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2351阅读
  • 0回复

[专辑下载]纯音乐《第八届2005汕头国际音响大展》纪念CD 非卖品 LPCD[MP3]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903
铜板
3941
人品值
2209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98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中文名称:第八届2005汕头国际音响大展 #~/9cVm$  
英文名称:8th SHANTOU HI-END HI-FI SHOUW $`W3`}#fM  
资源类型:MP3! 0(Y,Q(JTo&  
版本:纪念CD 非卖品 LPCD H!7?#tRU  
发行时间:2005年12月 8%u|[Si;  
专辑歌手纯音乐 9y&;6V.'  
地区:大陆 y `FZ 0FI  
简介 b3[[ Ah-  
v{|y,h&]a  
1G12FV>M  
专辑介绍: AN:s%w2  
)8g& lyT  
今年的纪念CD,大胆地采用了雨果公司最新的技术:LPCD。这是老易累年的心得的结晶。 P.q7rk<  
&l ]F&-  
LPCD不是一种制式,它是一种制作技术而已,所以在任何CD机上都可以播放,就象XRCD一样。老易曾经用图解的方式告诉人们LPCD的技术,但我相信还是没有人明了其中的奥秘;但老易的形容却非常容易听懂:他的LPCD的声音很接近LP唱片的声音。 C}<e3BXc  
`lOW7Z}  
我听了,也比较了。我赞成老易的说法。 6?%$e$s  
^.)0O3oC  
我也有我的说法:LPCD象蜜水,XRCD象可乐。LPCD的低频位置更低、量感更足、稳定感更强、线条更清晰;中频是LPCD最突出的优势,声音密集度极好,聚焦力强而且感觉松软温和,这里没有任何火气,但它的力量感是无容置疑的;高频细节多多多,这让声音非常自然,毛糙感荡然无存。 1 +-Go}I  
BNE:,I*&  
问题是:它的价格与XRCD一样,有点贵! QnBWZUI  
3GKKC9C6  
曲目挑选说明: \F`>zY2$%  
Q.eD:@%iE  
第一首入选的原因是它的音响效果,有很多鼓和其它打击乐器。大戏开场,就先来个大声的! H'udxPF  
>f Hu  
第二至第十首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可用《和谐人间》命名。首先出现的是富含哲理性的《云门夜雨》,在风雨雷电中,箫声传递着智者的思考,对人世间万物的思考。这里是超然界外、俯看人间的姿态。接下来就是一系列人间的景象。《相和》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遥远的先秦时代的文人骚客,这是社会上层的声音。接着的《十亩之间》取自《诗经·魏风》,这是劳动人民的声音。再接着的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鹿回头传奇》来源于海南黎族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后面是一系列的人间喜庆,《花好月圆》是全中国人的节日音乐,《阿细跳月》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篝火盛会,《丰收锣鼓》融合了苏南十面锣、京戏鼓点、潮州大锣鼓,热闹非凡,最后来看看我们潮汕人的大节日,《画眉跳架》是不是把你带到了过年?结尾我用《美妙的和谐》,我没有直接的深意,感觉用它不错,当然,有把西方人拉进我们“人间”的意思,呵呵。 PPV T2;9  
0iM'),v[]  
最后是近9分钟的工具。从10HZ开始,每HZ持续5秒,间隙1秒,每10个HZ为一曲。测测你的音箱低频下限吧,还有,这些可作煲低音喇叭之用。 '[8w8,v(  
bXOM=T  
第一首:方圆芳源(节选) J5jI/P  
(D?4*9 =  
选自《方圆芳源》No.3-4 HRP7210-2 cE`qfz  
zQ,M795@EA  
这是为97香港回归而创作的一首作品,纯打击乐器的演奏。开初我的选曲是没有这首的,后面2-10首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后来因在一些人的建议下,加入了这首。毕竟这是音响展的纪念碟,第一首来点爆的,那是自然之事啊! VhLfSN>W  
$v2t6wS,"  
将来你若有了这张碟,这第一首一定要小心啦,一开始时不要太大声,里面有一杀伤力很强的低频,你会时不时地发现你的低音喇叭突然往外猛突出来,很可怕,如果控制力不足,就容易伤了喇叭。更可怕的是,当开足音量的时候,你仍觉得音量不够大,这时如果你无节制地调大音量,你的喇叭就危险了!看看到时候有没有哪家展商烧喇叭的,哈哈哈哈! 0[d*Z  
{ g[kn^|  
音乐开始就是大规模的鼓声,定音鼓位置靠后,大鼓在定音鼓之前,两边是一系列的打击乐器。播放时鼓声一定要很猛、很沉,各种小鼓和梆字位置清楚,音场要很宽。结束前的管钟金光闪闪。最后结束句的连续重鼓要乱而有序、不能糊。 sl@>GbnS  
 _}JMBIq$  
相关图片: |%|Vlu  
LcA7f'GVK  
u' kG(<0Y  
tK uJ &I~  
P~lU`.X}  
#/H2p`5  
第二首:云门夜 S?JGg.)  
-CFy   
选自《箫中禅》No.1 HRP7258-2 ;K>'Gl  
Q;z!]hjBM  
CGK]i. N  
作者及箫独奏是一有道之人:谭宝硕。夜宿粤北云门古寺,凉夜如水、细雨沙沙。浓浓的雨丝沁润着寂静的古寺,沁润着寺外的山峦。雷声隆隆,雨越下越大,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哪是古寺、哪是人。天地之间挥舞着磅礴的雷雨,洗涤着世间万物,滴滴沥沥、意蕴绵绵。 :|ah u  
FAc^[~E  
这是一首富有哲学意味的曲子,作者超出凡外反观世间,箫声传达心声,隐忍、豁达、睿智、平和。人生世情中的甘苦,便都尽付箫声乐韵中的雷雨声,和风而去了! ` s+kYWg'Z  
此曲最宜车中听! :Sd`4"AA  
T4}Wg=UKg  
若用以考机,第一当然是箫声的细节味道,你的器材能听出空旷残音吗?箫像的肥瘦也很容易判断器材的厚薄;其次,雨滴的纵深感一定要有。 jy>?+hm?  
,UVu.RjXN  
相关图片: X}x\n\Z  
FVL{KNW~i  
kmu`sk"  
P{n*X  
箫声乐韵道尽世情 L[nDjQn"  
CSW+UaE  
作者:谢周 0,@^<G8?  
?>V>6cDQ  
‘竹子是无言的,但只要把它做成乐器,它便会变成有生命的物体,将我们心中所思所想都表现出来。’这是老朋友,在香港中乐团好一段日子的著名萧笛演奏家谭宝硕,在他最新推出的洞萧专辑‘箫中禅’中介绍洞箫的一句很有意思的说话。同时,他又说:‘世间有千百种不同的箫,如人一样,每一根箫都有一个独特的个性。’,而且指出‘洞箫虽有千百种,唯一相同是在箫声中可以清楚辨识吹奏者的心。无论丝丝细语,或是慷慨激昂,总是箫者心声。’总之,洞箫就是一种很有个性,极有人性,能和吹奏的人沟通,人与乐器能相互融成一体而化为乐音的中国民间乐器。 S#yGqN0i  
[.Fq l+  
不过,这张专辑,担任洞箫独奏的是谭宝硕,演奏用的每一枝洞箫,亦全是他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艺术果实,甚至所选辑的八首乐曲,亦全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也就是说,这实在是他个人‘一手一脚’,为乐迷提供‘一条龙服务’,极富个人性格的音乐产品。然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这张专辑中的各首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情和意,非仅是他个人的,就仿如亦是我们心中所思所想的一样,是那样令人触动、感动,而深有同感。 5#X R1#`  
FZ]+(Q"]:  
近三十年的造箫历程,洞箫乐韵可说是让人充满遐思遐想的中国音乐,但音乐与录音都能让人满意的并不易求。‘箫中禅’所辑录的八首谭宝硕自己创作的乐曲,当能让喜欢洞箫,甚至过去从未喜欢过洞箫音乐的朋友,都会有喜出望外之感。从这八首乐曲的标题不难想像出各种不同的‘画面’,但音乐能让人心弦有所共鸣和感动的,却是在这些画面上‘看’不出来的情和意,是那样的亲切、悠然,和深刻,不同的乐曲,道出了人生中不同的境况感受,不同的世情品味。 Eld[z{n"  
[\h?mlG?  
同时,八首箫曲处理手法效果均不落俗套;其中由谭宝硕只以一支洞箫独奏的四首乐曲,都配上了不同的音效,相信更会深受‘发烧友’所钟爱。《云门夜雨》开始时的大雷大雨,到伴随着箫声时强时弱的雨声雷声,效果之‘逼真’,和意境之深切,确让人有置身于看透世情,浸润在雨丝中的寂寂山中古寺的现场感受。Track 7《恒河夜歌》中的箫声,伴随着日夜奔流不息的河水声,就如生命的长河一样。在Track 6《叶落天地间》伴和着落叶声和寒风声在不断飘荡的箫声乐韵,就让人有四季更替不绝,生生不息的‘动感’。至于采用多轨方式来将谭宝硕的箫声加上他自己的念诵声而制作的《风雷祭》,则有如是一篇为人类祈福的祷文。这几首箫曲所配音效的‘真实感’,可说完全是高级发烧碟的录音水平。 yVXVHCB  
?fC9)s  
至于采用了不同乐器伴奏的四首,更是各有不同韵味,加上结他(陈国平演奏)的《故园旧梦》,带有‘新纪元’风格,尤其是开始时的一段结他引子,现代新纪元尉感觉至为鲜明。连同古琴(谢俊仁演奏)以传统的琴箫合奏形式演绎的《明月几时有》,韵味至为悠长,意境至为浓远,将苏轼传颂千古的名句化为醉人欲倒的醇酒佳酿一样。而同样以古筝来伴奏的《大江东去》(刘瑞中奏古筝),和《落霞》(蔡雅丝奏古筝),前者豪情清爽,道尽苏轼的千古豪情,发挥了洞箫激越长啸的特性;后者却是意韵深长,从绚烂的落霞晤出了人世间生命的可爱可贵,可说是情趣迥异。 yw7(!1j=  
*2vp2xMA@  
谭宝硕的箫声道尽了人间的喜乐悲欢,他的音乐旋律流畅通俗,很能入俗耳,但却处处具有禅趣,最宜在更深夜静之时,勿论是晴是雨,且泡一壶淡茶,边听边续,细嚼谭宝硕配合各曲所撰,刊印于随同CD附送的小册子中的人生小语,人生世情中的甘苦,便都尽付箫声乐韵中的雷雨声、河水声、念诵声、落叶声,和风声去了。 :Ru8Nm  
@K*W3&TO  
《刊于《影音极品》月刊No.147期,2005年9月》 =)g}$r &<  
.<fdX()e,  
第三首:相和 (=c,b9cb  
q`L )^In"  
选自《问天》No.6 KG1012A $%31Gk[I  
&&LB0vH!J  
音乐意境取自《诗经--小雅》“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是文人的声音。音乐缠绵、质朴、幽淡,仿若一对知己相对促膝,以乐音进行心的交流。 r7?nHF  
ibwV #6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神圣、典雅、神秘、高贵。《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质厚之德,圣人贵焉”。 HRM-r~2:-]  
H%rNQxA2 +  
蔡邕《月令章句》:“篪,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五经要义》:“篪以竹为之,六孔,有底”。《尔雅·释乐》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横吹之”。可知篪是“有底”,即两端封闭的“闭管”;“一孔上出”,即吹孔与按音孔不在一个平面上的横吹乐器。其实,篪与笛从形制上和声音上很相似,只是篪更擅悲音。 vV 9vB3K5?  
0#uB[N  
音乐开始是古朴的古琴散拨,一下子把我们拉到几千年前气氛。近麦录音造成细节的夸大和丰富,低频也隐隐有震撼之势,其中有MIDI相助之功。埙和篪相继出现,埙在左前、篪在中后。2:35时女声和唱带来一种奇妙的感觉,心的深处的美得以表化。 ,~1k:>njY~  
6P>}7R}  
第一次女声出现的同时有一深、轻的低频,捕捉不到就是憾事,同样,此曲里面常与琴声一起出现的重低音要很浓重才对,大喇叭较有优势。埙和古琴的细节、色彩、形体是这首考机的关键。 X2% (=B  
7 wEv`5  
相关图片: m||9,z-  
!plu;w  
~$[fG}C.K  
| V{ Q  
第4首:十亩之间 @^ -Y&N!b=  
8{i}^.p  
选自《诗经五首》HRP7255-2 7D:rq 8$\  
% C2Vga#  
这张碟雨果至今未出版。 kb/BE J  
e`7>QS ;.  
音乐内容取自《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r[;d.3jtP  
TKsP#Dt/  
这是劳动人民的声音,妇女采桑,且劳且歌,走上田野,其乐融融。歌意古朴、情感朴素,里面没有忧伤、没有阴影,有的只是劳动的快乐和明媚的阳光。 n4+q7  
笛声营造了一片清新,女高音一声吆喝破雾而起,引来一群采桑女的应和,音乐的性格健康向上。 2@z.ory.  
除了音乐意境,此曲就听女独的激越和女合的群感。 <?!'  
相关图片: \>lA2^E f  
2?Jw0Wq5D  
;zD4 #7=  
`,SL\\%u  
五、鹿回头传奇 0'6ai=W  
9NwUX h(:(  
选自《鹿回头》No.1 HRP7237-2 `PAQv+EYz  
P9 HKev?y  
《鹿回头传奇》,宗江、何东曲。 Z:^#9D{  
3);P !W4>  
这部作品在1981年第一届全国交响乐评比中获奖。 t[+bZUS$~  
'd Be,@  
题材取意于海南黎族民间神话传说:一位青年猎手追猎一头鹿,从五指山追到天涯海角,鹿面对大海,转身过来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黎家姑娘。于是猎手和这位黎家姑娘就在海边组成家庭,垦耕纺织、繁衍成今天的“鹿回头村”。那里现在是海南旅游的一胜处,建有“鹿回头公园”。 OR6vA5J  
\azMF}mb  
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鉴于题材的传奇和淳朴性,作者采用了单乐章回旋曲式结构,有糅合了变奏和奏鸣曲式原则,同时从黎族民歌中提炼出一个主导动机——mi do re,它既是主部主题的起句音调,又融合变化于各个插部主题中,巧妙而流畅。乐曲充分地发挥了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巧,为传奇的抒情性服务,其和声语言清新、复调手法简洁、配器色彩鲜明。就象一幅中国水墨画,简单的线条勾出了黎家旖旎的风光。 <vWP_yy  
2iM}YCV  
音乐开始时乐队营造一种朦胧色彩的故事背景,独奏小提琴柔柔地进入,轻声细语,故事就此开始。这里很容易联想到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小提琴的讲述逐渐融入到角色中,逐渐地激动起来——这讲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经过一番的发展,音乐最后结束于依依不舍的情绪中,让人的思绪仍沉醉于这个美丽的故事中。 (U# ,;  
/UK?&+1qE  
此曲录于1999年,由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担任独奏小提琴是梁建枫。梁建枫手上的小提琴是于一八○一年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格利安奴所制造,音色非常不错。录音地点香港屯门大会堂音乐厅的声音特别漂亮。 94&t0j_  
Ox#vW6;)  
相关图片: >ye.rRZd`  
Gn4b*Y&M]3  
\&+Y;:6  
ppn  8  
|dEPy- Xe  
er24}G8  
鹿回头 Q/3*65  
\:Tq0|]Px  
朱振威 "{~FEx4  
x[};x;[ZE  
雨果在推广中国管弦乐方面一向不遗余力,由最初远赴俄罗斯,由麦家乐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及佛罗内斯交响乐团 (Voronezh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到近年在本地由叶聪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都制作了不少佳作。可是近一两年来雨果的中国管弦乐作品的出版似乎放缓,手上这张《鹿回头》已是一九九九年的录音,却在四年后的今天才得见天日。四年光景,笔者的记忆也只敢肯定这款唱片中的《嘎达梅林》大提琴协奏曲一如其它小交作品以音乐会加录音的「一鸡两味」形式制作,梁建枫的三首录音是否曾在音乐会演出过,也就印象模糊了。 *cM=>3ws/  
n\D/WLvM  
点题之作《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宗江与小提琴家何东在一九八零年写成,并于翌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得优良奬。一如其它获奬作品,旋即灌录出版,该录音由盛中新演奏,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伴奏。协奏曲取材自海南岛三亚鹿回头村的黎族传说。一如笔者一直对梁建枫的印象,他在录音之中音色就是欠缺了那点引人入胜的光辉,技巧虽高却不是无懈可击,高音的tremolo有时仅在危险边缘。但整体而言,胜在投入,仍是可以推介的版本。小交的铜管略嫌过于谨慎,有点「就住就住」的感觉,而乐队在协奏曲的后半部份比较出色。11’00”开始的独奏段落,梁建枫拉得不落俗套,算是优美细致,可惜之后跟大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独奏完全按章工作,接不住梁建枫之前营造的气氛。15’26”开始的华采乐段更见梁建枫卖力演出。 I,#E`)  
UfPB-EFl$D  
取材自同名歌曲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是作曲家王强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于一九六零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式首演。相比起同样是毕业作品,由辛沪光于一九五六年写成的同名交响诗,王强的大提琴协奏曲似乎较不为人所认识。无独有偶,两位作曲家都是女性,难道嘎达梅林这位蒙古英雄真的如此受女性青睐?说回录音,乐曲开始,兰洁一出手就展示出大刀阔斧的气派,生动地将嘎达梅林的英雄气魄形象化地再现出来。兰洁的造句出色,乐曲的气氛感受,以至那些模仿马头琴演奏的段落都能充份掌握得到,是一个极具个性的演绎。 最后两首小提琴炫技曲目,分别是宗江配何东的《黎家节日》及陈钢除与何占豪合作的《梁祝》之外另一名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乾》。两首作品梁建枫都奏得令人赏心悦耳,但若论刺激火热程度则仍有再加重火药的余地。 ?bM%#x{e  
HdtGyh6X0  
《HiFi音响 第二零二期,四月号》 J \|~k2~  
e0 y.J  
梁建枫: sE&nEc  
/9kxDbj  
刚于二○○二年荣膺‘十大杰出青年’的梁建枫,亦为首位赢取一九九二年纽约青年艺术家比赛冠军及一九九一年之威廉.比吾罗士国际中提琴比赛亚军的本地音乐家。屡获殊荣的他所囊括的奖项包括一九八九至九二年之马莉.奥云.波顿纪念基金奖、纽约伊斯曼音乐学院颁发之优异奖学金、香港商业电台奖及于一九八六年之香港校际音乐节大奖。同年他以苏格兰阿贝丁管弦乐团及室乐团之团长身份代表香港参与当地之国际青年音乐节。 oy jkk  
][l5S*CC_  
梁氏经常获邀为亚洲各主要乐团演奏。他曾在纽约、香港、曼谷、日本、韩国、台湾及中国举行独奏会。于一九九二年他于马健音乐厅的音乐会系列中为纽约大学室乐协会担任表演嘉宾。他分别于一九九四及九五年获邀与曼谷交响乐团在泰国国皇御前献艺。梁氏于九四年在台北与台湾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首次演奏了萧斯达高维契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并联同著名中国钢琴家傅聪到意大利、比利时及俄罗斯作巡回演出。两年后,他被台湾贫疾基金会邀请到香港、上海及北京作巡回表演及文化交流。一九九七年,在美国华盛顿市政府的邀请下,梁氏在西雅图、奥林匹克、比文顿及圣地牙哥举行音乐会。近期的演出重点包括到美国华盛顿甘乃迪演艺中心举行独奏会,及加入日本超级世界乐团,与来自世界各地重要乐团之团长及首席团员一同演出。他更于二○○一年以香港电台驻台艺术家的身份演奏全套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并由电台现场直播及录音。 k-3;3Mq  
|DW^bv  
梁氏的演奏事业初期一九八九年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并于一年后升任为该学院之室乐团总监。在一九九三至九九年间,他连续六年担任台湾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的副团长,并于一九九四年任教于台北国家艺术学院。梁氏于一九九八年联同高雄市中乐团拉奏著名中国作曲家关?忠的小提琴协奏曲,且收录于由香港雨果制作公司发行的个人独奏专集当中。 yLLA:5Q1  
n:4 0T1: q  
梁氏自五岁起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并于八岁首次公开演奏。在香港演艺学院完成正统的音乐训练后,他获颁奖学金到纽约伊斯曼音乐学院随斯特连习琴。期后他于曼克顿音乐学院师随马高夫及华第,并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勇夺九二年艾荣.陆肯斯大奖的他,获颁全数奖学金赴美留学,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师随荻莉及?黛习琴。 Dti-*LB1  
梁氏在二千年加入港乐成为乐团的第一副团长。他所使用的小提琴是于一八○一年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格利安奴所制造。 $/ "+t.ir3  
  9;XbyA]  
六、花好月圆 pSC{0Y$g  
TJRp/BP  
选自《将军令》No.9 HRP760-2 R5QW4i9  
I`XOvSO  
黄贻钧曲 彭修文改编 0^Ldw)C"  
!-T#dU  
1935年初,20岁的黄贻钧经人介绍,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下属的国乐队,任演奏员。此前,他在苏州做小学音乐教员。 d(t)8k$  
=>PX~/o  
有一次,百代公司在制作一张民乐唱片时,缺一段5分钟左右的乐曲。于是,音乐部主任任光就约请黄贻钧担纲这“补白”的任务。虽然黄贻钧没学过作曲技法,但发自内心的激情,使这个作品一气呵成。因写作时没有标题,国乐队的陈中根据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就给它起了个《花好月圆》的名字。 %P1zb7:8  
z^gz kXx7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就把江南丝竹式的《花好月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后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影响甚广。由于黄贻钧创作此曲时没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误以为此曲为任光所作。后经知情人向中央电台反映后,才更正。 Mz$qe  
W:n\,P  
这是一首采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是ABA结构。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 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B 的主题先在扬琴和秦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由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乐曲由 G 调转入 C 调, 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 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YhglL!p C  
 专辑曲目 V9< E `C  
h{-en50tN  
01. 方圆芳源(选自《方圆芳源》No.4 HRP7210-2)3:50 XdIno}pN  
02. 云门夜雨(选自《箫中禅》No.1 HRP7258-2)8:58 < q(i(%  
03. 相和(选自《问天》No.6 KG1012A)6:20 !-qk1+<h  
04. 十亩之间(选自《诗经五首》HRP7255-2)3:45 PC@H Nto{  
05. 鹿回头传奇(选自《鹿回头》No.1 HRP7237-2)20:07 (:~_#BA  
06. 花好月圆(选自《将军令》No.9 HRP760-2)2:28 7Y~5gn  
07. 阿细跳月(选自《将军令》No.4 HRP760-2)2:00 Z{(Gib~{N  
08. 丰收锣鼓(选自《将军令》No.1 HRP760-2)6:24 o+OX^F0  
09. 画眉跳架(选自《潮州大锣鼓》No.1 HRP7149-2)3:18 moVf(7  
10. 美妙的和谐(选自《莫华伦》No.16 HRP793-2)2:42 k(>J?\iNW  
11-19 频率测试10Hz-99Hz(每Hz 5秒) !#]kzS0  
V^qBbk%l>D  
纯音乐《第八届2005汕头国际音响大展》(8th SHANTOU HI-END HI-FI SHOUW)纪念CD 非卖品 LPCD[MP3]
我为人人 << === >>人人为我 ~qb?#IY]`  
O+XQP!T  
搜索我的主题找更多专辑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欢迎提供真实交流,考虑发帖者的感受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