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3089阅读
  • 19回复

『煮酒论史』 [历史随笔](ZT)(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转载)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 8Dl(zYK;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这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与人发生了矛盾。 zf8SpQ2~  
     7#wB  
  也是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明白了自己其实还差得远。所以我希望能重新开始,下面的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Q*x"G#4>  
     V0D&bN*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望大家能给予评价 R1 SFMI   
     [ PN2^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就姑且叫《明札记》吧,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jvv=  
     +UWv}|  
     ?#a&eW  
     Jqzw94  
     2ih}?%H8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Y'000#+  
     :ek^M (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y =sae  
  性别:男 [^GBg>k  
  民族:汉 &3IkC(yD  
  血型:? sCJ|U6Q-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1yF[<a  
  职业:皇帝 ,~,q 0PA7J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rMVcoO@3  
  生卒:1328-1398 T-yEn&r4)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WI&A+1CK-5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u ]y[g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O<' Qp,[: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ogSDV   
     =p5]r:9W  
  主要经历: t ]Ln(r  
   1328年——1344年 放牛 1.u^shc&|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UUDbOxD^w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f6J]=9jU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DwI'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dn}EM7:Z  
     tBkgn3w  
  一切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Q_p&~PNy5  
     iz;5: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出生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JRZ?/<1  
     |%5pzYe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O*/%z r  
     ysi=}+F.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IAzFwlO9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p2(ha3PW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Y2Hd$rs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NRG06M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q_ ^yma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Tv~ *|a  
     ,d*1|oUw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A",}Ikh='`  
     $,O8SW.O$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ca ? #  
     ]#DCO8Vk  
  因为,他要吃饭 lO|LvJyx  
     y+Nw>\|S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作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Q }^Ip7T  
     %5+X  
  这就是十六岁时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y|+5R5}K  
     T~$Eh6 D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_'Jjt9@S  
     L|<j/bP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b 1.S21  
     L_9uwua.B~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Fs~*-R$  
     x>mI$K(6M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但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V[fPJ  
  他想的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15'~ ]d  
     g]JJ!$*1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4".I*ij  
     r [^.\&-  
  这一年,他十七岁。 ._>03,"  
     u0<yGsEGD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AE{rvP{@  
     @D*PO-s9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6-10-29
好看的话 我继续发 呵呵 "9^b1UH<  
y5=,q]Qjk[  
今天发到这里了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6-10-29
陈友谅在杀掉倪文俊后,以所谓匡扶之功成为了天完国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有带兵才能的人。 z]hRc8 g}d  
     X%<qHbKB,  
     汉高祖刘邦问过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告诉他只有十万,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兵不是越多越好,关键看在谁的手里,怎么使用,而陈友谅的能力远远不是十万兵可以包容的。 ed5oN^V.<  
     _3%:m||,XP  
     与他相比,徐寿辉就差得太远了,这个人确实是个好人,但除了好人,他什么也不是,陈友谅每天看见徐寿辉高高在上的坐在宝座上就来气,这个废物为什么坐在上面,我还要向他请示,当这个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Y)lr+~84f  
     ?kZ-,@h:  
    要除掉徐寿辉很容易,但之前一定要先解决他的那些明教兄弟,第一个就是赵普胜。 3mYW]  
     `Rq|*:LV  
    于是,不久后,赵普胜以图谋不轨的名义被杀掉,丁普郎和傅友德不是白痴,看情形不对,就溜了,跑道朱元璋处继续当差。 ipMSMk7gx  
     - |DWPU!"  
    此时的徐寿辉真正成为光杆司令,是陈友谅手中的棋子,于是在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中都出现了这么一段奇怪的描述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进攻朱元璋。 5tkKd4VfL  
     h]~FYY  
    进攻,还是被人挟持的,做皇帝到了这个地步,还不如死了好 re%XaL  
     #6#n4`%ER  
    徐寿辉并不想死,他把权力交给了陈友谅,只是希望活下去。 Bca$%3M  
     4P)#\$d:  
    陈友谅是属于那种“卧榻之前岂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绝不会放过徐寿辉。  ? .SiT5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够精确),陈友谅率领十万军队顺江而下攻克朱元璋的采石,他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通庙拜神,徐寿辉一向对这些活动很是热衷。于是他应邀来到了庙里。 ]D5Maid+  
     Md>C!c  
     当他来到庙里时,陈友谅正站在窗前,身边站着两个卫士,外面下着很大的雨 yc9!JJMkH  
     nG5\vj,zB  
     陈友谅没有理他,徐寿辉多少有些尴尬,他走到陈友谅身边,以一种近乎讨好的语气说道:我们就要打下应天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RuVk>(?WK%  
     "8ZV%%elp  
     陈友谅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说: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k;\2 +  
     `_GCS,/t  
     徐寿辉懵了,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当它到来时,还是那么残酷。 ZRc^}5}WA  
     rxol7"2l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s}Go")p<:  
     UMNNAX  
    死一般的沉默 |Fze9kZO  
     H!}L(gjEG  
     徐寿辉的汗和眼泪都下来了,他心中的恐惧就像一只大手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z}-R^"40  
     D}}?{pe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 z]%@r 7  
     Jia@HrLR  
    陈友谅终于回头了,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他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Y-'i;j?  
     `Nvhp]E  
     卫士上前,从预先准备好的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BcpbS%S  
     RJ0,7 E<B  
    徐寿辉倒下时最后看到的是陈友谅那冰冷的目光。 W!.FnM5x  
     _8K8Ai-~.>  
    卫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大殿,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的登机大典。 N lm}'Xt  
     lU=VCuW!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Jpp-3i.F#  
     '>1M~B  
    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徐寿辉,你不懂。 Z)~?foe'  
陈友谅虽然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讲道义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他的大汉国的年号是“大义” MD1X1,fk  
     K\B!tk  
    真是够狠,弑君夺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号取名大义,这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这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在他眼里,什么仁义道德都是狗屁,你们不是不耻于弑君的行为吗,道学先生们,我就做给你们看看,我的年号就叫大义! :O@n6%pSL  
     paN=I=:*M  
    诚然,这样的一个人是难于对付的,要对付这样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规矩是不行的。 &-^*D%9  
    谁能够对抗这样一个可怕的人 euT=]j  
     ?(B}w*G~  
    看来只有朱元璋了 7z,  $  
     OA9 P"*  
     $U7/w?gc'  
     Kc^ctAk7;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感觉到了这个对手的潜力。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谁对他们威胁最大,他们的心里很清楚。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但绝不能小看他。 P%yL{  
     kzUj)  
    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掌控天完国的政权,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双方从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头疼,自己只是占了点地盘,干嘛总和自己过不去,本来兵力已经不堪敷用,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六月,朱元璋的部将投降了张士诚,此时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Oz_CEMcy  
     3;}YW^oXq  
    他要和张士诚谈判,并写信给张士诚,大致内容是,我是贫苦农民,你是私盐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干嘛非要打我呢,咱们两家和平相处吧,时不时去串个门不是很好吗。 "#0P*3-c  
     RWM~7^JA  
    朱元璋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和徐寿辉开战,两线作战非常不利于他,可张士诚也不是等闲之辈,看出了朱元璋的计谋,他回信给朱元璋,大意是,你是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我已经和徐寿辉约好,非灭了你不可。 yVn%Bz' [  
     3HP { a  
    谈不拢,那就打吧 j?$B@Zk  
     DH _~,tK9  
    同年七月,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早有准备,命令当时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打过去,到了第二年(1357年)攻克了常州,之后在攻克宁国的战斗中,常遇春充分继承了夏侯敦受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身中三箭(贯通伤)仍然坚持作战,又攻下了宁国。张士诚一败涂地。 mM/#(Ghl  
     _'Vo3b  
    其实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差,人数也多于朱元璋军,但却惨败,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结论。 # Dgkl  
     yRyRH%p)  
    常遇春 7u^wO<  
     bL0]Yuh  
    常遇春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不长,他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时候才来投奔,虽然晚来,他却一点也不客气,开口就说,我到这里来就是当先锋的,把先锋印给我吧。 ~MB)}!S:  
     /#: *hn  
    朱元璋见过的狂人不少,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狂的,他很生气的说:你小子不过是个吃不饱饭的难民,到我这里来混饭吃的,我怎么可能给你这样的官位呢(明史记事本末)。常遇春却笑着说:你等着看吧 %j17QD8  
     |SMigSu r`  
    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U(S?:hvW  
     hV`?, ~K  
    在朱元璋攻克采石的战役中,元朝军队在岸边列阵,朱元璋的水军无法靠近,看着干着急,正在此时,常遇春的船只经过,朱元璋顿时想起了他的话,对常遇春大喝道:小子,你不是要当先锋吗,现在是时候了! hF^JSCDz l  
     >zJkG9a  
    常遇春应声奋勇向前,单枪匹马持长戈向岸边元军刺去,元军接住了他的长戈(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矛),却没有想到常遇春的目的正是在此,他手握长戈顺势跳上了岸边(这似乎是个撑杆跳的动作),连杀数人开辟了滩头阵地,后面士兵一拥而上,占领了采石。 ;XZN0A2  
     B$JPE7h@[P  
    此战后,朱元璋重新认识了这个叫常遇春的年轻人,并亲自授予他总督府先锋的官位。 9dszn^]T  
常遇春是个天生的先锋材料,他善于使用骑兵进行突破,选择进攻位置准确,能冷静判断战场形势,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武林高手,个人武艺也甚是了得,这一优点在后来起了极大的作用。 XZ$g~r  
     Dqwd=$2%  
    但他也有个致命的弱点,他嗜好杀戮,而且是最不道德的那种——杀降 '#j6ZC/?  
     KdHkX+-R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从道义上说,对方已经投降,再动手似乎就不那么光彩,可他偏偏嗜好这个,这个嗜好也为朱元璋惹来了大祸。 Bw`?zd\*  
     lc fAb@}2  
    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徐寿辉身上,但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对手并不是那个虚有其表的徐寿辉,而是他背后那巨大阴影——陈友谅 &"tQpw5  
     ny^uNIRPR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做出的两个决策使得他成为了最终的战争胜利者,第一个决策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个决定让他避开了天下人的注意,当其他农民起义领袖帝王思想膨胀,扯张虎皮做大旗,锅里没几两米就敢开几千人的饭时,朱元璋充分利用了时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 q |Pebe=  
     =w_T{V  
    另一个决策是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两个人中间拿谁开刀,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张士诚比较弱,希望先对付他,并利用占据的江浙一带土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与陈友谅决战。应该说这个决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朱元璋在此时体现了他的天才的战略眼光。 Mx93D   
     dXY}B=C  
    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辞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正是用他的智慧告诉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5B8/"G  
     *qL2=2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时就很难说了。 }/NjZ*u  
     y<`:I|y  
    精彩!真精彩! $ <[r3  
     ;*Y+.?>a  
    如此之见识,此人不取天下,何人可取!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6-10-29
多谢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啊 0_^3 |n  
     z'>b)wY](  
    然而从此之后,张士诚就变了,从来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他,突然间有了全国最富的地盘,再也不用贩私盐了,有钱了,有房子了,拿着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 8193d%Wb  
     @1pfH\m  
    朱元璋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 yMgS0  
     \!>qtFT  
    这个人确实没有大志向,但他的的确确是个好人,还是个大好人,他生来就沉默寡言,待人宽大,免除了江浙一带的赋税,江浙一带的百姓受了他的恩惠,纷纷为他修建祠堂。但他的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做一个豪杰。 ZL!5dT&@W  
     ~^ '+ .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陈友谅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7L9TGn  
     3dtL[aVwY  
    但在介绍他之前,我们必须介绍他原来的老板,徐寿辉 @WKJ7pt`'N  
     3<a|_(K  
    徐寿辉,出生年月不详(死期倒是很精确),湖北罗田人,是个布贩,据说小伙子长得很精神,而且为人正直,是罗田第一美男子,由于经常被元朝的官吏勒索,所以对元朝心怀不满,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起义经过他的家乡,徐寿辉长期积累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准备造反,他的手段还是宣传封建迷信,这次是明教。 r:U<cL T[9  
     mv*M2NuhT  
    为了搞宣传,他还找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在麻城打铁的邹普胜(强人),另一个是江西和尚彭莹玉(大家应该熟悉),在宣传明教几个月后,他在大别山区发动起义,一举攻克罗田,他是红巾军的支流,所以也戴红巾,起义军连续作战,先后攻克黄州和浠水,并最终定都浠水县城, \Y:zg3q*  
     ] TZ/=Id  
    他的国号很值得一提,堪称自古以来最为奇特,叫天完(不是年号),这年号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个拆字游戏,把天完两个字的上面去掉,就可以发现是大元,这位布贩子唯恐自己的国号不能压制元朝,就想了这么个馊主意,在字上面讨个便宜。我每次看到这个年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 (h@~0S  
     *a(GG  
    当时徐寿辉的地盘很小,只有黄州和浠水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场却很大,元朝有的机构他都有,才那么几千人,就设置了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还有没有兵,估计是都去当干部了。另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此时一个浠水人参加了他的队伍,此人相貌不凡,写得一手好字,正是陈友谅。 [Q8vS;.  
厉害的陈友谅 G&6`?1k  
     /W}"/W9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中,很多的领袖没有抵挡住元朝糖衣炮弹的攻击,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只有这个人从头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统治,敢作敢当,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端的是一条好汉! K7qR  
     6k37RpgH  
    陈友谅,男,1320年生人,原姓谢,工作是渔民,浠水人,曾经在县里干过文书, 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由于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计谋,很快得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n=LB8R  
     {ueDwnZ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由于当时徐寿辉已经称帝(不识时务),元统治者调集几省军队,围剿徐寿辉,攻破国都,彭莹玉战死,徐寿辉这才清醒过来,他率领部队退到湖北黄梅一带打游击,同时对军队也进行整顿。然后红巾军大举反攻,重新夺取江西、湖南,并于汉阳县城(今武汉汉阳)重新建都,改年号为太平。 V3 ~&R:Z9e  
     J}@.f-W\j  
     _t X1z ^  
    当时徐寿辉改编部队的手法实在厉害,他在每个士兵的背后写下了一个佛字,并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这个谎话似乎容易被揭穿,因为士兵到了战场上就会发现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枪试试),这个谎话还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阵亡,那并不是这个字不灵,而是因为你的心不诚。也就是说没有死就是因为我写了字,死了怪自己,谁让你心不灵! ^v3J ld  
     vhU $GG8  
     这种类似二十二条军规的荒唐逻辑在当时倒是很有市场,所以他的士兵在上战场前都要念经,搞得很多元朝政府军也莫名其妙,还以为是碰上了和尚。 Q?Xqf7y  
     56Lt "Z F  
    与之相对的是他的将领们,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将,在徐寿辉手下有所谓四大金刚之称,分别是邹普胜(总司令)、 丁普郎(狂人,原因后来会说到)、 赵普胜(双刀无敌)、傅友德(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此四人带领部队横扫元朝军队,创立了天完政权。 a63Ud<_a7  
     01%0u8U  
    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如果有谁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和惩罚的,这种组织体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著名的洪兴帮,可是有讲义气的就一定会有不讲义气的。自古以来从无例外。 gHWsKE  %  
     m{yq.H[X  
    丞相倪文俊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在徐寿辉身边,深知此人除了长得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自己是博学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他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却被人捅破,没有办法,只能自汉阳逃往黄州,因为黄州是陈友谅的老巢。 NeewV=[%  
     W{}M${6&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谅,因为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拔了陈友谅,让他成为了军队中间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师傅。 2rf#Bq?7  
     K1- 3!G  
    可他忘记了一条中国人的古话 sa"!ckh  
     ~Bt >Y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xCu\jc)2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Rf5QA85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 b|.<rV'BTt  
     B-$ps=G+z  
    要分析这个人物,需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本是渔民,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相当于贱民,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是有着挥之不尽的鱼腥味,陈友谅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5f=a  
     cdL0<J b,  
    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以及那种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行动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着深厚的自卑感,对他而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 |Yi_|']#  
     &c= 3BEh  
    他努力读书,终于在当地县衙找到了一份写作文书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尊严,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时常听见的低语声和议论声让他发疯。 "t>H B6^  
     +5Y;JL<%/  
    原来读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在长时间的思考后,陈友谅似乎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让别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m<Eq  
     ge{%B~x  
    往上爬,不断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顶点,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终要在我的面前低下头来。 $cO-+Mr-~  
     j  W -K  
     于是,当徐寿辉的起义军来到家乡时,本是元朝政府公务员的陈友谅参加了起义,将矛头对准了发工资给他的元朝,他参加起义的动机明显与那些贫苦农民不同,这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的心中,信义和忠诚不存在。 clT[ ?8*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地位,是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再敢藐视他! 'L%)B-,n  
     c#fSt}J>C  
    在陈友谅所学习的东西中,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之类的人生哲学,厚黑学应该也是他的专长,倪文俊欣赏的也就他这一点,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陈友谅会把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 l0X]&Ex  
     <Um5w1  
    倪文俊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跑到陈友谅处时,陈友谅仍然友善的接待了他,为他准备了房间和换洗的衣服,陪他谈话,倪文俊顿感自己没有看错人,便把内幕合盘托出,越说越气愤,留下了眼泪,陈友谅平静的看着他,问出了关键的一句话: cw~-%%/  
     Ige*tOv2  
    “赵普胜他们怎么样了” RE;)#t?K  
     llpgi,-=  
    倪文俊更是悲从心中起,“他们那几个人,你还不知道,都是徐寿辉死党,不过,我们联手,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r)dXcus  
     zwlz zqV  
    好了,这就够了,我不用再问了 (6)X Fp&  
     o<Rrr,  
    一天之后,汉阳的徐寿辉收到了倪文俊的头颅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6-10-29
集庆就在眼前! \.`{nq  
     )KN]"<jB  
     此时的朱元璋是义军的左副元帅,而郭天叙是都元帅,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是右都副元帅,这个职位是刘福通封的,朱元璋的地位最低,但是显而易见,这两个人根本没有与朱元璋抗衡的本钱,军队的实际统帅是朱元璋。此时元朝的统治者们已经十分头疼,到处都是起义军,没有工夫去理会小小的朱元璋,朱元璋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向集庆发动了总攻。 h]^= y.Q  
     =#?=Lh  
     由于船只太差,而且过于小看集庆的城防,朱元璋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和九月连续两次攻击集庆,都被元军击败,然而失败对朱元璋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在这两次战斗中,郭天叙和张天祐都战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都元帅。 E@)9'?q  
     ]7%+SH,RdD  
     第二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 $4>x4*  
     E vD g{M}  
     穷人朱元璋终于摆脱了凤阳,摆脱了濠州,摆脱了滁州,来到了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业才刚开始,继续努力! dYp} R>+  
     6p~8(-nG  
     朱元璋占据了应天,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但从历史大势上看,他的形势并不乐观,自古占据北方即有天时地利,中国地势由北向南,由南方起兵进攻北方最后获得胜利,少有先例。 .!g  
     TI637yqCU  
    可是朱元璋此时占据应天,却是占了个大便宜。 ju/#V}N  
     "l-b(8n  
     我们介绍一下朱元璋的邻居们,住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朝军队,而住东南方平江(苏州)的是张士诚,东北面的是张明鉴的起义军,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什么名字),西面是徐寿辉。 T:w%RF[v9  
     ]nx5E_j2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邻居们个个都比他强,家大业大,朱元璋被他们围在中间,就好像是到外地打工的民工,寄人篱下,然而这些邻居们虽然并不喜欢朱元璋,但也正是因为他过于弱小,谁也没把他看在眼里,自己打来打去,没空搭理他。 DcNwtts  
     +2^Mz&I@b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邻居是刘福通,这个是兄弟单位的部队。帮助朱元璋挡住了元朝军队的进攻。元朝的统治者倒是很重视朱元璋,可是打不着。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的不能打。 vb]H $@0  
     ;-{'d8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他而言,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对他而言,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P{>-MT2E  
!u%XvxJwDb  
下面我们要介绍他的两个邻居,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张士诚和陈友谅。 HVM(LHm=:  
     NYF 7Ep; _  
     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如果他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朝代,应该都能成就大业,可惜,历史注定要让这个时代热闹一点。 4]ETF+   
     ap.L=vn  
     这是一场淘汰赛,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胜利。 d>`s+B9K0  
     c8qwsp  
     根据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我们先介绍弱一点的 Ccy0!re  
     Vg1MA  
     张士诚,男,1321年生人,职业是贩私盐,山东泰州人,在这里要说一下贩私盐这一封建时代长期存在的行业。盐是国家管制的物品,非经允许不能贩卖,但海水就在那里放着,不晒白不晒,不卖白不卖,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这条发财之道。 >Te h ?P  
     [kPF Jf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垄断必然造成行业的退化和官僚化,古代盐业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比官盐好得多的私盐。为了严格控制这一行业利益,历代封建政府,无论是汉、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也不管他们治国的方法是道家、儒家还是法家,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上,他们都遵照了韩非子的理论。 kBJx`tjtp  
     |&0Cuwt  
    这一理论认为:老百姓明知去河里捞金要处死刑还要去干,是因为存在着侥幸心理,所以要加大处罚力度。 #9@UzfZAwT  
     -f%J_`  
     对待贩卖私盐的处罚也是不断的加重,到了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约一百斤)私盐就要处死刑,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私盐贩子,看他的个头,应该不止卖一百斤私盐,居然还能通过大赦出狱,确实让人费解。 b:6e2|xf?  
     Ve|=<7%%S  
     那么张士诚的性格应该就清楚了,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怕死就不能干这个,此外,他应该是一个比较有钱的人,有钱就能交到很多朋友,最后,他对元朝统治应该有着刻骨的仇恨,因为这个政府不让他卖私盐,还处死了他的很多朋友。  ~&Y%yN^  
     JcI~8;Z@Z~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在山东泰州起义,他是私盐贩子,所以他的起义兄弟也大都是干这行的,他不属于以贫苦农民为主的红巾军序列,这就为他和朱元璋的长期矛盾打下了伏笔。 43o!Vr/ S  
     6vebGf  
     作为当时众多起义者中的一个,张士诚是通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决定他的历史地位的 t p3 !6I6  
最艰苦的战役——高邮之战 Z oQPvs7_  
     G:!'hadw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起兵后,连续攻占泰州、兴化等地,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Ht~o(]&&/  
     fTV}IP  
    现在看来,这个天祐纪年名字实在是取得好。 !wEz= i  
     q `^5<  
    张士诚的王位还没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来了,其实元朝的官员们也是认死理的,谁称王就去打谁,要是碰到个埋头造反不称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占了这个便宜。 IM&l%6[).  
     8H2A<&3i  
    我们上文提到过的元朝名臣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注意,这个是实数)攻击高邮,所谓“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元史),此时私盐贩子张士诚表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 a3E.rr;b  
     MDOP2y`2i  
    当时很多人都建议放弃高邮,张士诚考虑良久,说出了一句话:“我们还能去哪里呢” +>o} R?xj  
     tLe"i>  
    是啊,还能去哪里呢 ]MV=@T^8#  
     bRK[u\,  
    死也要死在这里! 0z=^_Fb  
     '645Fr[lg  
    元军用各种武器攻城,包括多种火炮,张士诚和他的两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就在城楼上坚守,所有的将士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更重要的是,这些起义者的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 WRfhxl  
     3^p;'7x  
    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抵抗而死! 至少死得悲壮! ]ZM-c~nL  
     ./E<v  
    于是,看似柔弱的小城高邮就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抵抗了百万元军三个月,这就是敢于拚命的力量。 u75(\<{  
     >iFi~)i_4y  
    正在高邮外城被攻破,内城即将被攻下时,元朝政府内部出现了问题。 GF^ ?#Jh  
     >`D$Jz,  
    在以往的史书中,我们总是看到很多奸臣,这些人只顾自己不顾国家,是大家痛恨的对象,比如秦侩,比如贾似道,总是在关键时刻来那么一下,坏了国家大事。事实证明,少数民族政权也有奸臣,也会来这么一手。 5TVA1  
     Lsz)\yIPj  
    之后的内容就是俗套了,小人向皇帝进谗言,皇帝担心外面的将军造反,限令立刻回来,于是脱脱撤离了高邮,他挽救元王朝的努力也就这么付之东流。 J nf@u  
     8z'_dfP=5  
    关键时候有天祐,名字固然取得好,但如果不能坚持那三个月,也不会有最后的胜利,所以决定张士诚命运的不是好的年号,而是他的勇气。 Ox}a\B8  
     'mU7N<Q$qQ  
    此战之后,张士诚名扬天下,他再接再厉,连续攻克江苏、浙江的富饶地区,成为占地不是最大,却最富有的人(不愧是做私盐生意的)。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6-10-29
滁州,地势险要,宋欧阳修曾有过“环滁皆山也”的议论,可见这确实是一块易守难攻的要害之地。 $WHmG!)*  
     +JRPd.B"@  
     但滁州的守军却远不像地形那么难以对付,开战之初,朱元璋手下勇将花云即率领上千骑兵以中央突破战术直冲对方阵地,元军溃败,朱元璋率领全军一举攻占滁州。  ~xV|<;  
     Ym/y2B(  
     在占据了滁州后,朱元璋又迎来了三个重要的人,分别是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请大家记住这几个名字,他们都将是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的主角。 0X[uXf  
     s2Hx ?~  
     这样看来,朱元璋出生的位置实在是人才多多,他招纳的谋士和将领无论和哪个时代的人才相比都不逊色,何安徽之多才邪! 6F4OISy%3  
     VLs%;|`5D  
     此时的朱元璋手下精兵强将,谋士如云,占据了滁州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之地,他的眼界已经不是小小的濠州,也不是滁州,而是天下 ;$$.L bb8  
     9a lMC  
     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ZowC#j  
f<v:Tg.[  
最后一个障碍 J}37 9  
     bO\E)%zp  
     朱元璋的顺利似乎并不能给他的岳父带来好运,郭子兴此时正被整得够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批斗,每次开会总是四个批一个,孙德崖几次都想下手,想想朱元璋就在不远的地方,实在不好善后,于是他就把郭子兴挤出了濠州城,让他下岗,自谋出路。 a>XlkkX  
     $3Srr*  
     此时的郭子兴才明白了人生的艰难,他也没有选择,只能去投靠他的女婿朱元璋,但想想自己以前那样对他,他还能善待自己吗。 qJf=f3  
     :Vl2\H=P  
     到了滁州,他的顾虑打消了,朱元璋不但不念旧恶,而且还把统帅的位置让给了他,更让人吃惊的是,朱元璋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 ;Alw`'  
     EwH_k  
     他决定把自己属下三万精兵的指挥权让给郭子兴,统帅的位置也就罢了,毕竟是个虚的,但兵权也交出去,就让人吃惊了,郭子兴百感交集,他其实从来没有信任过这个女婿,甚至还考虑过害他,他也曾问过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朱元璋诚恳地说,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记您的恩德。 <\C/;  
     } qn@8}  
     郭子兴终于明白,自己错了,朱元璋是对的。 i*-L_!cc:  
     47 *,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原先企图杀害朱元璋的人也对他敬佩万分,这中间包括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 25CO_  
     F9 q9BH  
     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F1UTj "<e  
郭子兴带了自己的几万人来,滁州的粮食不够吃了,朱元璋进攻和州,攻下来后就住在那里,将滁州让给了郭子兴。 #> @~3kGg  
     b Q6<R4  
     而此时濠州城中的孙德崖由于兵多粮少,强行要求到和州混饭吃,朱元璋正头疼,此时却得到了另一个消息,郭子兴得知孙德崖来了,也带了几万人来,要打孙德崖。于是小小的和州一下子挤了十几万人,而且两个对头正好碰上了,那就打吧。 dyMj=e  
     WyD L ah^/  
     可是打不起来,为什么呢 n%1I}?$fO  
     i%eq!q  
     因为人太多了,何州只是一个小县城,一下子来十几万人,城里城外水泄不通,就好像我们今天的黄金周旅游景点一样,别说打仗,想转个身都难。 `U[s d*C"  
     ?ta(`+"  
     既然不能打,那就谈吧 wEJ) h1=)^  
     s`Z'5J;S  
     看来孙德崖还是讲道理的,他表示,自己毕竟是外来的,还是自己走吧,朱元璋当即去为他送行,此时孙德崖在城内,他的士兵在城外由朱元璋陪同,但谁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个人在蠢蠢欲动。 v<c@bDZ>  
     d0MF\yxh  
    这就是郭子兴,郭子兴是不讲道理的,他只记得孙德崖多次羞辱过他,也管不了什么信义了,看到城内的孙德崖身边没有什么士兵,就命令手下人将孙德崖抓起来,这就害了还在城外的朱元璋。 ?cdjQ@j~h  
     7 G<v<&  
    孙德崖的士兵听说主帅被抓,就认定是朱元璋指使的,而此时朱元璋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场面极其紧张,朱元璋一看势头不妙,拔马就往回走,士兵早就有准备,铁索往朱元璋的头上一套,下来吧您呐。孙德崖的士兵抓住了朱元璋,就去找郭子兴谈判。 3'D<'S}[  
     $^;b 1bnO  
     郭子兴正在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者孙德崖的表情,突然消息传来,说朱元璋被抓住了,他一下子懵了,孙德崖固然不想放,可是朱元璋也是不能少的,于是他只好决定放人。 /,m!S RJ  
     3A>Bnb  
     可谁先放,就又成了问题,此时,徐达站了出来,他愿意用自己去换朱元璋,朱元璋回去后,再放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后再放徐达,这简直成了顺口溜,麻烦啊。 <qpDAz4k  
     ap[{`u  
     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郭子兴临到手的敌人跑了,一时咽不下这口气,得了心病,过了一个月居然死掉了,可见心胸狭窄的人实在不能做大事。 fF*{\  
     6I`Lszs  
     但这对朱元璋来说并不是个坏消息,他仁至义尽,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干了,真正的事业在等待着他。 leSR2os  
和州太小了 {D9m>B3"{  
     ~KF>Jow?Y  
     朱元璋迫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在这个小县城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他的眼睛转向了集庆(南京)。 7xr@$-U  
     w;Jby  
     迷信是封建时代人们的通病,要想占有天下,必须要占据王气之地,南京就是这么一个地方,紫金山纵横南北,恰似巨龙潜伏,而石头山则临江陡峭,如虎盘踞,这就是南京龙蟠虎踞的来历,此外在南京的前方还有一条长江,皇帝和我们一样,买房子前都要看风水,南京背山面水,实在风水好得爆棚。在明之前,已经有六朝定都于此,到了元朝,这个地方叫集庆路。不但地势险要,而且还很富呢 ;)nV  
     fXJbC+  
     附近不但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而且还兼顾着商业中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这里有运河之利,在那个从北京走到南京要几个月的年代,水路实在是太重要了。 [TFd|ywn  
     7(oX 1hN  
     冯国胜(冯胜)此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非常有远见,他向朱元璋建议,应立即渡过长江,占领集庆,这个建议深深打动了朱元璋,他下定了决心,占领集庆! vOKWi:-U  
     S_ Pa .  
     可是船呢, 朱元璋的这班人马不是骑兵就是步兵,唯独少了水军,他正急得不行,一个人的到来带给了他解决的方法。 hwR_<'!  
     p2Fff4nQ   
    此人名叫俞通海,明史上说他是水军头目,其实这人就是沿江打劫的海盗,经常干的就是类似水浒传上“到得江心,且问你要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的那路勾当。 {j{H@rHuy  
     #ovmX  
    但是到朱元璋那里,他就是个重要的人物,杀点人,抢点钱没关系,有用就行。 ExDv7St1(k  
     !uwZ%Ux z  
    于是他召集了上千条战船先攻采石,再破太平,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集庆 @ZUrr_|  
     |q:p^;x  
     这所谓的上千条战船其实只是些小渔船,朱元璋的这一重大军事缺陷—— 水军,也成为制约他后来军事作战方法的主要因素。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10-29
可是朱元璋岂是容易欺负的,他让部下去请寨主吃饭,特别交待是准备了很久的名菜,寨主一听有饭局,屁颠屁颠的就来了,一到大营,朱元璋就把他捆了起来,饭没有吃成,倒是自己成了粽子。然后朱元璋以寨主的名义传令山寨的人转移,就这样三千人变成了朱元璋的属下。 :g`j gn 0  
     "7&DuF$s)  
     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这个地方有两万军队,但这却不是一支可以劝降的部队,此部队的主帅叫缪大亨(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身份),原先跟随元军围攻濠州,希望能顺便抢个劫,不料没有攻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守在这里,朱元璋带领了四千人对他发起了进攻。 f1_b``M  
     jLZ^EM-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领导的以少对多的战斗。 c{X:0man  
     --}5%6  
     朱元璋很聪明的避开了白天,而选在晚上对这支武装发动了夜袭,像缪大亨这种土包子当然不是对手,他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了,于是朱元璋的部队变成了两万人。 " A}S92  
     X5hamkM*m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一些类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而是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如此没有战斗力,轻易的投降了,然后他提出了结论,这是因为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 SZhW)0  
     #2~-I  
    这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th?w&;L  
     E1&9( L5  
    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手中,有了一支精兵。 4%s6 d,6"  
     p]-\\o}  
     此时,两兄弟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一个叫冯国用,另一个叫冯国胜,朱元璋觉得这两个人都是人才,就留下了他们,这个冯国胜就是后来的威震天下、横扫蒙古的冯胜。 } qf=5v  
     f=L&>X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决定攻击滁州,也就在此时,一个人走进了他的军营。 Q*J8`J:#^R  
     $k|:V&6SV  
     这是一个穿着书生装的中年人,相貌温文尔雅,朱元璋开始时并未在意此人,只是看他字写得好,便让他当了文书,此人倒也不在意,依然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朱元璋在营房里烤火,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天天处处打仗,何时是个头啊(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p@.aD5  
     &Oih#I  
    此人从容答道: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元帅你的户口在濠州(公濠产),离刘邦老家不远,就算没有王气所在,也多少能沾点边。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然后说出了最关键的两句话。 VoTnm   
     UbnX%2TW  
     只要元帅能向刘邦学习,按照他的行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 Hido[  
     1YrIcovi-  
     朱元璋诧异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是的,这正是自己的方向,刘邦做得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于是,他摆正了自己的坐姿,向眼前的这个人行礼。 v, VCbmc  
     $xK2M  
     这个人就是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10-29
朱元璋的第一桶金 pr) `7VuKp  
     :Q=tGj\ G  
    朱元璋又来到了定远,对于他而言,拉壮丁已经是轻车熟路,很快他组织了上千人的部队,他听说在定远附近的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队,现在孤立无援,需要找个新老板,于是朱元璋打起了这支部队的注意。 lzE{e6  
     D\ ;(BB  
     他亲自来到张家堡,一看寨主,大喜过望“原来是你啊” 5(+PI KCjC  
    这个寨主他认识,原来还打过交道,而寨主叫他“朱公子”。 U_8 Z&  
     fVXZfq6  
    自然两人见面后,照例要叙叙交情,我认识谁,你认识不,喔,你说的是那个谁啊,认识认识,还是兄弟啊,还有张三死了,李四病了等等,越说感情越好,就一起吃饭。 6` 8H k;  
     bl8EzO  
     在饭桌上,朱元璋终于说出了他的来意,既然目前你们没有主,不如跟着我混,将来混出名堂,有你们的股份。寨主也真是个实在人,马上就答应了。 FkH HTO  
     `Pcbc\"*y  
     朱元璋非常高兴,可是他忘了中国人的习惯,酒桌上的话只能信一半,有时一半都不到。 6VsgZ"Il  
    朱元璋后来想:实在应该签个合同的 x/B1\U I  
     UK7pQt}9  
     三天后,朱元璋的使者到了寨中,寨主热情的接待了他 hT0[O  
     hp$/O4fD  
    来啦,快点请坐啊,别客气,您这趟来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这个我们还要考虑下啊, .yF@Ow  
    什么?我已经答应过了? cOq'MDr  
     0'3f^Ajf  
    什么时候啊?三天前? 好像没有吧,(回顾手下)你们想想,当时有吗?是吧,没有啊, &&daQg4Ha  
     nhu;e}[>  
    误会,误会啊,你说的我们一定好好考虑,让朱公子不要急啊, c&mLK1A6  
    什么,你要走,别走,再坐会,啊,有事就不留你了,回去给朱公子带个好,有空来玩啊! L/Ytkag  
     WCdl 25L#  
    就这样,朱元璋被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回。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10-29
 就从这里起步吧 d$H   
     lA/.4"nN  
    朱元璋奉命带兵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岳父实在存心不良,当时的定远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一个缝隙,攻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撤出,此后,连续攻击怀远、安奉、 含山、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B!HPlrv  
     'nMj<:0wlD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6L!/#d0  
     \2c 3Nsra  
    朱元璋经理招收的二十四个人素质是相当高的,这其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堪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徐达。 a$AR  
    这些人还有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什么叔叔、舅舅、子侄、外甥都来了,很快,他的部队(直属)就有了七百人。 ++=f7y u  
     vmj'X>Q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li37*  
     [pRRBMho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1`Ig A0V`"  
     iCtDV5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一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0R-J \  
     kdP*{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A;%p6PO)  
      81}JX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一首,大大的有名: (B^rW,V[R  
     咏菊 M/mm2?4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7@1GSO:Yf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i:_^z)R  
     [2P6XoI#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Q;xJ/4 Z"  
     L[cP2X]NQ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o}p^q:T*  
     rHa*WA;TE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z @21Z`,  
     L+X:M/)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vsX (/WU  
     <0!O'" "J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YctWSfh  
     SYd6D@^2j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xjy(f~'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8-PHW,1@a3  
     ,gdud[&|;  
    谁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rQD^O4j R  
     w$DHMpW'  
    出发!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0-29
 真勤快,那就把明月的文章搬过来吧,建议精彩的回复也能一并放到这里来,比如搅拌机的祭文什么的,衬托着使文章更好看 eBWgAf.k  
   ]Zz.n5c  
  唉,新浪里很干净唯独少了点趣味的切磋,不过,好像搅拌机他们也不来这里看了,对明月以后的文章来说,有一点遗憾 ueyQ&+6r  
 此时,朱元璋已经升任了军队中的总管,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起义军的办公室主任,他干得不错,对于某些喜欢贪公家便宜,胡乱报销的人,朱元璋是讲原则的,由于他严于律己,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是上天偏偏不让他舒服的过下去,不久的将来,他将面对更大的麻烦。 2}n7f7[/b  
     \2^o,1r/  
    主要问题是,郭子兴的成分问题,他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想不通他怎么会起义),当时在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他们和郭子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5Jtz  
     SU5O+;{`'  
    不久,矛盾爆发了,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绑票,这些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把郭子兴死打一顿,然后关了禁闭。朱元璋得到消息,大吃一惊,立刻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孙德崖开始还装傻,表情惊讶,要出去找郭子兴,并且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演技。 VTa%  
     5HaI$>h6  
    朱元璋只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崖面前,并且告诉孙,你的那些贪污公款、胡乱报销的烂账都在我这里,自己看着办 c;Gf$9?iC  
     c`@";+|r  
    于是,朱元璋从孙家的地窖中将已经打得半死的郭子兴救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意识到,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 PbnAY{J  
     rS!M0Hq>t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终于有一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落井下石一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 wJZuJ(  
     O.DO,]Uh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v`@NwH<r  
     /Nkxb&  
    郭子兴毕竟还是不想杀朱元璋,于是将他放了出来,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 *M ^ <oG  
     5P{[8PZxbV  
    这就是朱元璋霸业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10-29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注意这个特点),而且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同乡汤和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 zI0d  
     nV`U{}x  
    作为郭子兴的亲兵长,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士兵,从不贪图财物,每次得到战利品,就献给郭子兴,如果得到赏赐,就分给士兵,由于他很有天赋,自学过一些字,分析问题准确,郭子兴渐渐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 /9=r.Vxh  
     ,{;*b v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guG&3{&\s  
     TuEM  
    汤和 =I aWf  
     c5_/i7  
    在军队中,汤和算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朱元璋刚参军时,已经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推托过。 iu?gZVyka  
     Bi2 c5[3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物,用今天的话说,他很识实务。相信也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shR|  
     UwxszEHC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众多的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去,将这个女孩托付给郭子兴,女孩名字不详,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则多了一个帮手 }<YU4EW  
     P{x6e/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10-29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 wBvVY3VQ^  
     vz~Oi  
    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围了很久,这样下去是坚守不了多久了。 @mJ~?d95v  
     Mg2e0}{  
    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是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让士兵直接拿了令旗去杀就是了,但今天,他开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奸细?”军士回答道:“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一定是元军奸细。” z)(W x">  
     )3)7zulnXH  
    郭子兴差点笑了出来,投军?元军快打进城来了,还有来投军的,这个借口可是真不高明,他不禁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奸细。 L+*:VP6WD  
     : 0 ,yq?M  
    于是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见了一个相貌奇怪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参见朱元璋同志画像) 4BSqL!i(  
     /wax5FS'I,  
    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朱重八。 KZTLIZxI-  
     ' '(rC38  
    郭子兴走到朱重八的面前,让人松开绑,问他:“你是奸细么?来干什么?”。 u>]3?ty`  
    朱重八平静的回答:“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jo^c>ur  
    郭子兴大笑:“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Iwglb!k  
    朱重八只是应了一声 喔 |lcp (u*u  
     ="5D}%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慌乱,这是他平时的乐趣之一。 , /%'""`w  
    但在这个人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有镇定。 x. #E3xI  
     gXlcB~!  
    郭子兴不敢小看这个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吓不倒的人。于是他认真的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来历,当朱重八说出是千户长汤和让他来的时,郭子兴这才明白,这个人真的是来投军的。 x9AFN  
     #%2d;V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警卫员)。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10-29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被起义的熊熊烈火打乱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具体打乱这一切的并不是起义军,而是那些元的官吏们。 pY@QR?F\  
     BvsSrse  
     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如果吃了败仗,是要被上司处罚的,但镇压起义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们毅然决然的决定,拿老百姓开刀,既然无法打败起义军,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负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 oOaFA+0x  
     |?#JCG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的腐朽官吏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A[8m3L#k  
     #-\5O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某一个官吏抓去当起义者杀掉,然后冠以张三或者李四的名字。 但投奔起义军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被元军打败,也是性命难保。 DnFzCJ  
     4qz+cB_  
    就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ZMb+sUK  
     Y+ UJV6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Q"ZpT  
     9OV@z6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YR*gO TD  
     (jA5`4>u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L2,2Sn*4i  
     `!/[9Y#Hp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 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一、 守在寺庙里 二、 逃跑 三、造反 L/[VpD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个人,问他的意见,这个人叫周德兴,我们后面还要经常提到他 $3 P De  
     pa1<=w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一卦(这是什么主意),看什么条路合适 5E-;4o;RI(  
     g{Al:}u>  
    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 (^35cj{s  
     AU3Rz&~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田赋和徭役,没有一天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 HWsV_VAw}  
     0\{dt4nW&O  
    忍无可忍 fj;ZGbg-O  
     )\#*~73  
    那就反了吧!反 他 娘 的!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0-29
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 ;ND$4$  
     [M[<'+^*  
    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都省了。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8Y.q P"s  
     v*?8:>:}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度,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JFVx&  
     6[3Xe_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lG\uJxV  
     D,}bTwRb-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liON1GLM  
     q* p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 B{`adq?pW  
     NgDhdOB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8e,  
     |@iM(MM[?  
    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  W>@6E  
     =|]h-[P'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5[jcw`  
     B18BwY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P|<V0 Vs.  
     "00j]e.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j'D%:[+VH  
     1`K-f m)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0-29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的回忆了这个他呆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KSPa2>lz?  
     o1ZVEvp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 %^@l5h.lqB  
     ^YLC{V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 o9 9ExQ.  
     ,%TBW,>  
    我们的谜底也揭开了,现在看来,脱脱坚决要求治黄河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对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到极点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现在他终于要尝到苦果了。 B?z2@,  
     8OZj24*'DS  
    当元朝命令沿岸十七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也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反正他们不吃不喝也事不关己。这就是一大笔收入,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反正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 ~#sD2b` 0  
     `q-+r1u  
     这是管河务的,那么不管河务的怎么捞钱呢,其实也简单,既然这么大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标,找几十个人,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钱来。 Z< i }XCE  
    没有钱?有什么值钱的都带走! v0\l~_|H  
     l<+ [l$0#  
     可怜的脱脱,一个好的理论家,却不是一个实践家 ]eKuR"ob0  
     qS vV |G  
     老把戏出场了,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于是人心思动。 :hZM$4  
     ]o<]A[<  
     这真是老把戏,简直可以编成电脑程序,在起义之前总要搞点这种封建迷信,但也没办法,人家就吃这一套。 Kz"3ba}KH  
     mKZzSd)p  
     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颖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莲教,当然既然敢起义,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于是,可能是八辈子贫农的韩山童突然姓了赵,成了宋朝的皇室,刘福通也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 eTa_RO,x  
     ,ErfTg&^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第一个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 被镇压、 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y|6n:<o  
     .G[/4h :.  
     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的纪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欢迎提供真实交流,考虑发帖者的感受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