋而合,而且还提供了医学研究上非常确切的证据。

其次雷博士又证明长期负面的、矛盾的情绪足以导致生理上的病痛,甚至形成各种的癌症,与佛教强调不可贪嗔痴,而且应以慈悲心、感恩心对待众生的主张也是互相吻合。

此外,雷博士还强调灵的因果,包括轮回转世,因果业报,种什么因必得什么果。要健康长寿必须多助人,多行善,以便将来得福报。如果有病痛甚至癌症,则必须多忏悔,多放生,多吃素,以便种下保存和延长寿命的因,才能有益病情的改善。总之,一个人如有病,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由身体心理和灵(因果)三方面整体来处理才能真正达到改善的目的。这种宏观的理念与佛教的重视因缘果,“如是因得如是果”的观念也是相当的一致。最后雷博士认为“宇宙定律是一大圆圈”,你送出去什么,将来就回收到什么,你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应该先用这种态度对待人。这种善植因果的方式,更值得我们的参考和警惕。



迈开健康的脚步
雷久南

我们要改善生活习惯

Ⅰ饮食习惯的改变
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为食。一天百分之五十是生食新鲜的蔬果。身体排毒的各种方法依自己身体的需要配合进行。回春水、精力汤、小麦草等可依自己身体的需要加以补充。

Ⅱ自我心理的改变

我们的人生观、自我看法及信仰和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步是认识自己,觉察那些看法是对自己有益,那些是障碍自己(填写认识自己作参考见附件),同时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做有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譬如当人家批评我们时,我们反而积极的去鼓励他人。当我们生病时,积极的去救命(放生)。

第二步是采取不同的忏悔方法,将心的污染排除。任何不是出于爱心的所作所为,即是污染。对象也许是人、动物、蚊虫或是事情或自己。步行忏悔是最简单的开始,但效果经常是意想不到的好。心的污染减少时,心情会改善,做事情也顺利,「运气」也会改好。

第三步是深入探讨人生的目的,寻找让我们振奋的目标。我们会发觉利益大众是最开心的,这个目标不仅是短暂的,还要能长久、彻底的利益众生。如此,我们自然会朝解脱之道、菩提道上迈进。
级别: 店掌柜
发帖
4241
铜板
744
人品值
897
贡献值
7
交易币
0
好评度
2216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0-18
佩服佩服  这位大哥果然能水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0-20
更多精彩文章请见http://www.liuliguang.com/


有网友回我的帖说亿万人民最需要钱.我们最需要钱吗?让我们听听李连杰怎么说


金钱不能带来永远快乐

主持人:您现在的片酬是几百万、上千万,你怎么看待金钱问题?

李:20岁之前,我希望赚钱越多越好。但后来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金钱所能给的,我就不再做金钱的奴隶。钱和物质并不是一切,不能给人带来所有的快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在成长吧。

李连杰含泪自述:6岁时每月为家挣5元钱


回忆起小时候的习武经历,李连杰称自己当时也曾逃跑过,“因为真的很苦,回忆起来还是有一种发抖的感觉。”

李连杰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当时家里很穷。有一次,李连杰来到爸爸照片前,哭着要脚踏车,妈妈看到了以后,二话没说就去借了10元钱买了一辆,其实当时他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只有41元钱。

李连杰说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非常大,他开始明白自己不能这样任性了。据他透露,从6岁开始,他便不花家中的钱,并且每个月还能给家里拿回自己在武校挣来的5元钱

杰语录

“物质不是衡量人们内心快乐的惟一标准,你看中国人拿了奥运冠军,国旗一升,有钱没钱的中国人都一样高兴。”
  
  “要学会不被物质影响心,不被形容词影响心,我们的心要做主人。”  
“没有压力就没有反弹的力量。”

“精神不倒就是好汉。”

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因公去世,母亲拿41元一个月的工资,家里非常穷。那个时候全家靠我妈妈一个人工作,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上面还有爷爷奶奶,我们哥仨睡一张床。”在场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李连杰的身世,而且还是从他自己口中说出来,觉得非常惊讶。

李连杰说:“真的,那个时候可真是穷,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穿一条什么裤子去上学呢?那是我姐姐穿过然后给我哥哥,我哥哥穿完又给的我。我每天上学的时候都用手紧紧捂住口袋,怕人家看到女式的裤袋。”说到这里场下发出一片轻轻的笑声,但李连杰立刻严肃地说:“但这并不代表你的内心贫困,只是看你有没有勇气面对贫困。”


亿万人民最需要党能落实,处理好下边的问题

教材的偱环使用

不用多言,很多人都赞成教材循环使用。对社会,可节约大量可贵的资源;对学校,可从小培养学生崇尚节约的好习惯;对家庭,可减少一笔不小的教育开支。 
理论上是不错,可真正做起来却阻力多多。一些家长认为旧教材破损多、不卫生,怕因为省几个买书的小钱,而耽误了孩子学习的大事;有的老师说课后习题都在课本上,旧课本上面写满了答案,后来的学生没法再做;一些学校觉得教材版本更新快,循环不了两次,操作起来很麻烦。 



  这一列,困难还真不少,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非不能也,不为也”,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想新办法、花大力气去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日前就率先在上海学校中推广教材循环使用。该校小学部动员学生将上一学期使用过的教材,赠送给下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为了消除一些人对旧教材的诸多顾虑,该校将用专业设备对课本进行紫外线消毒,以保卫生,

据说国外教材循环使用很普遍,很多大学都有教材回收制度,学生可将其用过的教材视损坏程度折价卖给学校,下一届学生到学校统一的二手书市上,就可以很轻松地买到成套的旧教材。 

有报道说,发达国家教材平均使用寿命为5-10年,而我国教材目前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如果能将这个时间延长到5-10年,按2.2亿在校生来计算,一年用掉课本30亿册以上,每本书计15元,教材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450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亿元

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空间巨大

  每到毕业季节,由同学们自发形成的二手书跳蚤市场是福州各高校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毕业生将自己用过的教材、教辅折价卖给低年级同学,一本原价一二十元的书,三五元就可以买到了。

  近年来,同学们还开辟了网上二手书市,将各种求购或出售的二手教材信息贴到校园论坛里,很受欢迎。

  采访中,许多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公共课的教材如哲学、政治、军事理论等,以及一些选修课的辅助用书,保存价值不大,版本更新较慢,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学生们普遍反映,可循环利用的书本约占他们所用教材总量的30%至50%。按照最保守30%来算,每人每年至少可以节约150元(大学生每学年书本费眼下约为500元左右),而全国每届毕业生达300万人左右,省下的费用就高达数亿元。

    国外高校已有成功实践

  据了解,我国教科书的供应制度是购买制,一次性使用,而国际上实行轮用制度,采用租用或借用。国外二手教材重复使用很普遍,很多大学都有教材回收制度,学生在用完教材之后可以根据书的使用损坏程度将其折价卖给学校,下一届学生到学校统一的二手书市上,就可以很轻松地买到成套的旧教材,从而实现教材的循环利用。


  在英国,每学年初,校方通知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回收旧课本。学校鼓励学生保护好课本和课外读物,以便将来回收利用。对课本保护较好的学生,校方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澳大利亚新入学的学生拿着老师列的书目和自己的借书卡,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课本,学期末归还。如果循环使用的课本进行修订的话,教师就将变化的内容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或者保存到校园的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如果学生觉得课本的某部分内容好,可以复印长期保存




教材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450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亿元

大家想一想2250亿元.这可以建几十万个图书馆了,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有这么多图书馆,亿万人民教育的问题就大大改善了.关键是允许学生不交教材费,自己解决教材问题会触犯学校某些人的利益,现在就希望党能帮我们了


亿万人民还极度需要一室一组,小户型的房子.15平方米即可,不需厨房,但要独卫.

这样每个勤奋的学子就可以向爱因斯坦 一样工作了.

亿万人民不需要电视广播报刊杂志里铺天盖地住房,楼盘的广告,只不过是需要

一室一组,小户型的房子,不需厨房,但要独卫.15平方米就够了

亿万人民(或者说大多数人)就这点小小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


爱因斯坦 生活非常简单,他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仅仅是一桌一椅一废纸篓而已,但他起码有个自己的.15平方米,我想让大家听听爱因斯坦的自述,学学他.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

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

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

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由变化不定的欲望的桎梏。


党的十七大,我最想对党说的说了

党的十七大,你最想对党说什么?



   
   
ilo
发帖
10
铜板
579
人品值
2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10-22
亿万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是爱

请看滴水结晶,吾人心念的映照

日本江本胜博士讲演
  时间:2003年8月7日
地点: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

一种无形的力量比电波、光波更了不起

电波是文明物质生活的统帅,现今的繁华城市里人类总免不了要受电波的控制。虽然我们看不到电波,但都相信有电波存在。

  光波即现即逝,暴风雨欲来前,电闪雷鸣,当光波划破宁静的苍穹时,小孩子会马上掩耳,因为他们知道,闪电後立刻就会打雷。科学家告诉我们,光波的速度比声波快,一秒钟是三十万公里。    
现在,科学家又发现,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比电波、光波更了不起,它能毁灭世界,也能拯救宇宙,那就是——你我心中的心念。

日本江本胜博士给我们带来了“水的信息”,他经过八年的研究,不断的实验,证明了水是我们心念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心念、情绪、言语、祈祷的音声都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晶。

水确实能感应我们每个人的知觉,也能感应集体所发出的心波。这正是“万法唯心造”的科学证据,结合了唯物与唯心的思想。

西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切物质都是波动的现象,皆是人们的错觉”,“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种东西,实际上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的地方。”

善心、善行是身体健康与世界和平的基本要素

江本胜博士此次讲演以学术的角度阐明水、人类、地球的关系:

物体震动产生能量、发出声波。


吾人心念的波动对物体能起一定的作用。

水能感应声波、心波而产生结晶。

因此我们一起心,一动念,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瞋心一起,身体会产生毒素,至少三天才能平静。心念的波动,从个人到家庭、社会、世界,甚至到宇宙,莫不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追求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快乐,向往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得从自己内心做起;善心、善行是基本要素。

水对外面的境界会有感知,微尘、植物、矿物,没有一样没有见闻觉知。当我们以尊敬的心,感恩的心,欢喜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面的组成都是美好的。如果以瞋恚的心面对外面所有物质世界,它会变得很丑陋。这个道理正是佛经上所讲的〔境随心转〕。

人们的心波竟能飞越千山万水,横跨际涯

首先,他汲取世界许多地区的水份做试验,发现许多都市的水都严重地受到污染。他居住在日本东京,东京的自来水深受化合物的影响,因此其结晶很难看,这是文明人的缺憾!

人类不能缺少水,一切动植物、生物都不能缺少水,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不可或缺。

人类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水源不净,身体健康肯定受影响。但是,科技、工业的发展必定影响自然生态,水源首当其冲。

如何改善水的品质呢?江本胜博士依据水会受物体震动而起变化的原理进行试验,当他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名曲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水的结晶随着优美的旋律而不断产生变化,原来,水竟能欣赏音乐!


江本胜博士也让一些孩子做试验,他把自来水瓶摆放在屋子中央,几个孩子手拉着手围绕着自来水瓶祈祷:“水,干净吧!”在显微镜的透视下,我们看到水的结晶从支离破碎渐渐变成完美的晶体。

孩子们看到水竟能感应到他们纯洁心灵的呼唤声,天真的脸蛋绽露出惊喜之情。

不久前,江本胜博士到以色列去。临走前他把一瓶东京自来水留在东京的办公桌上。

身处以色列,他对数千里外的这瓶水进行虔诚的祈祷……三个小时后,东京的职员通过网路给他传送自来水的结晶变化过程:自来水的结晶由残缺逐渐变成完整的晶体!

目睹这奇观,大家莫不啧啧称奇。人们的心波竟能飞越千山万水,横跨际涯,不受任何干扰和阻拦。

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看到许多游子羁旅他乡时,总在夜深不眠的时刻对月怀亲,其亲人往往也能感应到,尤其是其中一方遭遇不测时感应最显著。这就是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又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心波确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贴上〔阿弥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结晶最为清晰明亮

在讲演时,江本胜博士特别放映他的新试验结果:

贴上〔爱〕字的篆刻标签,水的结晶很美

贴上〔感恩〕的标签,水的结晶居然像个〔心〕字

贴上〔阿弥陀佛四字的篆刻,水的结晶最为清晰明亮,而且,更妙的是结晶的中央竟呈现七彩色

  贴上〔妙法莲华经〕的标签,结晶很像莲花
  ……
水不但能读各国文字,也能听各种语言,还能理解各个宗教的祈祷唱诵声:不论是基督教、回教、犹太教、兴都教,水的结晶都很漂亮。

水可以说是吾人精神能量的传输媒介,感谢、关爱、快乐等正面的心绪会使水分子产生美丽的结晶;反之,仇恨、嫉妒、压力会让水分子的结晶丑陋不堪;这样的水如果日夜饮用,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们身体的原子核、DNA、器官,最终甚至导致病变!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警惕。

“爱”与“感恩”的磁波最能感动一切万物。

宇宙万物皆能见闻觉知

江本胜博士姓江本,名胜,他并非佛教徒,但是他所做的科学研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所说的真理“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即是说,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能随着我们的心性改变,我们起心动念所产生的波动能改变周遭的环境。

因此,我们的心念是善的,充满爱心的,至诚感恩的,这心念能使我们充满喜悦地生活,也能促使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好,心灵净化,尽大地是清泰故乡。推而广之,世界和平将指日可待。

反之,若是心怀不善,争名夺利,竞争的结果导致斗争,斗争将演变成战争,世界即毁于一旦。综观现今世界动荡不安,自然灾害愈加频繁,为解倒悬之势,欲拯群萌之苦,奉劝世人要以爱心和真诚的心对待一切事、一切人,孰福孰祸,就取决于你我心中的一念。


关于水结晶的启示


水拥有生命——

取自巴黎、伦敦、东京、罗马、威尼斯、曼谷、澳门的自来水,无不影象模糊,颜色黯淡,形状扭曲不规则,教人看了心里挺不舒服。

取自香港的自来水也很不像话。取自华盛顿、温哥华、伯恩(瑞士首都)等城市的水,结晶匀称而亮丽,线条明确。

取自南极、各大洲的涌泉及荒郊地下的水,结晶都像宝石首饰那样,令人为之神往、迷倒,绽放出开心的信息。

水也会看会听会感受?

水听了优雅的音乐,结晶变得漂亮,听了吵闹令人烦厌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

将优美的风景或祝福字句放在水的前面,结晶变得漂亮。将诅咒的字句放在水的前面,水变得扭曲丑陋。

用普通的音响器材,在两个喇叭中间放一瓶水,并用一般人听音乐的音量来播出录音,结果————水听了音乐之后……

听过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

听过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

听过猫王皮礼士利唱《Heartbreak Hotel》(《碎心酒店》)的水,结晶体竟成了一个破碎的心的形状,部分掉了出来;

听过巴西音乐那些强烈节奏激动旋律之后,水结晶纷纷成复染细腻的星星形状;
听过奥地利民谣《提罗尔的摇篮曲》的水,结晶体内出现了一个婴儿的形状;
听过西藏经文诵唱的水,复杂的结晶相互纠结,形成强而有力的形状,恍似西藏经文中描写的曼陀罗(有能量的图案);

最妙不可言的是那两幅听过阿根廷探戈音乐的水的照片,结晶不约而同都是双双对对翩然起舞,舞姿甚至令人陶醉神往,飘飘然起来呢(没有任何其他结晶是双双对对的)。
相反,听过某重金属乐曲的水,结晶一片混沌零散,跟该曲愤怒低俗的歌词一样人令人不安难耐。


水阅读字句之后

把同样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然后在纸上写不同的字,并将字面朝内贴到瓶身上,让水形‘阅读’,结果:
•    看到‘谢谢’字样 的水,结晶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相反,看到‘混蛋’字样的水,结晶亦是像听过重金属乐曲一样的混沌零散;
•    看到‘我们一起做吧’的邀请字句,水结晶形状匀称完整,看到‘给我做’这句不客气的命令句子,水分子一片凌乱,无法呈现结晶;
•    看到用多国文字写‘谢谢’这句话,水呈现出不同的结晶,但一律都晶莹匀称动人,
•    但看到了不同文字写的‘混帐’、‘蠢蛋’之类咒诅的语句,水都无法结晶,其中‘火冒三丈,宰了你’那句话,水看了之后,竟呈现出一个小孩被人欺负的影象;
•    水看了日、英、德文‘智慧’一词,结晶都端正而中空,呈六角形状;
•    看了‘天使’一词,水呈现一个小结晶的美环光环;
•    看了‘恶魔’一词,水结晶中心部分呈现黑色突起状,感觉充满攻击性。

水受赞美受咒诅之后
研究组邀请一些小学生对一瓶一瓶的水讲话。结果︰
•    听过‘好可爱喔’的水,结晶体纷纷呈现可爱的图案形状,被诅过‘王八蛋’的水,一片灰暗混浊,无法结晶;
•    听过一次‘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精美,
•    不断听到‘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更完整匀称,
•    而丢在一旁没有人关心的水,结晶形状散乱,令人感到可怜。
水正在阅读你的意念
江本胜博士的实验还有以下的发现︰
•    研究组人员将蒸馏水放入一个个瓶内,在其中一些瓶身贴上写著「爱与感谢’日文字样的字条,字面朝内,让水‘阅读’。然后,这些水(有些阅读过字条,有些未曾)一起放入微波炉内加热、一起放在电脑旁、一起放在手机电话旁。结果︰未‘阅读’过字句的水呈混浊凌乱状,大多无法结晶,而‘阅读’过‘爱与感谢’那些字样的水依然结晶匀称完整悦目可爱。
•    日本岛根县东部地震前的地下水一片混浊,无法结晶,地震后恢复原状,结晶与一般自然水差不多(但亦不算特别吸引人)。
•    有个湖的水原本结晶体丑陋不大成形,类似人类扭曲的表情,但是经人向它祈祷之后,居然变成一颗精美的宝石那样,还显示出佛光普照的大日如来形象。
•    把灵异照片放在瓶下,水‘看’了之后,结出飞碟形状的晶体。
所以从这份资料中证实了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随着人的意思产生结晶的变化。人心善,水结晶变得非常美;人心不善,就变得非常丑陋。日本的科学家用了八年的时间,得到这个结论。不但是水如此,微尘都如此,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物质统统是这样。

回想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里头水分也很多,百分之七十是水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佛经上讲世界微尘、毛孔、毛端,都会随着我们的思想情绪产生变化。
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应该常生欢喜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烦恼,只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结晶在显微镜下决定是最美好的结晶,



所有一切境界随着我们心念起变化,心念是感,起变化就是应。譬如研究水的结晶,你喝的这杯水,在喝之前,你以感恩的心、爱心看它,看一两分钟再喝,水的结晶非常美,这是好的营养。如果你瞋恚,发脾气,对待一杯水,这水喝下去就有毒,它的结晶非常坏,这是科学家试验出来的。明白水如此,我们吃的饭菜也是如此,不但如此,乃至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是这样。

分分秒秒内心改造人间
‘一念之间可生幸福,也可生伤害,这个道理,水结晶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了。那么,大家应该怎样生活呢?……过去我们剥削地球、污染地球,这段历史,全在水的记忆之中。现在,水开始说话了,水正透过信息,不断对我们传达讯息。现在正是人类重写历史的时刻,水正在静静的凝视着人类的前进方向。’江本胜博士这样总结,希望大家传扬这个信息。
(注)见江本胜着,长安静美中译《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台北,如何出版社出版,2002,香港各大书店有售。
水结晶的启示——非典的根本原因别解

    水分子可以受到心念等的深刻影响,难道肉体骨骼组织器官不会吗?再说人体大部分都是水成分。反过来,如果不知道心念与结晶的关系,只是看到了结晶的图案,就从形状物质的层面去推测其成因,难免盲人摸象。非典也是如此,科学家们可以快速找到非典的病毒图案,并进一步生产各种药物来对治病毒,也只是在“标”上的努力,尚停留在不知根本病因的肤浅的层面。“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无论大小畜生被人捆缚要杀的时候,是多么痛苦,被对方杀害是多么怨恨。既起了嗔恨心,毒素就会流遍全身,所以肉食多含有毒素。再就人来讲,喂乳的妇人,若是受了过分的刺激或烦恼,性情一变,乳汁就含有毒素,婴儿吃了就易害病。这话有证据吗?不信你若看到有婴儿的妇人发怒生气的时候,把她的乳汁挤出一点来放在太阳里晒一会,就变绿色,普通时不生气的乳汁被太阳晒了是白色的。
即使是健康的动物,在被杀之前会因为恐惧和挣扎,在体内产生毒素。华盛顿心理实验室的试验显示,我们的恶念,如怨恨、暴怒、惊怖及妒忌等,会引起生理上的化学变化,从而产生一种毒质注入血液中。当动物被捕杀时,同样会产生恐惧和痛苦,这时体中的生化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这是生与死的挣扎,所以产生的毒素更多,遍布全身,使得整个尸体都被毒化了。动物身体中的毒素,包括尿酸与其它有毒的排泄物,会出现在血液中与身体组织之内。特别是当动物在为生存而徒然挣扎奋斗时,血液中的荷尔蒙分泌会亢进,而把大量的荷尔蒙留在肌肉内。同时,当动物被屠杀后,尸体中蛋白质就会凝结并且产生自我分解的酵素。很快地,一种名为“尸毒”的变性物质就形成了。美国营养机构指出:“动物尸体肉中,含有有毒的血液与其它的排泄物。”
难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人得的怪病也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科学试验表明,吃太多肉和其它含有高度饱和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已被证实与心脏病、乳癌、结肠癌以及脑中风相关;而有些疾病可藉由低脂素食抑制甚至治愈,包括有:肾结石、摄护腺癌、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胆结石、肠燥症、关节炎、牙龈疾病、痤疮、胰脏癌、胃癌、低血糖症、便秘、大肠憩室、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卵巢癌、痔疮、肥胖以及气喘等等。因此,除了抽烟以外,大概再没有比吃肉更有害人体健康的了。
世界最大的仇怨,莫过于杀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杀人之父兄,人必杀你的父兄。这样的互相残杀,永无止境。就因为杀生太多的缘故,所以果报来得很快。所谓‘现世现报’。现在的人,为甚么生些奇怪的病症?一言以蔽之,就是从杀生而来的。你杀了众生,众生就来向你讨命债。这种怪病,医生也束手无策。那该怎么办呢?这就要真心忏悔,改过自新、多做有利益众生的功德,才能消除宿现业。若是不这样去做,恐怕不容易好的。这是真理,并非迷信。

生命应该是,也可以是无限的爱和喜悦
生命就是用各种形式体现爱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