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石经院旗杆 从 口- 若水茶楼 移动到本区(2007-09-20)
—
这个仲夏一个周末的下午,张远航像往常一样,来到熙熙攘攘的潘家园旧货市场。这个中央编译局的年轻编辑,有着一个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称的爱好———收藏老照片。 ZlXs7
&_
突然间,两本厚册子映入眼帘。里面是两沓英文报告,因为年代久远,纸张已略微发黄,但装订得极为完好。在报告纸的最后,附着一沓老照片,上面的景象多为一条大江。 pl/$@K?L
张远航想象不到,这套600元的老照片,后来会掀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见证了西方科技文明进入近代中国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g+F_M
[一条纸上的铁路] Lh$ac-Ct
这两份长达300页的报告书,覆以湖蓝绸布装裱的硬壳封面,装订极为考究,正文为英文打字,附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和照片。照片上的影像多与一条大江相关。江上的孤帆、两岸怪石嶙峋的峭壁、江边喊着号子的纤夫、翻着麦浪的稻田,尽管已经相隔近一个世纪,仍清晰可见。根据照片后附着的英文说明,这位不知名的摄影师于1918年在长江三峡一带拍下了这些照片。 ;]o^u.PC
这些将近于90年前拍摄的照片,缘于一条铁路的勘测。 j`hbQp\`
1917年5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许世英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裕中公司签订了一份承造铁路的合同,允许裕中公司在中国境内承造总长1769.9公里的铁路。 3ZZI1_j
根据合同,裕中公司商请交通部,核准添造由河南周家口至湖北襄阳的一条铁路,约计362公里,定名为周襄铁路,并于1918年1月设立周襄铁路工程局,投入测量勘探周襄路线,并以此做出了一份勘探报告。1918年6月,周襄铁路测量完成后,裕中公司又商准交通部,将周襄铁路延伸为信阳至成都,为将来承建入川铁路做准备。 KywT Oq
其时,交通部正拟议一条四川与湖北之间的铁路,即川汉铁路。为了证明自己的路线更有优势,裕中公司还成立了勘探队,对交通部拟议中的川汉铁路途经三峡的部分线路进行了勘测,以说明此条路线施工艰难、成本昂巨。这些照片与勘测数据,也一并附于另一份上呈给交通部的报告里。 NT:>.~ah@&
[一次详尽的勘测] JH,bSb
这份报告书的执笔者,即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是一位名叫G·A·凯尔的美国人。报告的开头,G·A·凯尔附上了一封写给交通部主管的信,他直言不讳地与拟议中的川汉铁路做了比较:“通过我们勘测的数据,也经过我们缜密的分析,对比周襄路线与川汉铁路沿线的地理条件,可以看出周襄铁路具有以下优势:1.路途更短;2.大坡度更少;3.总的上下坡更少;4.造价更少。” vxZUtyJfe
为了增强报告的说服力,勘测队对铁路每个重要节点的地貌都做了详尽的勘测。 /'+JP4mK
在进入成都平原前的射洪县,勘测队称将在此修建一座铁路桥,但是,“从分水岭的顶点至河谷的距离大概是10公里,之间的落差是300多米。从高处下降至低处,工程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在这么短的距离内,修筑一条落差在300米以上的铁路,会非常困难。为了保证在线路下降时的安全,必须得修建一条长为1公里的隧道,以及在分水岭顶部往下,修一条120多米长的坡度线。” 5WG@ ;K%
这份报告书里甚至还考虑到了如何补偿占地的做法,包括土地占有费、损坏费、坟墓搬迁费,及其他突发性事情支出,占到了总成本支出的4.98%,平均每公里达到7894美元。 780MSFV8
虽然报告书里并没有详细地记载勘测队的工作情况,但从当地险要复杂的地理情况,和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勘测队的工作应该十分艰苦。最终,全部的勘测工作于1919年结束,虽然颇费周折,但还是大体上完成了勘测任务。然而,此时的中国铁路,正经历着“收路”、“保路”的诸多周折,地方、中央、列强各有盘算,胶着缠斗,已经陷入停摆状态。周襄铁路最终未能投入建设。 ^?`,f>`M
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份88年前的报告书中,看到这条铁路修好后的前景:“这……将使中国政府受益无穷……我们可以想象,这片广袤的土地因为这样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以及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这条铁路干线,打开四川的交通大门,直达四川的腹地,应该是中国政府重点考虑,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它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享受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它毫无疑问地将推动中国铁路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7-B'G/PS/
它为其后的铁路建设勾画出了最初的蓝本。张远航曾做过比较,1976年建成通车的襄渝铁路,从湖北襄樊至四川渠县的路段,就基本上遵循了当时所勘测的线路;而穿越三峡的线路,则搁置了80多年,从湖北宜昌到重庆万州的铁路,近两年才进入筹建。 9Dkgu^`
“在88年后,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勘测者的先见之明。”张远航说,“而且,他们做事认真严谨的精神,即便在今天也是十分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