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J;!,
4Vv~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了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花生,被人轻而易举的捉去。 Lj]I7ICNh
MHF31/g\
$O\I9CGr$
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的太重了。 |\HYq`!g%7
|aAu4
bIvF5d>9#K
穷人的状况也往往如此。穷人饿怕了,眼光就只会集中在几块干瘪的面包上,很难有大志,也很难有大智。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给穷人一点启发。 yQP!Vt^
8}B*a;d
2/*F}w/
沈阳有个以收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钱?他于是把一个空罐剪碎,装在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作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5x~3~
@ve4rc/LI
n jfh4}g:
从收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 }"$2F0
^[UWG^d
fPW|)e"
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果然一周以后他回收了13万多个易拉罐,足足两吨半。 `5HFRgL`.
N }$$<i2o
tEU}?k+:j)
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3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收荒匠”一跃而成为企业家,成了百万富翁。 8vk*",
/0S2Omh
5hhiP2q
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不仅是收,还要改造收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那600元的化验费,得收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的。一般的收荒匠是绝对不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虽然是个收荒匠,却是有穷人的心态,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办法,这种人,他难道会永远是穷人吗? S1Z~-i*w
@yGK$<R
ZWtlO P#]
穷人也有穷人的希望,穷人也有穷人的优势,穷人所有的,也许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也穷不过三代,世界总是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所以,穷人不能放弃希望,穷人不能停止思考,穷人更要知道穷的原因,更要找到路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