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234阅读
  • 0回复

国学热要防止“虚热”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480
铜板
4586
人品值
1883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8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国学论坛上,各地知名国学专家共襄盛举,研讨国学对中国当代社会和华夏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

  这项论坛的背景关乎近两年大陆重兴的“国学热”:一方面,官方积极主导在海外各地广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语言,提升“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易中天、于丹等以通俗语言和百姓视角说史讲经,令民间一时更热衷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提升了国人的生活质量,但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道德风气的衰退却有碍社会和谐稳定,也羁绊着前进的脚步。因此,“国学热”可谓正当其时。

  然而很多现象涌现,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诸如纷纷开设“国学班”的各级学校、把国学当成奢侈品的大小富豪……

  换言之,国学的普及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令人不禁有些担忧:这股“国学热”会否仍是眼下大陆社会浮躁心态下的炒作产物?

  笔者以为,目前的国学热正体现了中国百姓内心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经典的强烈渴求,不过也要警惕“虚热”,因为民众自发的热情若未得正确引导,有可能误入“伪国学”歧途,导致对国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的捧杀和错解。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在人们面临着更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今天,开掘这座绵延五千年历史的富矿,无疑可以发挥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说:“复兴从哪里入手,只有从文化入手。”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且包括文化繁荣。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用了“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许多新词,表明当局已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必要的高度。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在论坛上告诫,重建“国学”不是复古倒退,也非抱残守缺;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崔占福则强调,从事国学研究,要严谨求实,甘坐冷板凳……

  大陆社会若能恪守斯言,国学之热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

  (据美国《侨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