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是帝制朝代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这个朝代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它留给我们的资料也最翔实,现在根据清朝来的影视作品,戏说这个戏说那个,这个王朝那个王朝,可是我们的历史不能戏说,在一次次的变革中,文人总是在寻找着认同和被认同,而这个过程中的历史,文人的历史在整个长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大辫子可以称的上清文化的代表,而长期以来汉人受的教育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丝毫损伤……”这一条辫子引起的是文化的冲突“……一切军事争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憾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真正变得严重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这一次的“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让更多的文人感到了气节的损害,这比要他们的命还重要。所以很多文人谋求“反清复明”。 `4}zB#3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个文人的热血和头颅而停下前进的步伐,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文人也在清政府的政策下观察着,适应着,最终也在经历完阵痛后开始和清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历史的选择,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出现了象王国维先生那样的清文化的追随者“……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而这一次余先生把他的高度提升为“……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qS>P,>C
一部历史,实是文化的纠葛,所以我称之:历史是文人的苦旅! ~d?7\:n
C78YHjy
8Z:NT_Ss
后记:惶惶间,把自己的思绪述诸笔端,但打完最后一个字还是意犹未尽,大学期间读到几本关于清末的典籍,内容是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传记,很多东西是历史书上未能见的,也许只有看到这些东西才能感觉到血肉。现在电视上很多电视的不客观和戏说等等让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有一个电视剧《杨门虎将》片头上杨家将出兵的时候竟然是从天安门里走出来~~~汗``` 或者我们应该多反思一下:;历史不是娱乐,我们该从中学些什么``` ${ad[hs
PS我写的有点沉重了 呵呵 不知我写的东西是不是退步了,多批评```不过我这一刻坐在这里忘记一切去神游去写作真的是很快乐 ,谢谢!这样的快乐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