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 MaErx\
sX'nn
-------------------------------------------------------------------------------- )
,Npv3(
s0!kwrBsp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C #aFc01B
Fu##'#
他是十三岁来的。 uV77E*+7\
_FsB6
G]mc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rzT{-DZB[4
bNs[O22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嘚——”,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 s4oDi|:
8ds}+TtbY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gjZx8oIoP
dz,+tR~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a8QfkOe
K PggDKS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Cuv|6t75'
#(dhBEXPW;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UkfA}b^@v
$W, zO|-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HiI=
OG}KqG!n
明子点点头。 f?-J#x)
PbN3;c3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AT ymKJ
Zs73
ad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8&?p
mn`5pha
“你叫什么?” +XQPjg
yHOqzq56
“明海。” 9b%j.Q-W
R@$+t:}
“在家的时候?” nx$bM(.
0_HJ.g!
“叫明子。” xVTo4-[p
;qb Dbg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5M.Red.L
Tzf$*Uje3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f]u5p[
-(
Kh.h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vv*
|F
g]4yAV<2
“哗——许!哗——许!” S}mm\<=1
hXTYTbTX
…… kQ[Jo%YT?E
X+*<B(E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b"3uD`
c_DaNEfaY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f}blB?e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B!iFmkCy
z L8J`W
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 mF~ys{"t
v^\JWPR/
一花一世界 V8T#NJ
三藐三菩提 W1`Dx(g
4v>o%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C$_G'XI
0<3E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G[f[u4Zg
yZ|+VXO
教念经也跟教书一样,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响,就跟教唱戏一样。是跟教唱戏一样,完全一样哎。连用的名词都一样。舅舅说,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说:当一个好和尚,得有条好嗓子。说: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运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龙,因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师——十三个正座和尚,各大庙的方丈都来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这就不用说了;那一声“开香赞”,围看的上千人立时鸦雀无声。说:嗓子要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练丹田气!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和尚里也有状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贪玩!舅舅这一番大法要说得明海和尚实在是五体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着舅舅唱起来: wA1Ey:q
6+?wnp-
“炉香乍爇——” Z,SY
N?@
Nuo^+z
E
“炉香乍爇——” }1,'rmT
nfa_8
“法界蒙薰——” 1y~L8!:L
X*)?LxTj
“法界蒙薰——” -EVs@:3]j
eX@v7i,}
“诸佛现金身……” (HPz
P*7S3Td
“诸佛现金身……” 6UO$z- e
yYM_lobn
…… R qnWtE
v`
$%G
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wHvE4F2
C_-%*]*,j
这庵里人口简单,一共六个人。连明海在内,五个和尚。 i`R(7Z
8<Xq=*J+
有一个老和尚,六十几了,是舅舅的师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称之为老和尚或老师父,明海叫他师爷爷。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见他念佛,只是那么一声不响地坐着。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 }|SIHz!R
f&f`J/(
下面就是师兄弟三个,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称他们为大师父、二师父;有的称之为山师父、海师父。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为他还年轻,才二十多岁。 NtqFnxm/
lS#7xh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帐簿和算盘。帐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规的焰口是十个人。一个正座,一个敲鼓的,两边一边四个。人少了,八个,一边三个,也凑合了。荸荠庵只有四个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别的庙里合伙。这样的时候也有过,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个正座,一个敲鼓,另外一边一个。一来找别的庙里合伙费事;二来这一带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时候,谁家死了人,就只请两个,甚至一个和尚咕噜咕噜念一通经,敲打几声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就给,往往要等秋后才还。这就得记帐。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钱不是一样的。就像唱戏一样,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为他要领唱,而且还要独唱。当中有一大段“叹骷髅”,别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个人有板有眼地曼声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为这容易呀?哼,单是一开头的“发擂”,手上没功夫就敲不出迟疾顿挫!其余的,就一样了。这也得记上: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帐时赌咒骂娘。……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除了帐簿之外,山师父的方丈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水牌,上漆四个红字:“勤笔免思”。 PP],HB+*[
p1kl LX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z+ uL "PG[
o>.AdZby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y.^@UT@
?THa5%8f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他还会放“花焰口”。有的人家,亲戚中多风流子弟,在不是很哀伤的佛事——如做冥寿时,就会提出放花焰口。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仁渡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仁渡前几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据说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乘凉的时候,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 O/(3 87= U
e~3]/BL
姐和小郎打大麦, ; 4l-M2
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blRm;
听不得就听不得, )dqR<)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b$dBV}0 L
p?}f|mQS)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 xm^N8
(VfwLo>#
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9#CVv[rq
有心上去摸一把, U&`6&$]
心里有点跳跳的。 y?"$(%3|
pa>p%
…… tc"T}huypU
";75 6'>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3\,MsoAl
PL9<*.U"=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ZT r:xX{R6
hK
Fk$A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拉长了沙哑的声音喊叫: KuIkul9^%
[?A&xqO3
“鸭毛卖钱——!” JIVo=5c}
={\![{L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老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EK^JLvyT
p@vpd
明子曾经跟这位正经人要过铜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门前试了一试,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骂明子: AbL5 !'
VIb;96$Or
“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 LFl2uV"
,?Ok[G!cm
小英子跑过来: $K`_
K#A
(qJIu
“给我!给我!” 4tbw*H5!5
hJecCOA)'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o1
jk=
p 7
,f6kG
下雨阴天,这二位就光临荸荠庵,消磨一天。 1aBD^^Y
~u};XhZ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joxS+P5#
${wU+E*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 0Ulxp
@P*ylB}?Q
“……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H~~7~1"x
+G<}JJ'V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TMx(
s[Y)d>~\$=
…… qsD?dHi7
s4x'f$r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976E3u"Vt
YI L'YNH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 >_rzT9gX&
s>LA3kT
向阳门第春常在 xylpiSJ
积善人家庆有余 5T~3$kuO
PthIdaN@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隔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R1II k
VI(RT-S6
这家人口不多,他家当然是姓赵。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老两口没得儿子。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他们家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自己的田里,一亩种了荸荠,——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爱吃荸荠,一亩种了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鸡鸭,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篚。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 Tm(Q@
+= X).X0K
“一定呀!”——“一定!一定!” !x`;>0
7xX;MB&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2*G$\
t.3Ct@wK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说: <FCj)CP%
*!._Ais,\
“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s@[C&v
D=jSh
“像个喜鹊!” !Sh^LYqn
6Hc H'nmeN
“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xnJjCEZ
}v_p gatC
“心乱?” <9Lv4`]GU5
RY>)eGJ
“心乱!” A~qW.
'CP/ym f/a
“你心乱怪我呀!” b=6MFPbg
It#h p,@e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已经下过小定,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她这二年,很少出房门,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样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喜鹊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举一个人!” #JK;&Dg!
`4q5CJ2
这人是谁?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 _<Hb(z
M'pb8jf
“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样!” 3!i.Fmo
KC@k9e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 #pS]k<o%1
\[Sm2/9v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 FQ;4'B^k]
+ ")qi=
“画一朵石榴花!” XkM s
BSx j~pun
“画一朵栀子花!” 4yA9Ni
>2l13^Y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2rK-X_}
[W^6u7~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oJcJ
Wl^prs7}c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 '5|Q<5!o
W?*Xy6",JF
“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ek<PISlci
Z!C`f/h9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 b*I&k":
t_[M&
“快叫!快叫!” OaD
Alrm
?noETH z)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iFMU#
{]t\`fjrg
大英子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来看。看完了,就说:“啧啧啧,真好看!这哪是绣的,这是一朵鲜花!”她们就拿了纸来央大娘求了小和尚来画。有求画帐檐的,有求画门帘飘带的,有求画鞋头花的。每回明子来画花,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 5~ _eN
{:};(oz)f
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 mF6@Y[/B
ua]\xBWx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7Y-FUZ.`>
/|4Q9=
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 /3CHE8nSh
`^ieT#(O
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 N0y;PVAGu
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 'Z*\1Ci
oj,HJH+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HGP%a1RF#
.4S^nP
“格当嘚——” EIq{C-(
l _kg3e4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 u+2xrzf
!SLP8|Cd
“这孩子这条嗓子!” ]y1$F
Ir+
?~VWW<lR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 `^XRrVX<
Q{J"`d2
“真好听!” 8]cv &d1f
2]of SdM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 8{}Pj
"?2
“一十三省数第一!” /t$+Af,}
p0}+071o%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zh#OD{
p=8M0k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E)&NP}k-P
"VT{1(]t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W,9k0t
7AGZu?1]M
…… 38x[Ad4%
IEno.i\
“扌歪”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M-&^
S7?f5ux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dc5D@4`#s
GsP@ B'
…… Y0P}KPD
%8Z|/LGg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C|.$L<`
'mBLf&fB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dUsJv
u):%5F/
小英子喊起来: {a+Fx}W
`'G),{ j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 |!4BWt
z. _C*c
…… E i\J9zt
7(A
G]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E[
Q
)M&Azbu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zn2"swhq\V
DU*g~{8T$
“真的。” :w
{M6mM>
{L-{Y<fke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3&a*]
$+!}Vtb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过的。” =#POMK".6
~
X]"P4 u
“不受戒不行吗?” l(krUv
|h^G $guw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Pjj;.c 7_j
!~|"LA!jn
“受了戒有啥好处?” T;:',T[G
m 1'&{O: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V XXq
(04j4teE
“什么叫‘挂褡’?” AXNszS%4
C$2o
o@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r
vO8.\
%4r!7X|O<
“不把钱?” (_%JF[W
XqE55Jclp
“不把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 C~
}Wo5
d 40'3]/{
“怪不得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凭头上这几个戒疤?” N)
V7yo?
cOZajC<G
“还要有一份戒牒。” \J3v>&m<7
<@x+N%C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T_oW)G
,h wf
“就是!” psyH?&T
R+ #.bQg
“我划船送你去。” =B o4yN
jKb=Zkd
“好。” mISuo
L3G)?rPFC#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 B!E<uVC
tI!R5q;k
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子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这寺里的狗出名的厉害。平常不大有人进去。放戒期间,任人游看,恶狗都锁起来了。 Op$J"R
ZAnO$pA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小英子就到处看看。好家伙,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三丈多高,都是簇新的,才装修了不久。天井有二亩地大,铺着青石,种着苍松翠柏。“大雄宝殿”,这才真是个“大殿”!一进去,凉嗖嗖的。到处都是金光耀眼。释迦牟尼佛坐在一个莲花座上,单是莲座,就比小英子还高。抬起头来也看不全他的脸,只看到一个微微闭着的嘴唇和胖敦敦的下巴。两边的两根大红蜡烛,一搂多粗。佛像前的大供桌上供着鲜花、绒花、绢花,还有珊瑚树,玉如意、整根的大象牙。香炉里烧着檀香。小英子出了庙,闻着自己的衣服都是香的。挂了好些幡。这些幡不知是什么缎子的,那么厚重,绣的花真细。这么大一口磬,里头能装五担水!这么大一个木鱼,有一头牛大,漆得通红的。她又去转了转罗汉堂,爬到千佛楼上看了看。真有一千个小佛!她还跟着一些人去看了看藏经楼。藏经楼没有什么看头,都是经书!妈吔!逛了这么一圈,腿都酸了。小英子想起还要给家里打油,替姐姐配丝线,给娘买鞋面布,给自己买两个坠围裙飘带的银蝴蝶,给爹买旱烟,就出庙了。 F"@'(b
E3.W#=o
等把事情办齐,晌午了。她又到庙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个“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粥也有这样多讲究:正面法座上摆着两个锡胆瓶,里面插着红绒花,后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个和尚吃粥吃出了声音,他下来就是一戒尺。不过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个样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他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ihe|WN
}07<(,0n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她知道要请老剃头师傅剃头,要剃得横摸顺摸都摸不出头发茬子,要不然一烧,就会“走”了戒,烧成了一片。她知道是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然后用香头子点着。她知道烧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还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动,叫做“散戒”。这些都是明子告诉她的。明子是听舅舅说的。 66"ZH,335
M*T# 5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十二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8tFyNl`c
b]s1Q
]V
“明子!” k+m_L{#m5
p-(ADQS
“小英子!” RfKxwo|M<
rfZj8R&
“你受了戒啦?” c;t(j'k`
8w@W8(3B
“受了。” si
mX
Med"dHo7
“疼吗?” cnUU1Uz>
6 peM4X
“疼。” {'wU&!
KbuGf$Bv
“现在还疼吗?” -Bwu$$0
B|q3;P
“现在疼过去了。” ~cg+BAfu
<GFB'`L
“你哪天回去?” 4Igs\x{i
n5,Pq+[
“后天。” $85o%siS'
yV]-Oa$*s0
“上午?下午?” `bi_)i6Low
?=@Q12R)X
“下午。” WCfe!P?g
,w58n%)H
“我来接你!” U-]PWt?C{
PJ11LE
“好!” v8fZ?dx
9q,JqB
…… r0$9c
VV}fW"_ND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y88}f&z#5
7!yF5+_d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她看见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领子,就说:“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脱了,你不热呀!” 7Hkf7\JY
;0X|*w1JO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艄,在船尾。 9q@YE_ji
sFz4^Kn
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了。 d<cbp[3F
Ew,wNR`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 g[f4xAV
q2U"k
明子说,没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拂。有个山东和尚骂人: `
Ehgn?6'
90if:mYA
“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STf
[t=+$pf(-
她问善因寺的方丈石桥是相貌和声音都很出众吗? Ky~~Cd$
+5}T!r
“是的。” Q@.9wEAJ
{8p?we3l1
“说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绣房还讲究?” F-\8f(\
j8A R#
“讲究。什么东西都是绣花的。” ]}Hv,a
Pg8=
“他屋里很香?” x 3co?
%>:)4A
“很香。他烧的是伽楠香,贵得很。” VKfHN_m*
sL`D}_:
“听说他会做诗,会画画,会写字?” C%o/
Q+js2?7^
“会。庙里走廊两头的砖额上,都刻着他写的大字。” "N:]d*A\
tZBE& :l
“他是有个小老婆吗?” \^W?
l#f]KLv4N_
“有一个。” 5Fm?,^
`TR9GWU+B
“才十九岁?” ZZJ"Ny.2
UlZ)|Ya<M
“听说。” [&kk
9@>hm>g.
“好看吗?” ]x{ H
&MLhCekY
“都说好看。” 7
,~Krzv
Y0C<b*!"ST
“你没看见?” x=|@AFI
?B:wV?-`
“我怎么会看见?我关在庙里。” krY.Cc]
=` >Nfa+,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y/Lbe}:
mNB ]e5;N
“什么叫‘沙弥尾’?” q$*_C kT
3'uES4+r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 NW
Qu-]P
UdgI<a~`k6
“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l40awGCz
/FZ )ej\
“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d#,V^
r<H^%##,w
“你当沙弥尾吗?” 7#*CWh1BNO
\V\ET
“还不一定哪。” BnY|t2r
znpZ0O\!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F9%VyQf
v"TH[}C9D
“还早呐!” j'b4Sbs-f
j0NPd^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Z+Zh;Ms
rxA)&