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579阅读
  • 0回复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86
铜板
2193
人品值
2089
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7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 格里芬与美洲狮,AMD新一代移动平台解析

    完全没有任何预兆,AMD在5月18日突然公布了自己新一代的移动平台。其中处理器开发代号为“格里芬”(Griffin),一种希腊神话中的半狮半鹫的怪兽,它拥有狮子的身体,狮子的力量,狮子的勇猛;同时他还拥有鹫的翅膀,鹫的轻盈,鹫的灵巧。AMD选择这样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作为自己新移动处理器的代号,表现了他们对自己的新移动处理器充满了信心,强悍的性能,更加省电的特性,这样的处理器对于移动平台来说,再好不过了。

    平台的开发代号“彪马”(Puma),英文原意为美洲狮,与处理器的“格里芬”有异曲同工之妙。美洲狮的凶猛,美洲狮的矫捷,也在蕴涵着AMD对自己新平台性能与节能兼具的自信。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希腊神话中半狮半鹫的猛兽——格里芬,也是AMD新处理器的名号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强壮,矫健的彪马(Puma),则是AMD整个新移动平台的代号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说到彪马(Puma),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它,今后可能就不是了
 
    如果突然问编辑,这次AMD发布的彪马平台,是他们的第几代产品呢?编辑可能一时答不上来,但是如果要说AMD进入移动市场的经历,编辑倒可以为大家讲上一段时间。
 
    无论你是一个从上世纪就开始敲击键盘的老鸟,还是一个刚刚购买了自己第一台机器的菜鸟,AMD这三个字母你一定不会陌生。从386时代它开始步入了主流的PC处理器市场之后,一直为消费者提供高性能,低价格的产品,多款经典产品至今仍为老玩家们津津乐道。随着时代的发展,PC的发展也逐渐走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传统的台式电脑,而另外一个就是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了。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中,几乎每个品牌都有使用AMD处理器的产品,这在几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情况。在目前的市场中,中、高端笔记本中多采用移动双核炫龙64处理器,低端多采用移动闪龙处理器。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龙”字,这是AMD为了迎合中国用户而特意选择的。不过说到龙,AMD移动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倒非常像一条龙从潜于海中,到磅礴出水,再到翱翔云中的飞跃。

内容导航
 
    第一章 AMD移动产品历史回顾
        第一页『格里芬与美洲狮,AMD新一代移动平台解析
        第二页『上世纪90年代,自K6开始的移动平台之路
        第三页『K6的后继产品,痛并快乐着的AMD移动平台
        第四页『谁能想到,K7平台步入移动领域,竟是毒龙打头阵
        第五页『速龙XP-M,中国消费者真切感到“狼来了”
        第六页『从64位开始领先,炫龙64X2让AMD首次跑在Intel之前
        第七页『平台对平台,AMD最终走向平台化,对抗Intel迅驰
       
    第二章 AMD Puma平台解析
        第八页『AMD Puma与英特尔迅驰4的技术规格对比
        第九页『AMD Puma全新的内存控制器
        第十页『AMD Puma移动版超传输总线3.0
        第十一页『突破传统 更好的热量控制特性
        第十二页『AMD自己的移动品牌
        第十三页『诱人的低成本双显卡技术
        第十四页『煮酒论英雄,AMD未来移动市场之路(一)
        第十五页『煮酒论英雄,AMD未来移动市场之路(二)
 
● 上世纪90年代,自K6开始的移动平台之路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会发现那时候的笔记本电脑几乎全部使用着Intel的处理器,AMD仅仅只占据了很小的市场份额,当然,那时候,以龙为名的处理器,还远在襁褓之中。

    那个时候,Intel主宰着移动处理器市场,在1989年他们就推出了第一块笔记本专用处理器——80386SL,1994年开始推出的移动奔腾处理器,更是各家笔记本厂商的首选。

    不过,强大并不意味着无人挑战,移动处理器市场巨大的利润让不少处理器厂商都跃跃欲试,当然,也包括AMD。虽然刚刚涉足移动处理器市场的AMD甚至还没有专门设计的移动处理器,不过它们性价比极高的K6系列处理器已经足够吸引一些厂商了。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诞生于1998年1月,来自加拿大的电脑厂商EUROCOM一款型号为1100的产品使用了AMD K6-2处理器。这款12.1英寸的笔记本电脑为全内置机型,光驱、软驱全部齐备。它屏幕最高分辨率为640×480,最大支持256MB内存,48GB硬盘。
 
    从图片上来看,这款机器可以算比较紧凑了,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整体感觉还是非常厚。EUROCOM 1100的销售量以及当时人们对它的看法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它作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的。从它之后,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又多出了一类全新的产品,它们都拥有着AMD的“芯”。在成功地登陆移动处理器市场之后,AMD便开始着手研发笔记本专用的处理器。K6系列是当时AMD最为得意的处理器产品,进军移动处理器市场的产品,自然要从它们身上做文章了。

    任何一家企业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时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AMD也不例外。在成功登陆移动处理器市场之后,AMD便开始着手开发笔记本专用的处理器了,毕竟使用台式机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无论在发热量还是电池续航能力方面,都无法让人满意。AMD第一款带有“移动”字样的处理器是Mobile K6 266MHz,不久后又发售了一款Mobile K6 300MHz。新发售的AMD移动处理器使用了0.25微米工艺制作,拥有64KB的一级缓存。它们的出现获得了更多笔记本厂商的注意,甚至当时的国际大厂康柏,也开始向AMD伸出了橄榄枝。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康柏Presario 1250使用了AMD Mobile K6 300MHz处理器

    不过来自Intel的反击也是非常凌厉的,在AMD推出自己移动处理器的同时,Intel便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全新的移动奔腾2处理器不但使用了0.25微米工艺制作,而且还将二级缓存从主板上转移到了处理器上,让其处理效能进一步升高。全新移动奔腾2处理器的出现让AMD的Mobile K6处理器在性能上没有了任何优势,不过,AMD也不会轻易示弱。

● K6的后继产品,痛并快乐着的AMD移动平台

    在Mobile K6之后,AMD又继续推出了Mobile K6-2系列处理器,新的处理器采用了100MHz外频,并且支持当时成为热点的3D Now!指令集,这让AMD又一次在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在Mobile K6-2系列中,后来还发展出了Mobile K6-2P以及K6-2+,这些处理器拥有更强劲的性能,当然,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更高的热量,在功耗及发热量的控制上,AMD仍然是落在经验老到的Intel身后。

    随着AMD不断推出高性能、低价格的移动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应用AMD的产品。康柏从Mobile K6开始就开始采用AMD产品,东芝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进来,另外还有同样来自日本的富士通。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富士通是与AMD结缘比较早的厂商之一,
图为采用Mobile K6-2的LifeBook C-4235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康柏也是与AMD合作关系比较密切的厂商之一,图为其AMD机型

    为了与Intel对抗,AMD也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产品线。1999年5月24日,AMD又推出了自己的Mobile K6-3系列移动处理器,它们也将二级缓存从主板上集成到处理器上,同样支持100MHz外频,在它们发售的时候,AMD宣称这是市场上性能最强的移动处理器,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这款性能指标强劲的处理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更不用说有哪款笔记本采用它了。

    虽然Mobile K6-3可以说是一款比较失败的产品,但是Intel依然从它身上感受到了技术层面的压力,在移动奔腾3上市之前仓促推出的0.18微米制程、100MHz外频的移动奔腾2处理器就是证明,若不是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的活跃,Intel也不会如此急于更新自己的产品线。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Mobile K6-2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功耗与发热量方面,虽然从Mobile K6-2+处理器开始采用了Power Now!节能技术,但是始终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个时期的AMD核心笔记本来看,即使是12.1英寸的产品,机身也都非常厚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AMD的Mobile K6系列有着一些问题,市场份额也不算太高,但是从它推出的意义上来看的确是非常成功的。AMD Mobile K6系列的移动处理器在许多技术指标上都领先了Intel的同类产品,而且让不少笔记本厂商都开始认同AMD,开始与AMD合作,可以说正是它们所打下的良好基础,才让AMD后来的移动处理器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 谁能想到,K7平台步入移动领域,竟是毒龙打头阵

    在台式机处理器领域,K7系列的速龙(Athlon)与毒龙(Duron)与Intel的奔腾3展开了连番鏖战,相信不少读者至今依然记忆犹新。AMD在K6系列处理器之后所推出的K7系列性能非常强劲,第一次让Intel有了难以招架的感觉。其中速龙处理器的速度抢先突破1GHz,后来奔腾3 1.13GHz的产品闹出的回收风波,都让Intel尴尬不已。不过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AMD远远没有台式机处理器市场那么风光。

    速龙处理器性能非常强劲,不过其发热量也是非常巨大,当时甚至有玩家上演了用处理器煎鸡蛋的“好戏”,将这样的处理器应用到笔记本领域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AMD第一个进入移动处理器市场的K7架构处理器是面向低端的毒龙。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谁曾想到,第一个进入移动处理器市场的并不是
大名鼎鼎的速龙(Athlon),而是其低端简化版的毒龙(Duron)

    2001年1月15日,移动毒龙(Mobile Duron)正式公布,包括了600MHz与700MHz的两个型号。它使用了0.18微米的工艺制作,但是由于并不支持Power Now!技术,这款处理器在功耗与发热量方面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不过即便如此,基于AMD在台式机处理器市场上的成功,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AMD的阵营。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NEC采用移动毒龙700MHz的笔记本——LaVie U LU700R
 
    移动毒龙处理器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除了其自身功耗与发热量问题之外,Intel当时的移动奔腾3正如日中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为了保持自己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的王者地位,Intel所打造的移动奔腾3系列可以说是非常成功。0.18微米工艺制作,100MHz外频,SpeedStep节能技术,再加上良好的性能与较低的功耗与发热量,在当时的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移动奔腾3可以说是极具统治力的。2001年3月20日,Intel的移动奔腾3处理器发售了速度为1GHz的型号,也算出了一口在台式机市场上被AMD抢先的恶气。
 
    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与发热量,移动毒龙都无法与Intel移动奔腾3对抗,AMD自然不会让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2001年5月14日,AMD正式将在台式机处理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速龙处理器引入到了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名为移动速龙4(Mobile Athlon4),而移动毒龙处理器也作为其低端版本,也不断提升各种性能指标。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作为移动毒龙处理器的继任者,移动闪龙处理器直到现在,
依然在为AMD在低端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发光发热。

    如同赛扬处理器与奔腾处理器一样,AMD的毒龙处理器一直作为其主流处理器的低端版本,征战于市场上,在笔记本市场上也是一样。自移动毒龙处理器登场以来,就一直扮演着主流处理器简化低端版本的角色,在AMD的低端处理器品牌从毒龙进化到闪龙(Sempron)之后,移动闪龙(Mobile Sempron)处理器又成了AMD低端移动处理器的主力产品。

    移动毒龙抢先推出,只能说是AMD的权宜之计,真正用来与Intel移动奔腾3正面对抗的,还是移动速龙4处理器。

● 速龙XP-M,中国消费者真切感到“狼来了”

    在推出移动毒龙处理器后不久,AMD就抛出了自己的重量级武器——移动速龙4处理器。这款基于Palomino核心的处理器最高时钟频率达到了1GHz,并且使用0.18微米工艺制作,支持改良过的PowerNow!技术,保持强劲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功耗与发热量。

    到2001年末的时候,AMD移动速龙4的时钟频率已经达到了1.2GHz,而且其低端品牌移动毒龙的时钟频率也发展到了950MHz,并且取得了更多厂商的支持,索尼、爱普生、富士通、惠普都有非常热门的机型开始采用AMD处理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移动速龙4的出现,让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的底气更足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得益于台式机处理器的巨大成功,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也拓展
了许多新的合作伙伴,图为采用移动速龙4处理器的索尼VAIO FX笔记本
 
    不过Intel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的经验与技术都要比AMD老道许多,在AMD的移动速龙4处理器出现的同时,Intel已经将自己的移动奔腾3处理器工艺提升到了0.13微米。开始采用新工艺的图拉丁核心移动奔腾3处理器性能强劲,功耗与发热量控制出色,时钟频率达到了1.2GHz,并且开始支持133MHz外频。而且在这个时候,Intel移动奔腾3处理器还推出了低电压以及超低电压版本,这是AMD至今仍然没有做到的地方。
 
    在依然把持着移动处理器市场的同时,Intel将其产品线从奔腾3更新到了奔腾4。2002年3月4日,移动奔腾4处理器正式面世了。
 
    为了与时钟频率不断攀升的Intel移动奔腾4对抗,AMD在2002年的4月17日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处理器新产品——移动速龙XP(Mobile Athlon XP)。新的处理器同样基于0.13微米工艺制造,使用了Thoroughbred核心,支持200/266MHz的系统前端总线。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速龙XP-M处理器让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站稳了脚
 
    随后,AMD又将处理器的名称稍微做了修改,新的处理器被称为速龙XP-M(Athlon XP-Mobile),继续使用Thoroughbred核心,到了2003年第二季度,又将核心升级为非常著名的Barton,最高速度也已经达到了2600+(采用RP方式命名,表示其性能相当于2.6GHz的奔腾4处理器)。
   
    由于性能的提升,功耗与发热量的良好控制,速龙XP-M处理器得到了许多笔记本厂商的支持,其中就连不少国产笔记本厂商,都开始推出使用这款处理器的产品,可见当时的AMD已经在笔记本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其中采用了宽屏幕设计的夏新V6笔记本上市之初就打出了6999元的低价,直到今天还让当时想要购买笔记本的编辑记忆犹新。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清华紫光 AL280M使用了速龙XP-M 1600+处理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夏新V6的宽屏设计以及6999元价格,都是当时非常热门的话题
 
    不过,虽然速龙XP-M处理器的优秀表现让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站稳了脚,不过也正是在这个阶段,Intel前进的脚步却更加迅速了。
 
    2003年3月12日,Intel正式发布了迅驰平台,这个集处理器、芯片组、无线网卡于一身的移动平台虽然看起来有些强制消费的味道,但是它使用上的便捷,再加上Intel强大的号召力,让这个全新的平台立刻就成为了笔记本市场上的主流。虽然说多年的努力让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迅驰平台的出现,却把AMD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 从64位开始领先,炫龙64X2让AMD首次跑在Intel之前

    Intel的迅驰平台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全新设计的奔腾M处理器虽然降低了时钟频率,但是却拥有更强的性能,Intel自身有拥有非常强劲的芯片组设计能力,855系列芯片组也实力非凡,集成的无线网卡在普及无线网络的同时,还切实让许许多多的用户体会到了“移动”办公的乐趣。

    迅驰平台的巨大成功让AMD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平台化发展是一条很好的道路,但是AMD的芯片组研发能力显然无法与Intel相提并论。那么,怎样与Intel进行对抗呢?AMD选择了64位运算。

    2003年9月23日,AMD正式公布了其全新的处理器产品,台式机方面是速龙64(Athlon 64),而在移动处理器方面自然就是移动速龙64(Mobile Athlon 64)了。两个系列的处理器都采用了Clawhammer内核,支持64位运算,不同的是移动速龙64核心电压更低,在运行时消耗的电力以及产生的热量都更低。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移动速龙64,直到3年后,Intel才推出64位运算的酷睿2处理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微软迅速提供的支持,是AMD的64位战略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AMD支持64位运算的速龙64与移动速龙64诞生之后,人们都惊讶于这款超越了时代的处理器。虽然当时支持64位运算的程序还不多,但是不少利用补丁支持64位运算的软件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尤其是各种游戏在64位补丁下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画面,让人们对64位时代充满了期待。当然,这里面微软所提供的操作系统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带着人们对64位笔记本的期待,更多的厂商加入了AMD阵营。各个早就已经与AMD关系密切的国际厂商暂且不提,更多的国内品牌笔记本也都展开了与AMD的密切合作。价格非常悠人的神舟,与法拉利合作的Acer,都推出过非常经典的AMD笔记本。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神舟与使用AMD速龙64处理器,开发了性价比超高的机型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Acer则将AMD速龙64处理器,应用到了火红的法拉利笔记本上
 
    在移动速龙64大出风头之后,Intel则只是在外频、处理器二级缓存上做文章,技术升级的步伐并不大。而这时,AMD则开始在自己的弱项,移动处理器的功耗上开始努力。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炫龙64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AMD在功耗控制方面也可以做得很好
 
    2005年4月,移动速龙64的继任者——炫龙64(Turion 64)正式登场,其中强调节能的炫龙64MT的功耗仅有25W,这已经与Intel当时的主力产品Dothan核心奔腾M处理器相差无几了。随着它的上市,依然没有与AMD合作的笔记本厂商已经所剩无几了,同时拥有自有品牌与大规模代工工厂的华硕电脑,也开始在其主流产品中,使用AMD的处理器。

64位+X1600的威力 华硕A6000独家测试

 华硕A6系列中炫龙64与ATI X1600显卡的配合性能表现非常出色

    64位处理器,AMD这剑走偏锋的一招,让Intel有些促不及防,直到3年后的2006年,Intel才推出了支持64位运算的酷睿2处理器。即使是在酷睿2处理器推出之后,人们在谈到64位运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想到AMD的速龙64处理器。
 
    64位运算,为AMD赢得了很长时间的技术领先,也让人们在迅速接受Intel的迅驰移动平台的同时,一直没有将AMD遗忘。正是因为移动速龙64的出现,让AMD保住了在移动处理器市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得以继续与Intel竞争下去。
 
● 平台对平台,AMD最终走向平台化,对抗Intel迅驰

    Intel在64位运算上被AMD抢占了先机,而且一抢就是3年,这让Intel急需一个契机来搞一些新的东西。在2006年,Intel开始将笔记本处理器朝双核化发展。在双核化发展上,AMD自然不会让自己落在后面,在台式机处理器利用速龙64 X2(Athlon64 X2)与Intel对抗之外,移动处理器方面,它们也推出了炫龙64 X2(Turion64 X2)。

    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虽然说AMD的双核处理器在上市时间上要略晚于Intel的产品,不过由于它能够支持64位技术,并且价格比较低廉,再加上AMD已经获得的大量厂商支持。因此,在炫龙64 X2上市之后,我们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无论是国际厂商惠普、戴尔、还是国内厂商华硕、Acer、明基、神舟,都有多款热门笔记本采用AMD处理器,而且由于性价比比较高,这些产品销量也都非常不错。从来没有一款AMD的移动处理器,能够像今天的炫龙64 X2一样,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

徐静蕾助阵 AMD正式发布64位双核炫龙

 从来没有一款AMD移动处理器,能够像炫龙64 X2一样受欢迎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AMD笔记本已经得到了笔记本厂商的广泛支持

    在以“龙”为名的处理器尚未诞生的时候,在还没有专用的移动处理器的时候,AMD甚至只能将台式机处理器交给笔记本厂商使用。而现在,AMD的移动处理器之路从移动毒龙、移动速龙,直到炫龙这样一路走来之后,到64位运算、双核心技术都应用的笔记本领域之后,AMD以“龙”为名的处理器,已经完完全全地被人接受。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06年12月,AMD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9.4%。从零开始,到几乎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AMD走过了一条坎坷但最终光明的龙腾之路。不过在未来,AMD在笔记本市场上,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处理器方面的竞争了。

● 以开放对抗封闭,AMD与Intel的平台化之战

    在成功收购ATI之后,AMD拥有了强大的芯片组及图形处理器的研发能力,终于,它也要开始向平台化进军了。

    AMD的第一款移动平台代号为“Trevally”,包括Socket S1接口的炫龙64 X2处理器、RS690T芯片组以及SB700南桥芯片。与Intel的迅驰平台相比,它不限制无线网卡的有无与种类,同时还能够支持“MXM”规格的可更换独立显卡,拥有非常强的开放性,这一点是Intel的迅驰平台所无法比拟的。

从K6-3到双核心 AMD经典移动CPU大全

对抗迅驰四 AMDRS690T芯片组支撑2007

 炫龙64 X2处理器与RS690T芯片组是AMD新移动平台的核心

    “开放性”,这是AMD新移动平台的优势所在,虽然这优势并不一定能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开放性一定会给AMD带来可观的回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单一的移动处理器到现在的整体移动平台,AMD走过了一条艰辛但成功的道路。虽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是我们可以从今天来展望未来,带着以“龙”为名的处理器,AMD在笔记本市场上,一定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不过,AMD如今面临的竞争压力比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7年5月9日,Intel正式发布了迅驰4代平台SantaRosa,新的迅驰平台性能更强劲,更加节能,而且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而且从已经上市的产品价格来看,也不算太贵。

    AMD最新推出的“彪马”(Puma)平台,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与Intel的迅驰4代进行对抗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详细细地为大家解析它的每一项特性。

●激情碰撞 AMD Puma“彪马”VS 英特尔Santa Rosa“迅驰4” 技术规格对比

    据现有资料了解,AMD Griffin“格里芬”处理器基于最新的K10架构,与Barcelona/Phenom一致。新处理每个核心的缓存容量将提升到1MB,集成全新设计的内存控制器,支持Hyper Transport 3总线,搭配全新的北桥芯片组。Griffin将依然采用65nm工艺技术,预计该处理器发布时,AMD也可能开始尝试45nm制造工艺了。

     Griffin处理器将在今年底左右量产,基于该处理器的笔记本将在2008年中期大规模上市。从这个时间点上看,Griffin的对手并非今天的酷睿2系列移动处理器,而是Intel 45nm工艺的Penryn“潘睿”家族移动芯片。AMD表示Griffin双核处理器TDP“热量设计功耗”在35W左右,并希望新平台笔记本的电池使用时间能够坚持5个小时以上,不过续航方面的数据更受OEM厂商确定的笔记本规格影响。

 Penryn处理器假想图

    由于目前关于Penryn移动芯片产品的具体技术规格知之甚少,迅驰4平台又是当前移动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技术规格最为详细。同时,为便于读者朋友明确AMD Puma移动平台的市场定位,了解它的技术特性。今天我们才编写了此篇Intel迅驰4平台与AMD彪马平台的技术规格对比文章。希望对您深入了解AMD新一代移动平台能有所帮助。(备注:有关迅驰4新酷睿2处理器的相关技术细节请参看《绽放的圣玫瑰!迅驰四代完全使用手册》

每个核心独立的频率电压调节

    在核心架构方面,Griffin与当前的Athlon 64 X2没有区别,不过在进行日常应用时,功耗将更低。AMD首先宣布了多核电源管理技术的新特性,即每个处理器每个核心的电压和频率都可以独立调整,达到省电节能的目的。Phenom处理器可以现实CPU和北桥电压独立,而Griffin领先一步,实现核与核之前的独立电压调节。这一功能与Intel为新Merom处理器中新研发的动态加速技术(Intel Dynamic Acceleration,简称IDA)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CPU的功耗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Power = ∝ * C * V^2 * F

    单独降低处理器的频率(F),将使功耗线性降低,但你会发现电压(V)和功耗是呈平方关系,这个因素影响更大。当然如果电压和频率同时受控,则效果最为理想,Griffin就是如此,并且实现了每个核心的独立控制。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AMD多核电源管理技术图示

买前必知 迅驰4必须要了解的9个问题

 Intel动态加速技术图示

    Griffin处理器每个核心可以运行在8档频率和5档电压下,并且与另外的核心毫无关系。此外Griffin还支持更深度的休眠状态,目前AMD正在研发C6休眠状态的可能性,这也是Intel移动版Penryn所将支持的特性。目前AMD还没有确认Griffin是否可以支持C6状态,但由于距离发布尚早,我们相信随着AMD处理器研发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特性终将赋予Griffin处理器。而对本文的对比对手新酷睿2处理器目前只支持官方宣称的DC4休眠状态,换局话讲新酷睿2处理器所支持的DC4休眠只等同于C5模式。

    小结:由于目前还没有最终电池续航能力测试成绩,尚不能断定AMD Puma平台的续航能力一定强于现有迅驰4平台。但从规格上讲,Puma平台还是高于迅驰4一个级别的,这也符合现有技术发展的趋势。

● 全新的内存控制器

    尽管前面我们说到Griffin依然是基于K8架构,但其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将有大幅改进,并且其中的很多特性是来自于Barcelona/Phenom。这里我们看到了新的DRAM预取器,和Phenom之中的稍有区别。但是很多K10架构中的高效改进,Griffin中都有出现。

    当年当AMD将内存控制器集成至CPU内部时,我们看到了崭新而强大的K8构架。如今,Griffin的内存控制器在设计上将又一次极大的改进其内存性能。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集成内存控制器的AMD处理器

    Intel Xeon服务器所有使用的FB-DIMM内存一大优势是,可以同时执行读和写命令到AMB,而在标准的DDR2内存中,你只能同时进行一个操作,而且读和写的切换会有非常大的损失。如果是一连串的随机混合执行的话,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如果是先全部读然后再转换到写的话,就可以避免性能的损失。此前,K8内存控制器就采用读取优先于写的策略来提高运行效率,但是Griffin则更加智能化。

    但是读取的数据会被先存放在buffer中,而不采用先直接执行写,但当它的容量达到了极限就会溢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才对读写之间进行切换,同时可以带来带宽和延迟方面效率的提高。K8核心配备的是128-bits宽度的单内存控制器。但是在Griffin中,AMD极有可能把它设计成两个64-bit,每个控制器可以独立的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带来效率上的不小提升,尤其是在四核执行的环境下,每个核心可以独立占有内存访问资源。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Griffin中集成的北桥部分(注意不是主板北桥)也被设计成更高的带宽,更深的buffers将允许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同时北桥自身已经可以使用未来的内存技术,比如DDR3。关于K10内存控制器的更多详细介绍,请看我们之前的《革命性变化!AMD四核Barcelona全解析》一文。   

    小结:处理器整合内存控制器可以说是一项杰作,拥有整合内存控制器的K8构架仅依靠512KB的L2缓存就能够击败当时的对手Pentium 4。直到现在的Athlon 64 X2也依然保持着Intel 2002年就已过时的512KB L2缓存。受工艺技术方面的影响,AMD方面依然不会很快推出大容量缓存的移动处理器。不过将内存控制器由北桥中提出整合在处理器里,是解决处理器L2缓存过低的聪明做法,这种做法已被现有应用证明是便捷高效的。同时,由于处理器的电压比北桥更低,所以进一步降低了功耗水平,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从这点来说,Puma平台是强于未整合内存控制器的Santa Rosa平台。

● 移动版超传输总线3.0

    和AMD下一代Phenom处理器一样,Griffin也将支持HyperTransport 3总线,这将让处理器和外部交换数据的带宽更高。Griffin中的HT界面一个重要特性,依然是在能源管理优化方面。

    贴士:HyperTransport最初是AMD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可以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HyperTransport采用类似DDR的工作方式,在400MHz工作频率下,相当于800MHz的传输频率。此外HyperTransport是在同一个总线中模拟出两个独立数据链进行点对点数据双向传输,因此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视为翻倍,具有4、8、16及32位频宽的高速序列连接功能。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在默认情况下,Griffin处理器拥有两条x16 HT3.0连接(一条负责数据流入,一条负责输出)。但是受电源以及带宽条件的决定,这些连接可以动态的调整为x8、x4、x2或者完全关闭状态。并且流入和输出的连接是完全独立,互不影响(例如流入连接是x8状态,而输出连接为关闭状态)。这样设计的结果,自然可以保证更加省点,让电池使用时间更长。

    小结:Griffin处理器拥有的两条x16 HT3.0总线,无论从运算效率、数据带宽以及节电性方面,都领先于Santa Rosa平台单纯降低系统前端或让某一核心进入深度睡眠的做法。虽然迅驰4平台的这种技术设计,在目前来说已相当领先,但它必然被即将发布的AMD Puma平台所超跃。又或许Intel的下一代迅驰平台会有更为先进灵活的技术手段,这也正是消费者所希望看到的竞争态势。

1● 更好的热量控制特性

    在热量控制方面,Griffin比其前辈做的更出色。之前移动K8核心只是简单的配备了一个热量二极管,负责报告处理器的温度。而Griffin中每个核心都安装了专门的热量传感器,在热量的监测方面更为准确。

    目前一代的Turion炫龙系列处理器是通过SMBUS来交换热量数据,不过由于采用外部热量监测模式,需要额外的电路设计。而Griffin则支持整合的SMBUS界面,可以直接与芯片组交换数据,无需额外的电路和芯片,缩短数据传输时间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耗电部件,最大限度延长电池有限的续航时间。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Griffin还支持DRAM内存温度监测(需要通过在内存模组附近安装一个额外的温度传感器),通过预先设定好的温度限制,可以防止内存温度过高导致烧毁的惨剧发生。

    小结:散热一直以来都是笼罩AMD上空一块挥之不去的阴云,也是竞争对手每每必提的技术软胁。通过现有Griffin处理器的关于散热技术改进的信息,我们还很难判读其是否真如AMD官方宣传所说的那样优秀。这个问题还有待以后的实物检验。

● AMD移动芯片组简介,与迅驰4的简要对比

    Intel将移动处理器、芯片组以及无线模组捆绑,打上迅驰的标志捆绑销售。AMD在收购ATI之后,芯片组方面也有了支持,似乎也有意效仿Intel的方式,以Griffin处理器为主要核心,辅以相对映的主板芯片组,整体打包出售给整机厂商,打造属于AMD独有的移动平台品牌。不过和Intel不同的是,Puma平台只包含处理器和芯片组,无线网卡则由第三方厂商提供,显然这种方式更为零活,利于笔记本厂商降低最终成本。Puma平台中的处理器Griffin前面我们已经有所介绍,而其芯片组将是RS780。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RS780芯片组将支持Hyper Flash特性,其原理类似于Intel迅盘Turbo Memory,但和Intel Turbo Memory(迅盘)不同的是,其并不是通过PCI Express总线,这会有效缩短数据调用时间,并且计划此部件将采用开放授权的生产方式。AMD将针对Hyper Flash开发一种特有的界面来连接南桥和Hyper Flash控制器。根据AMD表示,PCI Express总线在处理NAND闪存时并不是最节能高效的,所以他们拒绝追随Intel。AMD预计自己的Hyper Flash性能表现要大幅优于Intel同类技术。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AMD RS780芯片组图示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英特尔965芯片组图示

    RS780M是AMD(ATI)第八代集成显示核心的移动芯片组,它将与Griffin处理器共同打造AMD Puma平台。它集成DX10级别的RV610显示核心,支持 PCI Express 2.0 和HyperTransport 3.0 。RS780M将搭配SB700南桥,可以提供6个SATA 3Gb/s、 RAID 0/1/5/10、 14个USB 2.0接口。可以肯定的说,AMD RS780M移动芯片组的技术特性都会优于现有的Intel 965移动芯片组,再次说明了AMD Puma平台既定竞争对手不是Santa Rosa,而是还未登台亮相的“迅驰5”。

    小结:我们也看到与Intel的迅驰4平台相比,AMD Puma平台并不限制无线网卡的有无与种类。而且,AMD类似于“迅盘”技术的HyperFlash闪盘部件也计划以开放授权的方式大规模生产。这都将有助于笔记本研发厂商降低笔记本的整体制造成本。以此来看,AMD Puma平台表现出的技术开放性,是Intel Santa Rosa平台所无法企及的。

● AMD诱人的低成本双显卡技术

    不久前AMD刚刚发布了R600架构图形芯片,而RS780将会集成R600架构的移动版本图形核心。关于R600您可以参看我们的专题报道《ATI Radeon HD2000深度解析评测》。RS780整合的GPU将支持H.264硬件级解码加速,并且继承桌面R600的全管线UVD架构。由于持有ATI移动视频解决方案的先天技术优势,RS780M的视频解码性能也相当出色,可以实现高画质输出和低 CPU 占用率。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另外,新平台中一项比较有趣的特性名为PowerXPress,什么是PowerXPress?简单讲就是所有Puma平台笔记本都会整合显卡,但是用户依然可以选择安装独立显卡来提升游戏性能表现。AMD表示,自己的整合显卡在功耗表现方面将会非常低,当笔记本在电池使用模式下,系统将会切换到使用整合显卡;当外接电源时,系统则会屏蔽掉整合显卡转而使用性能更强的独立显卡。

双显卡自由切换!索尼双核独显笔记本

 双显卡配备的索尼笔记本

    其实这种想法目前在很多笔记本上已经有所实现,只不过AMD将其进一步优化。AMD表示,PowerXPress功能在进行图形核心之间的转换时完全是无缝操作,不需要重启,并且没有任何打断提示,用户自己可能都感觉不到。

    小结:虽然此功能相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做为消费者可能最为关心的还是该功能的实现成本。编辑认为,以AMD的经营策略来看,集成该功能的Puma平台笔记本上市后,为了产品竞争力,必然会与现有产品价格保持在同一水平线,AMD眼下还是会继续走性价比路线的,这点还请消费者放心。

●煮酒论英雄,AMD未来移动市场之路(一)

    此前,AMD院士斯坦曼指出,Griffin是AMD第一款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移动处理器。AMD此前销售的笔记本处理器,基本上就是台式机处理器的节能版本。他说,如果研究一下我们目前的产品就会发现,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芯片的基本架构相同,通过采用新的架构,AMD可以进一步降低芯片的能耗。

    在最新的Griffin处理器中,两个内核和整合的内存控制器位于不同的电层上。通过使Griffin中的组件位于不同的电层上,在一个内核运行时,另一个可以处于“沉睡”状态。目前,AMD芯片的时钟频率可以降低到800Mhz。Griffin中相互独立的内核能够以相当于芯片标称时钟频率作分之一的速度运行。如果Griffin芯片的时钟频率是2.4GHz,其一个内核的时钟频率可以低至300MHz。斯坦曼说,我们可以在低频率状态下完成一些工作。

    另外,当不处于运行状态时,Griffin处理器能够关闭HyperTransport 3中的一些数据通道。这些节能技术主要由处理器和芯片组控制,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实现的任何节能技术。Puma通过PowerXpress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能耗。在使用电池时,PowerXpress能够关闭笔记本电脑中的独立显卡,而使用集成在芯片组中的图形处理芯片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本本也用彪马 AMD次世代移动平台解析

 已经曝光的AMD Griffin处理器

    以上言论皆可表明,AMD正在努力解决多年来基于AMD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时常被散热不利所困扰的技术难题,这也是被竞争对手攻击的最大软肋。此次AMD在英特尔发布驰迅4之后,适时推出为笔记本量身打造Puma移动平台的各种好处是不言而欲的。首先,正如前文所讲,AMD Puma平台的第一项技术革新,无不与提高能耗、降低部件发热量和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相联系,这几件事同样是整个笔记本行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虽然06年以来AMD移动市场的市占率大幅攀高,但依旧距离英特尔移动产品的市占率甚远。AMD移动处理器或使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经常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地步。终端市场的疲软,并不能代表AMD移动处理器的性能不济。凭心而论单以性能论处理器运算性能的话,两家同级别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应在伯仲之间,这也是AMD处理器能在DIY零售市场或整机市场大展拳脚的原因之一。

●煮酒论英雄,AMD未来移动市场之路(二)

    如果我们仅以DIY市场表现判别话,AMD自当有足够的资本与英特尔“煮酒论英雄”。怎奈已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时,纵观近几年DIY或台机市场态势,全球各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萎缩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笔记本终将融合台式机全部功能,成为消费者首选PC产品。在此大势之下,AMD必然调整研发重心,发力移动产品市场。但移动领域也是英特尔苦心经营多年后,才有今天之市场成就,岂能随便容纳AMD进占。携迅驰移动平台之威力,兼有广泛的行业人脉,必然全力打压AMD。AMD能有今天之成绩,实属不易!

 AMD-ATI相结合

    虽然如此,AMD自然会寻觅反击良机,壮大自身实力。所以才有了06年7月并购显示芯片研发巨子ATI一篇,AMD无疑是相中了后者芯片组的设计能力,以及它在移动独显市场超高的话语权,同时又俘获了英特尔的一个重要合伙伴。AMD这一并购动作可谓一举多得,但有得必有失,直接导致了英特尔急于在自家的迅驰4平台上清除ATI独立显卡身影,引入NVIDIA独显产品,并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举动。

图四

 曾经甜蜜如漆,现在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透过两家公司在移动市场的博弈,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若想在移动市场站稳脚跟有所发展。除去拥有性能强劲的处理器外,还必须拥有与其配套的移动平台部件,并且整套产品平台产品还需出自自家手里。只有这样命运才能撑控在自己手中。

    移动市场不比DIY零售市场,移动处理器产品若想挣得利润,还需经过笔记本厂商的转换。笔记本厂商在采购移动处理器的同时,还会采购与其配套的主板芯片组。此前,AMD虽与NV合作甚好,但仍时有出现因NV研发、生产方面出现问题,而耽误AMD出货的情况。另一层意思,AMD惧怕有朝之时会因主板芯片组问题受制与人。此时收购ATI,自主研发移动平台产品的好处则表露无疑。虽然如此,AMD多种场合下仍旧表示希望看到NV介入AMD处理器芯片组的研发工作。

4999-6999元主流笔记本 五一选购攻略

 AMD正在转变

    再一方面,AMD在并购ATI后,已然由单一芯片供应商转变为平台方案解决商。这次推出Puma移动平台,也是借荐英特尔迅驰平台的成功经验,希望打造属于AMD的移动平台品牌,改变消费者心中既有的处理器供应商的形像,以迎合消费者的惯性消费习惯——“配套的PC产品才是运算性能和兼容性最好的PC产品”。但AMD并没有完全学习竞争对手英特尔的做法,要求笔记本厂商必须购买自己的处理器、主板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才能给予迅驰平台的认证。最新的“迅盘”模块,英特尔也是同样要求OEM厂商购买自己组装套件。

    由于垄断的存在,这无疑增加了笔记本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成本终将转嫁给未端消费者。相比来说,AMD则要宽松许多,他允许笔记本厂商自行搭配无线网卡、Hyper Flash组件,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能增加笔记本机型的市场竞争力,间接拉低笔记本的终端零售价格,给予消费者实惠。

    结语:在未来的一年中,AMD将以开放的Puma移动平台作为主力,继续与英特尔较量这场猜不到结局的世纪之战。AMD能否以自己的“开放”政策战胜英特尔的“封闭保守”?还是英特尔在未来几年间依然强势?我们将拭目以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