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让国人无地自容的票房记录 _F$aUtb%O
.(^ ,z&
f33 l$pOp
由美国在线公司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个人投资200万美元拍摄,曾获奥斯卡纪录短片奖的导演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备受中国媒体追捧的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纪录片《南京》轰轰烈烈地来后又静悄悄地走了,其票房的惨败成了投资者心里永远抹不去的痛。说到《南京》的票房惨败,最惨不忍睹的是莫过于有些影院单场因为“零票房”而不得不临时取消放映。 %= fHu+
yXHUJgjl/
平心而论,纪录片《南京》的拍摄是非常成功的,该片从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中国南京的那场浩劫。影片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当年西方人士留下的对日军屠城暴行的亲笔记录以及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日军老兵的采访,客观地再现和还原那段历史。 L*&p!
:I+Gu*0WD
当这部影片在做前期的放映宣传时,我觉得它的票房将会成为历年进口影片中的票房皇帝,因为影片拍摄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加上网络上和生活中多如牛毛的爱国反日青年,这样的影片想不成为票房冠军都难。当时我做了最乐观的估计,在影片上映时,我第一时间买了票观看,可惜的是我发现自己错了,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整个电影院的观众稀稀拉拉。 xa <UM5eI
n)^i/ nXb'
与《南京》票房惨败相反的是,进口大片《变形金刚》仅在前五天票房就过亿元,14天就超过了两亿元,成为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部在中国票房超过2亿元的大片。《变形金刚》的火爆和《南京》的惨败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爱国反日青年情感的真实性。 [8T^@YN
:9QZPsL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中,绝大部分的爱国青年只要一提到日本无一不是咬牙切齿,甚至一度发生“抵制日货”的事件,只要有人敢说一句当今日本人的任何好话,立刻就会被爱国青年们围攻。这点在网络上表现尤甚,似乎谁不在网上骂日本几句,谁就是卖国贼。那么这些爱国青年的爱国情感是真实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通过这次《南京》票房的惨败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2zs73:z
9s6U}a'c
想起当初爱国保钓人士冯锦华在网络上呼吁爱国青年们跟随他一起去钓鱼岛保卫国土,反日青年们群情汹汹,响应者不计其数,可是在冯锦华下了网以后,他如约在浙江等候那些作出承诺的反日青年们共赴钓鱼岛保卫国土时,赴约者却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原来,那些狂热的反日青年不过是一群在网络上寻求发泄的歇斯底里的狂躁症病人而已。 G#d{,3Gq1
Urr@a/7
我们纪念抗战,不是在纪念仇恨,而是纪念历史的教训。历史的仇恨可能被原谅,但是,历史本身不能被遗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所谓的爱国青年恰恰是记住了仇恨后却把历史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这就衍生出病态的、极端的歇斯底里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不但影响了许多学生,甚至影响了更多的在生活中失意的年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病态的群体———极端民族主义者(俗称愤青)。 ]sE?ezu
"nw;NIp!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是首当其冲的是教育。病态的教育造成了所谓的爱国青年眼里只有仇恨,却从未想过如何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早日赶超把中国远远甩在后面的日本。极端的反日青年们,你们该醒醒了,你们难道没有感受到纪录片《南京》那一记打在你们脸上的响亮的耳光吗?除了仇恨和发泄生活中的不满,你们还能做什么? b[o"7^H
6YGubH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